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買臣落迫休妻,發跡後神回報,妻子為何懸樑自盡?李白一語道破

今天來講西漢名臣朱買臣“不知羞”的愛情故事。

朱買臣, 會稽吳人, 十二個字可以形容他的一生:年少落寞, 中年貧寒, 晚年富貴。

他是一個胸有大志而不在乎貧窮的人, 引用《三字經》對他的評價, 簡單明瞭:如負薪。 他有很好的心理素質, 不在乎別人對他的恥笑, 一邊砍柴, 一邊大聲朗誦詩書。

朱買臣的妻子很是反感丈夫的所作所為, 每次和他一起回娘家的時候, 都受到姊妹們的嘲笑和白眼, 就極力地勸朱買臣不要再那樣放縱自己。

朱買臣沒有聽從妻子的話, 反而更大聲地朗讀詩書, 並且對妻子說:“我命中註定到了五十歲發跡, 現在我已經是不惑之年了, 距離成功沒有幾年了, 我知道你跟著我受了苦, 等我成功以後, 會好好地報答你對我的情義的。 ”

妻子聽了, 認為他又在癡人說夢, 冷笑道:“跟了你不餓死就是好事了, 我哪裡有穿金戴銀、榮華富貴的福氣?我跟著你受夠了鄰舍的白眼, 耳朵塞滿了人家的冷嘲熱諷,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我自從嫁了你可曾吃過飽飯?可曾穿過華衣?看人家衣食鮮活, 我卻為你蹉跎了歲月, 你別提報答我的事情了, 愛情和婚姻是要講究實際的, 是要落實到咱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裡,

如果你真的愛我, 報答我, 就給我寫封休書休了我吧。 ”

朱買臣聽了, 心裡很是難受, 他知道妻子跟自己受苦了, 有怨言是在所難免的, 但眼看功名富貴已經在向自己招手了, 怎麼這麼著急地要離開呢?他苦苦挽留自己的妻子說:“我曾經發過誓言,

要一生一世地愛你, 答應我, 不要離開我, 我們再熬幾年吧。 ”妻子卻似早已鐵了心, 頭搖得像撥浪鼓。 原來她早已“移情別戀”, 和鄰村的木匠對上了眼。 以她的婦人之見, 認為木匠走南闖北, 有手藝, 衣食無憂。 如此這般的豐衣足食對她來說已足矣。

於是乎, 朱買臣越是想挽救這段“婚外情”, 妻子就越是鐵了心要離開他。 朱買臣最終無奈, 只好寫了休書, 與其說是“休妻”, 不如說是被“妻羞”, 書的大致內容如下:依然記得從你口中說出再見堅決如鐵, 昏暗中有種熱淚灼傷的感覺。 昏暗的地平線, 說出一句離別, 相愛已經幻滅……

“不知羞”的妻子得了休書歡天喜地地走了, 並且和那個木匠很快就結合到了一起, 過起了優哉游哉的小康生活。

歷史上很少有這樣“休夫”的記載, 尤其是這樣無厘頭的休。 根據史書, 朱買臣的妻子之所以敢以一介農村婦女的身份, 反其道而行之, 挑戰男人的底線, 進行前無古人的“休夫”之舉, 只緣一個“羞”字。 她長得不是羞花閉月, 但卻很怕羞。

我們無從判斷在朱買臣生活的時代, 一個男人在大街上瘋瘋癲癲地吟詩或唱歌究竟有多丟人,更無從知曉他的行為舉止究竟會讓他的結髮妻子感到多麼恥辱多麼丟人,但是正如俗話所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你丟什麼都行,就是不能丟人啊。結果朱買臣的妻子羞愧難當,選擇離開他投入別人的懷抱,即使朱買臣搬出富貴註定就要來臨的天意加以誘惑,也不能阻擋其離開的步伐。

然而,命運最會捉弄人,窮困潦倒的朱買臣臥薪嚐膽,幾年後終於發了跡,官至太守,衣錦還鄉的時候,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結髮妻子,因為他覺得她付出了很多,即使她後來忍受不了貧窮,改了嫁,也是情有可原的。於是,他派手下人把前妻和前妻的後夫接到他的“朱府”裡,想讓他們過著真正的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

朱買臣之所以富貴之後仍然不忘這位前妻,是因為前妻狠心離開他後,也並非對他就無情無義,史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前妻離開他之後,朱買臣仍然打柴唱歌,苦中作樂,有一次在墳地裡砍柴時,遇到了來上墳的前妻和她的後夫,前妻見朱買臣可憐,立即把他招呼過來吃喝一頓。這與南宋陸游沈園遇唐婉的“紅酥手,黃藤酒”相比,別是一種滋味。早已餓得奄奄一息的朱買臣沒有拒絕這個“嗟來之食”,他不動聲色地吃完飯,對前妻的後夫說了聲“謝謝”,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朱買臣發跡後,首先想到的便是對他們兩個“知恩圖報”。

朱買臣原本想幫前妻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反而害了前妻。前妻當年眼中的朱買臣是一塊廢棄了的電池,無法給自己供電,為了不“腐蝕”自己的生命,她尋找了新的電池——鄰村的木匠。那木匠的確是塊新的電池,使她光鮮了幾年,但她著實沒有想到朱買臣是一塊可以一直充電的蓄電池。覆水難收,朱買臣越是大度想讓她過上好日子,她就越感到“羞”,於是,已知羞的她來了個“懸樑自盡”,成就了一代烈女。

後有李白《妾薄詩》,不失為精闢的點評:“雨落不上天,覆水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一個男人在大街上瘋瘋癲癲地吟詩或唱歌究竟有多丟人,更無從知曉他的行為舉止究竟會讓他的結髮妻子感到多麼恥辱多麼丟人,但是正如俗話所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你丟什麼都行,就是不能丟人啊。結果朱買臣的妻子羞愧難當,選擇離開他投入別人的懷抱,即使朱買臣搬出富貴註定就要來臨的天意加以誘惑,也不能阻擋其離開的步伐。

然而,命運最會捉弄人,窮困潦倒的朱買臣臥薪嚐膽,幾年後終於發了跡,官至太守,衣錦還鄉的時候,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結髮妻子,因為他覺得她付出了很多,即使她後來忍受不了貧窮,改了嫁,也是情有可原的。於是,他派手下人把前妻和前妻的後夫接到他的“朱府”裡,想讓他們過著真正的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

朱買臣之所以富貴之後仍然不忘這位前妻,是因為前妻狠心離開他後,也並非對他就無情無義,史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前妻離開他之後,朱買臣仍然打柴唱歌,苦中作樂,有一次在墳地裡砍柴時,遇到了來上墳的前妻和她的後夫,前妻見朱買臣可憐,立即把他招呼過來吃喝一頓。這與南宋陸游沈園遇唐婉的“紅酥手,黃藤酒”相比,別是一種滋味。早已餓得奄奄一息的朱買臣沒有拒絕這個“嗟來之食”,他不動聲色地吃完飯,對前妻的後夫說了聲“謝謝”,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朱買臣發跡後,首先想到的便是對他們兩個“知恩圖報”。

朱買臣原本想幫前妻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反而害了前妻。前妻當年眼中的朱買臣是一塊廢棄了的電池,無法給自己供電,為了不“腐蝕”自己的生命,她尋找了新的電池——鄰村的木匠。那木匠的確是塊新的電池,使她光鮮了幾年,但她著實沒有想到朱買臣是一塊可以一直充電的蓄電池。覆水難收,朱買臣越是大度想讓她過上好日子,她就越感到“羞”,於是,已知羞的她來了個“懸樑自盡”,成就了一代烈女。

後有李白《妾薄詩》,不失為精闢的點評:“雨落不上天,覆水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