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窮養兒富養女?誇孩子別嫌“囉嗦”,掌握這些技巧可影響孩子一生

在一本暢銷育兒書中, 關於表揚孩子有一個很恰當的比喻——“稱讚, 就像青黴素一樣, 絕不能隨意用。 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 需要謹慎小心, 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 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誇孩子少用“你真棒”, 教你如何誇孩子

1.誇具體不誇全部

寶寶真棒”, 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 在家長眼裡, 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 寶寶會翻身了, 寶寶會蹦了, 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 家長已經習慣于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 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讚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誇獎, 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 直到有一天, 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 經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 比如你真棒, 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 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

你真棒”, 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 媽媽很開心”。 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 如何努力

2.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 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 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 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 另一方面, 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回避, 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稚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 然後, 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 你們很聰明。 ”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 你們很努力。 ”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 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

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3.誇事實不誇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誇人格”, 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 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 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 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 當領導不斷誇獎你時, 開始還會沾沾自喜, 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 甚至不想做得完美, 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讚總是“言過其實”, 孩子也會有壓力, 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讚美。 他們會怎麼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讚美完他的時候, 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 以示“真誠”

三大竅門

1.留心孩子的努力

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 真正做到“誇具體”、“誇努力”, 家長首先要對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所瞭解。 有的時候可以親眼看見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 當你在總結孩子成績的時候, 不妨詳詳細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 比如孩子寫完作文之後,

你可以說:“文章的開頭很好, 你能想出這樣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的描述能感覺出你經過了仔細的觀察。 結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 用它來點題很恰當……”這樣, 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費的辛苦一一說了出來, 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孩子的努力也沒關係, 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努力的過程, 這中間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的點評, 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讚美

2.誇孩子別嫌“囉嗦”

仔細分析一下, 家長們對待表揚的態度的確是隨便了一些, 甚至有點心不在焉、張嘴就來。 當孩子表現好時, 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你真棒”, 看起來既省事又符合鼓勵為主的教育精神。 其實這樣的表揚多了,對孩子毫無意義

所以當瞭解了“誇具體”原則時,很多家長開始很難適應,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些什麼。很簡單,教你一招——好話不嫌“囉嗦”,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揚語,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囉嗦?這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話語描述孩子的努力,結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鳴,誇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把誇獎當“預防針”

誇獎不僅僅是事後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在預見到孩子對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觸時,可以事先誇誇孩子,用表揚來打預防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演員宋丹丹在新書《幸福深處》中就有這樣一段: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我對小阿姨說:“我發現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然後我把中藥端給他。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一副緊張的表情,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我們大家都讚不絕口。從那次起,多麼苦的藥他都不怕

試試這樣誇孩子

●有益的稱讚: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風趣

(孩子的感覺):我的品味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

無益的稱讚:你總是這麼體貼。

●有益的稱讚:非常感謝你今天洗了盤子。

(孩子的感覺):我很負責。

無益的稱讚: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稱讚:你的作文有幾個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覺):我也可以有創造性的。

無益的稱讚:你寫得不錯,當然了,你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積極結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作出結論,事後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寶寶是班上最矮的

寶寶上幼稚園了,都是排在最前面,因為寶寶在班上最矮。倒不是擔心寶寶矮的本身,怕寶寶是矮小症啊,所以我在這方面很糾結,為此傷透了腦筋。按說寶寶不會這麼矮的,因為我們生下來有7.7斤呢,主要是我開淘寶前兩年根本沒時間喂寶寶啊,寶寶的食欲慢慢的也變小了。到寶寶2歲半入託,就開始很愛生病,身體很不好,到3周歲讀小班,才知道是班上最矮的

寶寶的症狀是:不喜歡吃飯,不知道吃飯有什麼用,一口飯要吃很久,一頓飯要吃一兩個小時,如果不給寶寶吃,也不覺得餓,經常生病,咳嗽剛好沒幾天,又咳嗽了,這樣食欲更差了。一年體重基本沒怎麼長,身高也長不夠7釐米

排除了心理因素後,給寶寶吃了三個月的中藥,看起來有點用,但沒多幾天,寶寶又復原了,又不喜歡吃飯了,想想寶寶連那麼苦的藥都吃,為什麼就不吃飯呢。我最近總結了好幾點,供有同樣煩惱的媽媽參考哦。

寶寶沒有食欲,可以去中醫院,找老中醫,開一些健脾開胃的藥吃吃,有人說帶寶寶去多跑跑,食欲就會好了,這適合平常食欲好,突然沒食欲的寶寶。我們寶寶走一會就會很累,就是帶他去跑了一下午,他也不會感覺餓的那種,或者吃了一頓,有兩頓吃不下的那種。吃了中藥,寶寶會有一些食欲的,感到很開心,可過了幾天又不肯吃飯了,反反復複三個月,換了好幾個有份量的中醫,晚上睡不著覺啊,突然想起來,寶寶現在愛模仿,是不是受其它不愛吃飯的寶寶的影響啊,和老師商量了一下,老師把寶寶分在和班上食欲最好的寶寶一桌吃飯,果然有成效,雖然不是每種菜都吃,但至少能把飯吃完。偶爾還會留下來一個人吃飯,但至少是進步了些。

寶寶飯會吃,但是吃起來非常慢,再好的耐心都會消磨掉,一頓飯要吃一兩個小時,一口飯要吃好久啊。我仔細觀察,發現了原因:原來寶寶還停留在用前面牙齒切飯的階段哦,不知道用他早已經長出的大牙來磨飯啊。知道了原因,但糾正卻用了很久,幾個月過去,進展也不大,還是一直用前面的牙齒切呀切的,我們都急死了,經常對他大吼大叫的,已經快崩潰了。 寶寶平時吃西瓜倒是挺快的,我突然靈機一動,讓寶寶模仿吃西瓜,把飯當西瓜吃,寶寶想了想,試了試 啊!成功了啊,一口飯沒吃幾下就吃完了哦,現在吃飯自己吃,吃得很快哦,這一頓飯,我一句也不用大吼,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寫在這裡與不吃飯寶寶的媽媽分享哦。從三周歲的體檢到現在不到一個月就四周歲了,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來改變寶寶吃飯的狀況。其中我們還吃了一些綜合維生素和醫生開的葡萄糖鈣鋅(注:補鋅時間一次最好不要超過三個月)

增強幼兒記憶力的遊戲

記憶是知識的寶庫,有了記憶,智力才能不斷發展,知識才能不斷積累。下面提供幾則有助於增強幼兒記憶力的遊戲,依次說出名稱,把6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鐘,然後遮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

辨顏色——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麼顏色的。 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遊戲的更大興趣。

找物品——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後,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

看圖說話——把15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盡可能準確地敘述一遍。

“飛機降落”——將一張大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作為“飛機場”。再用紙做一架“飛機”,寫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圖釘。讓孩子站在離地圖幾步或十幾步遠的地方,先叫他觀察一下地形,然後,蒙上眼睛,讓他走近地圖,並將“飛機”恰好降落在“飛機場”上。

看櫥窗——這個遊戲適合在帶孩子外出時進行。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櫥窗裡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孩子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

拒絕孩子要求的竅門

寶寶進幼稚園不久,很快就學會了“新”的說話方式,“NO”。孩子說第一聲“NO”時,母親會覺得很逗,因為孩子有“思想”了,但母親不久便被孩子那聲聲的“NO”弄煩了!因為孩子對她的命令和要求,一律說“NO”,孩童在向大人的權威挑戰。幼兒專家認為,幼童這種反應是正常的,關鍵在於,大人如何改變和防止孩童說“NO”的逆反心理。

技巧1、直接說出理由

一個初進幼稚園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運動場玩樂。他指著外面說:“我想玩。”我如果說:“不可以!現在你要去睡覺,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老師不同意外,也學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應是:“吃完飯後,就要準備睡覺。我們下午才能出去玩。”從這個沒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現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達

午飯時間到了,吉吉正玩在興頭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鐘……”老師如果說:“不,現在就去!”這不僅讓孩子失望,更讓她感到否定詞的“力量”,說不定回家後,很快會用這個“不”來對付父母。所以我順著她的感覺說:“我也不想打斷你,因為你玩得正高興呢。但我們的午飯時間到了。”我牽起吉吉的手,把她帶離現場。

技巧3、直接陳述問題

朗朗喜歡出去散步。一天,烏雲密佈,看樣子快要下雨了,他要求:“我要散步。”我如果說:“不能出去!”孩子聽到的首先是“NO”,他以後自然會模仿的。所以我說:“我也想帶你出去玩,但你看天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氣好了再出去玩好了。”我擺出困難所在,讓孩子意識到這時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後實行

莎莎個性好動,喜歡吃甜食,兩杯果汁喝完後,她要求道:“再要一杯。”如果老師說:“不,你喝太多了!”老師的話,讓孩子經歷一次直接被拒絕的體驗。這時,老師應搖搖頭,告訴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點心時再喝吧。”孩子聽到的是同意式的回應,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點心時間。

技巧5、給自己時間考慮

東東原在捏泥土一組玩,但他很快不喜歡這活動了,向我請求道:“我要玩球。”我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婉轉地對孩子說:“你給我時間想想好嗎?”這樣既可避免直接衝突,又讓孩子知道,老師正嚴肅地考慮他提出的問題呢。

這是避免直說“NO”,但同樣達到“不”的效果,反之,則帶來負面效果,要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與體力啊。想想看,用哪一個辦法,更划算呢?

現在的中國,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的物資條件也越來越豐富了。但是優越的物資,好像也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了更多的羈絆,他們追求名牌,他們不珍惜金錢,他們不懂得節儉。於是,年輕的父母又開始反思,對孩子究竟應該給予什麼樣的生活?

男孩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都說英雄出少年,而且男孩子經歷些磕磕絆絆,摔摔打打,也是一種鍛煉,所以,幾乎所有的男孩子媽媽都同意,要窮養兒子。女孩子呢?在父母的潛意識中,希望女兒能成為女強人的好像並不多,女孩子的父母都更平和,希望女兒能優雅高貴,家庭幸福,夫妻和睦,當然最好要能嫁個好夫婿。為了讓女兒未來能有辨別能力,從眾人中分辨出什麼樣的人能配合自己的高貴優雅,不因為從小感受到物資的困窘,而對物資產出強大的渴求,從而發生為了得到什麼而出現意外,一定要從小就開始訓練她對美好事物的適應性,所以,女兒要富養。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觀念中,暴露了父母看待男孩女孩的不同。男孩子要堅韌頑強,

女孩子要漂亮優雅,從容不迫。

但是,窮養兒子的標準是什麼,富養女兒怎樣才是富養,富養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女兒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明珠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優越的,她父母工資收入高,對這個寶貝女兒又疼愛有加,為其提供了最好的物資條件。她的媽媽出國的機會比較多,經常能給她帶一些時尚的衣服、高檔的巧克力、新奇的玩具。她就每天被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現在校園裡,這在一班同學中,顯得非常的突出。她的身邊常常圍著很多同學,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寶貝”。但是,其得意後,開始不安,她慢慢的不再願意穿時尚的服裝,她覺得自己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她羡慕別的同學的普通衣服,在她看來,大家都那樣穿,那一定就是最正常的,最時尚的打扮,而自己的不同,讓她覺得非常的不自在。同學們都知道她家庭條件好。有一次,學校裡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老師家裡出了點狀況,同學們自發地捐款表示援助,她同大家一樣,往捐款箱裡放了自己的零花錢。但是,同學們認為她捐得太少,太小氣,不夠仗義。這件事讓她傷心了很久,為自己平白要承受同學們的指責而委屈。慢慢的,她發現,她的麻煩還不僅於此,她會受到別人的騷擾,班級裡有一個很霸道的女生要求其每天給自己帶零食,帶零花錢,還說你要不帶,我就打你,你要告訴老師,我也打你。她非常害怕、非常恐懼,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她不敢告訴父母,她也沒人可以傾訴。她開始每天給這個女孩帶東西,同時,她開始擔心地睡不著覺,這種狀況持續到她小學畢業。

現在的明珠從事教育行業,她是校服的堅定支持者,她認為學生在校一定要穿校服,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注意力發生轉移,也是養成學生具有平等意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她認為她最大的不快樂源于她同周圍環境的不協調。她說,對於小的孩子,要讓她的生活環境同自己的家庭環境以及學校的整體環境相一致。小孩子的審美同成人的審美有非常大的不同,他們對美的認識來自周圍的環境,周圍的同學們都是什麼樣,小孩子就認為這就是美的、正常的。而如果自己同別人不一樣,他們會慢慢覺得自己是孤立的。有很多貧困生的自卑心理,就來源於此,在孩子還沒有強大的內心承受能力的時候,他們是以自己周圍的環境作為衡量的標準和尺度,他們希望能同外界保持一致,而現實生活的不一致,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她班的孩子,比普通班的貧困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現實的生活狀態。大家只注意了貧困學生的求同心理,而往往忽略了,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也有求同的心理。此外,在大一些的孩子中,還會出現另一種狀況。在學校生活中,能具有好的成績,是所有的孩子都夢寐以求的,但是有很多孩子發現自己不能在成績方面有突出的表現,他們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讓自己在其他地方,有異于同學的特點,以此來吸引同學的注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平衡。而最輕鬆就可以獲得別人關注的,就是物質的豐厚和金錢的充裕。

其實這樣的表揚多了,對孩子毫無意義

所以當瞭解了“誇具體”原則時,很多家長開始很難適應,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些什麼。很簡單,教你一招——好話不嫌“囉嗦”,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揚語,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囉嗦?這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話語描述孩子的努力,結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鳴,誇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把誇獎當“預防針”

誇獎不僅僅是事後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在預見到孩子對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觸時,可以事先誇誇孩子,用表揚來打預防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演員宋丹丹在新書《幸福深處》中就有這樣一段: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我對小阿姨說:“我發現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然後我把中藥端給他。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一副緊張的表情,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我們大家都讚不絕口。從那次起,多麼苦的藥他都不怕

試試這樣誇孩子

●有益的稱讚: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風趣

(孩子的感覺):我的品味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

無益的稱讚:你總是這麼體貼。

●有益的稱讚:非常感謝你今天洗了盤子。

(孩子的感覺):我很負責。

無益的稱讚: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稱讚:你的作文有幾個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覺):我也可以有創造性的。

無益的稱讚:你寫得不錯,當然了,你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積極結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作出結論,事後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寶寶是班上最矮的

寶寶上幼稚園了,都是排在最前面,因為寶寶在班上最矮。倒不是擔心寶寶矮的本身,怕寶寶是矮小症啊,所以我在這方面很糾結,為此傷透了腦筋。按說寶寶不會這麼矮的,因為我們生下來有7.7斤呢,主要是我開淘寶前兩年根本沒時間喂寶寶啊,寶寶的食欲慢慢的也變小了。到寶寶2歲半入託,就開始很愛生病,身體很不好,到3周歲讀小班,才知道是班上最矮的

寶寶的症狀是:不喜歡吃飯,不知道吃飯有什麼用,一口飯要吃很久,一頓飯要吃一兩個小時,如果不給寶寶吃,也不覺得餓,經常生病,咳嗽剛好沒幾天,又咳嗽了,這樣食欲更差了。一年體重基本沒怎麼長,身高也長不夠7釐米

排除了心理因素後,給寶寶吃了三個月的中藥,看起來有點用,但沒多幾天,寶寶又復原了,又不喜歡吃飯了,想想寶寶連那麼苦的藥都吃,為什麼就不吃飯呢。我最近總結了好幾點,供有同樣煩惱的媽媽參考哦。

寶寶沒有食欲,可以去中醫院,找老中醫,開一些健脾開胃的藥吃吃,有人說帶寶寶去多跑跑,食欲就會好了,這適合平常食欲好,突然沒食欲的寶寶。我們寶寶走一會就會很累,就是帶他去跑了一下午,他也不會感覺餓的那種,或者吃了一頓,有兩頓吃不下的那種。吃了中藥,寶寶會有一些食欲的,感到很開心,可過了幾天又不肯吃飯了,反反復複三個月,換了好幾個有份量的中醫,晚上睡不著覺啊,突然想起來,寶寶現在愛模仿,是不是受其它不愛吃飯的寶寶的影響啊,和老師商量了一下,老師把寶寶分在和班上食欲最好的寶寶一桌吃飯,果然有成效,雖然不是每種菜都吃,但至少能把飯吃完。偶爾還會留下來一個人吃飯,但至少是進步了些。

寶寶飯會吃,但是吃起來非常慢,再好的耐心都會消磨掉,一頓飯要吃一兩個小時,一口飯要吃好久啊。我仔細觀察,發現了原因:原來寶寶還停留在用前面牙齒切飯的階段哦,不知道用他早已經長出的大牙來磨飯啊。知道了原因,但糾正卻用了很久,幾個月過去,進展也不大,還是一直用前面的牙齒切呀切的,我們都急死了,經常對他大吼大叫的,已經快崩潰了。 寶寶平時吃西瓜倒是挺快的,我突然靈機一動,讓寶寶模仿吃西瓜,把飯當西瓜吃,寶寶想了想,試了試 啊!成功了啊,一口飯沒吃幾下就吃完了哦,現在吃飯自己吃,吃得很快哦,這一頓飯,我一句也不用大吼,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寫在這裡與不吃飯寶寶的媽媽分享哦。從三周歲的體檢到現在不到一個月就四周歲了,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來改變寶寶吃飯的狀況。其中我們還吃了一些綜合維生素和醫生開的葡萄糖鈣鋅(注:補鋅時間一次最好不要超過三個月)

增強幼兒記憶力的遊戲

記憶是知識的寶庫,有了記憶,智力才能不斷發展,知識才能不斷積累。下面提供幾則有助於增強幼兒記憶力的遊戲,依次說出名稱,把6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鐘,然後遮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

辨顏色——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麼顏色的。 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遊戲的更大興趣。

找物品——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後,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

看圖說話——把15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盡可能準確地敘述一遍。

“飛機降落”——將一張大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作為“飛機場”。再用紙做一架“飛機”,寫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圖釘。讓孩子站在離地圖幾步或十幾步遠的地方,先叫他觀察一下地形,然後,蒙上眼睛,讓他走近地圖,並將“飛機”恰好降落在“飛機場”上。

看櫥窗——這個遊戲適合在帶孩子外出時進行。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櫥窗裡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孩子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

拒絕孩子要求的竅門

寶寶進幼稚園不久,很快就學會了“新”的說話方式,“NO”。孩子說第一聲“NO”時,母親會覺得很逗,因為孩子有“思想”了,但母親不久便被孩子那聲聲的“NO”弄煩了!因為孩子對她的命令和要求,一律說“NO”,孩童在向大人的權威挑戰。幼兒專家認為,幼童這種反應是正常的,關鍵在於,大人如何改變和防止孩童說“NO”的逆反心理。

技巧1、直接說出理由

一個初進幼稚園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運動場玩樂。他指著外面說:“我想玩。”我如果說:“不可以!現在你要去睡覺,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老師不同意外,也學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應是:“吃完飯後,就要準備睡覺。我們下午才能出去玩。”從這個沒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現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達

午飯時間到了,吉吉正玩在興頭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鐘……”老師如果說:“不,現在就去!”這不僅讓孩子失望,更讓她感到否定詞的“力量”,說不定回家後,很快會用這個“不”來對付父母。所以我順著她的感覺說:“我也不想打斷你,因為你玩得正高興呢。但我們的午飯時間到了。”我牽起吉吉的手,把她帶離現場。

技巧3、直接陳述問題

朗朗喜歡出去散步。一天,烏雲密佈,看樣子快要下雨了,他要求:“我要散步。”我如果說:“不能出去!”孩子聽到的首先是“NO”,他以後自然會模仿的。所以我說:“我也想帶你出去玩,但你看天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氣好了再出去玩好了。”我擺出困難所在,讓孩子意識到這時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後實行

莎莎個性好動,喜歡吃甜食,兩杯果汁喝完後,她要求道:“再要一杯。”如果老師說:“不,你喝太多了!”老師的話,讓孩子經歷一次直接被拒絕的體驗。這時,老師應搖搖頭,告訴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點心時再喝吧。”孩子聽到的是同意式的回應,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點心時間。

技巧5、給自己時間考慮

東東原在捏泥土一組玩,但他很快不喜歡這活動了,向我請求道:“我要玩球。”我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婉轉地對孩子說:“你給我時間想想好嗎?”這樣既可避免直接衝突,又讓孩子知道,老師正嚴肅地考慮他提出的問題呢。

這是避免直說“NO”,但同樣達到“不”的效果,反之,則帶來負面效果,要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與體力啊。想想看,用哪一個辦法,更划算呢?

現在的中國,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的物資條件也越來越豐富了。但是優越的物資,好像也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了更多的羈絆,他們追求名牌,他們不珍惜金錢,他們不懂得節儉。於是,年輕的父母又開始反思,對孩子究竟應該給予什麼樣的生活?

男孩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都說英雄出少年,而且男孩子經歷些磕磕絆絆,摔摔打打,也是一種鍛煉,所以,幾乎所有的男孩子媽媽都同意,要窮養兒子。女孩子呢?在父母的潛意識中,希望女兒能成為女強人的好像並不多,女孩子的父母都更平和,希望女兒能優雅高貴,家庭幸福,夫妻和睦,當然最好要能嫁個好夫婿。為了讓女兒未來能有辨別能力,從眾人中分辨出什麼樣的人能配合自己的高貴優雅,不因為從小感受到物資的困窘,而對物資產出強大的渴求,從而發生為了得到什麼而出現意外,一定要從小就開始訓練她對美好事物的適應性,所以,女兒要富養。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觀念中,暴露了父母看待男孩女孩的不同。男孩子要堅韌頑強,

女孩子要漂亮優雅,從容不迫。

但是,窮養兒子的標準是什麼,富養女兒怎樣才是富養,富養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女兒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明珠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優越的,她父母工資收入高,對這個寶貝女兒又疼愛有加,為其提供了最好的物資條件。她的媽媽出國的機會比較多,經常能給她帶一些時尚的衣服、高檔的巧克力、新奇的玩具。她就每天被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現在校園裡,這在一班同學中,顯得非常的突出。她的身邊常常圍著很多同學,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寶貝”。但是,其得意後,開始不安,她慢慢的不再願意穿時尚的服裝,她覺得自己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她羡慕別的同學的普通衣服,在她看來,大家都那樣穿,那一定就是最正常的,最時尚的打扮,而自己的不同,讓她覺得非常的不自在。同學們都知道她家庭條件好。有一次,學校裡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老師家裡出了點狀況,同學們自發地捐款表示援助,她同大家一樣,往捐款箱裡放了自己的零花錢。但是,同學們認為她捐得太少,太小氣,不夠仗義。這件事讓她傷心了很久,為自己平白要承受同學們的指責而委屈。慢慢的,她發現,她的麻煩還不僅於此,她會受到別人的騷擾,班級裡有一個很霸道的女生要求其每天給自己帶零食,帶零花錢,還說你要不帶,我就打你,你要告訴老師,我也打你。她非常害怕、非常恐懼,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她不敢告訴父母,她也沒人可以傾訴。她開始每天給這個女孩帶東西,同時,她開始擔心地睡不著覺,這種狀況持續到她小學畢業。

現在的明珠從事教育行業,她是校服的堅定支持者,她認為學生在校一定要穿校服,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注意力發生轉移,也是養成學生具有平等意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她認為她最大的不快樂源于她同周圍環境的不協調。她說,對於小的孩子,要讓她的生活環境同自己的家庭環境以及學校的整體環境相一致。小孩子的審美同成人的審美有非常大的不同,他們對美的認識來自周圍的環境,周圍的同學們都是什麼樣,小孩子就認為這就是美的、正常的。而如果自己同別人不一樣,他們會慢慢覺得自己是孤立的。有很多貧困生的自卑心理,就來源於此,在孩子還沒有強大的內心承受能力的時候,他們是以自己周圍的環境作為衡量的標準和尺度,他們希望能同外界保持一致,而現實生活的不一致,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她班的孩子,比普通班的貧困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現實的生活狀態。大家只注意了貧困學生的求同心理,而往往忽略了,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也有求同的心理。此外,在大一些的孩子中,還會出現另一種狀況。在學校生活中,能具有好的成績,是所有的孩子都夢寐以求的,但是有很多孩子發現自己不能在成績方面有突出的表現,他們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讓自己在其他地方,有異于同學的特點,以此來吸引同學的注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平衡。而最輕鬆就可以獲得別人關注的,就是物質的豐厚和金錢的充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