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有iPhone的年代,我們用電話串起了一個世紀的想念

任何一個時代, 都有對交流的訴求, 古代這種訴求叫做書信, 近代叫做電報, 現在叫做iPhone。

而在這其中, 輝煌過, 盛行過, 不可磨滅的也正是悄悄被人遺忘的, 還有樣訴求, 叫做固定電話。

就連大哥大也要尊稱固定電話一句爸爸, 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 固定電話帶給通訊的影響, 是巨大的。

通訊中的戰鬥機, 90年代的愛馬仕

如果你年齡夠大, 那你一定知道, 其實電話起初, 真的只是指代電話機而已。

方方正正的像個匣子, 匣子上有很多印著數位的透明按鈕, 拿起話筒有嘟——的聲音, 小螢幕上還能顯示時間, 看起來稀奇又好玩。

那個時候裝一個電話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 90年代初, 人們每月的工資僅七八百, 農村上蓋個別墅只要1萬多, 而一台電話機就需要三四千, 當年家裡要有個帶來電顯示的電話, 比現在擁有一個iPhone 8還要牛。

更不要說每月還有26元(記憶中)的月租費, 8、90年代, 能去的起鼓樓電信大廳辦電話入網的, 不是個富豪也是個大亨了。 (印象中辦入網只能到鼓樓電信大廳)

所以南京人想要打電話, 只能去公共電話亭或堂口(村口)的小賣部, “21棟302, 下來接電話!”, 4毛一分鐘市話, 1塊1一分鐘長途, 當年小賣部王大媽喊電話的聲音能響徹整幢樓, 現在已經聽不到了。

那時候學校周圍還有個特殊地方叫話吧, 裝修很特別, 整個屋子都是一個一個小隔間, 隔間只有一台電話、一副桌椅, 那年異地戀的情侶, 維繫感情全靠話吧。

直到90年代末, 電話才在南京家庭普及開來, 連帶著電話一起火起來的還有電話罩和黃曆, 業務多的甚至還會買個本本專門記電話號碼, 一同放在電話旁, 形成一個小小的電話角, 小孩子是不允許在這裡亂玩的。

BP機——固定電話的小嘍囉

通訊艱難發展的時代,BP機成為了曇花一現的潮流尖品。

BP機又叫拷機,是用來聲訊尋呼的,原理說起來有點複雜,不如來舉個例子——

生活在1991年的王強有事要找外出的李爽,於是就給傳呼台打電話,說李爽回電話,傳呼台就會發資訊給李爽的拷機,李爽看到就會去公共電話給王強回過去。

看起來複雜的通訊方式,在當年卻引起了一波不小的風潮,別看BP機黑乎乎又小又不起眼,價格直接大幾千起步,腰間別一台尋呼機,一度被當作身份的象徵,把襯衫塞在褲子裡的時尚,估計就是從那個年代興起的。

尋呼機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消息,還能傳遞股票代碼,有了它,股民再也不用去證交所人擠人了,方便迅速,因而90年代的炒股潮應運而生。

那年南京有不少尋呼公司,不少南京潘西都去做了尋呼小姐,她們身穿制服頭戴麥,鶯歌燕語的說話,劈裡啪啦的打鍵盤,毫不顧忌的為無數陌生人傳遞私人資訊,現在看來是十分魔幻的。

最初的BP機只能顯示數位,於是數位密碼興盛一時,小年輕們用它傳情達意,98年範曉萱還特地出了首歌《數字戀愛》:

“3 1 5 5 5 3 0 都是都是我想你

5 2 0 是我愛你 0 0 0 是要 kissing”

後來摩托羅拉出了漢顯尋呼機,再後來手機登上了舞臺,BP機的價格一降再降,2005年,遠望尋呼公司一個月僅賣了4台尋呼機,BP機徹底離開了歷史舞臺。

尋呼機前後風靡了十多年,出世即輝煌,現在能記起它的人已經很少了。

舊電話的新功能

讓我們把眼光放回到電話機上,2000年新世紀始,手機漸漸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電話機出現過很多有意思的功能。

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撥號上網了,電話線開通入網功能就能當成網線,弊端是上網、電話不能同時進行,因而誰家裡電話打不通,多半是添了新大件。

不得不解釋的是,當時的電話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電話的費用,它可以用來充Q幣也可以用來點歌,8元一首,帶祝福字幕另外收錢,無形中電話費代替了貨幣行使了流通功能。

還有很多闖關遊戲,那年的熊孩子會打3元每分鐘的電話給藍貓淘氣三千問的有獎競猜,一打半小時,被父母發現了少不了挨板子。

甚至還有專門的聲訊台,用來查詢路線、高考分數等,寂寞的小青年也能通過打收費電話聊天,聽聲訊小姐講故事,和現在火遍全國的直播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現在這些功能都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實現了,越來越多的南京人也選擇去營業廳停掉電話,家中再難發現電話機的身影了。

△小時候的土電話

當今的電話,更多的是作為IP用來企業、公司通訊,而隨著APP和公眾號的興盛,這個功能可能同樣會被代替。

通訊工具的更迭,反應的不僅是國人交流方式的改變,更是科技奔跑留下的足記,或許再過幾年,智慧手機同樣會被取代,成為時代的祭品。

到那時,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記得,固定電話也曾是90年代的弄潮兒,它的存在,代表過一個時代的神話。

•END•

圖片來源 | 網路

南京頭條原創發佈,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公眾號由江蘇泰和律師事務所 淩建豪律師提供法律支援

往期精選回顧

戳“閱讀原文”,速搶嗨飯卡!

BP機——固定電話的小嘍囉

通訊艱難發展的時代,BP機成為了曇花一現的潮流尖品。

BP機又叫拷機,是用來聲訊尋呼的,原理說起來有點複雜,不如來舉個例子——

生活在1991年的王強有事要找外出的李爽,於是就給傳呼台打電話,說李爽回電話,傳呼台就會發資訊給李爽的拷機,李爽看到就會去公共電話給王強回過去。

看起來複雜的通訊方式,在當年卻引起了一波不小的風潮,別看BP機黑乎乎又小又不起眼,價格直接大幾千起步,腰間別一台尋呼機,一度被當作身份的象徵,把襯衫塞在褲子裡的時尚,估計就是從那個年代興起的。

尋呼機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消息,還能傳遞股票代碼,有了它,股民再也不用去證交所人擠人了,方便迅速,因而90年代的炒股潮應運而生。

那年南京有不少尋呼公司,不少南京潘西都去做了尋呼小姐,她們身穿制服頭戴麥,鶯歌燕語的說話,劈裡啪啦的打鍵盤,毫不顧忌的為無數陌生人傳遞私人資訊,現在看來是十分魔幻的。

最初的BP機只能顯示數位,於是數位密碼興盛一時,小年輕們用它傳情達意,98年範曉萱還特地出了首歌《數字戀愛》:

“3 1 5 5 5 3 0 都是都是我想你

5 2 0 是我愛你 0 0 0 是要 kissing”

後來摩托羅拉出了漢顯尋呼機,再後來手機登上了舞臺,BP機的價格一降再降,2005年,遠望尋呼公司一個月僅賣了4台尋呼機,BP機徹底離開了歷史舞臺。

尋呼機前後風靡了十多年,出世即輝煌,現在能記起它的人已經很少了。

舊電話的新功能

讓我們把眼光放回到電話機上,2000年新世紀始,手機漸漸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電話機出現過很多有意思的功能。

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撥號上網了,電話線開通入網功能就能當成網線,弊端是上網、電話不能同時進行,因而誰家裡電話打不通,多半是添了新大件。

不得不解釋的是,當時的電話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電話的費用,它可以用來充Q幣也可以用來點歌,8元一首,帶祝福字幕另外收錢,無形中電話費代替了貨幣行使了流通功能。

還有很多闖關遊戲,那年的熊孩子會打3元每分鐘的電話給藍貓淘氣三千問的有獎競猜,一打半小時,被父母發現了少不了挨板子。

甚至還有專門的聲訊台,用來查詢路線、高考分數等,寂寞的小青年也能通過打收費電話聊天,聽聲訊小姐講故事,和現在火遍全國的直播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現在這些功能都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實現了,越來越多的南京人也選擇去營業廳停掉電話,家中再難發現電話機的身影了。

△小時候的土電話

當今的電話,更多的是作為IP用來企業、公司通訊,而隨著APP和公眾號的興盛,這個功能可能同樣會被代替。

通訊工具的更迭,反應的不僅是國人交流方式的改變,更是科技奔跑留下的足記,或許再過幾年,智慧手機同樣會被取代,成為時代的祭品。

到那時,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記得,固定電話也曾是90年代的弄潮兒,它的存在,代表過一個時代的神話。

•END•

圖片來源 | 網路

南京頭條原創發佈,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公眾號由江蘇泰和律師事務所 淩建豪律師提供法律支援

往期精選回顧

戳“閱讀原文”,速搶嗨飯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