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慈禧太后死于西逃路上,光緒皇帝變法能否成功

甲午戰敗後, 清朝舉國上下都圖謀維新變法, 在光緒皇帝的主導下, 清朝掀起自上而下的圖強變法運動。 但這場變法運動僅僅持續了百餘日便以失敗告終, 此後慈禧太后大權在握。

差不多在戊戌變法失敗稍後, 義和團運動在華北大地爆發, 慈禧希望借義和團之手, 驅逐外國勢力, 結果遭致八國聯軍侵華。 慈禧攜光緒倉皇逃往西安, 史書稱之為“西狩”。

慈禧太后

“庚子國難”以後, 慈禧開始推動清朝的“新政”, 其大部分政策, 如編練新軍, 廢除科舉, 與戊戌變法時並無多大差異。 其後不久, 光緒慈禧相繼去世, 清朝也走向了窮途末路。

歷史在這裡充滿了令人遐想的空間: 假定慈禧死在“西狩”途中, 光緒皇帝掌握了清政府的中央大權, 並重拾當年的改革夢想, 那麼, 他的改革能夠成功嗎?

光緒皇帝

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光緒所受的是傳統的帝王教育, 學的是《帝鑒圖說》、《十三經》之類的帝王之書。 這導致光緒缺乏國際視野, 對西方世界特別是當時世界的潮流一無所知。 本質上, 光緒是一個中世紀的皇帝, 他缺乏應對近代複雜國際環境的基本能力。

光緒在戊戌變法中的表現, 如同賭徒一般急功近利, 寄希望于畢其功於一役。

短短一百天推出的改革政策包含政治體制、官僚制度、發展工商業、改革教育等等, 幾乎涵蓋了社會的每一個方面, 其改革極為魯莽與激進, 當時的西方觀察家評價光緒的改革說:“不顧中國的吸收能力, 三個月內所想改革的政事, 足夠中國九年消化。 ”

康有為 光緒皇帝 梁啟超

光緒在親政以後, 表現得也十分獨斷專行, 是典型的中國式帝王。 德國親王亨利在覲見光緒時表示, 為了感謝光緒對亨利親王的優待, 德國皇帝將向光緒授予“黑鷹寶星”。

德國的這一舉動引起光緒注意, 四月初六, 光緒為進行對等外交, 決定向德國皇帝回贈清朝最高等級的寶星。 且光緒在寶星的製作過程中, 反復更改寶星的造型配色, 最後光緒要求在寶星上鑲嵌大顆珠寶, 改變了寶星原有的榮譽性質, 使其更像是一種珍寶。

一個不瞭解世界形勢的君主, 很難帶領改革走向成功。 更令人遺憾的是, 戊戌變法之時, 光緒手邊連像樣的世界地圖都沒有。 戊戌變法失敗後, 光緒權力喪失,

更難以瞭解外部世界, 即便慈禧死去, 光緒也不可能變法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