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軾寫給小舅子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說出太多人的心聲

蘇軾的結髮妻子名叫王弗, 和蘇軾同為眉山人。 王弗知書達理, 心思細膩, 早年間跟隨丈夫跋山涉水, 給了不拘小節的蘇軾莫大的幫助。

然而, 婚後十年, 王弗就因病去世, 年僅二十七歲。 對於蘇軾來說, 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他發誓三年不寫詩, 以此悼念王弗。

1074年的冬天, 離王弗去世已過去了十年, 蘇軾正在杭州擔任通判。 有一天, 遠在眉山的小舅子王緘特意過來看望他。

王緘的到來, 一方面讓蘇軾倍感親切, 另一方面又讓他陷入了對亡妻的思念。 臨別之時, 蘇軾懷著複雜的心情寫了一首詞, 向王緘一吐心事:

《臨江仙·送王緘》

忘卻成都來十載, 因君未免思量。 憑將清淚灑江陽。 故山知好在, 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 歸來欲斷無腸。 殷勤且更盡離觴。 此身如傳舍, 何處是吾鄉!

眉山當時屬於成都府路, 故而是“忘卻成都來十載”。 本來, 他已經逐漸忘卻了成都的往事,

但王緘的到來, 讓一切都歷歷在目。

如今, 王緘就要離開眉山, 他多麼希望王緘能帶著自己的淚水到江邊一灑, 寄託自己對故鄉和亡妻的思念。 情到深處, 不講理之事也就脫口而出。

當時的蘇軾正遭受新黨的排擠, 仕途的不如意, 讓他的思鄉之情更加濃烈。

聽說故鄉一切安好, 身在異鄉的蘇軾卻愈發的孤獨和悲戚。

下片開始寫送別的情懷。 “坐上別愁君未見, 歸來欲斷無腸”是說平日裡的別愁你看不見, 此番你走後, 我的別愁更無處安放, 腸也無可斷。

“殷勤且更盡離觴”其實是在借酒澆愁, 是無可奈何之後的自我安慰。

最後一句是蘇軾的感慨:我這一生就像傳舍的旅客, 哪裡是我的家鄉呢?

自從十年前回鄉安葬亡父和亡妻後, 蘇軾就再也沒有回過眉山, 隨著政治的風波輾轉南北、身不由己。 這首詞也是他極度傷感的代表詞作之一。

正如詞中所言, 王緘離開後, 蘇軾久久不能釋懷。 幾個月後, 他又在夢裡見到了亡妻, 並寫了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