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可憐明朝兗州知州 因一字被斬首

兗州是古九州之一, 相傳大禹治水定九州, 兗州占其一。 這個兗字在漢語辭典上的注解是山東省一地名, 兗只做地名使用。 可很多人經常把“兗州”寫作“袞州”, 在當今是小事, 在古代可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了。 關於“兗袞”一字之差掉腦袋的說法還真有這麼一個典故。 因為“兗州”與“袞州”一字之爭, 大明皇帝朱元璋竟把一個知州給哢嚓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話說明朝洪武年間, 有個叫盧熊的讀書人, 為人耿直任性, 十年寒窗金榜題名, 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 朱元璋選賢任能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

盧知州接到命令興高采烈走馬上任, 到兗州後便啟用官印, 發佈文告。 當他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 原來, 朱元璋筆下的詔書是授盧熊為山東袞州知州, 這官印是根據皇帝的詔書刻制的, 這兗州自然變成袞州了。 可是山東哪有袞州這個地名。

盧熊要是個明白人將錯就錯也就罷了, 管它袞州還是兗州, 這是皇帝改的, 誰還敢怎麼的, 也就沒事了。 可是這位知州大人書生氣很濃, 不會變通, 他認為兗州哪能成了袞州呢?不行, 我咽不下這口氣, 好不容易弄個官當, “袞州”“ 袞州”太難聽, 做官憑印名不正言不順, 他苦思冥想後連夜向皇上寫了一份奏章, 要求皇上改字, 重新刻一枚官印。

朱元璋出身寒門, 身份卑微, 是個沒有多少文化的皇帝, 這老兒的忌諱就怕別人說他沒文化, 這下盧知州揭了他的短, 那還了得, 皇帝一怒問題就大了。 朱皇帝一見奏章, 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頓時氣得七竅生煙。 這字是寫錯了, 他是南征北戰打天下的人, 對全國地名了然於胸, 尤其是兗州這個戰略地位比較重要的城池,

他哪能不知道兗州不是袞州, 這袞字的讀音 是“gǔn”, 而不是“yǎn”。 但是, 想要皇帝認錯那就大錯特錯了。 盧知州的奏章還沒看完, 就被朱元璋撕了個粉碎, 大罵道:“盧熊好大膽, 竟然 給朕咬文嚼字, 朕還不知道山東有個兗州, 朕受他袞州知州就是兗州知州, 這兗和袞就是同一個字, 就是因為文人多事寫法不同, 這盧熊竟敢將它念成‘滾’ 州, 這不是要朕滾蛋嗎?混帳東西, 刑部尚書聽旨, 將盧熊斬首。 ”可憐盧熊為了一個字, 竟然稀裡糊塗的送了一條命。

作者:寶劍

【版權聲明-凱風文史版】本文系頭條號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於凱風文史(

http://culture.kaiwind.com)

【特別提示】凱風清韻、凱風文史均系凱風網出品,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凱風清韻”(ID:kaiwind-qingyun)及凱風網(http://wap.kaiwind.com),

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