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讀書可以變換一個人的骨相

曾國藩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 曾氏以中國學問為教材, 不僅盡可能地完善了自我健全的人格, 而且成就了一番事功, 並因此影響近代中國歷史走向。 摘錄他關於讀書治學的幾句言論, 與大家分享。

1

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士人讀書, 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識, 第三要有恆。

有志, 則斷不甘為下流。

有識, 則知學問無盡, 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 如井蛙之窺天, 皆無見識也。

有恆, 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 缺一不可。

曾國藩

唐浩明評點

所謂識, 就是一個人對自身和自身之外世界的瞭解與看法。 人的“識”, 以所知為基礎。 這個所知,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知識。 知識積累得越豐富, 對人和事的瞭解就有可能越清楚, 看法也就有可能越接近其本質。

知識的積累來自多種途徑, 讀書固然是最重要的一條途徑, 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便是閱歷。 看得多, 感受得多, 經歷得多,

知識也便自然多了。 人的識, 以“見”為可貴。 通常將此稱之為見識或識見。 識的最後落腳點乃在於對人事的認知與判斷, 這個認知的準確度與判斷的正確否, 便是“見”。

它與知識有關, 但又不完全取決於知識的多寡, 而與一個人的思維力、領悟力、創造力關係更大。 人們常說的書呆子、兩腳書櫃、書蛀等等, 便是指裝了滿肚子書本知識卻沒有自己見識的人。 由於缺乏最後落腳點, 這種所謂知識再多也作用不大。 而“見”又以遠見和創見尤為寶貴。 因為有遠見, 則可預為準備;因為有創見, 人類文明才得以發展。

2

讀書養氣小心大度

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 立德最難。 自周漢以後, 罕見以德傳者。

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岳, 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 古今曾有幾人?

吾輩所可勉者, 但求盡吾心力之所能及, 而不必遽希千古萬難攀躋之人。

弟每取立言中之萬難攀躋者, 而將立功中之稍次者, 一概抹殺, 是孟子“鉤金輿羽, 食重禮輕”之說也。

曾國藩

唐浩明評點

曾氏所引的孟子語見於《孟子·告子下》。

原文:“金重於羽者, 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 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比之, 奚翅色重?”孟子這段話說的是, 任何兩樣東西拿來相比, 都是相對的, 不是絕對的。 只能在一定的可比度中進行, 超過這個可比度, 則不可比。

嚴格地說,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這個個體都有它的特殊性, 這種特殊性就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無視差異, 強行一致, 無疑是自找煩惱。 曾氏送給老九的“金針”可以廣泛使用:以讀書來明白道理, 以養氣來增強自信心, 以小心來謙退自抑, 以大度來順其自然。

3

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古之精相法者, 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欲求變化之法, 總須立堅卓之志。 即以餘生平言之, 三十前最好吃煙, 片刻不離, 至道光壬寅十一月廿一日立志戒煙, 至今不再吃。 四十六歲以前作事無恒, 近五年深以為戒, 現在大小事均尚有恆。 即此二端, 可見無事不可變也。

中國的相學理論中有一句話, 叫作相隨心轉。 這說明在相學家看來, 一個人的骨相是可以變化的,並非從生下來那天起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既然轉的依據是心,讀書當然可以使人的心發生變化。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相學家所謂讀書改變人的骨相云云,也便自有它的道理了。

4

平日讀書積理之功

凡作詩文,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平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源,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

曾國藩

唐浩明評點

曾氏是個詩文大家,他認為好的詩文不僅僅只是情上的好,還要有理上的好。理從哪兒來?來自平日的積累。其積累主要在兩個方面,一為多讀書,二為勤思考。讀書是接過前人的識見,思考便有可能生出自己的識見來,這便是創新。

5

學問閱歷漸推漸廣漸習漸熟

與子序言聖人之道,亦學問閱歷漸推漸廣,漸習漸熟,以至於四達不悖,因戲稱曰:鄉人有終年賭博而破家者,語人曰吾賭則輸矣,而賭之道精矣。從來聖賢未有不由勉強以幾自然,由閱歷悔悟以幾成熟者也。程子解《孟子》苦、勞、餓、乏、拂、亂、動、忍等語曰若為熟也,須從這裡過,亦與賭輸而道精之義為近。子序笑應之。

曾國藩

一個人的骨相是可以變化的,並非從生下來那天起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既然轉的依據是心,讀書當然可以使人的心發生變化。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相學家所謂讀書改變人的骨相云云,也便自有它的道理了。

4

平日讀書積理之功

凡作詩文,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平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源,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

曾國藩

唐浩明評點

曾氏是個詩文大家,他認為好的詩文不僅僅只是情上的好,還要有理上的好。理從哪兒來?來自平日的積累。其積累主要在兩個方面,一為多讀書,二為勤思考。讀書是接過前人的識見,思考便有可能生出自己的識見來,這便是創新。

5

學問閱歷漸推漸廣漸習漸熟

與子序言聖人之道,亦學問閱歷漸推漸廣,漸習漸熟,以至於四達不悖,因戲稱曰:鄉人有終年賭博而破家者,語人曰吾賭則輸矣,而賭之道精矣。從來聖賢未有不由勉強以幾自然,由閱歷悔悟以幾成熟者也。程子解《孟子》苦、勞、餓、乏、拂、亂、動、忍等語曰若為熟也,須從這裡過,亦與賭輸而道精之義為近。子序笑應之。

曾國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