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學經典」《曾國藩家書》中的100句至理名言,讀後讓你受益終生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漢族, 初名子城, 字伯涵, 號滌生, 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與胡林翼並稱“曾胡”, 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 封一等毅勇侯, 諡號“文正”, 後世稱“曾文正”。

【家書簡介】

清朝曾國藩, 以「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為座右銘, 雖在朝為官, 權傾一時, 卻經常關心家人的生活教養情況, 常以家書關照、培育子弟的道德倫理思想。 《曾國藩家書(傳忠書局刻本)》是曾國藩的書信集, 記錄了他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 這部家書包羅萬象, 充分體現了曾國藩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 讓他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並使他成為連毛澤東、蔣介石都備加推崇的精神偶像。 《曾國藩家書(傳忠書局刻本)》即以傳忠書局刻本為藍本,

彙編了修身、治學、治家、為官、理財、交友、待人、養生等方面的百餘篇代表作品, 版本正統, 內容精粹, 堪為曾國藩學問的最佳讀本。

修身、養性、自立、自達;識人、用人, 立人、達人, 這正是曾國藩家訓的智慧精華所在。

【經典語錄------曾國藩家書100句至理名言】

第一篇君子之大過人處——修身篇

1.疑心生則計較多, 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 而輕重乖矣

2.天下之理, 滿則招損, 亢則有悔

3.凡人無不可為聖賢, 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4.無故而怨天, 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 則人必不服

5.學作聖賢, 全由自己作主, 不與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則愈出, 陽氣愈提則愈盛

7.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 日多言

8.做人之道, 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勞而老逸猶可, 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10.每日飯後走數千步, 是養生家第一秘訣

11.欲去驕字, 不輕非笑人;欲去惰字, 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 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15.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16.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

其豁達光明大略相同

17.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18.君子大過人處, 只在虛心而已

19.成大事半是天緣半是遷就

20.莫怕寒村, 莫怕慳吝, 莫貪大方, 莫貪豪爽

21.富貴功名, 皆人世浮榮, 唯胸次浩大, 真正受用

22.虛心實力勤苦謹慎八字, 盡其在我而已

23.男兒自立, 必須有倔強之氣

24.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25.在自修處求強則可, 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26.俯畏人言, 仰畏天命, 皆從磨煉後得來

27.清則易柔, 惟志趣高堅, 則可變柔為剛

28.君子之道, 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9.慎獨則心安, 主敬則身強

30.天下古今之庸人, 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 皆以一傲字致敗

31.有德者畏疑謗之無因, 而抑然自修, 則謗亦日熄

第二篇 學問之道無窮——勤學篇

32.求業之精, 別無他法, 日專而已矣

33.凡從師必久而後可以獲益

34.凡人必有師

35.人苟能自立志, 則聖賢豪傑, 何事不可為

36.學問之道無窮, 而總以有恆為主

37.凡人望子孫為大官, 餘不願為大官

38.凡人作一事, 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 首尾不懈

39.讀書之法, 看、讀、寫、作

40.買書不可不多, 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41.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

42.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43.下筆造句、落筆結體,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44.習大字,總以間架緊為主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

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47.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48.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第三篇 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

49.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

50.求友匡己,大益也;盜虛名,是大損也

51.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

52.君子處順境,當以所餘補人之不足

53.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

54.幫人則委屈從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55.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56.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亦無完全無隙之交情

57.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

58.於有才無德者,當不沒其長,而稍遠其人

59.以方寸為嚴師,左右近習之人,畏清議

60.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61.君子貴于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

第四篇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62.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63.凡大員之家,無半宇涉公誕,乃為得體

64.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

65.孝友之家,可綿延十代八代

66.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6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68.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

69.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70.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71.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72.保養之法,在慎飲食節嗜欲,不在多服藥

73.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74.三致祥:孝、勤、恕

75.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7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77.商人斷不肯甘言於前,刻薄於後

78.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

79.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恃大眾之維持

80.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1.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

82.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第五篇 處位則可高可卑——為政篇

83.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

8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85.根好株好而後枝葉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後椽瓦有所麗

86.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87.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

88.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

89.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90.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

91.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

92.用兵之道,全軍為上,保城池次之

93.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

94.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95.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9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97.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98.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99.居官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

100.吏治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

-------------【聚緣書香讀《曾國藩家書》學習筆記】------------

一、【養心】

1、能慎獨,則內省不疚。

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強-養心。

3、總要養得胸次博大活潑,此後當更有長進。

4、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5、但講闊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蠻幹,毫無條理,雖大亦奚足貴?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則器局宏大,無有流弊者耳!

6、腳踏實地,求精而不求闊。

二、【立身】

1.《中庸》其要歸於愚必明,柔必強。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變明白,不堅強的變堅強。

2.早起也,有恆也,重(穩重)也,三者皆爾最要之物。

3.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4.穩紮穩打,機動則發。

5.才識平常,斷難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無力,故無成。

7.無實學而有虛名,自知當有禍變。

8.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矣。

9.人之氣質,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10.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11.讀書以訓詁為本,事(侍)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言為本。

三、【奮進】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進也。

2.困時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由亨通精進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憂,總以發憤讀書為主。

4.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於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6.僅因為小小的科舉考試不中就發牢騷,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憂慮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橫慮,大加臥薪嚐膽之功,切不可因憤廢學。

7.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陰難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10.凡全副精神專注一事,終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行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諸弟須日日用功,萬不必作歎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力思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爾。

3.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籲短歎也。

4.每日有常,自由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忽換彼書爾。

5.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恆”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無論大小難易,宜有始有終。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沒有志氣做不成,不堅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騷】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問人之罵與否也。

2.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惰字,總以不晏(早)起為第一義。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

5.開口便道人長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氣象。

6.諺雲:“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散。”非必錦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後謂之驕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人長短,即是極傲爾。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滿之人,識者見之,發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棄業已露出,則索性蕩然無恥,摒棄不顧,甘與證人為仇,而以後不可救藥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

六、【觀人擇交】

1.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難之交,並不現實。應明白兩個概念“平日至交”“患難之交”。

3.凡有一長一技者,不敢輕視。

4.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5.凡危急之時,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門人事皆須細心。

7.交際原則:誠信可靠,協助之力,不談大話。

8.情願人占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後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輕取人財,切記切記。

9.一生成敗,都與朋友是否賢能有關,不可不慎重。

10.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大者。

11.與他人交際,要除去自己不是。總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

12.各勉其所長,各戒其所短。

13.交友辦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濟。一懷焦憤之念,則恐無成爾。“久而敬之”四字,不特處日日友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當為將來報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壞,又使人處處寒心。吾惟盡一分心作一日事,至於成敗,則不能複計較矣。看破此等事物,則知世路之艱險,而心愈抑畏,氣反愈平和。

16.與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無文飾。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功夫也。近歲閱歷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體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無作欠伸懶漫的樣子,至要至要。

2.勤則興,惰則敗。

3.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八、【持家】

1.雖大富大貴,亦靠不住,惟勤儉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雲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將清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

3.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慳吝二字,莫貪大方二字,莫貪豪爽二字。由儉入奢,易於下水,由奢及儉,難於登天。

九、【時間】

1.宜在二三十歲立定規模,過三十後則長進極難。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進也。

3.習慣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場話說,四五十而無聞也。

4.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對事的態度】

1.凡是當有收拾。

2.不宜過露痕跡:在外以謙謹二字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盡人事,不存絲毫僥倖之心。

4.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一日算一日。

5.大凡辦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處,一竊不通,則處處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學》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條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誠意。格:接觸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體、精神、意念、知識、家庭、國家、天下。誠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體力行。

8.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爾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別人刺激,三切忘無所事事。

9.受創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頗稱適意,不過錯過機會,當盡心竭力,做成一個局面。

10.時刻想到成功之難,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與之意,存一盛名難符,成功難居之意。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說起曾國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風,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實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這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窮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裡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裡,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絝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41.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

42.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43.下筆造句、落筆結體,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44.習大字,總以間架緊為主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

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47.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48.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第三篇 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

49.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

50.求友匡己,大益也;盜虛名,是大損也

51.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

52.君子處順境,當以所餘補人之不足

53.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

54.幫人則委屈從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55.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56.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亦無完全無隙之交情

57.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

58.於有才無德者,當不沒其長,而稍遠其人

59.以方寸為嚴師,左右近習之人,畏清議

60.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61.君子貴于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

第四篇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62.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63.凡大員之家,無半宇涉公誕,乃為得體

64.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

65.孝友之家,可綿延十代八代

66.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6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68.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

69.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70.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71.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72.保養之法,在慎飲食節嗜欲,不在多服藥

73.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74.三致祥:孝、勤、恕

75.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7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77.商人斷不肯甘言於前,刻薄於後

78.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

79.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恃大眾之維持

80.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1.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

82.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第五篇 處位則可高可卑——為政篇

83.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

8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85.根好株好而後枝葉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後椽瓦有所麗

86.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87.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

88.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

89.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90.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

91.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

92.用兵之道,全軍為上,保城池次之

93.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

94.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95.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9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97.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98.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99.居官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

100.吏治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

-------------【聚緣書香讀《曾國藩家書》學習筆記】------------

一、【養心】

1、能慎獨,則內省不疚。

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強-養心。

3、總要養得胸次博大活潑,此後當更有長進。

4、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5、但講闊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蠻幹,毫無條理,雖大亦奚足貴?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則器局宏大,無有流弊者耳!

6、腳踏實地,求精而不求闊。

二、【立身】

1.《中庸》其要歸於愚必明,柔必強。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變明白,不堅強的變堅強。

2.早起也,有恆也,重(穩重)也,三者皆爾最要之物。

3.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4.穩紮穩打,機動則發。

5.才識平常,斷難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無力,故無成。

7.無實學而有虛名,自知當有禍變。

8.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矣。

9.人之氣質,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10.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11.讀書以訓詁為本,事(侍)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言為本。

三、【奮進】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進也。

2.困時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由亨通精進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憂,總以發憤讀書為主。

4.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於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6.僅因為小小的科舉考試不中就發牢騷,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憂慮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橫慮,大加臥薪嚐膽之功,切不可因憤廢學。

7.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陰難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10.凡全副精神專注一事,終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行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諸弟須日日用功,萬不必作歎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力思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爾。

3.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籲短歎也。

4.每日有常,自由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忽換彼書爾。

5.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恆”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無論大小難易,宜有始有終。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沒有志氣做不成,不堅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騷】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問人之罵與否也。

2.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惰字,總以不晏(早)起為第一義。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

5.開口便道人長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氣象。

6.諺雲:“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散。”非必錦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後謂之驕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人長短,即是極傲爾。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滿之人,識者見之,發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棄業已露出,則索性蕩然無恥,摒棄不顧,甘與證人為仇,而以後不可救藥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

六、【觀人擇交】

1.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難之交,並不現實。應明白兩個概念“平日至交”“患難之交”。

3.凡有一長一技者,不敢輕視。

4.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5.凡危急之時,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門人事皆須細心。

7.交際原則:誠信可靠,協助之力,不談大話。

8.情願人占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後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輕取人財,切記切記。

9.一生成敗,都與朋友是否賢能有關,不可不慎重。

10.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大者。

11.與他人交際,要除去自己不是。總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

12.各勉其所長,各戒其所短。

13.交友辦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濟。一懷焦憤之念,則恐無成爾。“久而敬之”四字,不特處日日友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當為將來報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壞,又使人處處寒心。吾惟盡一分心作一日事,至於成敗,則不能複計較矣。看破此等事物,則知世路之艱險,而心愈抑畏,氣反愈平和。

16.與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無文飾。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功夫也。近歲閱歷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體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無作欠伸懶漫的樣子,至要至要。

2.勤則興,惰則敗。

3.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八、【持家】

1.雖大富大貴,亦靠不住,惟勤儉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雲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將清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

3.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慳吝二字,莫貪大方二字,莫貪豪爽二字。由儉入奢,易於下水,由奢及儉,難於登天。

九、【時間】

1.宜在二三十歲立定規模,過三十後則長進極難。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進也。

3.習慣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場話說,四五十而無聞也。

4.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對事的態度】

1.凡是當有收拾。

2.不宜過露痕跡:在外以謙謹二字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盡人事,不存絲毫僥倖之心。

4.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一日算一日。

5.大凡辦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處,一竊不通,則處處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學》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條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誠意。格:接觸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體、精神、意念、知識、家庭、國家、天下。誠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體力行。

8.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爾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別人刺激,三切忘無所事事。

9.受創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頗稱適意,不過錯過機會,當盡心竭力,做成一個局面。

10.時刻想到成功之難,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與之意,存一盛名難符,成功難居之意。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說起曾國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風,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實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這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窮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裡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裡,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絝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