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芬蘭和蘇聯的恩怨

1917年, 腐朽的沙皇俄國終於走向了崩潰, 偌大的、多民族的俄羅斯帝國頃刻間土崩瓦解。 十月革命後, 布爾什維克政權建立, 在陸續打敗內外敵人後, 開始了恢復沙俄舊疆界的努力。 二戰前夕, 蘇聯從羅馬尼亞手中奪取了比薩拉比亞, 從波蘭手中奪取了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 重新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 當然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芬蘭。 這是一個曾經隸屬於俄羅斯帝國的小國。 芬蘭地理位置迫近蘇聯重鎮列寧格勒, 是蘇聯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戰爭一觸即發。

芬蘭在俄羅斯帝國的特殊地位

芬蘭, 是歐洲大陸最北面的國家之一, 國內密佈著森林、湖泊與沼澤, 景色十分迷人。 雖然靠近北極圈, 但是由於暖流的經過, 使得這個國家在冬季不至於冷得無法住人。 芬蘭在9000年前就有人居住, 而今天的芬蘭人, 其來源仍舊是個迷, 他們的祖先很可能來自亞洲。

在中世紀, 芬蘭被強大的波羅的海霸主瑞典所控制, 是其東部的一塊行省。 其後, 俄羅斯帝國開始走向強盛, 與瑞典展開了漫長的爭霸戰爭。 貪婪的俄國沙皇對芬蘭這塊富饒的土地很感興趣, 於是芬蘭成了瑞典和俄羅斯拉鋸的戰場。

1808年, 俄羅斯帝國在“盟友”拿破崙的慫恿下, 開始對瑞典發動戰爭, 並派出24000名士兵進入芬蘭。 幾經鏖戰, 俄羅斯終於佔領了芬蘭全境。 從這時候起, 芬蘭就被納入了俄羅斯的版圖之內。

對於芬蘭的地位問題, 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有些舉棋不定, 並沒有想好是將其作為一個省份, 還是作為保護國。 後來芬蘭的曼納海姆男爵, 親自到聖彼德堡遊說沙皇, 最終說服亞歷山大一世, 使芬蘭成為俄羅斯領域內一個自治的國家。

芬蘭有自己的憲法、法律、行政和宗教體系, 和俄羅斯帝國共用一個君主, 也就是沙皇。 從這時起, 沙皇漫長的頭銜中, 又多出了個芬蘭大公。 與俄羅斯帝國的恐怖專制不同, 芬蘭是一片民主憲政的樂土, 猶如廣大冰原中的一抹綠色, 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而這種特殊地位, 也使得芬蘭人在拒絕加入蘇聯方面, 表現得尤為堅決。

加入俄羅斯給芬蘭帶來了很多好處, 雖然稅收比以前高了, 但是強大的俄羅斯軍隊給予芬蘭以保護, 使其再也不至於成為戰場。 長期的和平讓芬蘭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各種工業在芬蘭的土地上被建設起來, 各類學校林立, 而芬蘭人的生活水準也遠高於其他的俄羅斯人。

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 受惠於現代化的農業, 即使最窮苦的芬蘭人也可以享受咖啡、麵粉與糖, 這樣的生活讓俄羅斯人嚮往不已。 但俄羅斯人想要加入芬蘭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現在的中國人沒那麼容易加入香港籍一樣。

一戰後芬蘭的獨立

亞歷山大三世死後, 尼古拉二世成為新的沙皇。 尼古拉二世雖然志向遠大, 但是能力極端欠缺, 是類似于明朝崇禎帝一般的wang國之君。 在他的眼裡, 芬蘭相對獨立的地位相當礙眼, 特別是它的民主制度, 更是尼古拉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尼古拉二世治下, 芬蘭逐漸俄羅斯化, 開始向帝國的一個行省退化。

芬蘭人對自由非常渴求, 於是上書朝廷, 希望尼古拉二世尊重先帝亞歷山大一世曾經與芬蘭國民的約定。 於是芬蘭人起草了一封請願書, 這封請願書不僅有50萬芬蘭人的簽名, 還有1000多名歐洲的名流的簽名, 包括南丁格爾、斯賓塞、李斯特等人。 對於這份情願, 尼古拉二世的回應是查封芬蘭的所有報紙, 實行新聞檢查制度。 除此以外,沙俄還開始在芬蘭國內徵收苛捐雜稅,並在芬蘭國內徵兵,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在尼古拉二世的暴政下,原本溫順的芬蘭人開始萌發獨立意識,這個邊陲小國的局勢開始風起雲湧。

1914年,尼古拉二世利令智昏,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號稱“恐怖壓路機”的俄軍在訓練有素的德軍面前連接潰敗,失地千里,國內局勢不斷動盪。軍事的失敗,嚴重挫傷了尼古拉二世的威信,同時他的皇后寵倖妖僧斯拉普京,更是搞得天怒人怨。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見沙皇的統治出現了鬆動,於是立即用火車將列寧送往俄國國內。列寧拿著沉甸甸的金馬克,在俄國國內玩的風生水起,軍人嘩變,工人罷工,農民暴動。面對這種局勢,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大地爆發了殘酷的內戰,這個民族的大監獄終於有了鬆動的跡象。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紛紛獨立了出去。與其他地區的獨立不同,芬蘭人認為自己的獨立是合情合理的。芬蘭之所以加入俄羅斯,是因為他們封沙皇為主。既然現在沙皇退位了,芬蘭再也沒有與俄國聯合的基礎。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佈成立一個獨立的民主共和國,而蘇俄領導人列寧在24天后,承認了芬蘭的獨立。

雖然列寧表面上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地位,但是布爾什維克又如何會輕易放過芬蘭呢?於是從1918年1月27日到1918年5月15日,芬蘭的布爾什維克在俄國的支持下發動起義,與該國的“白軍”展開戰鬥。芬蘭白軍的領導人是曼納海姆,也就是1808年曼納海姆男爵的後代。此人足智多謀,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屢次挫敗芬蘭赤衛隊以及披著芬蘭人外衣的俄國人。不久後,芬蘭白軍獲得了全面勝利,芬蘭共和國的地位也穩固了下來。芬蘭與俄羅斯其他地區不同,人民教育、生活水準較高,階級矛盾也並不尖銳,工人階級並不支持布爾什維克,所以紅色革命在芬蘭成不了氣候。

蘇俄內戰結束後,蘇聯進入恢復時期,暫時不想在芬蘭節外生枝,免得引發英法以及瑞典的干涉。1920年,蘇芬雙方簽訂《多爾派特條約》,雙方解除了緊張的狀態。北極熊進入了冬眠期,隨時等待著重新張開利齒的那一刻。

蘇芬戰爭

對於芬蘭,蘇聯一直是不放心的,因為它的國土離列寧格勒實在是太近了;而芬蘭人也時刻警惕著蘇聯,和俄羅斯人打了幾百年交道的他們知道,這個民族到底有多麼貪婪,多麼可怕。

從1918年到1938年,芬蘭進入穩定發展時期,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建立了覆蓋全體民眾的普選制度。與大家想像中不同,芬蘭的民主制度並沒有影響到這個國家集中辦大事,也並沒有損害這個國家的凝聚力,特別是對待蘇聯方面。芬蘭實行多黨制,但是芬蘭的共chan黨一直不成氣候;因為誰都知道,這些表面上為工人疾呼的傢伙,背後究竟站得是什麼人。在芬蘭人的一致努力下,其工業、農業的水準得到了長足進步,甚至連大蕭條也沒能撼動芬蘭分毫。

為了抵禦蘇聯隨時可能進行的攻擊,為了保證自己建設的成果,芬蘭人加強了國防建設。在陸軍元帥曼納海姆的推動下,芬蘭的動員體制和武器裝備得到了長足進步。曼納海姆根據自己國土多沼澤、多湖泊、多森林的特點,制定了一套運動戰的打法,希望通過卡累利阿地峽進行防禦,並構築了一條堅固的防線--“曼納海姆防線”。

該來的還是會來的,1938年蘇聯人的使節來到赫爾辛基,與芬蘭人討論“交換土地”的事宜。原來,蘇聯為了保證列寧格勒的安全,以及芬蘭國土不會為納粹德國所用,希望以一個相當“優惠”的條件,交換芬蘭的部分國土。史達林的要求有以下幾點:1.蘇芬雙方簽訂互助條約;2.將芬蘭漢科半島租給蘇聯做軍事基地;3.將卡累利阿的部分地區割讓給蘇聯;4.拆除卡累利阿地峽的防線;5.割讓芬蘭灣部分島嶼;6.蘇聯將卡累利阿的部分領土補償給芬蘭。

在蘇聯的要求中,芬蘭所得的領土要大於割讓的土地,但是芬蘭人並不準備接受蘇聯人的要求。俄羅斯人一向以不守信用、專橫暴力而聞名,你讓他一寸,他可以進你一尺。所謂交換土地,可能只是個幌子而已,真實目的在於吞併整個芬蘭。例如,蘇聯為何要求芬蘭撤除卡累利阿的防線,難道是要芬蘭人開門揖盜嗎?另外,蘇聯又為何要求簽訂所謂“互助條約”。要知道,後來波羅的海三國在被吞併前,也是簽訂了這個所謂的“互助條約”。權衡再三,芬蘭最後還是斷然拒絕了蘇聯的所有要求。

對於芬蘭人不識抬舉,史達林反而大喜過望。從沙俄時代開始,俄國就經常向鄰國提出一些不可接受的要求,如果他們一旦不同意,俄國也就有了侵略的藉口。而史達林的伎倆與他的沙俄前輩也是如出一轍,他早就料到芬蘭不可能接受這項協議。於是蘇聯立即宣佈,與芬蘭進入戰爭狀態,並營建了一個由芬蘭共chan黨組成的“臨時政府”,蘇聯的企圖自然是不言而喻。

芬蘭和蘇聯的力量對比非常懸殊,芬蘭人口只有350萬,數量甚至還不及蘇聯的軍隊數量。蘇聯軍隊中裝備有大量飛機、坦克與火炮,而芬蘭人的武器相當陳舊,甚至還有1877年的火炮。即便如此,芬蘭人仍沒有驚慌失措,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才是正義一方,士氣相當旺盛。

不久,蘇聯人果然在大炮的掩護下,發動對芬蘭的全面攻擊,一時間坦克和飛機傾巢而出。劇烈的爆炸聲,幾乎要將整個芬蘭掀上天。蘇聯為了迫使芬蘭屈服,對於該國後方的非軍事地區發動無差別轟炸,殺害了大量平民。

但在前線,“強大”的蘇聯人卻吃了大虧。由於之前的大清洗,蘇軍中有能力的良將大多被甄別、清洗,剩下的都是“政治過硬、能力欠缺”的新軍官。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蘇軍在卡累利阿被打得狼狽不堪。蘇聯人的坦克雖然威力十足,但是在沼澤和湖泊星散的卡累利阿地區,並不起作用。而輕裝的芬蘭人,利用雪橇在笨重的蘇軍周圍機動,無時無刻地打擊著蘇聯人,讓他們吃不好、睡不好,最終因為筋疲力盡而被圍殲。僅兩個星期,蘇軍就損失了20000多兵力以及大量裝備,而芬蘭只損失了900人。

而芬蘭的空軍呢?他們駕駛著簡陋的飛機,奮勇與蘇聯空軍作戰,讓敵軍損失慘重。據芬蘭人自己說:“蘇聯人每擊落我們一家飛機,就得付出幾十倍的代價。”

但是芬蘭畢竟是小國,雖然德國、英國、法國以及瑞典都揚言要來支援,但從實際來看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最終,蘇軍的火炮炸毀了曼納海姆防線,芬蘭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接受了蘇軍嚴苛的要求。但是即便如此,勇敢的芬蘭人還是讓蘇聯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蘇軍傷亡達到了20萬。巨大的傷亡,使得蘇聯放棄了吞併整個芬蘭的計畫,勉強承認了芬蘭獨自自主的地位。但芬蘭人為此,付出了兩萬多生命的代價,同時也損失了將近10%的國土。

二戰後芬蘭保持獨立

芬蘭雖然在蘇芬戰爭中失敗,但是他們表現獲得了德國希特勒的青睞。德國屢次派出使節,希望與芬蘭組成同盟,並用德國的裝備武裝芬蘭軍隊。芬蘭人為了收復國土,有限度地與德國人展開合作。在德國的幫助下,芬蘭的軍隊擴張至65萬人,裝備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擁有3500門各類火炮,86輛坦克,22輛裝甲車以及若干架飛機。

1941年6月,德軍執行其謀劃已久的“巴巴羅薩”計畫,兵分三路對蘇聯發動全面進攻。芬蘭人在德軍發動進攻的當天中午,才得到了通報。希特勒宣稱,要與芬蘭人組成同盟,共同進攻蘇聯。而曼納海姆斷然否認了自己與德國結盟,宣佈嚴守中立,直到這個時候芬蘭還不想和蘇聯撕破臉皮。芬蘭還沒參戰,蘇聯的飛機就打了過來,對芬蘭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在蘇軍的轟炸下,芬蘭人終於在德軍的配合下出動了,他們在愛國精神鼓舞下,一鼓作氣收復了所有的失地,列寧格勒已經指日可望。但是在這個關頭,曼納海姆命令芬蘭軍隊停留在蘇芬邊境,不再向前開進。芬蘭人認為,自己收復失地的目的已經達到,不想進行節外生枝的戰爭,即使希特勒一再請求,也不為所動。

芬蘭雖然保持了克制,但在蘇聯和盟軍看來,芬蘭其實就是個德國的走狗。芬蘭並不想與英美交惡,但是形勢地發展已經由不得他們。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以蘇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敏銳的曼納海姆知道德軍敗局已定,退出戰爭的機會已經露出曙光。於是,芬蘭與蘇聯展開秘密和談,但是蘇聯人一再強調,芬蘭人必須退回到1940年的邊界,否則不可能與之單獨媾和。

1944年6月,蘇軍在卡累利阿地峽發動全面猛攻,此時蘇軍早已不是吳下阿蒙,是一支身經百戰的鐵血雄獅。芬蘭軍隊抵擋不住蘇聯的進攻,開始節節敗退。其後,芬蘭人逐漸穩住陣腳,並著手發動反擊,又和蘇軍打起了狙擊牽制戰。蘇聯軍隊經不住打擊,被打得丟盔卸甲,整個夏季戰役,蘇軍損失竟然達到11萬多人,遠高於芬軍3萬。但是這場勝利,不過是一次皮洛士式勝利,芬蘭人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為了避免不可收拾的局面,芬蘭人抓住蘇軍想要立刻打敗德軍的心理,表示願意與德國斷交,並驅逐駐紮在芬蘭的德軍。1944年9月,芬蘭宣佈與德國斷交,並向自己國土上的德軍開火。德軍且戰且退,一路燒殺搶掠,並在芬蘭的國土上密佈地雷,造成了巨大的經濟、人員損失。

戰爭結束後,芬蘭人向蘇聯保證:“再也不為資本主義國家,做反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橋頭堡。”同時芬蘭,還不得不接受蘇聯人苛刻的戰爭賠款,還有進一步的領土割讓。史達林對於芬蘭的野心仍然沒有消亡,他曾對蘇聯官員說:“芬蘭人的人口,還沒有列寧格勒人口多,為什麼不吞併他呢?”但是在英美的掣肘下,蘇聯還是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只是將其降為自己的衛星國。

二戰後,芬蘭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國民收入水準得到了質的提高,與蘇聯的關係更是非常緊密。芬蘭雖然在政治上相對獨立,但是其外交得受蘇聯的“指導”,尤其不能與西方國家靠近。與蘇聯的其他衛星國不同,芬蘭保持了資本主義制度,而民主也在國內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作為補償,蘇聯給芬蘭提供了價格極為低廉的燃料,還將其拉入了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參與的“經互會”。

在芬蘭人的努力下,該國人均收入一直處於世界的前列。在完善的福利制度的庇護下,芬蘭人過著安寧而富足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不是白白得來的,而是從鮮血和戰火中爭取來的。相對于蘇聯這頭北極熊,芬蘭不過相當於一隻老鼠。但是這只老鼠,卻讓巨熊出足了血,讓蘇聯不敢輕易吞噬芬蘭。

芬蘭人創造了一個冬日裡的奇跡,而這個奇跡猶如一座豐碑,永遠會在那片極北的土地上熠熠生輝。

除此以外,沙俄還開始在芬蘭國內徵收苛捐雜稅,並在芬蘭國內徵兵,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在尼古拉二世的暴政下,原本溫順的芬蘭人開始萌發獨立意識,這個邊陲小國的局勢開始風起雲湧。

1914年,尼古拉二世利令智昏,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號稱“恐怖壓路機”的俄軍在訓練有素的德軍面前連接潰敗,失地千里,國內局勢不斷動盪。軍事的失敗,嚴重挫傷了尼古拉二世的威信,同時他的皇后寵倖妖僧斯拉普京,更是搞得天怒人怨。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見沙皇的統治出現了鬆動,於是立即用火車將列寧送往俄國國內。列寧拿著沉甸甸的金馬克,在俄國國內玩的風生水起,軍人嘩變,工人罷工,農民暴動。面對這種局勢,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大地爆發了殘酷的內戰,這個民族的大監獄終於有了鬆動的跡象。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紛紛獨立了出去。與其他地區的獨立不同,芬蘭人認為自己的獨立是合情合理的。芬蘭之所以加入俄羅斯,是因為他們封沙皇為主。既然現在沙皇退位了,芬蘭再也沒有與俄國聯合的基礎。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佈成立一個獨立的民主共和國,而蘇俄領導人列寧在24天后,承認了芬蘭的獨立。

雖然列寧表面上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地位,但是布爾什維克又如何會輕易放過芬蘭呢?於是從1918年1月27日到1918年5月15日,芬蘭的布爾什維克在俄國的支持下發動起義,與該國的“白軍”展開戰鬥。芬蘭白軍的領導人是曼納海姆,也就是1808年曼納海姆男爵的後代。此人足智多謀,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屢次挫敗芬蘭赤衛隊以及披著芬蘭人外衣的俄國人。不久後,芬蘭白軍獲得了全面勝利,芬蘭共和國的地位也穩固了下來。芬蘭與俄羅斯其他地區不同,人民教育、生活水準較高,階級矛盾也並不尖銳,工人階級並不支持布爾什維克,所以紅色革命在芬蘭成不了氣候。

蘇俄內戰結束後,蘇聯進入恢復時期,暫時不想在芬蘭節外生枝,免得引發英法以及瑞典的干涉。1920年,蘇芬雙方簽訂《多爾派特條約》,雙方解除了緊張的狀態。北極熊進入了冬眠期,隨時等待著重新張開利齒的那一刻。

蘇芬戰爭

對於芬蘭,蘇聯一直是不放心的,因為它的國土離列寧格勒實在是太近了;而芬蘭人也時刻警惕著蘇聯,和俄羅斯人打了幾百年交道的他們知道,這個民族到底有多麼貪婪,多麼可怕。

從1918年到1938年,芬蘭進入穩定發展時期,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建立了覆蓋全體民眾的普選制度。與大家想像中不同,芬蘭的民主制度並沒有影響到這個國家集中辦大事,也並沒有損害這個國家的凝聚力,特別是對待蘇聯方面。芬蘭實行多黨制,但是芬蘭的共chan黨一直不成氣候;因為誰都知道,這些表面上為工人疾呼的傢伙,背後究竟站得是什麼人。在芬蘭人的一致努力下,其工業、農業的水準得到了長足進步,甚至連大蕭條也沒能撼動芬蘭分毫。

為了抵禦蘇聯隨時可能進行的攻擊,為了保證自己建設的成果,芬蘭人加強了國防建設。在陸軍元帥曼納海姆的推動下,芬蘭的動員體制和武器裝備得到了長足進步。曼納海姆根據自己國土多沼澤、多湖泊、多森林的特點,制定了一套運動戰的打法,希望通過卡累利阿地峽進行防禦,並構築了一條堅固的防線--“曼納海姆防線”。

該來的還是會來的,1938年蘇聯人的使節來到赫爾辛基,與芬蘭人討論“交換土地”的事宜。原來,蘇聯為了保證列寧格勒的安全,以及芬蘭國土不會為納粹德國所用,希望以一個相當“優惠”的條件,交換芬蘭的部分國土。史達林的要求有以下幾點:1.蘇芬雙方簽訂互助條約;2.將芬蘭漢科半島租給蘇聯做軍事基地;3.將卡累利阿的部分地區割讓給蘇聯;4.拆除卡累利阿地峽的防線;5.割讓芬蘭灣部分島嶼;6.蘇聯將卡累利阿的部分領土補償給芬蘭。

在蘇聯的要求中,芬蘭所得的領土要大於割讓的土地,但是芬蘭人並不準備接受蘇聯人的要求。俄羅斯人一向以不守信用、專橫暴力而聞名,你讓他一寸,他可以進你一尺。所謂交換土地,可能只是個幌子而已,真實目的在於吞併整個芬蘭。例如,蘇聯為何要求芬蘭撤除卡累利阿的防線,難道是要芬蘭人開門揖盜嗎?另外,蘇聯又為何要求簽訂所謂“互助條約”。要知道,後來波羅的海三國在被吞併前,也是簽訂了這個所謂的“互助條約”。權衡再三,芬蘭最後還是斷然拒絕了蘇聯的所有要求。

對於芬蘭人不識抬舉,史達林反而大喜過望。從沙俄時代開始,俄國就經常向鄰國提出一些不可接受的要求,如果他們一旦不同意,俄國也就有了侵略的藉口。而史達林的伎倆與他的沙俄前輩也是如出一轍,他早就料到芬蘭不可能接受這項協議。於是蘇聯立即宣佈,與芬蘭進入戰爭狀態,並營建了一個由芬蘭共chan黨組成的“臨時政府”,蘇聯的企圖自然是不言而喻。

芬蘭和蘇聯的力量對比非常懸殊,芬蘭人口只有350萬,數量甚至還不及蘇聯的軍隊數量。蘇聯軍隊中裝備有大量飛機、坦克與火炮,而芬蘭人的武器相當陳舊,甚至還有1877年的火炮。即便如此,芬蘭人仍沒有驚慌失措,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才是正義一方,士氣相當旺盛。

不久,蘇聯人果然在大炮的掩護下,發動對芬蘭的全面攻擊,一時間坦克和飛機傾巢而出。劇烈的爆炸聲,幾乎要將整個芬蘭掀上天。蘇聯為了迫使芬蘭屈服,對於該國後方的非軍事地區發動無差別轟炸,殺害了大量平民。

但在前線,“強大”的蘇聯人卻吃了大虧。由於之前的大清洗,蘇軍中有能力的良將大多被甄別、清洗,剩下的都是“政治過硬、能力欠缺”的新軍官。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蘇軍在卡累利阿被打得狼狽不堪。蘇聯人的坦克雖然威力十足,但是在沼澤和湖泊星散的卡累利阿地區,並不起作用。而輕裝的芬蘭人,利用雪橇在笨重的蘇軍周圍機動,無時無刻地打擊著蘇聯人,讓他們吃不好、睡不好,最終因為筋疲力盡而被圍殲。僅兩個星期,蘇軍就損失了20000多兵力以及大量裝備,而芬蘭只損失了900人。

而芬蘭的空軍呢?他們駕駛著簡陋的飛機,奮勇與蘇聯空軍作戰,讓敵軍損失慘重。據芬蘭人自己說:“蘇聯人每擊落我們一家飛機,就得付出幾十倍的代價。”

但是芬蘭畢竟是小國,雖然德國、英國、法國以及瑞典都揚言要來支援,但從實際來看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最終,蘇軍的火炮炸毀了曼納海姆防線,芬蘭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接受了蘇軍嚴苛的要求。但是即便如此,勇敢的芬蘭人還是讓蘇聯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蘇軍傷亡達到了20萬。巨大的傷亡,使得蘇聯放棄了吞併整個芬蘭的計畫,勉強承認了芬蘭獨自自主的地位。但芬蘭人為此,付出了兩萬多生命的代價,同時也損失了將近10%的國土。

二戰後芬蘭保持獨立

芬蘭雖然在蘇芬戰爭中失敗,但是他們表現獲得了德國希特勒的青睞。德國屢次派出使節,希望與芬蘭組成同盟,並用德國的裝備武裝芬蘭軍隊。芬蘭人為了收復國土,有限度地與德國人展開合作。在德國的幫助下,芬蘭的軍隊擴張至65萬人,裝備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擁有3500門各類火炮,86輛坦克,22輛裝甲車以及若干架飛機。

1941年6月,德軍執行其謀劃已久的“巴巴羅薩”計畫,兵分三路對蘇聯發動全面進攻。芬蘭人在德軍發動進攻的當天中午,才得到了通報。希特勒宣稱,要與芬蘭人組成同盟,共同進攻蘇聯。而曼納海姆斷然否認了自己與德國結盟,宣佈嚴守中立,直到這個時候芬蘭還不想和蘇聯撕破臉皮。芬蘭還沒參戰,蘇聯的飛機就打了過來,對芬蘭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在蘇軍的轟炸下,芬蘭人終於在德軍的配合下出動了,他們在愛國精神鼓舞下,一鼓作氣收復了所有的失地,列寧格勒已經指日可望。但是在這個關頭,曼納海姆命令芬蘭軍隊停留在蘇芬邊境,不再向前開進。芬蘭人認為,自己收復失地的目的已經達到,不想進行節外生枝的戰爭,即使希特勒一再請求,也不為所動。

芬蘭雖然保持了克制,但在蘇聯和盟軍看來,芬蘭其實就是個德國的走狗。芬蘭並不想與英美交惡,但是形勢地發展已經由不得他們。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以蘇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敏銳的曼納海姆知道德軍敗局已定,退出戰爭的機會已經露出曙光。於是,芬蘭與蘇聯展開秘密和談,但是蘇聯人一再強調,芬蘭人必須退回到1940年的邊界,否則不可能與之單獨媾和。

1944年6月,蘇軍在卡累利阿地峽發動全面猛攻,此時蘇軍早已不是吳下阿蒙,是一支身經百戰的鐵血雄獅。芬蘭軍隊抵擋不住蘇聯的進攻,開始節節敗退。其後,芬蘭人逐漸穩住陣腳,並著手發動反擊,又和蘇軍打起了狙擊牽制戰。蘇聯軍隊經不住打擊,被打得丟盔卸甲,整個夏季戰役,蘇軍損失竟然達到11萬多人,遠高於芬軍3萬。但是這場勝利,不過是一次皮洛士式勝利,芬蘭人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為了避免不可收拾的局面,芬蘭人抓住蘇軍想要立刻打敗德軍的心理,表示願意與德國斷交,並驅逐駐紮在芬蘭的德軍。1944年9月,芬蘭宣佈與德國斷交,並向自己國土上的德軍開火。德軍且戰且退,一路燒殺搶掠,並在芬蘭的國土上密佈地雷,造成了巨大的經濟、人員損失。

戰爭結束後,芬蘭人向蘇聯保證:“再也不為資本主義國家,做反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橋頭堡。”同時芬蘭,還不得不接受蘇聯人苛刻的戰爭賠款,還有進一步的領土割讓。史達林對於芬蘭的野心仍然沒有消亡,他曾對蘇聯官員說:“芬蘭人的人口,還沒有列寧格勒人口多,為什麼不吞併他呢?”但是在英美的掣肘下,蘇聯還是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只是將其降為自己的衛星國。

二戰後,芬蘭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國民收入水準得到了質的提高,與蘇聯的關係更是非常緊密。芬蘭雖然在政治上相對獨立,但是其外交得受蘇聯的“指導”,尤其不能與西方國家靠近。與蘇聯的其他衛星國不同,芬蘭保持了資本主義制度,而民主也在國內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作為補償,蘇聯給芬蘭提供了價格極為低廉的燃料,還將其拉入了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參與的“經互會”。

在芬蘭人的努力下,該國人均收入一直處於世界的前列。在完善的福利制度的庇護下,芬蘭人過著安寧而富足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不是白白得來的,而是從鮮血和戰火中爭取來的。相對于蘇聯這頭北極熊,芬蘭不過相當於一隻老鼠。但是這只老鼠,卻讓巨熊出足了血,讓蘇聯不敢輕易吞噬芬蘭。

芬蘭人創造了一個冬日裡的奇跡,而這個奇跡猶如一座豐碑,永遠會在那片極北的土地上熠熠生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