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死後為何不敢跟父親葬在同一座陵園?原因有三個,很少人知道

滿清人居於東北的時候, 修築的陵墓多是以簡便為主, 畢竟沒什麼錢財, 像中原王朝那樣的大手筆不太現實。 等到入關了, 他們當了天下的主人, 也是入鄉隨俗, 學著前朝大肆修起了陵園。 清朝進駐長城以南之後, 一共修造了兩座皇家園林, 一座是位於河北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 一座是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 清東陵是清朝入關之後第一位皇帝順治、第二位皇帝康熙的陵墓所在, 而到了第三位皇帝雍正時, 卻沒有跟隨爺爺、父親葬在清東陵, 而是將自己的陵墓修建在了距離清東陵幾百里之外的河北易縣。

這不就奇怪了, 難不成, 滿清人的雍正皇帝不講究什麼落葉歸根, 認祖歸宗?為何不跟自己的父親康熙皇帝以及先祖們合葬在一起呢?目前流傳在世間的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 所謂的篡位說法。 康熙四十七年, 太子之位的人選烏雲密佈,

時任太子的胤礽被罷黜, 太子大位的空缺, 讓諸位皇子為之大動心機。 一時之間, 三皇子、十四皇子迅速拉幫結派, 在朝廷氣象緊張的時候, 康熙皇帝的遺詔竟然是給了一直韜光養晦, 低調的雍正。 這十分令人不解, 於是, 就有說法認為雍正是在康熙皇帝的遺詔上動了手腳。 這才有了他即位的資格。

第二, 雍正不敢跟康熙葬在一處。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 實施了一系列“弑兄屠弟”、“兔死狗烹”, 並把與其敵對的皇子們先後誅殺、充軍、發配戍陵的行動, 但反對派關於他玩弄陰謀, 篡奪大位的傳言, 仍然此起彼伏, 從未中斷。 雍正自暢春園改詔奪嫡、陰謀篡位, 隨之又弑兄屠弟, 不免心中有愧, 死後怕受到先皇康熙的降罪責罰, 因此決定另選陵址, 竟不顧祖制, 跑到北京西郊的易州獨自建起陵寢來。 這樣遠隔幾百里的康熙就對他無可奈何了。

第三, 康熙所在的清東陵陵墓位置風水並不好。 由於這個原因, 雍正一直在選擇新的陵墓位址, 而在經過大臣們一番搜尋, 覺得雍正你搞事情啊!哪裡還有比清東陵更好的風水存在, 你說我要是找到了, 不就是打康熙皇帝的臉嗎?我要是沒找到, 你雍正的面子上又過不去。 沒辦法, 只能讓敢得罪雍正的人出面了。 怡親王允祥和漢大臣高其倬捨棄京師以東, 到京師西南一帶山脈采蔔。 允祥等人受命後,

經過多處勘察, 至易州境內的太平峪, 興隆莊一帶發現了“萬年吉地”, 並回宮竭力向雍正薦引。 按照允祥等人的說法, 此處西依雲蒙山, 北靠泰寧山, 東傍丘陵地, 南臨易水河, 堪稱:“乾坤聚秀之區, 為朝陽會和之所, 龍穴砂石, 無美不收。 形勢理氣, 諸吉鹹備。 ”雍正覽奏之後, 也認為此處是“山脈水法, 條理詳明, 洵為上吉之壤”。

雍正泰陵的修建,也是一個密雲,因為雍正皇帝的死很蹊蹺,在解放後,一直有人提倡著挖掘泰陵以查清雍正的死因。1980年,就有聯合考古隊準備對泰陵進行挖掘的時候,他們發現,曾經孫海英挖掘的盜洞並沒有深入到腹地,故而,泰陵不能夠成為國家發掘的陵墓地點。也算是雍正的幸運吧,最終挖掘泰陵的工作宣告終止,其死因究竟如何,只能等待未來的解釋了。

雍正泰陵的修建,也是一個密雲,因為雍正皇帝的死很蹊蹺,在解放後,一直有人提倡著挖掘泰陵以查清雍正的死因。1980年,就有聯合考古隊準備對泰陵進行挖掘的時候,他們發現,曾經孫海英挖掘的盜洞並沒有深入到腹地,故而,泰陵不能夠成為國家發掘的陵墓地點。也算是雍正的幸運吧,最終挖掘泰陵的工作宣告終止,其死因究竟如何,只能等待未來的解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