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治武功輝煌燦爛,開創中國最大版圖,史上最被低估的一代明君

唐高宗李治是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 其實是睿智偉略兼備的一代明君, 在他的治下, 關隴門閥被嚴重削弱打擊, 唐朝國力達到鼎盛, 建立了華夏王朝數千年歷史上的最大版圖。

唐高宗:李治

李治即位之初, 他的舅舅、關隴門閥代表人物長孫無忌, 倚仗自己淩煙閣首席功臣的威望, 獨攬朝權, 並利用高陽公主一案借題發揮, 大肆株連, 處死了包括名將薛萬徹在內兩名親王、兩名公主、三名駙馬, 並流放宗室名將李道宗、名將執失思力、宰相宇文節、譙國公柴哲威等, 罷原宰相房玄齡配享, 打倒了作為關東寒士代表的房家。

國舅, 趙國公:長孫無忌

長孫氏為代表的關隴門閥籍著殺人立威, 得以一家獨大, 朝野內外對長孫無忌的“竊弄威權, 構害良善”行徑, 噤若寒蟬, 難以制止。

眼看隋高祖楊堅、隋世祖楊廣、唐太宗李世民等數代英主幾十年大力削弱士族的改革成果即將毀於一旦, 唐朝竟有倒退回到西魏、北周時代由關隴門閥一舉遮天的危險。

唐高宗李治年紀雖輕, 卻絕不甘從此成為門閥手中的玩偶。 他一邊含淚下詔, 批准處決自己的兄弟、姊妹, 一邊苦苦忍耐數年, 終於覓得了一個最得力的政治幫手,

便是武媚娘, 後來的武瞾武則天。

唐高宗皇后:武媚娘

李治不顧長孫無忌反對, 堅持己見, 定要立武則天為皇后, 並非單單因為個人私愛, 而正是洞悉了武則天出眾的政治才幹, 相信她可以幫助自己打擊門閥, 並同治理這個疆域萬里的大帝國。

為達到目的, 李治做了精心準備, 他先將李恪被處死後留下的司空頭銜, 授予另一位托孤大臣李勣。 同時還以此為由, 派專人給李勣畫像, 親自為畫像題詞, 詞中更言道「朕以綺紈之歲, 先朝特以委公, 故知則哲之明, 所寄斯重, ……茂德舊臣, 惟公而已」。 當時淩煙閣功臣尚有包括長孫無忌在內的數人在世, 李治卻偏偏對李勣說“惟公而已”, 對長孫無忌專權的不滿, 與向李勣的求援意圖已甚是明白。

英國公:李勣

李勣能從瓦崗軍中一介盜賊, 而登帝國元老之位, 李密、李淵這些亂世梟雄皆對他恩信有加, 李世民委之托孤重任, 本就是個精明之極的人物, 對李治的本意亦心知肚明。

終於在武則天立後事件, 皇帝與長孫無忌在朝堂相持近一年不下時, 長期隱忍的李勣代表帝國軍方做出了支持李治的關鍵表態:「此陛下家事, 何必更問外人!」

西元655年11月, 李治命司空李勣主持儀式, 將璽綬授予皇后武氏, 之前隱身於幕後, 為李治出謀劃策的武則天得以正式走到台前, 接受百官朝賀。 夫妻二人共同秉政、默契配合,打擊關隴門閥,強化君主集權。

659年,失勢多時的長孫無忌終於被削職流放黔州,不久被逼自盡,其黨羽早已盡數被清出朝堂。

660年,李治風疾發作,一度頭暈目眩,不能視政,於是讓武后正式作為他的代理,臨時性攝行皇權,總攬朝政。

也就在這幾年間,唐軍北征西討,蘇定方攻滅西突厥、百濟,程名振和薛仁貴連敗高句麗,劉仁軌敗倭軍于白江口,鐵勒、龜茲、疏勒等屬國叛亂也被輕易平定,大唐軍隊天下無敵,李治的威信也如日中天。

664年,大唐帝國正式開啟天皇天后、二聖臨朝體制。

李治和武則天:二聖臨朝

666年,李治封禪泰山,武則天作為皇后升壇亞獻,昭告天地百官萬民。

同年,近八十高齡的李勣掛帥出征,征討高句麗,歷時兩年,一舉功成,將這個擁兵數十萬,立國近七百年的東北亞強國犁庭掃穴,完成了楊堅、楊廣、李世民三代英主的未竟之志。

大唐國勢鼎盛,拓地遠及蔥嶺以西的中亞地區,至總章年間(西元680年),終於建立了華夏王朝數千年史上的最大版圖。西到中亞鹹海,東到日本海,北包貝加爾湖,南抵中南半島,面積約1200多萬平方公里。

大唐帝國最大版圖

李治從來不是什麼昏庸無能懦弱的窩囊好人,而是史上極腹黑極假慈悲極會偽裝的政治天才。從前長孫無忌冤殺吳王李恪時,他一樣是一面流淚,一面點頭,無非是一邊對舅舅的弄權濫殺不滿,卻又不免竊喜於從前爭競太子位的敵手蹈入死地。

此外,李治更堅持漢本位思想,對胡人的輕視和警惕一以貫之。有一次他登樓觀看民情,胡人們特意聚在一起踢球,想討好他。而李治寧可把球燒了,也不給胡人可乘之機,“冀杜胡人窺望之情”。

二月,甲寅,上禦安福門樓,觀百戲。乙卯,上謂侍臣曰:“昨登樓,欲以觀人情及風穀奢儉,非為聲樂。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嘗一觀之。昨初升樓,即有群胡擊鞠,意謂朕篤好之也。帝王所為,豈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窺望之情,亦因以自誡。”

影視劇中大都喜歡將李治塑造成對武后唯命是從的妻奴形象,實在是荒謬已極;武后在許多“惡行”上都給丈夫背了黑鍋,如貶殺長孫無忌,處死王皇后蕭淑妃,處決廢太子李忠等,真正最後做決斷的是且只能是李治。

在二聖臨朝期間,武后決斷每一樁要事,幾乎都同時符合李治夫妻二人的共同利益。李治真不想動的人,武則天一個也動不了。如名將王方翼作為王皇后親屬,依舊能帶兵打仗,軍功赫赫。又比如廢去他們共同的兒子章懷太子李賢,也是因為李賢的鋒芒畢露,不止是和武后這個攝政皇后爭權,更直接威脅了李治的皇位本身。

如果武后早在比自己還小四歲的李治之前去世,那麼除了給李世民當過妃妾算一段不為當時大眾所知的黑歷史外,簡直就是民間話本和市井百姓憧憬中,夫妻共掌江山的模範皇后了。

在李治在位期間,武則天因為幼年被異母兄弟虐待,和娘家人關係極差,得勢後整死一個哥哥,又毒死侄女並借此案殺掉兩個侄子,還殺了娘家的嗣子、外甥賀蘭敏之。在李治看來,這樣一個孤家寡人般的皇后,不向著李唐皇室,還能向著誰?後來是武則天為改朝換代、加強親族需要,才將侄子武三思武承嗣等人從流放地召回,高官顯爵的。

因此李治臨終前將朝政大權交托給年近六十的武則天,是合乎人之常情的,並不能作為他的過失。六旬老婦、並有兩個親生皇子,竟有改朝換代的鼎革野心這種事,武則天之前根本沒任何人能想像。在李治和絕大多數朝臣看來,武則天無非是和先朝眾稱制太后一樣執政終身,而這並沒有什麼不妥,反正最後還是要還政於他們共同子孫的。

武則天在之後二十年雖然一通折騰,終究徒勞,最終還是自去帝號,以皇后身份和李治合葬乾陵,還政唐中宗李顯,如了李治之願。這對半生恩愛的夫婦殊途同歸,長眠於乾陵。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和您分享感興趣的歷史、小說、影視話題。

夫妻二人共同秉政、默契配合,打擊關隴門閥,強化君主集權。

659年,失勢多時的長孫無忌終於被削職流放黔州,不久被逼自盡,其黨羽早已盡數被清出朝堂。

660年,李治風疾發作,一度頭暈目眩,不能視政,於是讓武后正式作為他的代理,臨時性攝行皇權,總攬朝政。

也就在這幾年間,唐軍北征西討,蘇定方攻滅西突厥、百濟,程名振和薛仁貴連敗高句麗,劉仁軌敗倭軍于白江口,鐵勒、龜茲、疏勒等屬國叛亂也被輕易平定,大唐軍隊天下無敵,李治的威信也如日中天。

664年,大唐帝國正式開啟天皇天后、二聖臨朝體制。

李治和武則天:二聖臨朝

666年,李治封禪泰山,武則天作為皇后升壇亞獻,昭告天地百官萬民。

同年,近八十高齡的李勣掛帥出征,征討高句麗,歷時兩年,一舉功成,將這個擁兵數十萬,立國近七百年的東北亞強國犁庭掃穴,完成了楊堅、楊廣、李世民三代英主的未竟之志。

大唐國勢鼎盛,拓地遠及蔥嶺以西的中亞地區,至總章年間(西元680年),終於建立了華夏王朝數千年史上的最大版圖。西到中亞鹹海,東到日本海,北包貝加爾湖,南抵中南半島,面積約1200多萬平方公里。

大唐帝國最大版圖

李治從來不是什麼昏庸無能懦弱的窩囊好人,而是史上極腹黑極假慈悲極會偽裝的政治天才。從前長孫無忌冤殺吳王李恪時,他一樣是一面流淚,一面點頭,無非是一邊對舅舅的弄權濫殺不滿,卻又不免竊喜於從前爭競太子位的敵手蹈入死地。

此外,李治更堅持漢本位思想,對胡人的輕視和警惕一以貫之。有一次他登樓觀看民情,胡人們特意聚在一起踢球,想討好他。而李治寧可把球燒了,也不給胡人可乘之機,“冀杜胡人窺望之情”。

二月,甲寅,上禦安福門樓,觀百戲。乙卯,上謂侍臣曰:“昨登樓,欲以觀人情及風穀奢儉,非為聲樂。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嘗一觀之。昨初升樓,即有群胡擊鞠,意謂朕篤好之也。帝王所為,豈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窺望之情,亦因以自誡。”

影視劇中大都喜歡將李治塑造成對武后唯命是從的妻奴形象,實在是荒謬已極;武后在許多“惡行”上都給丈夫背了黑鍋,如貶殺長孫無忌,處死王皇后蕭淑妃,處決廢太子李忠等,真正最後做決斷的是且只能是李治。

在二聖臨朝期間,武后決斷每一樁要事,幾乎都同時符合李治夫妻二人的共同利益。李治真不想動的人,武則天一個也動不了。如名將王方翼作為王皇后親屬,依舊能帶兵打仗,軍功赫赫。又比如廢去他們共同的兒子章懷太子李賢,也是因為李賢的鋒芒畢露,不止是和武后這個攝政皇后爭權,更直接威脅了李治的皇位本身。

如果武后早在比自己還小四歲的李治之前去世,那麼除了給李世民當過妃妾算一段不為當時大眾所知的黑歷史外,簡直就是民間話本和市井百姓憧憬中,夫妻共掌江山的模範皇后了。

在李治在位期間,武則天因為幼年被異母兄弟虐待,和娘家人關係極差,得勢後整死一個哥哥,又毒死侄女並借此案殺掉兩個侄子,還殺了娘家的嗣子、外甥賀蘭敏之。在李治看來,這樣一個孤家寡人般的皇后,不向著李唐皇室,還能向著誰?後來是武則天為改朝換代、加強親族需要,才將侄子武三思武承嗣等人從流放地召回,高官顯爵的。

因此李治臨終前將朝政大權交托給年近六十的武則天,是合乎人之常情的,並不能作為他的過失。六旬老婦、並有兩個親生皇子,竟有改朝換代的鼎革野心這種事,武則天之前根本沒任何人能想像。在李治和絕大多數朝臣看來,武則天無非是和先朝眾稱制太后一樣執政終身,而這並沒有什麼不妥,反正最後還是要還政於他們共同子孫的。

武則天在之後二十年雖然一通折騰,終究徒勞,最終還是自去帝號,以皇后身份和李治合葬乾陵,還政唐中宗李顯,如了李治之願。這對半生恩愛的夫婦殊途同歸,長眠於乾陵。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和您分享感興趣的歷史、小說、影視話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