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四川方言差點成標準普通話?純屬虛構,這2地區才是真的

在網路上, 流傳著這麼一種說話:新中國成立之時, 為了規範語言制度, 開了一次大人協商會議, 會議研究討論了使用哪一種方言成為中國國話, 也就是現行中國標準版普通話。

有人曾說, 當年在選票之時, 四川話以一票之差落選, 讓四川人捶胸頓足, 後來網路上又出現一個版本, 便是廣東話也差一票成為當時的國語標準, 讓廣東人痛哭流淚。

甚至部分廣東人還在網上訴苦道:“天知道我們為了學習普通話, 流了多少淚和血!”在到後來, 又出現了陝西話、湖南話等各個版本, 一時之間讓人眼花繚亂, 實在不知道相信哪個好了。

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 現在中國人所說的普通話, 是沒有採用任何一省方言的, 而是融合了多地區的方言, 最終形成的, 也並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樣, 普通話是京腔, 這是錯誤的說法。

根據文獻資料,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還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 最後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而形成的規範, 從而最終形成現代人所說的普通話, 也就是全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

關於普通話一詞, 最早在我國晚清時期就已經出現, 是我國近代革命家吳汝綸提出來的,

其實也不算是他提出來的, 應該說是他的朋友, 一位日本籍學者提出來的。

這位日本人對他說道:“你國應該推行一種國語教育, 而不是各省獨樹一幟。 ”

不過當時的晚清基本上是以京腔為准, 看過清史的人應該都知道, 清人說話都是文言文加京腔, 怎麼聽怎麼怎麼彆扭。

直到民國崛起, 政府才決定推廣統一語言, 為此孫中山先生還籌備民族統一促進會, 結果還沒開始就被袁世凱打跑了, 袁世凱北洋政府成立之後, 開始制定國旗、國歌等, 就是沒有制定統一語言的。

等到袁世凱一死, 軍閥大戰再次開始, 最後到蔣介石北伐一統天下, 抗日戰爭又來了, 哪裡還有什麼時間搞統一, 能保住國土就不錯了。

直到新中國成立, 人民政協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 會議經過討論最終確定以“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並命名為普通話, 第二天新華社發表文章, 標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 》。

至此, 中國普通話成立, 並沿用至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