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甫早年最重要的作品,首兩句就振聾發聵

說起杜甫, 絕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的都是一個憂國憂民的中年大叔形象, 好像從來沒有年輕過。 這主要是因為杜甫的青年時代太悲催了, 過早的消耗了他的激情。

十九歲那年, 杜甫和當時大多數人年輕人一樣, 開始了漫遊天下, 有點類似於現在的上大學。 他的父親是地方上的小官, 家境還算富裕。

漫遊結束後, 就是參加科舉, 相當於大學畢業後開始找工作。 二十四歲那年, 杜甫在洛陽第一次參加科舉, 無奈名落孫山。 仗著自己是個官二代, 杜甫又開始了漫遊。

然而, 啃老總是有盡頭的, 而立之年, 杜甫的父親去世, 讓他一下子沒了經濟來源。 無奈之下, 杜甫只好灰溜溜的來到長安, 希望謀得一官半職。

若干年後, 杜甫等來了一個機會, 唐玄宗下詔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入京赴試。 然而, 主持考試的卻是李林甫, 上演了一出野無遺賢的鬧劇, 一個都沒有錄取。

這對杜甫是一個莫大的打擊, 他只好投詩給達官貴人, 希望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可惜, 投出去的詩, 除了偶爾換得幾聲叫好, 沒有起到任何實際作用。

748年, 已經三十七歲的杜甫徹底絕望了, 他決定離開長安這片傷心之地。 臨別之時, 他向曾幫助過自己的韋濟寫了一首詩,

將心中的悲憤一吐為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絝不餓死, 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 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 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 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 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 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 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 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 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 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 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 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 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 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 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 萬里誰能馴?

這是杜甫早年最重要的作品, 也是他第一次自敘身世, 沉鬱頓挫的詩風也由這首詩開始, 是研究杜甫生平、思想和詩歌藝術的必讀之作。

此詩的首兩句下筆極狠, 那些紈絝子弟不學無術, 卻活得趾高氣揚、腦滿腸肥, 而正直的讀書人, 卻空懷壯志, 懷才不遇,

有的甚至掙扎在餓死的邊緣。

首兩句奠定基調後, 杜甫開始了不卑不亢的敘述。 從“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風俗淳”是介紹自己的傑出才華,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雖不夠謙虛, 但卻是事實。

杜甫認為, 自己的文采堪比楊雄和曹植, 就連李邕和王翰這樣的大名士都想與他結交, 而他的理想則是“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 胸懷天下。

這一段內容很有點大言不慚,但在唐朝卻是司空見慣,他的好友李白也是如此,生來就有一種笑傲王侯、拯救天下的氣概,詩人的浪漫性格使然。

第二部分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則是殘酷的現實,理想如此豐滿,現實卻讓人欲哭無淚。為了謀得進身之階,杜甫不得不低眉順眼、求爺爺告奶奶。

儘管如此,他還是一無所獲,只換得“殘杯與冷炙”,到處遭人白眼。這一段看的人非常心疼,從古至今,身處逆境的人就必須面對冷眼與嘲笑。

“甚愧丈人厚”到結尾是第三部分,是杜甫對韋濟的感謝和辭別之意。他首先感謝了韋濟的接濟,接著委婉的暗示韋濟能像漢代王吉幫助好友貢禹一樣,給自己安排一官半職。

此時此刻,杜甫的內心是非常掙扎的,一方面他希望得到韋濟的幫助,另一方面又拉不下面子,只有在那裡猶豫不決,最後只能毅然隱退,像白鷗那樣翱翔於天際。

最後兩句,杜甫說得極為瀟灑,但在內心裡,他何嘗不知道自己是在維護著可憐的自尊。他的內心在滴血,卻又不願被別人看見。

可惜的是,韋濟收到這首詩後,還是沒有給予更多的實際幫助。也許,在官場上,歷來信奉的都是權錢交易,只有才華?那你就等著中彩票吧。

如果杜甫能夠早些看穿這一切,在年輕時就依靠父親的關係混得一官半職,然後按照官場的潛規則編織關係網呢?那世上就少了一個永恆的詩聖,多了一個無名的庸官。

這一段內容很有點大言不慚,但在唐朝卻是司空見慣,他的好友李白也是如此,生來就有一種笑傲王侯、拯救天下的氣概,詩人的浪漫性格使然。

第二部分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則是殘酷的現實,理想如此豐滿,現實卻讓人欲哭無淚。為了謀得進身之階,杜甫不得不低眉順眼、求爺爺告奶奶。

儘管如此,他還是一無所獲,只換得“殘杯與冷炙”,到處遭人白眼。這一段看的人非常心疼,從古至今,身處逆境的人就必須面對冷眼與嘲笑。

“甚愧丈人厚”到結尾是第三部分,是杜甫對韋濟的感謝和辭別之意。他首先感謝了韋濟的接濟,接著委婉的暗示韋濟能像漢代王吉幫助好友貢禹一樣,給自己安排一官半職。

此時此刻,杜甫的內心是非常掙扎的,一方面他希望得到韋濟的幫助,另一方面又拉不下面子,只有在那裡猶豫不決,最後只能毅然隱退,像白鷗那樣翱翔於天際。

最後兩句,杜甫說得極為瀟灑,但在內心裡,他何嘗不知道自己是在維護著可憐的自尊。他的內心在滴血,卻又不願被別人看見。

可惜的是,韋濟收到這首詩後,還是沒有給予更多的實際幫助。也許,在官場上,歷來信奉的都是權錢交易,只有才華?那你就等著中彩票吧。

如果杜甫能夠早些看穿這一切,在年輕時就依靠父親的關係混得一官半職,然後按照官場的潛規則編織關係網呢?那世上就少了一個永恆的詩聖,多了一個無名的庸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