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說錢,你看到HR滿臉的囧字了嗎?

點擊上方“HR讀書”關注我們

薪酬問題歷來是企業管理中最敏感的問題。 為了保證公司具有持續發展競爭力, 企業必須對關鍵崗位的員工提供較高的薪酬, 但隨之而來的是部分員工會對高收入崗位產生心理不平衡, 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那麼先來看看, HR在做薪酬管理中, 經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以及解決方案。

你要錢低, 就是你了, 活好不好, 進來再說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 綜合部主人黑著個臉說道:“這種人是怎麼進來的?連個表格都做不好, 以後就看著她做表格吧!”

HR無奈的說:“公司要控制人力成本,

當然要考慮那些工資要求低的人了, 能不能用, 先帶一段時間唄, 不行就開了!”

是成本, 還是資本:員工是“成本”, 還是“資本”?就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從會計實務的角度看, 給員工支付的工資金額會被分別計入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管理成本, 這個時候員工確實是“成本”。

企業財務會一直提醒老闆:這個月發了多少工資, 下個月要發多少工資, 這些工資占了生產成本多少百分比, 銷售成本的多少百分比, 管理成本多少百分比, 這個月工資超預算了, 帳上的錢要是發了工資貨款就付不了等等。 所以大部分企業會對工資預算控制得非常嚴格, 老闆們也會對這個“成本”重點關照。

當企業視人力為成本時, 為了控制成本(因為降低成本是企業盈利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可能會錄用工資要求較低的員工, 而容忍被錄用員工較低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素質。 而為了讓該員工達到平均績效水準, 企業會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和管理成本。 很簡單的例子, 企業為了省錢招了一批生手,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將其培養成半熟手, 為了控制這些半熟手的產品品質又委派了個熟手做主管。 先不說一個月時間支付的培訓成本, 單說這一個月沒出活也是有時間成本的, 還沒算多了個主管的管理成本。

為什麼漲工資, 你們還是要走?

副總跳槽了, 原因是因為跳槽工資翻幾番, 而不跳槽雖然也因為業績好, 給漲薪了, 但確只給小漲了一點點。

調工資, 企業表示, 我很緊張:調工資是企業員工最緊張的事情。 企業緊張, 不調吧, 可能會讓關鍵人才不滿足而選擇跳槽;調高, 財務上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調少, 員工有怨氣。 企業規模小還好, 老闆自己親自出馬, 一個個談, 你加多少, 他加多少, 皆大歡喜。 企業規模大了還真不好辦, 每次調薪就和打仗一樣。

調薪的簡單法則總結下來只有兩個數字:20 / 80。 20%的員工創造80%的企業價值。 首先確定企業是為這20%的員工而調薪的, 找出這20%的員工。 為剩餘的80%員工中的80%設置一個覆蓋生活成本的調薪幅度, 比如CPI增長率、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行業增長率等影響勞動力市場價格的因素, 選擇最符合市場的某個比率作為調薪幅度。

剩餘80%員工中的20%可能沒有機會參與調薪, 因為其中有新近入職的員工和隨時可能被動離職的員工。 解決80%員工的調薪問題後, 企業只需要將注意力放在那個重要的20%上。 這20%員工中的80%基本面臨的是結構性調薪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這些人才遇到了職業瓶頸, 如果他們不能晉職晉級, 加薪是很難的。 還有20%中20%,

這些人才遇到的是外部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誘惑。

做同樣的工作, 先來的要比後來的拿的少?

不公平!!A很惱火的不平到, 為什麼進來十幾年確不如剛進門的毛頭小夥子拿的多?!

市場有變化, 企業也會有變化:由於勞動力市場發生的變化, 企業會不斷面臨新進員工的工資水準高於老員工的情況。 其中關鍵性技術崗位、業務崗位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水準快速上漲尤為突出。 這一狀況在短期內無法逆轉。 勞動力市場決定了價格, 說白了就是不花那麼多錢, 就請不到人。 那麼面對這樣的壓力, 企業應該做出哪些調整呢?

從招聘設計入手:採用有效的結構化面試方案, 保證被錄用的員工除了符合崗位要求外, 具備可開發的潛力及素質。

從工作設計入手:讓工作變得內容更豐富,更有挑戰性。挖掘員工的潛力,讓員工自我增值。這樣給老員工加薪就會有投入產出的優勢。

從教育培訓入手:鼓勵員工加入學歷教育計畫,或參加專業技能培訓,這也是員工自我增值的有效途徑。

從員工的職業發展入手:保證員工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相結合,降低人才流動所帶來的隱性成本。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激勵員工自我學習,自我提升。

以上的方法都是基於提高員工個人勞動生產率的考慮,企業還可以從設備更新、生產流程優化等角度考慮如何化解工資上漲壓力。但最根本還是要從人出發。

工資結構總是“變、變、變”

“三車間和四車間以後算工資全改成計件了,做多少個就給多少錢。原來定的工時定額又不算數了。”

什麼樣的工資結構才能讓員工努力工作?

企業因為所處的區域不同、行業不同,市場狀況不同,工資結構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所以給不出統一答案。但是,不管工資結構如何變化,如果企業遵循以人為本原則,還是可以建立適用範圍很廣的評估標準。在這裡,用工資的基本結構定義評估標準,即:工資=固定工資+浮動工資。先不做更深層次的分析。

企業支付員工的固定工資是否能滿足相應層級員工的生活成本需求?員工的需求層次不同,企業必須支付不同的固定工資。就好比,企業招聘業務人員,底薪2000沒有問題,招聘一高管,號稱年薪百萬,但每個月只發10000塊,這就有問題了。

企業支付員工的浮動工資是否具備了正確激勵的作用?讓員工的利益和企業利益掛鉤,這就是浮動工資的精髓。但是,這裡強調的是正確激勵。

企業支付員工的固定工資部分的組成是否合理?企業必須考慮支付員工工資的理由是什麼。是崗位價值?還是員工的知識技能?或者是員工的能力素質?或者我們在設計工資的時候,把這些要素都考慮到了。

員工總收入中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的比例是否符合崗位特性?企業內部由於部門不同、工作內容工作任務不同,員工收入的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的比例也是不同的。不能搞一刀切。行銷部門可能對六 四開很滿意,但用到財務部門就可能沒有激勵意義了。

說績效,別老想著扣工資

績效是什麼,就是你做好不一定有獎勵,你沒做到那一定就會沒扣工資。

績效弄不好,好意思在這說管理?

企業不弄個績效考核、績效工資都不好意思跟人說是在搞管理,績效考核似乎成了提升企業管理水準、獲取更高績效的靈丹妙藥。基本每家企業都搞了自己的績效考核制度,有的企業還把績效考核制度像模像樣地貼在公司最顯眼的地方。而且很多企業都在績效考核制度中設置了嚴厲的扣分項,清楚地寫著這樣要扣百分之多少,那樣要扣百分之多少,或者這樣要扣幾十,那樣要扣幾百。在這樣的宣導下,員工聽到績效工資就煩是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對於員工來說,理解很簡單:弄績效工資就是想方設法扣錢。先不扣錢績效考核制度有沒有用,單說企業現在用“績效考核”等同於“績效管理”就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績效管理不等於績效考核,績效考核也不等於扣工資。

HR要知道,人才需要價值認可,無論做什麼樣的薪酬調整,最終要明白,HR面對仍舊是人心。

來源 | HRCouncil

(版權聲明:“HR讀書”所推送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

2017年4月18日@上海『HR最頭疼的20類問題員工常見問題管理情形分析及應對』

試用期休假、懷孕,抑鬱症精神疾病混病假,能力不佳消極怠工,不服從主管工作指令,

未婚先孕或懷孕保胎,違反公司保密制度,損害公司的聲譽,不告而別失聯

課程報名:

Sally

QQ:2072701821,

Tel:021-60343005,

Mobile: 13296093005,

Email: event@psmmedia.com

↓↓↓更多活動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從工作設計入手:讓工作變得內容更豐富,更有挑戰性。挖掘員工的潛力,讓員工自我增值。這樣給老員工加薪就會有投入產出的優勢。

從教育培訓入手:鼓勵員工加入學歷教育計畫,或參加專業技能培訓,這也是員工自我增值的有效途徑。

從員工的職業發展入手:保證員工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相結合,降低人才流動所帶來的隱性成本。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激勵員工自我學習,自我提升。

以上的方法都是基於提高員工個人勞動生產率的考慮,企業還可以從設備更新、生產流程優化等角度考慮如何化解工資上漲壓力。但最根本還是要從人出發。

工資結構總是“變、變、變”

“三車間和四車間以後算工資全改成計件了,做多少個就給多少錢。原來定的工時定額又不算數了。”

什麼樣的工資結構才能讓員工努力工作?

企業因為所處的區域不同、行業不同,市場狀況不同,工資結構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所以給不出統一答案。但是,不管工資結構如何變化,如果企業遵循以人為本原則,還是可以建立適用範圍很廣的評估標準。在這裡,用工資的基本結構定義評估標準,即:工資=固定工資+浮動工資。先不做更深層次的分析。

企業支付員工的固定工資是否能滿足相應層級員工的生活成本需求?員工的需求層次不同,企業必須支付不同的固定工資。就好比,企業招聘業務人員,底薪2000沒有問題,招聘一高管,號稱年薪百萬,但每個月只發10000塊,這就有問題了。

企業支付員工的浮動工資是否具備了正確激勵的作用?讓員工的利益和企業利益掛鉤,這就是浮動工資的精髓。但是,這裡強調的是正確激勵。

企業支付員工的固定工資部分的組成是否合理?企業必須考慮支付員工工資的理由是什麼。是崗位價值?還是員工的知識技能?或者是員工的能力素質?或者我們在設計工資的時候,把這些要素都考慮到了。

員工總收入中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的比例是否符合崗位特性?企業內部由於部門不同、工作內容工作任務不同,員工收入的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的比例也是不同的。不能搞一刀切。行銷部門可能對六 四開很滿意,但用到財務部門就可能沒有激勵意義了。

說績效,別老想著扣工資

績效是什麼,就是你做好不一定有獎勵,你沒做到那一定就會沒扣工資。

績效弄不好,好意思在這說管理?

企業不弄個績效考核、績效工資都不好意思跟人說是在搞管理,績效考核似乎成了提升企業管理水準、獲取更高績效的靈丹妙藥。基本每家企業都搞了自己的績效考核制度,有的企業還把績效考核制度像模像樣地貼在公司最顯眼的地方。而且很多企業都在績效考核制度中設置了嚴厲的扣分項,清楚地寫著這樣要扣百分之多少,那樣要扣百分之多少,或者這樣要扣幾十,那樣要扣幾百。在這樣的宣導下,員工聽到績效工資就煩是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對於員工來說,理解很簡單:弄績效工資就是想方設法扣錢。先不扣錢績效考核制度有沒有用,單說企業現在用“績效考核”等同於“績效管理”就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績效管理不等於績效考核,績效考核也不等於扣工資。

HR要知道,人才需要價值認可,無論做什麼樣的薪酬調整,最終要明白,HR面對仍舊是人心。

來源 | HRCouncil

(版權聲明:“HR讀書”所推送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

2017年4月18日@上海『HR最頭疼的20類問題員工常見問題管理情形分析及應對』

試用期休假、懷孕,抑鬱症精神疾病混病假,能力不佳消極怠工,不服從主管工作指令,

未婚先孕或懷孕保胎,違反公司保密制度,損害公司的聲譽,不告而別失聯

課程報名:

Sally

QQ:2072701821,

Tel:021-60343005,

Mobile: 13296093005,

Email: event@psmmedia.com

↓↓↓更多活動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