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末政壇的一股“清流”,最終卻是誤國誤民

東林黨人

明朝末年, 朝廷一片混亂, 宦官亂權。 無錫人顧憲成仗義敢言, 對於很多現象都會直接抒發自己的看法, 因此引起了皇帝的反感,

將其罷黜回原籍。 顧憲成回到家鄉之後, 開始了自己的講學生涯, 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修復了東林書院, 並舉辦了"東林大會", 制定《東林條約》, 開始了有組織的政治活動。

顧憲成

東林黨人的最重要的主張就是反對宦官參政, 並且崇尚實幹,

標榜氣節, 早期確實提出了很多對國家有利的主張。 這期間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懸案, 都有東林黨人的身影, 我就挑選紅丸案跟大家講講。

紅丸案

萬曆帝去世之後, 八月份朱常洛繼位, 當時朱常洛身體很好, 一點都看不出來有生病的跡象。 到了八月下旬,

來了一場大病, 虛弱到無力行走。 而他對太醫完全不信, 偏偏相信民間的"仙方", 還讓內閣去搜羅各種仙丹來服用。 有個大臣就獻了兩粒紅丸, 朱常洛吃完第二天就死了, 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 皇帝死後, 大臣紛紛要求徹查此事, 東林黨人就借機來剷除異己。 他們對平時政見不一的大臣進行彈劾, 借紅丸之名行黨爭之實。 這場餘波不息, 一直爭鬥到了南明時期。 說到底, 東林黨就是一群有共同利益的人聚集起來的小團體, 跟閹黨或者其他黨派並沒有本質不同。

清兵入關

他們身上確實有很多優點, 但是也存在著許多缺點, 並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在這些人看來, 任何事情只有黑白兩色, 沒有中間地帶, 所以做事不會周旋。 本來明朝和滿清可以簽訂和約, 和平共處, 就是因為東林黨人太固執, 堅決不同意和談, 激怒了滿清, 導致了亡國。 他們的很多主張都是包庇大地主階級, 對民間疾苦不聞不問, 明末的幾次災荒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 使得各地紛紛興起農民起義,

讓明王朝首尾受敵, 既要應付起義又要應付入侵, 吞下了失敗的戰果。

袁崇煥

假如魏忠賢沒有被東林黨人扳倒, 東北可能還會再抵抗很久, 那時候明清之間的戰爭是有來有往, 還沒有出現一邊倒的態勢。 東林黨上臺之後, 崇尚清談, 對於軍事完全是門外漢, 做出的一些重大戰略都出現了嚴重的錯誤,才導致袁崇煥關外的潰敗。在明朝滅亡之後,這些東林黨頭髮剃掉,搖身一變成為了清朝的中流砥柱,讓人不勝唏噓。

只是可惜了崇禎的煤山自縊。

做出的一些重大戰略都出現了嚴重的錯誤,才導致袁崇煥關外的潰敗。在明朝滅亡之後,這些東林黨頭髮剃掉,搖身一變成為了清朝的中流砥柱,讓人不勝唏噓。

只是可惜了崇禎的煤山自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