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罵大眾?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豐田研究世界, 大眾研究中國……意思即為豐田的市場在全球, 大眾的市場在中國。 事實上這句話也有一定的道理, 中國確實成為了大眾在全球最大的市場, 而大眾目前在中國市場建立起來的品牌影響力和銷量也沒有其他任何一個汽車品牌可以超越。

不過雖然大眾一直穩坐國內車企銷量的頭把交椅, 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開始對大眾產生了反感, 網路上“罵”大眾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買大眾靠信仰”、“20萬的大眾, 車標就值10萬”、“大眾神車不加價我絕對不買”、“買大眾車的人才真正懂車”……網路上充斥很多諸如此類的評論也是網友對大眾品牌的調侃和不屑的具體表現。 但為何會有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表達出對大眾的反感呢?這主要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近年來大眾的加價行為引發了國人對大眾品牌的反感。 大眾率先發起的加價行為, 這種能夠賺取更多利潤、但傷害消費者利益和不尊重消費者的行為也誘導了其他品牌的跟風。 當下很多車企, 只要是熱門車, 那麼上市就加價。 另一方面, 大眾憑藉銷量的出色和品牌影響力, 對消費者的態度也不是很好,

很多車主反映大眾4S店的銷售大多數是一副愛買不買的態度, “反正你不買大把人會買”, 逐漸降低了消費者對大眾品牌服務的正面印象, 由此消費者對大眾的口伐筆誅也越來越多。

二是車身安全理念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識破”。 以前大眾品牌對比日系車, 就憑藉更厚實的車身帶來更高的安全性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但近年來日系車加強了在車身安全方面的設計, 大眾車型在車身安全上對消費者使用的“小伎倆”就不奏效了, 比如同樣重量的大眾車型和日系車型, 大眾更懂得設計更重的車門、更好聽的關車門聲音、更長的油門行程(起步的時候需要踩更深的油門, 給人的感覺就是這車比較重, 起步肉)來討好消費者,

當部分消費者以上到大眾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之後也開始產生反感。

三是大眾的“摳門”。 大眾品牌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大眾的貢獻就不是很大了。 大眾與國企成立合資公司一起在國內市場“賺錢”,

但與大眾合資的國企實際上並沒有拿到多少大眾品牌的技術, 就是拿到也是比較落後、過時的技術。 以一汽集團來說, 它與大眾合作多年, 但其在早幾年推出的奔騰B30車型, 使用的還是大眾早已拋棄的老舊的PQ32平臺, 而與馬自達的合作當中, 馬自達一換代, 奔騰幾乎就能拿到馬自達上一代車型的全套技術……所以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來說, 大眾在技術層面的支援遠比日系車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貢獻要小, 大眾的這種只顧賺錢、不給技術的“摳門”行為也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反感。

四是大眾品牌為了提升中國市場銷量不斷推出的“敷衍之作”也令不少消費者反感。同一個平臺就能誕生出眾多不同的中高低檔次的車型,大眾在國外只是一款車型,但在中國市場卻“拉皮”出一堆的“中國特供車”,這在很多人看來確實只是為了銷量而已。

五是在“斷軸門”事件的影響很大。在該事件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對大眾品牌車型品質、服務這兩方面產生了不信賴感,而且大眾的處理方式也讓很多人覺得大眾對中國消費者的不負責任和區別看待,因為如果是在歐美國家,大面積出現斷軸的情況是絕對會召回甚至賠償的,但大眾甚至憑藉自己的公關能力,這個事件甚至連“315”也“忽視”它的存在了,最後給存在斷軸危險的速騰車型打了兩個“補丁”了事,對車主的抗議置若罔聞。

六是車主“信仰”太高、買車帶政治色彩、素質太低等因素也引發了其他品牌車主的反感。“信仰”可以說是大眾忠實粉絲產生的對大眾品牌無比信賴而帶來的優越感,在部分大眾車主眼中“買大眾車才是對的、買日系車就不愛國”就成為了“真理”,這讓其他品牌車主有些看不慣。在素質方面,因為大眾品牌車主基數大,車主素質差的負面資訊就越多,曝光度和關注度也越高,這也讓部分網友給大眾車主貼上了素質差的標籤,而實際上,每個汽車品牌都存在素質差的車主,只是這些品牌的車主總數量遠沒有大眾品牌的車主總數量多。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大眾品牌產生“負面”情緒,但在總體來看,對大眾品牌產生負面印象的消費者畢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對大眾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和銷量來說並沒有太明顯的負作用,因為大眾在國內的根基實在是太穩了。但這些“苗頭”的突起並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由路轉黑”,大眾在中國市場的“一哥”地位有朝一日難免被其他品牌撼動,而大眾當下是否已經意識到這樣一種潛在的“未來危機”呢?

四是大眾品牌為了提升中國市場銷量不斷推出的“敷衍之作”也令不少消費者反感。同一個平臺就能誕生出眾多不同的中高低檔次的車型,大眾在國外只是一款車型,但在中國市場卻“拉皮”出一堆的“中國特供車”,這在很多人看來確實只是為了銷量而已。

五是在“斷軸門”事件的影響很大。在該事件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對大眾品牌車型品質、服務這兩方面產生了不信賴感,而且大眾的處理方式也讓很多人覺得大眾對中國消費者的不負責任和區別看待,因為如果是在歐美國家,大面積出現斷軸的情況是絕對會召回甚至賠償的,但大眾甚至憑藉自己的公關能力,這個事件甚至連“315”也“忽視”它的存在了,最後給存在斷軸危險的速騰車型打了兩個“補丁”了事,對車主的抗議置若罔聞。

六是車主“信仰”太高、買車帶政治色彩、素質太低等因素也引發了其他品牌車主的反感。“信仰”可以說是大眾忠實粉絲產生的對大眾品牌無比信賴而帶來的優越感,在部分大眾車主眼中“買大眾車才是對的、買日系車就不愛國”就成為了“真理”,這讓其他品牌車主有些看不慣。在素質方面,因為大眾品牌車主基數大,車主素質差的負面資訊就越多,曝光度和關注度也越高,這也讓部分網友給大眾車主貼上了素質差的標籤,而實際上,每個汽車品牌都存在素質差的車主,只是這些品牌的車主總數量遠沒有大眾品牌的車主總數量多。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大眾品牌產生“負面”情緒,但在總體來看,對大眾品牌產生負面印象的消費者畢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對大眾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和銷量來說並沒有太明顯的負作用,因為大眾在國內的根基實在是太穩了。但這些“苗頭”的突起並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由路轉黑”,大眾在中國市場的“一哥”地位有朝一日難免被其他品牌撼動,而大眾當下是否已經意識到這樣一種潛在的“未來危機”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