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史探秘:他是乾隆帝最敬重的大臣,卻因一事而三次激怒乾隆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有兩個時期做官比較危險——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一個是清世宗雍正帝時期。

能夠平安度過這一歷史時期,

並且還能夠一直得寵的大臣, 實屬少見。

而今天我們故事中的主人公, 就是這樣一個牛人——他不僅能夠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始終得寵, 而且還是整個清朝時期唯一一個擁有配享太廟資格的漢人。

此人不是別人, 正是在清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張廷玉。

張廷玉, 字衡臣, 安徽桐城人, 他的父親張英曾經出任過康熙朝的內閣大學士, 位居宰輔。

父親牛掰, 兒子也不弱——康熙三十九年, 張廷玉順利考中進士, 而且名列前茅。

很快, 他就進入到了皇帝的秘書培訓班——翰林院, 成了一名庶起士。

後來, 他在康熙帝的辦公室——南書房值過班, 出任過侍講學士和內閣學士。

可見, 他的知識之淵博, 是常人所不及的。

康熙五十九年, 張廷玉終於在仕途之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出任刑部侍郎。

雍正帝即位後, 張廷玉先後出任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等要職, 並且進入了內閣, 成為了宰輔重臣。

雍正七年, 加太子太保;

雍正八年, 雍正帝組建軍機處, 張廷玉又是三位軍機大臣其中之一。

要知道, 軍機大臣是雍正帝親心中的親信, 是絕對的心腹, 一般人是根本進不去軍機處的。

雍正帝去世之前, 張廷玉被選為顧命大臣,

而且特意下詔讓張廷玉他日配享太廟——清朝開國一百多年, 張廷玉是第一個擁有這種資格的漢臣。

乾隆皇帝即位後, 先是讓張廷玉總理國家大事, 把他放在了首輔大臣的位置上, 對他恭敬有加。

乾隆元年, 乾隆帝又讓他監管翰林院;乾隆二年, 加三等伯——在清朝,文臣被封為伯爵的,張廷玉是第一人。

也就是說,此時的張廷玉,已經破了兩個歷史記錄。

乾隆四年,加太子太保,並且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許——張廷玉已經年過七旬,不必每天早晨都參加早朝,而且酷暑、寒冬和大風、雨雪之時,也可以不用來上班。

乾隆十三年,年近八旬的張廷玉因為身體原因,請求退休。

但是,乾隆皇帝卻並沒有答應,乾隆皇帝表示,張愛卿你深受康熙、雍正兩朝厚恩,並且還被世宗皇帝選為配享太廟之人,怎麼可以退休回老家呢?

對此,張廷玉解釋到——宋明時期,也有不少配享太廟的老臣們,可以退休回老家。另外,大臣七十退休,也是自古以來的慣例。

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乾隆皇帝看來,張廷玉這是在邀功——別人七十歲退休,我都給你幹到八十歲了,你還不讓走,這個就是你的不對了。

對此,乾隆皇帝並沒有生氣,表示古代大臣八十歲還在上班的,也比比皆是,更何況像諸葛亮那樣為國家鞠躬盡瘁的臣子也不在少數。

總之,乾隆皇帝的意思,是不想讓張廷玉退休回老家,一怕大臣對此事有微言,二怕張廷玉死在老家自己無法對先皇交代。

但是,張廷玉也仿佛抱定了一定要退休回老家的信念,再次上奏摺進行辯駁——他表示,諸葛亮處於亂世之中,而自己是太平盛世的臣子,不能同日而語。

見張廷玉執意要離去,乾隆皇帝拿出了殺手鐧——他表示,即使你不看在上兩位皇帝對你的恩寵,就是朕這些年來對你的厚愛,你也不應該離去。

乾隆皇帝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你要是再執意離去,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了!

然而,最終乾隆皇帝沒有爭過張廷玉,被迫同意他退休。

但是,張廷玉此時可能是老糊塗了,竟然要求乾隆皇帝為自己寫一份保證書,保證自己死後會配享太廟,被後世皇帝所祭拜。

張廷玉的這個要求,雖然過分,雖然乾隆皇帝心中非常不高興,但還是抽空給他寫了,並派人專門給他送到了府邸。

但是,張廷玉在收到這份保證書後,並沒有親自前去致謝,而且讓自己的兒子前去代勞。

對此,本已經在心中大為不滿的乾隆皇帝,當即就怒了,下旨對張廷玉進行了訓斥——老虎不發威,你還真拿我當病貓啊!

訓斥完後,張廷玉還被削去了伯爵,但配享太廟的資格乾隆皇帝還不敢輕易給他拿去。

然而,還沒等張廷玉動身,乾隆皇帝的皇長子突然去世。

作為朝廷大臣,張廷玉自然不能夠在這時離去。

終於,在大阿哥的喪事處理完後,張廷玉就急急忙忙上路了——落葉歸根,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信念,張廷玉估計是擔心自己時日不多,到不了老家就死了。

對於張廷玉的此舉,乾隆皇帝再次龍顏大怒,認為張廷玉是對已故大阿哥和自己的大不敬。

最終,經過廷臣的商議,張廷玉被免去了配享太廟的資格。

不久之後,乾隆皇帝又因為張廷玉早年間所舉薦的兩個人,犯了重罪,而追究了張廷玉的責任,千里迢迢收回了多年來對他的各種賞賜之物。

五年後,張廷玉在安徽老家去世。

此時,乾隆皇帝心中對他的怨恨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不僅恢復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而且還特意賞賜了一些祭品專門派人送了過去。

加三等伯——在清朝,文臣被封為伯爵的,張廷玉是第一人。

也就是說,此時的張廷玉,已經破了兩個歷史記錄。

乾隆四年,加太子太保,並且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許——張廷玉已經年過七旬,不必每天早晨都參加早朝,而且酷暑、寒冬和大風、雨雪之時,也可以不用來上班。

乾隆十三年,年近八旬的張廷玉因為身體原因,請求退休。

但是,乾隆皇帝卻並沒有答應,乾隆皇帝表示,張愛卿你深受康熙、雍正兩朝厚恩,並且還被世宗皇帝選為配享太廟之人,怎麼可以退休回老家呢?

對此,張廷玉解釋到——宋明時期,也有不少配享太廟的老臣們,可以退休回老家。另外,大臣七十退休,也是自古以來的慣例。

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乾隆皇帝看來,張廷玉這是在邀功——別人七十歲退休,我都給你幹到八十歲了,你還不讓走,這個就是你的不對了。

對此,乾隆皇帝並沒有生氣,表示古代大臣八十歲還在上班的,也比比皆是,更何況像諸葛亮那樣為國家鞠躬盡瘁的臣子也不在少數。

總之,乾隆皇帝的意思,是不想讓張廷玉退休回老家,一怕大臣對此事有微言,二怕張廷玉死在老家自己無法對先皇交代。

但是,張廷玉也仿佛抱定了一定要退休回老家的信念,再次上奏摺進行辯駁——他表示,諸葛亮處於亂世之中,而自己是太平盛世的臣子,不能同日而語。

見張廷玉執意要離去,乾隆皇帝拿出了殺手鐧——他表示,即使你不看在上兩位皇帝對你的恩寵,就是朕這些年來對你的厚愛,你也不應該離去。

乾隆皇帝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你要是再執意離去,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了!

然而,最終乾隆皇帝沒有爭過張廷玉,被迫同意他退休。

但是,張廷玉此時可能是老糊塗了,竟然要求乾隆皇帝為自己寫一份保證書,保證自己死後會配享太廟,被後世皇帝所祭拜。

張廷玉的這個要求,雖然過分,雖然乾隆皇帝心中非常不高興,但還是抽空給他寫了,並派人專門給他送到了府邸。

但是,張廷玉在收到這份保證書後,並沒有親自前去致謝,而且讓自己的兒子前去代勞。

對此,本已經在心中大為不滿的乾隆皇帝,當即就怒了,下旨對張廷玉進行了訓斥——老虎不發威,你還真拿我當病貓啊!

訓斥完後,張廷玉還被削去了伯爵,但配享太廟的資格乾隆皇帝還不敢輕易給他拿去。

然而,還沒等張廷玉動身,乾隆皇帝的皇長子突然去世。

作為朝廷大臣,張廷玉自然不能夠在這時離去。

終於,在大阿哥的喪事處理完後,張廷玉就急急忙忙上路了——落葉歸根,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信念,張廷玉估計是擔心自己時日不多,到不了老家就死了。

對於張廷玉的此舉,乾隆皇帝再次龍顏大怒,認為張廷玉是對已故大阿哥和自己的大不敬。

最終,經過廷臣的商議,張廷玉被免去了配享太廟的資格。

不久之後,乾隆皇帝又因為張廷玉早年間所舉薦的兩個人,犯了重罪,而追究了張廷玉的責任,千里迢迢收回了多年來對他的各種賞賜之物。

五年後,張廷玉在安徽老家去世。

此時,乾隆皇帝心中對他的怨恨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不僅恢復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而且還特意賞賜了一些祭品專門派人送了過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