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碗裡龍遊」廟下雞子粿香,飄起

幾年前, 一個暖暖午後, 我隨朋友來到廟下遊玩, 忽然有人提議:“我們去吃廟下雞子粿吧!聽說這裡的雞子粿特別好吃!”

一語生津。 傳說中那皮薄餡嫩, 味道鮮美的雞子粿就立刻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勾出了無數條饞蟲來。 於是, 我們一行幾人, 就這樣沿著錯落有致的青石板路, 在這條悠長的老街裡, 尋找起頗負盛名的雞子粿來。

老街很老了, 斑駁的牆壁, 有些破敗的屋簷, 門樓灰暗的翹角, 裸露出她已經經歷了不知多少年的風霜雨雪。

幾縷陽光斜斜地照在路面上, 更是讓人徒增了一絲恍惚感, 仿佛穿越了時空, 來到了另一個靜謐的歷史空間。

老街也是有文化的, 革命先輩華崗的故居, 就靜靜地站在這裡, 既不高大也不突兀, 質樸而又無聲, 讓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感, 腳步也不由地放慢下來, 怕驚擾了這份清幽, 驚擾了這位教育大家。

再往前走, 一排排店面在了眼前。

清一色是高高的木頭門, 門前還有高高的門檻。 有些像遲暮的美人, 雖然有點落魄, 但也不願意放低自己的身價, 依舊是那麼修長地靠立在街道兩旁。 單從這一排排寬敞的商鋪大門就可以看出廟下老街舊時的空前盛況。

當年的廟下老街, 可謂是商鋪林立, 熱鬧之極。 據統計解放前就共有各類布店、藥店、什貨店、肉店、飲食店等44家之多, 是當時龍南有名的一條商業街, 也是梧村、遂昌去龍遊的必經之路, 成為了顯赫一時的商幫要道。

當時街路中間是由長條石連接而成, 兩邊鋪著小石子。 行人和獨輪車川流不息。

當老街剛灑上第一道曙光, 就能聽見“咣當咣當”作響的車馬聲, 宣告著一天又將拉開了帷幕。 到了正式店鋪開門之時,

各種吆喝叫賣聲, 討價還價聲, 車水馬龍聲, 更是不絕於耳。

正是因為經濟繁榮, 一直以來南鄉人的生活就是有滋有味、不愁吃穿的, 所以心靈手巧的南鄉人民就在吃上動起了心思。 無論是粽子、清明粿, 還是雞子粿, 那份精緻、那份美味都是勝人一籌的。

終於我們找到了這家不起眼的小店。 居然沒有店名。

兩張小桌子、幾張椅子, 幾個小煤爐, 一個正燒著開水, 一個則放著裝滿油的平底鐵鍋, 這就是煎雞子粿的鍋了吧!最顯眼的就是一張極大的料理台, 上面擺滿了各色調味品和餡料。

店裡面坐著幾個似乎互相熟悉的老街坊, 談興正濃。

可是時間沒到, 也是吃不著的。 我們只好眼巴巴地等著, 等著嚴阿姨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工作, 拿出發好了的麵團和拌好了的餡, 點好了爐子、熱好了油, 才正式開始動手做這美味的雞子粿。

只見她在不銹鋼的料理臺上, 把攤得長長的麵團切下一塊來,然後繼續把這塊麵團攤成更長更薄的皮,看上去簡直到了快一觸即破的地步,才把調好瘦肉、香蔥、香油的餡放在皮的開端處,再用雙手慢慢拎起這一端,把這薄薄的皮卷成一塊,最後灌入一整個雞蛋,小心地封好口子,才放入油鍋裡煎。這一套功夫一氣呵成,也是讓人驚歎不已。

在煎的過程中,還得不停地用鍋鏟往上面潑油,使雞子粿受熱均勻。於是,隨著“吱吱”作響的油煎聲,雞子粿的皮慢慢地從白變黃,最後又變成金黃色,直到裡面碧綠的蔥花、黃色的雞蛋都隱約可見,香氣也隨之越來越濃之時,才盛出鍋來。

剛出鍋的雞子粿,看著晶瑩剔透,皮簡直是薄如蟬翼、幾乎呈透明狀態。聞著是香氣撲鼻,讓人口水直流。

咬一口,蔥香、蛋香糾纏於唇齒間,讓你滿嘴留香。儘管燙得不得了,也捨不得吐出來。只好一個勁地吸著氣,以減輕舌尖上的灼燙之感。

因為有了這家雞子粿,吸引了許多心心念念的食客蜂擁而來,為寂寞的老街增添了一份熱鬧,也就勾起了幾許往日的時光,讓人不禁回想起老街的舊日輝煌。

最熱鬧的時候當屬農曆二月初二的傳統燈會了。到了這天晚上,各種花燈掛滿了街道兩旁,絢麗多姿,令人眼花繚亂。

什麼西瓜燈、走馬燈、鯉魚燈、荷花燈、鳳凰燈等等,栩栩如生、色彩繽紛,映得街市亮如白晝。而且初一、初二這兩天,還有專人抬著唐祠老爺的雕像在街上遊行,加上慕名而來的各地村民,更是把老街擠得水泄不通,擠得人群只得緩緩地流動在花燈之中,映得街和人都是紅彤彤的,格外美麗。

借此盛會,各種小吃攤也是生意紅火,豆腐丸子、餛飩、清明粿、雞子粿……小販們也不吆喝,就夾雜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自然會吸引不少饞嘴的大人和孩子。

看夠了,也逛夠了,來一份美味的南鄉小吃,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社會發展,街市變遷,老街,早已難尋往日輝煌,而這廟下雞子粿因為名氣太大,因為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也從老街搬到了龍遊縣城,價格也是從五元直接漲到了八元一個,雖然照樣是門庭若市,但於我卻少了一份老街的味道,少了一份舊時光的溫柔。

似乎隨著這最後一縷雞子粿的香氣悄然遠去,老街已然沒落。

把攤得長長的麵團切下一塊來,然後繼續把這塊麵團攤成更長更薄的皮,看上去簡直到了快一觸即破的地步,才把調好瘦肉、香蔥、香油的餡放在皮的開端處,再用雙手慢慢拎起這一端,把這薄薄的皮卷成一塊,最後灌入一整個雞蛋,小心地封好口子,才放入油鍋裡煎。這一套功夫一氣呵成,也是讓人驚歎不已。

在煎的過程中,還得不停地用鍋鏟往上面潑油,使雞子粿受熱均勻。於是,隨著“吱吱”作響的油煎聲,雞子粿的皮慢慢地從白變黃,最後又變成金黃色,直到裡面碧綠的蔥花、黃色的雞蛋都隱約可見,香氣也隨之越來越濃之時,才盛出鍋來。

剛出鍋的雞子粿,看著晶瑩剔透,皮簡直是薄如蟬翼、幾乎呈透明狀態。聞著是香氣撲鼻,讓人口水直流。

咬一口,蔥香、蛋香糾纏於唇齒間,讓你滿嘴留香。儘管燙得不得了,也捨不得吐出來。只好一個勁地吸著氣,以減輕舌尖上的灼燙之感。

因為有了這家雞子粿,吸引了許多心心念念的食客蜂擁而來,為寂寞的老街增添了一份熱鬧,也就勾起了幾許往日的時光,讓人不禁回想起老街的舊日輝煌。

最熱鬧的時候當屬農曆二月初二的傳統燈會了。到了這天晚上,各種花燈掛滿了街道兩旁,絢麗多姿,令人眼花繚亂。

什麼西瓜燈、走馬燈、鯉魚燈、荷花燈、鳳凰燈等等,栩栩如生、色彩繽紛,映得街市亮如白晝。而且初一、初二這兩天,還有專人抬著唐祠老爺的雕像在街上遊行,加上慕名而來的各地村民,更是把老街擠得水泄不通,擠得人群只得緩緩地流動在花燈之中,映得街和人都是紅彤彤的,格外美麗。

借此盛會,各種小吃攤也是生意紅火,豆腐丸子、餛飩、清明粿、雞子粿……小販們也不吆喝,就夾雜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自然會吸引不少饞嘴的大人和孩子。

看夠了,也逛夠了,來一份美味的南鄉小吃,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社會發展,街市變遷,老街,早已難尋往日輝煌,而這廟下雞子粿因為名氣太大,因為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也從老街搬到了龍遊縣城,價格也是從五元直接漲到了八元一個,雖然照樣是門庭若市,但於我卻少了一份老街的味道,少了一份舊時光的溫柔。

似乎隨著這最後一縷雞子粿的香氣悄然遠去,老街已然沒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