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原作家」朱宏讓給娘說說心裡話

說給娘親的話

娘: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想掏心窩兒跟您說說話。

人常說, 母子連心, 娘受的苦兒最清楚。 1935年農曆正月二十日, 您出生在萬楊村一戶朱姓人家。 很早就聽您說過, 您打記事起就沒了外爺, 6歲那年隨改嫁的外婆到了另一戶人家。 誰料沒過幾年光景, 外婆又去世了。 無依無靠又備受虐待和遺棄的你, 重新逃回了朱門, 一直與只比您大3歲的舅舅相依為命, 整日靠著街坊鄰里的施捨維持著生計。 12歲那年, 村裡人見你們兄妹孤苦伶仃, 實在可憐, 合計著就將您賣到了秦家莊做了童養媳, 也就是我現在的家。

從那時起, 娘你才不愁餓肚子了, 過上了像樣的日子。 三年後和我的父親完婚, 一共養育了我們姐弟四人, 如今兩個姐姐已年逾花甲, 哥哥雖然早逝, 但一雙兒女十分爭氣, 傳承家訓, 事業小成。

娘, 您是人間善良的使者。 用"勤儉質樸、吃苦耐勞"八個字概括你人生一點兒也不過分。 在上個世紀50年代, 豆蔻年華的你和普天下受苦人一樣, 享受著翻身解放的喜悅, 除撫育兩個姐姐外, 還跟隨父親積極參加生產勞動, 一輛獨輪車伴隨您走遍了秦家莊的溝溝壑壑;60年代, 隨著哥哥和我的出生, 家庭的負擔日益沉重, 娘白天參加集體勞動, 晚上還要紡紗織布, 手搖紡車陪伴您渡過了漫漫長夜;70年代, ”農業學大寨"熱火朝天, 在父親的吆喝下,

您白天幹三晌, 晚上加兩班, 填壕平地, 拉土修渠, 一把鐵鍁伴隨您慢慢步入了人生暮年;一直到了新世紀, 年愈古稀的你還揮鐮割麥, 種瓜點豆, 為了這個家, 您流盡了汗, 操碎了心。

娘, 您為人處事謙恭溫讓、與世無爭。 無論早年二十餘口人聚於一院, 還是晚年獨居一室, 對內妯娌和睦, 對外鄰里友好, 極少聽見您與人高聲吵鬧或一爭短長;家裡有點好吃好喝的, 您總是不忘與街坊鄰居一起分享。

娘, 您心靈手巧, 縫補漿洗樣樣精通。 我們姐弟四人及父親的穿戴, 都是您一針一線親手縫製, 到了耄耋之年, 還親手為晚輩們繡制鞋墊;您的鍋灶也是沒得說, 做的飯菜味香色美, 只要回到家裡, 聽見風箱一響, 整個小院裡就溢滿了“娘的味道”。

娘, 您知道嗎?最難能可貴的是你一生堅韌不撓。 您這一輩子經受了太多太多的磨難, 每每到了關健時侯, 總是處驚不亂, 靠著豁達與堅強的胸懷撐起了我們這個家。 1965年, 舅舅英年早逝, 您強忍悲痛, 硬是勸說舅媽沒有改嫁, 守住了舅家的門戶;1986年, 父親因腦出血突然辭世。 50歲出頭的你沒有亂了方寸, 帶著哥哥姐姐把父親的後事安排得停停當當。 當時我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 您深明大義, 死死地壓住噩耗, 怕我分心, 影響打仗殲敵;2015年, 我的哥哥又染沉屙離世, 娘你雖心如刀絞、茶飯不思, 但沒有倒下, 甚至在我們面前沒有掉過一滴淚, 堅強地挺了過去。 現如今, 您孤身一人在家, 晚輩們邀出去散散心, 您總說“我老了,

啥也幹不成了, 去了給你們添亂”。 其實, 就是怕給我們添麻煩。 您的心裡依然明亮得就像一面鏡子, 一生只知道為兒孫們著想, 把至愛、至真、至柔、至嚴無私給了我們。 在您的言傳身教下, 我們也都誠實做人、踏實做事, 與鄰里和睦相處, 與親戚朋友親如一家, 在四鄰八鄉也有口皆碑。

娘呀, 歲月的滄桑雖說染白了您的的鬢角, 生活的艱辛也壓彎了您的脊樑, 可您依然精神矍鑠, 氣質還是那麼迷人。 您的一生雖然受盡磨難, 但卻平凡而不平淡, 簡樸而不簡單, 您用您的善良和堅強造就了我們這個幸福的大家庭。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讓我在您的生日裡送上深深地祝福, 祝福您永遠健康快樂、一路陽光幸福!

古人雲:兒行千里母擔憂。

每個週末, 您總是站在家門口, 目不轉晴地眺望著北方, 這是您在想念我們。 敬愛的娘放心吧!有您在就有家在, 娘在哪家就在哪, 就是天上下刀子, 兒子一定會按時回來看您的。

娘, 就說這些吧!最後再次祝您生日快樂!長命百歲。

你的兒子林兒跪拜敬上。

2017年10月3日

作者簡介:朱宏讓, 筆名:予子了。 陝西扶風人, 在岐山縣殘聯工作。 曾在報刊、網路發表反映殘疾人生活的散文、小小說百餘篇。 出版《彩虹》、《我伴殘荷聽雨聲》等文集, 與趙林祥創作的長篇紀實小說《愛不流淚》獲陝西慈善一等獎, 劇本《彩虹》拍攝成數字電影獲“中國.寶雞英模故事微電影節"優秀片及網路人氣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