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許廣盛「漢上泛舟」土路

在我兒時的記憶裡, 鄉下的道路幾乎全是土路。 只有城裡或鎮裡才有石板路或石子路。

那時在土路上行走或在田地裡耕作的人們大都光著腳板,

只有上街趕集或走親串友的時候穿上一雙草鞋或布鞋。 土路上大都有大大小小的坑窪, 下了雨總要塘滿雨水, 走路時不小心把泥漿水濺到別人身上, 定會招來幾句怒駡。 偶爾身後過來一輛嘰咕作響的雞公車, 推車老鄉連喊“借光, 讓個道。 ”還沒來得及向旁邊躲閃, 泥漿水早已濺上了褲腳。 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罵人, 鄉下人不願和吃苦負重的老鄉過不去的。 我的外婆家所在地的武鄉鎮一帶, 路面上的泥土是紅色的, 紅得很深, 當地人叫“黃泥巴”。 黃泥巴在晴天尤其是旱季的晴天很堅硬, 走在路上土坷垃蠻墊腳後跟。 但是一場雨後, 堅硬的泥巴又變成了稀糊糊, 粘在腳上甩也甩不掉。

小時候, 我要到兩裡路遠的鋪鎮去上學念書,

一年四季就那一雙布鞋穿著, 那是祖母納的鞋底, 母親在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縫製成的。 下雨了, 為怕把鞋打濕, 只好把兩隻鞋提在手上, 光著腳走路, 到了學校找有水的地方把泥腳涮一下, 再把鞋穿上。 那時看見別人穿一雙膠底的雨鞋或球鞋, 那簡直把人羡慕死了。 冬天雨雪天氣, 光著腳走路會把腳丫子凍得鮮紅生疼, 手巧的父母會給孩子做一雙木板鞋套在鞋上, 這樣鞋就不會濕了, 腳也不會凍了。 記得父親也給我做過一雙, 那樣子很像日本人穿的木屐鞋, 只不過鞋底加了兩塊小木墩用來隔水。 我想那小日本穿的木屐鞋肯定是向我們的祖先學的, 因為他們的祖先據說是中國的移民,
什麼事情都要向中國學習, 特別是禮儀文明那些玩意兒。

過去在土路上行走的人的渾身都是溫暖的。 泥土是母親的懷抱, 兒女的體溫是大地母親體溫的傳遞。 走在土路上, 意味著和地球母親是零距離。 冬天在土路上行走, 雙腳接著大地母親的地氣,

血液和大地母親的心臟同一個節奏旋律在湧動, 走著走著腳底板就暖和了, 渾身也跟著暖和了。 現代文明人使用的地熱技術, 不也是利用了大地母親的體溫嗎?

不光是土路, 只要有泥土的地方, 人們都能得到大地母親無私的寵愛和恩賜。

記得小時候坐在泥土地面的教室裡讀書, 天冷的時候兩隻小腳凍的僵疼, 調皮的小孩會在泥地上掏個小坑, 裡面放把乾草, 把雙腳伸進去, 就不感到怎麼冷了。

到了夏天, 勞作在水田裡的人們雖然頭頂烈日, 但站在水裡泥裡的雙腳卻是涼爽舒適的, 那是大地母親的體溫平衡消解了夏日的炎熱。 晚飯後, 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會把泥地院落的灰塵打掃乾淨, 點一堆艾葉以驅蚊蟲, 在熱地上灑一盆涼水,

頓時滿院子泥土的芳香。 吹來一陣晚風, 庭前的樹枝搖曳起舞, 揮著蒲扇圍坐聊天, 端上一大土碗泡有竹葉的涼開水, 咕嚕嚕一碗水下肚, 那渾身的感覺是多麼的愜意, 那內心的體驗又是多麼的踏實。 原來大地母親早已把地表的熱氣吸進了自己身體的深處。 到了深夜, 一家人總是捨不得離開那泥土的院子, 奶奶還是指著天上的星星喋喋不休地講述那永遠也講不完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父親總是握著一根長長的旱煙袋, 嘮嘮嗑嗑地念叨著田地裡莊稼的收成。 我大多數的夜晚都是躺在母親的懷裡乘涼, 睡著了以後才被抱進屋裡去的。

農閒時節, 冬晚時分, 全家人聚在堂屋, 泥地上挖個土坑, 坑裡點上柴火, 濃濃的火煙會把全家人的臉頰烤得火熱,濃濃的鄉情讓全家人熱乎到了心裡。冬天的夜晚圍坐塘火還是鄰里族人前來聚會的自覺行動,大家說著家長里短,聊著柴米油鹽,談著天旱地澇,盼著來年豐收,祈福兒孫滿堂。天下大事不用咱管,不是神仙,勝是神仙。

在後來的日子裡,村子裡的土路越來越少了,村村相連的官道都修成了寬敞的小公路,甚至還通了公交汽車。隨著農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家家戶戶的泥牆土院逐漸消失了,高大豁亮的小樓房門前都是水泥院子,有一個新鮮時髦的詞彙悄然進入了人們的語言世界,叫做“道路硬化”。現在,城裡人和鎮上人不再走石板路和石子路了,鄉下人也不再走土路了。“村村通”的水泥公路上,農用卡車、電驢子、小公交、小汽車、電瓶車和摩托車穿梭一樣的賓士。不但盛行多年的架子車、雞公車已經退役,大路上騎自行車的人就很少見了。

這時,我又莫名其妙地懷念過去常走的土路了。每次回到老家,我總要去尋覓那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土路。走在過去的土路上,那松鬆軟軟的感覺有說不出的愜意,再累的身心一下子就放鬆了下來。當腳踩到路邊那鬆軟的草蒿裡,馬上就陷進去一個草窩,腳一抬起,那草又慢慢地挺起腰來,它不僅不怪我踩疼了它,反而像那滿臉鬍鬚的老農那樣,欠欠身子,向我表示友好和寬容.被霜打焉了又被風吹黃了的野草疲倦無奈地爬在坎上,為我鋪就了鬆軟乾淨的地毯,我躺在這舒適的地毯上,仰望著藍天白雲,耳聽著河邊趕牛趕鴨人的牧歌和吆喊,耳目身心被這鄉間的韶樂和美景陶冶得清新潔淨。

走在過去的土路上,已經作古的家中老人和鄉里鄉親的長者的音容笑貌總是一下子浮現眼前。從這一條條土路上走過的一代代農耕者們,他們用自己的足跡寫下了漫長的春夏秋冬的平凡故事,創造了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偉大文明。每當這時,我不由地對已經逐漸逝去的土路更加喚起無限的傷感。

現在,人們在硬化的道路上行走,雙腳和地面隔了厚厚的一層硬殼,與地球母親疏遠了甚至有了隔閡,大地母親的體溫再也不能直接溫存我們了。冬天的水泥地面是那麼的冷酷無情,夏天的路面熱能輻射又是那麼的兇狠殘暴。這就是自然界因果報應的客觀規律。人們似乎沒有了安全感,像一群孩子離開了母親,總是害怕有什麼危險,擔心地震,擔心霧霾,擔心環境惡化,擔心氣候會像人際關係一樣世態炎涼亂了章法,擔心哪一天魔鬼會從腳底下厚厚的硬殼裡冒了出來,給世界造成滅頂之災。人們的交通算是方便了,但心裡卻揣上了不安和恐懼。

過去在土路上行走的人們心理是平衡的。走在土路上,大家都沒有代步工具,相互彼此彼此,同路是緣,不問貧富貴賤,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現在的硬化道路把人類分成了三六九等,有開高級轎車的,有架摩托車電動車的,有騎三輪車自行車的,還有至今仍在步行的。不同的交通工具象徵了不同的社會地位,而且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的心理都不平衡。特別是曾經在土路上走慣了的長者、弱者,現在如果步行在公路上,突然從身後竄過一輛汽車還向他們噴出一股尾氣,他們的感受可想而知。哪像過去大家都在泥土地裡耕耘,過好過賴全靠自己腿腳勤快,還有就是指望老天爺“天官賜福”。白天幹活心裡坦然,晚上睡覺心裡踏實,一覺睡到大天亮。

過去在土路上行走的人們心靈是潔淨的。走在土路上,耕耘在田地裡,周圍的水是清的,山是秀的,空氣是潔淨的。潔淨的山水空氣養育了人類潔淨的心靈,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人類也成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身心返樸,靈魂歸真,道德純粹。而在現代公路上或行走或賓士著的人們心靈是浮躁的,人人身累心更累,向外攀比眼睛最累。人們利用交通的便利,只是因為功利的需要,再也無屑顧及過去那種坦然的享受和純粹的境界了,更不必去嚮往那種只有在土路上才可能體會得到的詩意和風情。

在土路上行走了幾千年的中國人,心裡踏實了幾千年,心理平衡了幾千年,心靈潔淨了幾千年,但總是走不出貧窮和落後。權衡利弊,我們還是要選擇快步疾走在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上,讓過去那土路上的溫情脈脈和詩情畫意永遠保留在我們民族的記憶中。

我要匍匐在家鄉僅存的土路上,面向大地三叩九拜,祭奠那已經逝去的文化,然後站將起來,拍掉身上的泥土,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自信地走去。

作者簡介:許廣盛,男,生於1949年4月16日,祖籍漢中。大學本科文學專業,1982年畢業後先後擔任漢師院黨委宣傳部長,陝理工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曾從事藝術學,人文科學,思想教育學的教學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5部。退休後開始寫作並發表散文多篇。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濃濃的火煙會把全家人的臉頰烤得火熱,濃濃的鄉情讓全家人熱乎到了心裡。冬天的夜晚圍坐塘火還是鄰里族人前來聚會的自覺行動,大家說著家長里短,聊著柴米油鹽,談著天旱地澇,盼著來年豐收,祈福兒孫滿堂。天下大事不用咱管,不是神仙,勝是神仙。

在後來的日子裡,村子裡的土路越來越少了,村村相連的官道都修成了寬敞的小公路,甚至還通了公交汽車。隨著農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家家戶戶的泥牆土院逐漸消失了,高大豁亮的小樓房門前都是水泥院子,有一個新鮮時髦的詞彙悄然進入了人們的語言世界,叫做“道路硬化”。現在,城裡人和鎮上人不再走石板路和石子路了,鄉下人也不再走土路了。“村村通”的水泥公路上,農用卡車、電驢子、小公交、小汽車、電瓶車和摩托車穿梭一樣的賓士。不但盛行多年的架子車、雞公車已經退役,大路上騎自行車的人就很少見了。

這時,我又莫名其妙地懷念過去常走的土路了。每次回到老家,我總要去尋覓那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土路。走在過去的土路上,那松鬆軟軟的感覺有說不出的愜意,再累的身心一下子就放鬆了下來。當腳踩到路邊那鬆軟的草蒿裡,馬上就陷進去一個草窩,腳一抬起,那草又慢慢地挺起腰來,它不僅不怪我踩疼了它,反而像那滿臉鬍鬚的老農那樣,欠欠身子,向我表示友好和寬容.被霜打焉了又被風吹黃了的野草疲倦無奈地爬在坎上,為我鋪就了鬆軟乾淨的地毯,我躺在這舒適的地毯上,仰望著藍天白雲,耳聽著河邊趕牛趕鴨人的牧歌和吆喊,耳目身心被這鄉間的韶樂和美景陶冶得清新潔淨。

走在過去的土路上,已經作古的家中老人和鄉里鄉親的長者的音容笑貌總是一下子浮現眼前。從這一條條土路上走過的一代代農耕者們,他們用自己的足跡寫下了漫長的春夏秋冬的平凡故事,創造了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偉大文明。每當這時,我不由地對已經逐漸逝去的土路更加喚起無限的傷感。

現在,人們在硬化的道路上行走,雙腳和地面隔了厚厚的一層硬殼,與地球母親疏遠了甚至有了隔閡,大地母親的體溫再也不能直接溫存我們了。冬天的水泥地面是那麼的冷酷無情,夏天的路面熱能輻射又是那麼的兇狠殘暴。這就是自然界因果報應的客觀規律。人們似乎沒有了安全感,像一群孩子離開了母親,總是害怕有什麼危險,擔心地震,擔心霧霾,擔心環境惡化,擔心氣候會像人際關係一樣世態炎涼亂了章法,擔心哪一天魔鬼會從腳底下厚厚的硬殼裡冒了出來,給世界造成滅頂之災。人們的交通算是方便了,但心裡卻揣上了不安和恐懼。

過去在土路上行走的人們心理是平衡的。走在土路上,大家都沒有代步工具,相互彼此彼此,同路是緣,不問貧富貴賤,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現在的硬化道路把人類分成了三六九等,有開高級轎車的,有架摩托車電動車的,有騎三輪車自行車的,還有至今仍在步行的。不同的交通工具象徵了不同的社會地位,而且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的心理都不平衡。特別是曾經在土路上走慣了的長者、弱者,現在如果步行在公路上,突然從身後竄過一輛汽車還向他們噴出一股尾氣,他們的感受可想而知。哪像過去大家都在泥土地裡耕耘,過好過賴全靠自己腿腳勤快,還有就是指望老天爺“天官賜福”。白天幹活心裡坦然,晚上睡覺心裡踏實,一覺睡到大天亮。

過去在土路上行走的人們心靈是潔淨的。走在土路上,耕耘在田地裡,周圍的水是清的,山是秀的,空氣是潔淨的。潔淨的山水空氣養育了人類潔淨的心靈,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人類也成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身心返樸,靈魂歸真,道德純粹。而在現代公路上或行走或賓士著的人們心靈是浮躁的,人人身累心更累,向外攀比眼睛最累。人們利用交通的便利,只是因為功利的需要,再也無屑顧及過去那種坦然的享受和純粹的境界了,更不必去嚮往那種只有在土路上才可能體會得到的詩意和風情。

在土路上行走了幾千年的中國人,心裡踏實了幾千年,心理平衡了幾千年,心靈潔淨了幾千年,但總是走不出貧窮和落後。權衡利弊,我們還是要選擇快步疾走在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上,讓過去那土路上的溫情脈脈和詩情畫意永遠保留在我們民族的記憶中。

我要匍匐在家鄉僅存的土路上,面向大地三叩九拜,祭奠那已經逝去的文化,然後站將起來,拍掉身上的泥土,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自信地走去。

作者簡介:許廣盛,男,生於1949年4月16日,祖籍漢中。大學本科文學專業,1982年畢業後先後擔任漢師院黨委宣傳部長,陝理工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曾從事藝術學,人文科學,思想教育學的教學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5部。退休後開始寫作並發表散文多篇。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