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一宰相,年輕時吃一西瓜,長大後在吃瓜地幹了一件可敬事

呂蒙正(944年 ~1011)字聖功, 河南洛陽人,宋太宗朝名臣。 呂蒙正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丁醜科狀元, 入仕後, 歷任通判、著作郎、知制誥、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曾先後三次出任宰相。

呂蒙正雖然出身官宦, 卻自幼命運多舛。 他的父親與妻子劉氏不睦, 呂蒙正很小的時候, 就與母親劉氏一起被逐出家門, 母親發誓不再嫁人, 與呂蒙正相依為命。 孤兒寡母日子過得饑一頓、飽一頓, 嘗盡了世情冷暖。


史料記載, 呂蒙正少年貧寒, 受盡世人冷眼, 曾在街頭賣字求生, 備受淩辱。 呂蒙正發憤苦讀, 希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 據《邵氏聞見錄》記載, 呂蒙正沒有發跡之前, 有一年夏天在洛城東南的伊水旁邊, 看見了一個瓜攤, 想買個瓜解饞, 卻阮囊羞澀, 只好在一旁看別人吃瓜乾咽口水。 恰在此時, 有人不留神掉在地上一個瓜, 呂蒙正就偷偷撿了, 洗也沒有洗就狼吞虎嚥起來。

等到他後來發泰中了狀元、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家境富裕起來以後, 特意在原來吃瓜的地方修造了一座亭子, 紀念其事, 告戒自己不要忘記從前的艱辛。

但是由儉入奢易, 已是位極人臣的呂蒙正吃穿用度與從前大異, 物質充裕的他也漸漸生活腐化起來。

據說, 人到中年後的呂蒙正牙口不好, 不能吃硬東西, 只能喝湯, 家中廚子們給他做了一道雞舌湯, 呂蒙正非常享受, 從此成了保留菜目。 有一天, 呂蒙信步到家中後花園觀賞奇花異草, 突然看到花園牆角有一個小土堆, 就問左右這是什麼東西。 手下人面面相覷不敢隱瞞, 吞吞吐吐地告訴他那不是什麼土堆, 而是大人所棄雞骨堆成。

呂蒙正聽了驚呆了。 手下見狀連忙解釋, 一隻雞隻有一條舌頭, 相公每天喝一碗湯就要用數十隻雞, 取下雞舌, 雞就扔掉了, 日子一久, 雞骨自然堆積成山。 呂蒙正聽了這番話心中五味雜陳, 從此再也不喝雞舌湯了。

呂蒙正為官持身守正, 不貪不占。 他拜相不久, 有個同僚為了巴結, 獻給他一面鏡子。

說這面古鏡非比尋常, 可以照見兩百里遠的地方。 哪知呂蒙正不屑一顧, 笑著婉言拒絕道:我的臉大不過一個碟子, 用這樣的鏡子又有何用;又有人進獻一方古硯, 說只要輕輕呵氣, 硯臺就濕潤出水可以研墨了。 呂蒙正卻不為所動, 輕描淡寫地說, 就是一天能呵出一擔水, 又能節約多少呢?消息傳出後, 再也沒有人登門獻寶了。


呂蒙正出任宰相時年方四十五, 距離他狀元及第才十一年, 雖然呂蒙正年輕, 但他勇於任事, 敢作敢當。

淳化五年(994)上元夜, 趙光義大宴群臣, 志得意滿之餘, 開始自吹自擂——五代之際, 天下生靈塗炭, 哀鴻遍野, 周太祖自鄴城南歸, 無論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 無不慘遭虜掠, 城野大火漫燃, 天上彗星劃過, 看到的人無不心驚肉跳, 以為天下再無寧日。 自從我即位以來宵衣旰食, 不敢有絲毫懈怠, 心中所想永遠是天下蒼生, 才有今日之繁榮昌盛景象。 由此來看, 無論是大亂還是大治, 無不是人之所為, 並非是什麼天意啊(五代之際, 生靈凋喪, 周太祖自鄴南歸, 士庶皆罹剽掠,下則火災,上則彗孛,觀者恐懼,當時謂無複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貺,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聽到趙官家自己吹噓江山社稷太平有象,與會眾臣紛紛點頭附合,一時間宴席之上諛詞如潮、馬屁山響。就在這時,呂蒙正卻避席諫道:乘輿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我曾經看見汴梁城外數裡,就有饑寒而死的百姓。希望陛下不要只盯著眼前,而要將眼光放遠一些。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聽了呂蒙正一番話。趙光義雖然心中恨他大煞風景,卻也只有沉默不語。見趙官家面現尷尬之情,呂蒙正面不變色,泰然自若重新落座。

士庶皆罹剽掠,下則火災,上則彗孛,觀者恐懼,當時謂無複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貺,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聽到趙官家自己吹噓江山社稷太平有象,與會眾臣紛紛點頭附合,一時間宴席之上諛詞如潮、馬屁山響。就在這時,呂蒙正卻避席諫道:乘輿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我曾經看見汴梁城外數裡,就有饑寒而死的百姓。希望陛下不要只盯著眼前,而要將眼光放遠一些。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聽了呂蒙正一番話。趙光義雖然心中恨他大煞風景,卻也只有沉默不語。見趙官家面現尷尬之情,呂蒙正面不變色,泰然自若重新落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