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最後一位大師,李政道,楊振寧,鄧稼先導師——葉企孫

有人懷疑中國民族不適宜研究科學, 我覺得這些論調都沒有根據。 中國在最近期內方明白研究科學的重要, 我們還沒有經過長時期的試驗, 還不能說我們缺少研究科學的能力。 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學研究, 五十年後再下斷語。 諸君要知道, 沒有自然科學的民族, 決不能在現代立腳得住——葉企孫

葉企孫出生于上海書香門第家庭, 在葉父的嚴格教養下, 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 得益于父親的開明思想, 少年葉企孫在攻讀傳統經書的同時, 也開始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及應用。

1918年21歲的他畢業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

1923年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同年6月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20年代初期年與合作者對普朗克常數作了精確測定其值, 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16年之久, 在國外取得成就後毅然返回國內, 回國後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企孫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教育及科學事業, 在清華開展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教學、科研活動, 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科學家:

李政道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

楊振寧

在世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 沒有之一。 楊振寧對人類科學的貢獻, 足以再得一兩次諾貝爾獎

鄧稼先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著名核子物理學家, 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錢三強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 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昆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

葉企孫提攜當時只有初中文化水準的華羅庚, 還“打破常規”,送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這使他接觸到世界數學領域的前沿,追蹤頂尖的數學大師,躍上世界一流的數學家隊伍之中。

60年代, 葉企孫弟子“熊大縝特務案”被重新提出並進一步調查。 連普通國民黨員都不是的葉企孫, 竟被誣為國民黨在清華的頭子。

1969年, 又因實在找不到葉企孫是特務的證據,

而將他送回北大監督改造。 他原來在鏡春園的教授房子被沒收了。 教授待遇也被取消了, 每月只有50元的工資, 他住進了一間又黑又破的房子, 每天過著囚犯般的生活。

1977年1月13日, 葉企孫在醫院因搶救無效, 平靜辭世, 終年79歲。

1977年1月19日, 八寶山公墓舉行了葉企孫先生追悼會, 由於歷史的原因, 在那個小規模的追悼會上, 悼詞隻字未提葉企孫在我國科學事業和高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的巨大貢獻, 更未洗刷葉企孫先生生前所蒙受的屈辱, 作為葉企孫摯友的吳有訓先生憤而退場, 以示抗議。

1987年, 在呂正操將軍的努力下, 他和熊大縝終於得以平反。

1992年, 海內外上百位學者聯名呼籲, 請求清華大學為他樹立銅像。

1995年, 銅像落成。

歷史終還其一個公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