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溪民間故事丨托儂王伯伯

相傳清朝的辰光, 在阿拉三北龍山所這個地方, 有個王姓大族, 主人王越, 是個落榜不第的秀才。

這王越三考不中, 見功名無望,

也就放蕩形骸, 縱情山水, 玩世不恭起來。 但他又急公好義, 敢於說話, 在地方上還是頗有人緣, 也很受鄉人尊敬。

王越為人雖然有諸般優點, 但有一個很大的毛病, 就是喜歡喝老酒, 而且一喝酒准醉, 常常把他人所請托之事給耽誤了, 雖然好心, 卻弄出許多不愉快的事來。

有一年, 在龍山碼頭上做事的山下村張大伯, 因臨時有急事轉道欲去舟山, 正當張大伯在為如何通知家人犯難時, 剛好看到王越經過。

張大伯就一把拉牢他, 話:“王公子, 等會儂回去屋裡, 請千萬轉告阿拉屋裡人, 阿拉去舟山辦眼事體, 馬上就回, 叫伊勒勿可擔心。 ”

王越嘴裡一口諾諾, 誰知一到家, 卻被一班附庸風雅的朋友又拉去喝老酒去了。

這一喝啊, 又是喝得天昏地暗、三不知四,

把張大伯所托之事也就忘了個一乾二淨。 當張大伯七天后從舟山風塵僕僕地回到屋裡, 屋裡人正哀戚萬分地準備給他操辦喪事呢!

當張大伯說起事情經過, 一家人更是哭笑不得。 因王越素有人緣, 更兼併無惡意, 張家人也只好自認晦氣作罷, 只是說這王越真是一個王伯伯一一醉酒糊塗!

又有一年, 大蓬山村李老漢在上海經商的兒子, 托剛好在上海的王越, 回家時順便捎一些穀種痕跡, 說這是改良的品種, 根壯硬, 可以抵禦“大蓬山下風”, 叫屋裡試種看看, 能不能推廣。

“好的, 好的, 儂放心!”王越自然又是滿口應承。

但生性曠達、意氣奮發的他, 一路走來, 見山吟詩, 見水作畫, 探親訪友, 縱情娛樂又把這個要緊的事情給遺忘了。

當人家的稻穀綠油油的正吐穗結實時, 李老漢的谷種還跟著王越在路上悠哉遊哉昵!

李老漢的兒子清明回家見老父親種的還是先前的稻種, 問起緣由。 父子倆一番對話, 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李老漢不由頓足長歎:“儂個愣頭青啊, 托人托伊王伯伯!今年這個計畫算是泡湯了!”

由於托王越辦的事不牢靠, 所托之事常被伊不經意地遺忘, 所以後來人們在說到所托非人時就都這樣說:這真是托人托伊王伯伯!

說起來, 這頗有一點讓人哭笑不得的味道了。

【托儂王伯伯】辜負別人托的人。 藉以專指所托非人。

選自《觀海衛老話故事》

圖文/編輯:maom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