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權為什麼逼死陸遜,竟不顧叔侄之親

吳創業之始是世族政治, 由孫姓家族聯合江東世家, 據有一方。 為了鞏固政權, 世族聯姻便是最常使用的手段。 是孫權將孫策之女嫁給了陸遜, 俊才想要出頭, 沒有這個護照加持是非常難的。 可是在這種熟人場子裡做事, 豈是容易的?如果在經營四方的開拓期, 大家論功行賞, 奮勇爭先, 尚可相安。 到了疆域穩固, 進入守成階段的時候, 那這種同室操戈的詭譎就不是可以輕易解決的了。 那就好像一團盤根錯節的濕麻繩, 越扯只會越緊, 越掙扎只會越快窒息。

陸遜天賦過人, 半生仕途可算一飛沖天, 少年得志, 可是這樣的人更是不能“綿裡針忍耐”, 不堪細磨。 對於孫姓世族而言, 家與國的最大利益常常分不清楚。 對於這樣一個志在天下, 卻又不堪削足自適的練才, 正是最恐怖的陷阱。

功高震主, 總是處在風口浪尖的位置, 最容易被君王所擔心, 其實古代並不缺乏這種例子。 格局遠大, 以身獻法, 志在強國, 不恤權貴的, 商鞅是也。 國成而身遭車裂死。 絕頂聰明如張良者, 知道為而不恃的道理, 四十出頭就遠離皇族風暴, 封刀兼封口, 這才讓劉邦的毒手沒伸到他頭上。 司馬遷雖然在史記裡對張良指桑駡槐,

可是也不敢拍胸脯說自己在同樣的情況下能全身而退。 像蕭何, 功蓋天下, 臨老還被劉邦給關進去修理幾天, 豈不正是君虎難伴的明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