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20世紀50年代武漢大學的院系調整

1951年11月, 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 提出全國學院調整方案。 1952年, 中央教育部草擬了《全同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計畫(草案)》, 規定院系調整的總方針是“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 發展專門學院, 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 1952年開始, 全國進行了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工作, 調整的高校占全國總數的3/4。

中南區全面調整高等學校院系的工作是從1953年開始的, 調整方案由中央高等教育部和中南高等教育管理局共同制訂。 1953年7月2-8日, 中南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 決定將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調整為綜合性大學。

1953年8月3日, 中南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再次召開會議, 成立了南昌、桂林、長沙、武漢四個調整分會。 按照中央和中南區的部署, 1953年9月武漢大學開展了全面的院系調整工作。

根據中南區1953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方案, 武漢大學的機械系、電機系、土木系及外文系英文組的教師80余人、學生700余人, 分別調往新組建的華中工學院、華南工學院、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中山大學等院校工作和學習。 與此同時, 湖南大學數學系、生物系、物理系、化學系、中文系、歷史系等, 南昌大學物理系、化學系、中文系、歷史系及外文系俄文組等, 華南工學院水利系及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等的教師50余人、學生800余人調整到武漢大學工作和學習。

在此之前武漢大學也曾進行過部分院系調整。 1950年8月, 武漢大學醫學院與附屬醫院劃歸中南衛生部領導。 武漢大學醫學院和附屬醫院所屬的教師107人、學生146人, 從珞珈山遷至武昌東廠口附屬醫院原址, 1950年10月又與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併成中南同濟醫學院(後改為同濟醫科大學, 現屬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附屬醫院與漢口協和醫院合併, 改為教學醫院。 1952年武漢大學農學院與湖北省農學院合併成立華中農學院。 農藝系全體師生於9月底以前遷往武昌寶積庵華中農學院本部。 因校舍不夠, 園藝、農化、森林等系暫留本校。 1952年武漢大學工學院礦冶系同湖南、南昌、廣西等大學礦冶系和中山大學地質系合併成立中南礦業學院,

全系師生及家屬于10月中旬遷往長沙。 武漢大學文學院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哲學系, 全系師生20余人於10月1日前後離校北上。 華中大學經濟系合併到武漢大學經濟系。 武漢大學原有的法律、政治兩系合併為政法系。 1950年春, 湖南大學水利系劃歸到武漢大學, 與土木系水利工程組合並, 成立水利系。 1952年河南大學等校的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 與水利系合併成立武漢大學水利學院。 1954年12月1日, 高教部批准成立武漢水利學院, 張如屏任院長, 張瑞瑾任副院長, 水利學院從武漢大學分。

另據有關資料顯示, 武漢大學有關專業人員曾調至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 該系於1958年由南京工學院分離, 組建成無錫輕工業學院(今江南大學)。

到1953年10月武漢大學的院系調整工作順利完成。

經過院系調整後的武漢大學, 成為一所以文理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 主要任務是培養理論或基礎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從事研究工作或教學工作的人才。 全校共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中文、俄文、歷史、法律、政治經濟學等9個系以及圖書館學專修科。 設有數學專業、物理專業、有機化學專業、分析化學專業、動物學專業、植物學專業、中文專業、俄文專業、歷史專業、法律專業、政治經濟學專業、圖書館學專業等12個專業。 1953年共有教師327人, 學生2084人。

(謝紅星主編:《武漢大學校史新編(1893-2013)》,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第122-123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