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死後,劉邦悲傷哭祭,但一個細節卻暴露了他的虛偽!

西楚霸王項羽在楚漢戰爭中被劉備打敗, 自刎在烏江江畔後, 手下將士死的死, 降的降, 跑的跑, 劉邦終於戰勝平生宿敵, 取得了天下。

項羽作為一代梟雄的羽, 雖然是手下敗將, 但也不能草草埋葬。 一來要告訴天下人都知道項羽已死, 讓忠於他的人放棄抵抗;二來也體現出自己的帝王心胸, 雖是宿敵但敬對手重英雄。

項羽最初被封為魯公, 魯城是項羽的封地, 所以在其他楚地均陷落的情況下, 此地軍民仍然堅持反抗, 直至劉邦將項羽人頭送去, 他們確認項羽真死了才放棄。

在魯城平定之後, 劉邦便以魯公之禮安葬了項羽, 還親自為項羽主持了葬禮, 在項羽墓前大哭了一場。

對於這場哭就有很多猜想了, 一種的真哭,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 沒了對手寂寞啊, 是真哭。

另一種說法是虛偽之哭, 動不動就哭, 作秀而已!

不少人支持這個說法, 要想這位從草根走過來的帝王著實不容易, 不像項羽是官三代, 好不容易成就了一番事業, 中途還差點被“鴻門宴”弄死, 喜極而涕的可能性倒更大一些。

倒不是小編腹誹, 有史為證。

《史記·汲鄭列傳》講到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大臣叫鄭當時, 他的父親鄭君曾經是項羽手下的將軍。

項羽死後, 鄭君就歸降了劉邦。

雖然歸降了劉邦, 但鄭君對項羽還是很尊重的, 提到項羽都是稱“項羽”, 有時更是尊稱“項王”。

這時劉邦就生氣了, 因為他曾下令要求原屬項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項羽時, 一定要稱他為“項籍”。 不許叫“項羽”, 更不許稱“項王”。

因為那時候, 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 如果稱其字“羽”, 則要恭敬得多;如果稱“項王”, 那當然更是尊敬了。

於是, 鄭君一個人趕出了朝堂。 相反對項羽直呼“項籍”的人得到重用。

由此, 我們可以看出, 劉邦對項羽並非真心尊重, 更沒有惺惺相惜之感。

當然, 作為帝王, 不帶點虛偽難以籠絡人心, 不說他人, 就從劉邦的後代——劉備, 就得到了他的真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