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故事傳說|孫鬼頭傳奇第一回(之一)

杭州灣畔, 翠屏山麓的三北平原, 美麗富饒, 地靈人傑。 明朝萬曆年間, 橫河孫家境出了個朝官, 名叫孫如法, 號俟居, 為人正直剛毅,

寧折不彎, 他的上代曾用腦袋報答過朝廷, 故爾連皇帝也讓他三分, 貪官污吏們碰上他更如老鼠見貓, 魂飛魄散, 叫他“鬼見愁”。 他深入民間, 瞭解民瘼, 肯為老百姓辦事, 老百姓則敬稱他為“孫青天”;他光明磊落, 嫉惡如仇, 無私亦無畏, 處事機智幽默, 往往“損招”迭出, 令人捧腹, 難怪後人將他與新疆阿凡提、山陰徐文長相提並論, 譽他為三北徐文長。 幾百年來, 他的故事膾炙人口, 盛傳不衰。

孫如法有個綽號, 幾乎人人皆知。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孫鬼頭”, 似不文雅, 一說其頭部尖小如雞頭, 戲為“孫雞頭”, 一說其行為詭異, 常常鬼頭鬼腦地惡作劇“調排”人而被貶為“孫鬼頭”, 一說其在順天鄉試中得了第一名, 稱為“孫舉頭”。 眾說紛紜, 各有各的理。

然觀故事中的他之為人行事似乎還是稱為“孫鬼頭”為妙, 因為“孫鬼頭”三字並非貶義, 它已成為“正義”、“機智”、“幽默”的代名詞了。

鹽法道不法害鄉里 孫鬼頭山南敲竹槓

第一回之一

那一年, 三北大旱, 赤地百里。 早稻顆粒無收, 整個大地好像罩在蒸籠裡一樣, 酷熱難熬, 活著的植物們的葉兒都曬黃了, 捲曲著像塗了黃藥水一般。 東橫河江上滴水無剩, 為了生存, 人們只得在龜裂的河底裡揀深些的地方掘著一個個泥洞, 稱此為“旱井洞”, 黑黝黝, 深乎乎的怕人, 靠著滲出來的地下水勉強維持著生活之需。 那時, 孫鬼頭正休假在家, 心裡急得木佬佬, 看著鄉親們困苦的情景, 他的心好比是百爪抓著很不好受。 嗨, 大旱, 該死的大旱呵, 給本來就不易生存的鄉親們更是雪上加霜啊!他坐臥不安,

飯都吃勿下, 覺也困勿熟。 他清楚得很, 雖說大旱是天災, 其實並不可怕, 問題的結症倒是在燭溪湖上, 假如燭溪湖中有水的話, 大旱怕它個屁?原來, 在孫家境村子的西邊, 有一個大湖, 名叫燭溪湖, 三面環山, 東面是湖堤, 有近萬畝的水面, 本來它的蓄水量很多, 可以灌溉橫河直至海頭的十多萬畝的田地, 後來天長日久, 失於疏浚修理, 泥沙淤積, 湖床抬高, 加上東湖堤滲漏嚴重, 致使湖容大為減少。 汛期雨水多, 湖塘受力不住, 只得被迫放水, 下游的秦堰、石堰常常受澇。 旱時呢?湖水一放就光。 它既不能完灌溉之全, 又不能得漁利之便, 湖邊各村真是守著個聚寶盆而只作糠飯槽用!孫鬼頭想起來真是心痛,
認為要使鄉親們的生活好起來, 惟有徹底改造燭溪湖, 改變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誰都明白, 治理這燭溪湖非同小可啊, 上輩的人也曾經嘗試過, 由於工程量實在太大結果都不了了之。 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鄉親們年復一年地受罪吧, 連自己家鄉的事都解決不了還有何臉面出去做官呢?他冒著酷暑, 走訪了湖邊的十幾個村子, 與他們共商治湖之策。 最後從眾多的建議中篩選出了最佳方案:把湖中污泥掘起來築成中間湖塘, 既省時省力, 同時如杭州西湖般美化了燭溪湖, 又方便了南北交通, 一舉多得;把東湖堤加寬加高, 增加湖容, 二十年一遇的旱情基本可以解決。
然而經過精打細算, 費用還是令孫鬼頭咋舌:三萬五千兩!可是個大數目啊, 到哪裡去籌集呢, 可把孫鬼頭愁死了。 他是個清官, 是個廉官, 說得確切點還是個窮官, 家中沒有幾個錢的積蓄, 到哪兒去弄介多銀子呢?到這時, 他才意識到錢的重要性, 有了“錢到用時方覺少”的感慨。 自己沒有謝閣老的威望和實力爭取到皇糧, 又沒有那些貪官污吏的撈錢水準。 唉, 孫鬼頭覺得除了賣掉自己祖傳的老屋外別無他途, 但問題是誰又敢來買我孫鬼頭的東西呢?借?誰又有介多的銀子呢?

回到家門口時, 日頭已經西斜了, 由於兩邊的樓房都很高, 弄堂口遮了蔭, 微風在長長的弄堂裡穿過, 比起別的地方來顯得涼快多了。 弄堂口有三四個中年人赤著光膊圍坐在一起, 似乎在商討著什麼事情。孫鬼頭與他們熟得很,是從小在一起捉泥鰍,抓麻雀的出卵兄弟,從來不計較什麼官民有別。他不去打擾他們,走過去呆在一邊聽聽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一會兒已經瞭解了個大概:原來他們在商量去山南打稻的事兒。當時由於山北人多地少,該收的早稻很快就收完了,“晚青”管理又基本完成,其它農活可以暫時放一放,婦女們在家裡曬曬谷,男人們可以騰出手腳去地多人少的山南做打稻忙工了。這是項出力大、收入待遇也不錯的活,要是在往常年間,他們早已結伴去了,只是今年不知那裡的旱情如何,拿不定主意去還是不去,如果與這裡一樣有旱情的話去了也是白去,辛苦不說,反而會白白拆蝕幾日工夫。孫鬼頭聽到這裡,心裡一動:那山南有孫家境的近支,還未出五服,以往的交情是很不錯的,走動得也勤緊。只是近幾年自己在京城做官,事情多了些,才少與來往了,反正現在閑著無事,何不趁著機會去那兒走走呢?聯絡聯絡感情,免得讓人家說自己做了高官忘了自家親人。聽說那孫家這幾年做生意賺了很多錢,買田起屋,日子過得很興旺,到時候順便提一下借錢的事兒,說不定會來個二者兼顧呢。若是同打稻的兄弟們一同去,有說有笑熱熱鬧鬧多愜意呀。有了落腳點,還能賺飯吃,到了那兒,先去那孫家打探打探,然後再見機而作,真是最好也沒有的了。想到這裡,他從路邊角落頭找了塊石頭,吹了吹上面的泥塵,擠進了他們的圈子坐了下來。那幾個漢子呢,亦見怪不怪。

 “剛才聽說你們要到山南裡河去打稻?”孫鬼頭笑著明知故問。

“是的,我們想去,但勿曉得那邊的情況如何,正拿勿定主意呢。孫大老爺走南闖北見識廣,給我們說說看。”

孫鬼頭拿過旁邊一人手中的麥杆扇子扇了扇,賣關子似的說:“諸位兄弟,那兒的情況我一清二楚,三明四白,不過說明之前,我向大夥提個小小的請求,不知能答應否?”

說句話還提什麼要求。大家不耐煩了,他們都是直性子,說話也不忌諱:“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我想跟著你們一起去打稻。”

此話一出,眾人都大笑起來,前仰後跌的連氣都喘不過來,紛紛說:“天底下哪有穿龍袍的田舍郎?”“我們吃不飽飯,為生活所逼才出去賣苦力,你尋我們啥開心?”“手無縛雞之力,去打稻?稻打你還差不多,誰會請你,連帶著我們都沒人請了。”

孫鬼頭待眾人笑過,鬧過後,正色地說:“諸位說的都是大實話,我也是曉得的,到時候,我會剃掉鬍鬚,用鍋底煤把臉孔塗得灰撲撲黑秋秋,穿上種田郎褲,裝扮成十足的務農人。別人看勿出來的,你們說我個子小力氣少,我也承認,但我可以做些輕小生活,比如給人家擔擔點心或者管管雞鴨,我又不要人家工錢。反正白吃飯就夠了,諸位兄弟,你們也曉得,我只是想瞭解瞭解那裡的民情而已,請諸位弟兄看在小時候一起穿開襠褲的份上,行行好帶我去吧!”孫鬼頭扮了一副可憐相,裝著個羅圈腿,團團地給大家施了個全禮,惹得大家都笑出了眼淚。

橫亙在杭州灣南緣的翠屏山脈,東西百里,縱深二三十裡,把三北平原與姚江平原隔了開來,山南人稱橫河一帶的人為山北人,反之亦然。孫鬼頭一行人來到山南,不覺呆住了,由於姚江平原水源充沛,大旱之年,早稻長得更好,稻杆粗壯,穗大粒飽,正是稻浪滾滾金黃一片令山北人眼饞呵!

轉自《余姚論壇》“四明閒話”

似乎在商討著什麼事情。孫鬼頭與他們熟得很,是從小在一起捉泥鰍,抓麻雀的出卵兄弟,從來不計較什麼官民有別。他不去打擾他們,走過去呆在一邊聽聽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一會兒已經瞭解了個大概:原來他們在商量去山南打稻的事兒。當時由於山北人多地少,該收的早稻很快就收完了,“晚青”管理又基本完成,其它農活可以暫時放一放,婦女們在家裡曬曬谷,男人們可以騰出手腳去地多人少的山南做打稻忙工了。這是項出力大、收入待遇也不錯的活,要是在往常年間,他們早已結伴去了,只是今年不知那裡的旱情如何,拿不定主意去還是不去,如果與這裡一樣有旱情的話去了也是白去,辛苦不說,反而會白白拆蝕幾日工夫。孫鬼頭聽到這裡,心裡一動:那山南有孫家境的近支,還未出五服,以往的交情是很不錯的,走動得也勤緊。只是近幾年自己在京城做官,事情多了些,才少與來往了,反正現在閑著無事,何不趁著機會去那兒走走呢?聯絡聯絡感情,免得讓人家說自己做了高官忘了自家親人。聽說那孫家這幾年做生意賺了很多錢,買田起屋,日子過得很興旺,到時候順便提一下借錢的事兒,說不定會來個二者兼顧呢。若是同打稻的兄弟們一同去,有說有笑熱熱鬧鬧多愜意呀。有了落腳點,還能賺飯吃,到了那兒,先去那孫家打探打探,然後再見機而作,真是最好也沒有的了。想到這裡,他從路邊角落頭找了塊石頭,吹了吹上面的泥塵,擠進了他們的圈子坐了下來。那幾個漢子呢,亦見怪不怪。

 “剛才聽說你們要到山南裡河去打稻?”孫鬼頭笑著明知故問。

“是的,我們想去,但勿曉得那邊的情況如何,正拿勿定主意呢。孫大老爺走南闖北見識廣,給我們說說看。”

孫鬼頭拿過旁邊一人手中的麥杆扇子扇了扇,賣關子似的說:“諸位兄弟,那兒的情況我一清二楚,三明四白,不過說明之前,我向大夥提個小小的請求,不知能答應否?”

說句話還提什麼要求。大家不耐煩了,他們都是直性子,說話也不忌諱:“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我想跟著你們一起去打稻。”

此話一出,眾人都大笑起來,前仰後跌的連氣都喘不過來,紛紛說:“天底下哪有穿龍袍的田舍郎?”“我們吃不飽飯,為生活所逼才出去賣苦力,你尋我們啥開心?”“手無縛雞之力,去打稻?稻打你還差不多,誰會請你,連帶著我們都沒人請了。”

孫鬼頭待眾人笑過,鬧過後,正色地說:“諸位說的都是大實話,我也是曉得的,到時候,我會剃掉鬍鬚,用鍋底煤把臉孔塗得灰撲撲黑秋秋,穿上種田郎褲,裝扮成十足的務農人。別人看勿出來的,你們說我個子小力氣少,我也承認,但我可以做些輕小生活,比如給人家擔擔點心或者管管雞鴨,我又不要人家工錢。反正白吃飯就夠了,諸位兄弟,你們也曉得,我只是想瞭解瞭解那裡的民情而已,請諸位弟兄看在小時候一起穿開襠褲的份上,行行好帶我去吧!”孫鬼頭扮了一副可憐相,裝著個羅圈腿,團團地給大家施了個全禮,惹得大家都笑出了眼淚。

橫亙在杭州灣南緣的翠屏山脈,東西百里,縱深二三十裡,把三北平原與姚江平原隔了開來,山南人稱橫河一帶的人為山北人,反之亦然。孫鬼頭一行人來到山南,不覺呆住了,由於姚江平原水源充沛,大旱之年,早稻長得更好,稻杆粗壯,穗大粒飽,正是稻浪滾滾金黃一片令山北人眼饞呵!

轉自《余姚論壇》“四明閒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