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資料精准識別“隱性貧困”

在學校食堂吃完午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二學生曉晨沒有像往常一樣匆匆趕回宿舍, 她來到校內水果店, 買了幾個蘋果, 然後到校園超市“很奢侈”地買了一盒牛奶, 這些是她備考學習的“加餐”。

作為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曉晨的生活與在家鄉相比有了很大改善, 而這筆改善的經費是她的學校中國科大“悄悄地”發放給她的。 十餘年來, 該校借力“大資料”, 在貧困生資助育人過程中, 打出科技牌。 通過精准識別、隱性資助、人性化關懷等方式, 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資助育人暖心路線。

大資料為精准資助增添“人情味”

不久前, 一位中國科大校友的網路發帖溫暖了很多人。 2004年入學的李海濤(化名), 家庭經濟狀況出現問題, 為節省開支, 他的每一筆錢都花得小心翼翼, 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價錢較為便宜的食堂解決, “早餐兩根油條一杯豆漿, 午餐和晚餐都打半份菜。 每天在食堂的花費不超過六元錢”。

2005年初, 李海濤收到學校的一封郵件, 通知他帶著一卡通去領取生活補助。 可是他並未將自己的經濟狀況告知外人, 他也不在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裡, 學校是如何知道他的經濟狀況, 並且給予“精准補助”的呢?

原來, 早在2004年, 中國科大就啟動了一項針對本科生的“生活援助計畫”。 學工部門通過一套系統(校園一卡通消費資料),

利用一套演算法, 同時比對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 來實現“精准助困”。

中國科大學工部門在調查校園一卡通消費資料時偶然發現, 有些學生在食堂就餐次數多, 然而消費額度卻非常低。 其中有一名女生, 一個月在食堂就餐88次, 卻消費不到100元, 可她並不在學校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料庫內。

學工部門經過調查後得知, 這名女生家境十分困難。 她之所以沒有被學校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是她本人不好意思說出來, 二是她認為學校還有經濟更困難的學生需要資助。

於是, 學校希望通過對學生消費資料進行系統分析, 以便更加精准地定位經濟困難的學生, 能夠給予他們快速直接的幫助。

2004年, 中國科大學生工作部和網路中心共同開發出一套獨特的演算法, 通過對學校一卡通電子消費資料的分析, 從中篩選出消費水準特別低的學生, 給予及時資助。

“隱形資助”呵護受助生自尊

中國科大通過校園一卡通消費資料, 統計每月學生消費資料平均線, 並通過演算法設置每月消費預警線, 對低於預警線的學生, 核實他的情況後, 對經濟困難的學生發放160元生活補助, 每月有300余名學生受助。 這項措施被稱為“生活援助計畫”, 也被媒體形象地稱為“隱形資助”。 從2004年9月至2017年5月, 此項計畫補助超過4萬人次, 金額超過600萬元。

“學校通過資助後的消費資料跟蹤發現, 受到資助的學生, 在隨後幾個月中的校內整體消費水準有所提升,

雖然食堂的消費習慣變化不大, 但是商店超市消費額度明顯提升。 ”中國科大學工部副部長李峰說。

針對近年來不斷被媒體披露的“貧困生造假”和“貧困生比窮”現象, 甄別“真假貧困生”同時保護學生隱私和自尊心成了一道難題, 如何讓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 做到“精准助困”?中國科大通過互聯網思維, 運用大資料技術, 輕鬆解決了這一難題。 李峰表示:“學校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大資料分析、精准定位, 能夠及時幫助學生, 主要強調的是‘准’‘快’。 ”

吹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暴露隱私”的霧霾, 在“精准助困”的背後, 是人性化育人理念的延伸。

幾乎每年, 各地關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的制定, 都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不論是“指標法”, 學生輪流上臺PK“比慘法”, 還是班級投票評選的方法, 都不夠科學。 最重要的是, 在這些評定過程中“暴露隱私”的不合理方法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相較於此, 中國科大的人性化資助受到了多方支援和讚譽。 目前, 已有多家國內高校到中國科大“取經”, 學習這一人性化做法。 就在今年7月31日,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醒, 要學習借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過大資料分析開展“隱形資助”的經驗, 理解學生的難處, 尊重學生的隱私, 把學生資助做出溫度, 做得暖心。

“其實資料分析也不能保證百分百的準確, 所以演算法一直在不斷優化。 ”李峰介紹說, 比如有的女生因節食瘦身消費較低, 或部分學生在校外吃飯等, 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卡通資料統計中低於預警線的學生並不都是家庭經濟困難的。

學校不斷改進資料分析方法,加強輔導員班主任的情況核實,利用網路對新生心理和家庭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綜合各院系師生平時掌握的學生生活情況,建立隨時可動態更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而這些認定過程都是“無聲”的,能做到“精准助困”卻不打擾學生和身邊的人,是用科學的方法實現人文關懷。

“規定動作”之外更需暖心行動

有媒體評論,“中國科大的‘隱性資助’模式堪稱一股清流,既保障了公平與效率,也還原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應有的人文關懷內涵”。

“互聯網技術只是手段,人性化育人才是目的”,李峰介紹,在中國科大,“規定動作”之外的暖心做法還有很多。

小李是中國科大二的學生,今年,他的家庭突遭變故,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父親突發疾病去世,母親沒有工作,家庭經濟一時陷入困頓,他在學校食堂的消費額度也銳減。班主任老師和學校的每月資料分析都發現這個情況,班主任説明他向學校申請補助,一周內,他就收到了學校的補助2000元,解了燃眉之急。這得益于一項被稱為“臨時困難補助”的資助政策。

“目前我們已將小李加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根據他一卡通的消費資料,當月我們也給予了他‘隱性資助’,”李峰介紹,“‘生活援助計畫’和‘臨時困難補助’都是由學校自籌資金來完成,時間上的靈活性比較大,可以彌補助學金申請和發放間的時間差,學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給予學生‘雪中送炭’的幫助,讓他們安心向學。”

經濟資助只是一時的,怎樣幫助學生成長,建立社會責任感、回饋社會,是中國科大學工部門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問題。有分析指出,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靠、要”思想嚴重,對於學校給予的無償補助,他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無須承擔任何義務,在思想上走入了誤區。

為此,中國科大以受助學生為基礎成立了四個愛心社團:唐仲英愛心社、精進社、自強社和校友愛心社。如今這四個愛心社團共有社員600余人,年舉辦活動約150場,通過不同的形式,面向科技館、社區、醫院等進行科普及助殘等志願服務。“學校的資助很暖心,解決了我的困難,愛心社團讓我學會自助、助人,今後我會將愛心傳遞下去,溫暖更多的人。”貧困生曉晨如是說。(通訊員 劉愛華)

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卡通資料統計中低於預警線的學生並不都是家庭經濟困難的。

學校不斷改進資料分析方法,加強輔導員班主任的情況核實,利用網路對新生心理和家庭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綜合各院系師生平時掌握的學生生活情況,建立隨時可動態更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而這些認定過程都是“無聲”的,能做到“精准助困”卻不打擾學生和身邊的人,是用科學的方法實現人文關懷。

“規定動作”之外更需暖心行動

有媒體評論,“中國科大的‘隱性資助’模式堪稱一股清流,既保障了公平與效率,也還原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應有的人文關懷內涵”。

“互聯網技術只是手段,人性化育人才是目的”,李峰介紹,在中國科大,“規定動作”之外的暖心做法還有很多。

小李是中國科大二的學生,今年,他的家庭突遭變故,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父親突發疾病去世,母親沒有工作,家庭經濟一時陷入困頓,他在學校食堂的消費額度也銳減。班主任老師和學校的每月資料分析都發現這個情況,班主任説明他向學校申請補助,一周內,他就收到了學校的補助2000元,解了燃眉之急。這得益于一項被稱為“臨時困難補助”的資助政策。

“目前我們已將小李加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根據他一卡通的消費資料,當月我們也給予了他‘隱性資助’,”李峰介紹,“‘生活援助計畫’和‘臨時困難補助’都是由學校自籌資金來完成,時間上的靈活性比較大,可以彌補助學金申請和發放間的時間差,學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給予學生‘雪中送炭’的幫助,讓他們安心向學。”

經濟資助只是一時的,怎樣幫助學生成長,建立社會責任感、回饋社會,是中國科大學工部門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問題。有分析指出,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靠、要”思想嚴重,對於學校給予的無償補助,他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無須承擔任何義務,在思想上走入了誤區。

為此,中國科大以受助學生為基礎成立了四個愛心社團:唐仲英愛心社、精進社、自強社和校友愛心社。如今這四個愛心社團共有社員600余人,年舉辦活動約150場,通過不同的形式,面向科技館、社區、醫院等進行科普及助殘等志願服務。“學校的資助很暖心,解決了我的困難,愛心社團讓我學會自助、助人,今後我會將愛心傳遞下去,溫暖更多的人。”貧困生曉晨如是說。(通訊員 劉愛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