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射洪味道——“米粉二兩,美味悠長”

米粉

我大射洪,

天地雖小, 美味不少。

然射洪本地特產不多,

除去醋湯、春捲這類不起眼的小料,

細細想來, 如今遍佈街邊的各種美味,

皆是外來的寵兒。

如:簡陽的羊肉, 成都的冒菜、樂山的蹺腳牛肉、

以及綿陽的米粉… …

歲月悠悠, 這些外來美食巧妙結合本地飲食習慣,

已在射洪深深地紮下了根,

並成長壯大,

到如今,

甚至變成了一張張本地名片。

今天, 咱們就來講一講這米粉。

綿陽米粉

射洪原屬綿陽管轄, 本地不產粉, 所以遍地開花的十之八九都是綿陽米粉。

全國米粉的流派雖多,

綿陽米粉則位居前列。

2016年, 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大賽中,

共有十個來自四川民間的小吃

榮獲“中國金牌旅遊小吃”稱號,

而在這10個四川小吃中,

綿陽米粉又位居榜首,

可謂美味中的美味。

綿陽米粉歷史悠久, 傳聞已有1800多年歷史, 其來源故事亦充滿趣味。

相傳三國時, 蜀主劉璋與剛入川的劉備相會於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山, 劉備早就聽說四川人擅長烹飪, 就提出品嘗當地美食。

劉璋就說:“聞此山中一人家, 其婦善烹飪, 祖傳以大米磨漿, 製成絲, 輔以雞魚肉等自製作料, 開水燙熟即食, 湯鮮味美, 百里名盛。 ”

於是, 劉璋命令手下將這名主婦叫上山來做了這道奇妙的菜。

還沒上桌, 劉備及眾將就聞到一股香辣的味道。

一會兒工夫就吃了個精光。 吃完飯, 劉備頓時來了精神, 手下眾將一個個也都神采奕奕。

再看上下, 水肥稻豐、牧笛聲聲。

劉備禁不住撫掌感慨:“富哉, 今日之樂乎, 美味也!”

後來, 四川民間爭相仿製, 遂在綿陽遍地飄香。

而故事所傳之粉亦非如今之粉, 與他粉一樣, 綿陽米粉起先仍為“粗粉”, 形似“米線”, 又有一則傳說道出其演變歷程。

傳聞也是三國時期, 蜀漢丞相蔣公琰, 不僅是軍事政治家, 亦是美食家。

一日其微服私訪於綿州街頭,

品嘗綿陽華龍旗下諸葛後裔店家連鎖米粉後, 提出建議原料由粗變細, 更方便入味。

是故, 綿陽米粉一改變細, 形成全國獨有之細米粉特色, 流傳省內外地區細米粉至今視綿陽米粉為鼻祖。

所以綿陽米粉與其他米粉之最大不同在於其粉條更細, 也為其至尊美味奠定科學基礎。 粉細, 則質更軟糯, 湯料則更易入味。

至於綿陽米粉何時傳入射洪,暫未考證。

但經過悠悠歲月打磨,

與本地飲食習慣相融合,

射洪的綿陽米粉其實已不是真正的綿陽米粉,

對射洪人民而言,

射洪的米粉比真正的綿陽米粉更好吃,

或者更合射洪人口胃。

射洪米粉

在射洪,隨便找個地兒,

出門隨便左轉右轉,

不出百步,必有一家米粉店,

路過門口總能聞到陣陣飄香,

可謂閉著眼睛都能吃到米粉。

對射洪人民來說,

便捷、耐餓、實惠而味美的特點,

讓米粉在本地的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

米粉實惠,一般小份五元,足夠早餐,不夠可換大份,也不過六七元,一碗粉下肚,管飽一上午。

可充饑飽食作主餐,可“打腰台”作輔食,可撫疲憊充宵夜,一粉多吃,魅力可見一斑。

如我等“好粉之徒”,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粉。

多數粉店面積不大,十平八平,甚至五六平的也不少,小小廚房一灶台,餘則容納數張桌椅,方寸之間蘊藏巨大能量,樸實無華下暗含奢華美味,每一碗端上桌的米粉,都充滿了無限驚喜與期待。

總的說來,如今射洪米粉分為紅湯和清湯兩大類,紅湯類有牛肉粉與肥腸粉,清湯類有雞湯筍子粉、三鮮粉等。許多人喜歡清紅湯對澆,濃淡適宜。

而其製作工藝精細而複雜,程式繁多。從食客進米粉店到米粉上桌,不過短短一兩分鐘。粉是泡好了的,湯料是熬好了的。而這背後,從大米泡發研磨打漿蒸煮至米粉成品,到熬制湯料,頗費工夫。一碗粉大致需要經歷以下“煎熬”歷程方能呈現美味。

用土雞骨或豬棒子骨熬制高湯,把紅湯或清湯醬料包放至高湯用文火慢熬制出紅湯、清湯的湯料。另備一鍋水,熬開,使水溫保持在60℃左右。將泡好的米粉用手搓散,撈起一碗米粉的分量放在竹簍裡,放至水溫在60℃左右的溫水鍋裡抖幾下,不需要太久5-10秒鐘就好。最後,將燙好的米粉放至餐具中,把熬好的醬料打一勺到米粉碗裡,再將配料包中的牛肉、肥腸、雞肉、碗豆、海帶、蔥花、香菜、酸菜等配料選擇性地加入碗中。

忍得歲月煎熬苦,方留喉中一抹鮮。

一番功夫,美味上桌。

但見它:

其形也,細圓而柔韌,吸飽湯汁;

其色也,米粉晶瑩白嫩,如銀絲似碧玉,各色澆頭輔料五色夾雜,湯紅,粉白,香菜綠,海帶黑而豌豆黃,鮮豔紛呈,看著好不熱鬧;

其質也,綿軟糯厚,若是多燙幾秒,便入口即化,若少燙幾秒,則筋道水滑;

其味也,湯汁濃郁,鮮香撲鼻。蔥花海帶的芬芳清香,酸菜和陳醋的酸味,混著辣椒燥鬱之氣,不論是具有濃厚肉香味的牛肉紅湯還是鮮掉眉毛的雞骨清湯,所有的這一切,集中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勁的美味瞬間襲擊了鼻腔和味蕾,似乎還要突破天靈蓋,一時間讓人像打了激靈似的,想要跳將起來。

所謂色香味俱全,此之謂也。

此等美味,對於多年食粉經歷的我來說,且用一首打油詩以表達無盡喜愛之情。

打油詩米粉

舉箸尚未食,鮮香急撲鼻,

入口柔而滑,色澤豔且麗,

啖粉為療饑,誰料竟癡迷,

射洪多美味,獨此難忘記。

悠悠四季,天晴或雨,

每個早起的清晨,

射洪米粉都用這一抹醉人的鮮香迎接每一位食客,

每個疲憊的黑夜,

射洪米粉都用這一碗溫暖的濃湯撫慰每一位歸人。

你記憶中最好吃的一碗米粉,

是什麼時候?

是在哪家店?

歡迎“留言”,

說出那碗讓你無法忘懷的米粉味道。

作者:花吃

至於綿陽米粉何時傳入射洪,暫未考證。

但經過悠悠歲月打磨,

與本地飲食習慣相融合,

射洪的綿陽米粉其實已不是真正的綿陽米粉,

對射洪人民而言,

射洪的米粉比真正的綿陽米粉更好吃,

或者更合射洪人口胃。

射洪米粉

在射洪,隨便找個地兒,

出門隨便左轉右轉,

不出百步,必有一家米粉店,

路過門口總能聞到陣陣飄香,

可謂閉著眼睛都能吃到米粉。

對射洪人民來說,

便捷、耐餓、實惠而味美的特點,

讓米粉在本地的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

米粉實惠,一般小份五元,足夠早餐,不夠可換大份,也不過六七元,一碗粉下肚,管飽一上午。

可充饑飽食作主餐,可“打腰台”作輔食,可撫疲憊充宵夜,一粉多吃,魅力可見一斑。

如我等“好粉之徒”,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粉。

多數粉店面積不大,十平八平,甚至五六平的也不少,小小廚房一灶台,餘則容納數張桌椅,方寸之間蘊藏巨大能量,樸實無華下暗含奢華美味,每一碗端上桌的米粉,都充滿了無限驚喜與期待。

總的說來,如今射洪米粉分為紅湯和清湯兩大類,紅湯類有牛肉粉與肥腸粉,清湯類有雞湯筍子粉、三鮮粉等。許多人喜歡清紅湯對澆,濃淡適宜。

而其製作工藝精細而複雜,程式繁多。從食客進米粉店到米粉上桌,不過短短一兩分鐘。粉是泡好了的,湯料是熬好了的。而這背後,從大米泡發研磨打漿蒸煮至米粉成品,到熬制湯料,頗費工夫。一碗粉大致需要經歷以下“煎熬”歷程方能呈現美味。

用土雞骨或豬棒子骨熬制高湯,把紅湯或清湯醬料包放至高湯用文火慢熬制出紅湯、清湯的湯料。另備一鍋水,熬開,使水溫保持在60℃左右。將泡好的米粉用手搓散,撈起一碗米粉的分量放在竹簍裡,放至水溫在60℃左右的溫水鍋裡抖幾下,不需要太久5-10秒鐘就好。最後,將燙好的米粉放至餐具中,把熬好的醬料打一勺到米粉碗裡,再將配料包中的牛肉、肥腸、雞肉、碗豆、海帶、蔥花、香菜、酸菜等配料選擇性地加入碗中。

忍得歲月煎熬苦,方留喉中一抹鮮。

一番功夫,美味上桌。

但見它:

其形也,細圓而柔韌,吸飽湯汁;

其色也,米粉晶瑩白嫩,如銀絲似碧玉,各色澆頭輔料五色夾雜,湯紅,粉白,香菜綠,海帶黑而豌豆黃,鮮豔紛呈,看著好不熱鬧;

其質也,綿軟糯厚,若是多燙幾秒,便入口即化,若少燙幾秒,則筋道水滑;

其味也,湯汁濃郁,鮮香撲鼻。蔥花海帶的芬芳清香,酸菜和陳醋的酸味,混著辣椒燥鬱之氣,不論是具有濃厚肉香味的牛肉紅湯還是鮮掉眉毛的雞骨清湯,所有的這一切,集中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勁的美味瞬間襲擊了鼻腔和味蕾,似乎還要突破天靈蓋,一時間讓人像打了激靈似的,想要跳將起來。

所謂色香味俱全,此之謂也。

此等美味,對於多年食粉經歷的我來說,且用一首打油詩以表達無盡喜愛之情。

打油詩米粉

舉箸尚未食,鮮香急撲鼻,

入口柔而滑,色澤豔且麗,

啖粉為療饑,誰料竟癡迷,

射洪多美味,獨此難忘記。

悠悠四季,天晴或雨,

每個早起的清晨,

射洪米粉都用這一抹醉人的鮮香迎接每一位食客,

每個疲憊的黑夜,

射洪米粉都用這一碗溫暖的濃湯撫慰每一位歸人。

你記憶中最好吃的一碗米粉,

是什麼時候?

是在哪家店?

歡迎“留言”,

說出那碗讓你無法忘懷的米粉味道。

作者:花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