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總理提名政府各部部長人選被參議院全部否決,無臉見人住院避羞

117

陸徵祥這個名字, 有多人知道?

他的知名度應該不低吧, 歷史課本講到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都會提到他的大名, 因為是他簽的字——誰叫他是袁世凱的外交總長!

陸徵祥創下的恥辱紀錄, 除了簽“二十一條”還有另一個:以總理身份提名各部部長交參議院審議時竟被全部否決, 一個都沒通過!這也太沒面子了, 他沒臉見人, 乾脆稱病住院, 不肯出來視事。

袁世凱時期幾任政府總理, 陸徵祥也許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他是怎麼當上的?

陸徵祥

陸徵祥被袁世凱任命為總理前的身份是駐俄公使, 以傑出的外交才幹聞名。 不過, 很少有外交家當總理, 陸徵祥之所以破例, 主要是袁世凱的意思, 同時其他人也接受。 這個選擇是吸取陸徵祥的前任、首任總理唐紹儀失敗教訓的結果。 袁世凱與唐紹儀私交不錯, 所以提名他當總理, 但唐紹儀又與南方革命黨關係很好,

夾在中間很難受, 最後還是傾向於南方革命黨。 結果, 袁世凱在處理大事時乾脆拋開唐紹儀獨斷專行, 比如發佈命令根本不問唐紹儀意見, 更不要他副署。 唐紹儀這個總理形同虛設, 乾脆辭職。

現在, 袁世凱需要一個“無黨無派”的總理, 至少不要向著革命黨。 於是, 沒有派別特色、對國內政治不熟悉的陸徵祥成為比較合適的人選, 南方革命黨也沒有異議。

既然如此, 陸徵祥上位後提名各部部長, 為何參議院不給面子, 一個都不予通過?

陸徵祥與洋夫人

倒不是這些部長有什麼問題, 而是陸徵祥暴露了一個非常大的弱點, 參議院對他的印象分大減, 不信任了, 進而“恨烏及烏”, 對陸徵祥提名的部長乾脆也不信任。

1912年7月18日, 陸徵祥以總理身份赴參議院報告施政方針, 不料把事情搞砸了。 參議員們知道他名氣很大, 以為其施政方針也會有很多遠見卓識, 哪知居然離題萬里, 不著邊際。 且取一段大家評判:

“回來之時, 與各界之人往來頗少, 而各界人目徵祥為一奇怪之人物。 徵祥不願吃花酒,

不願恭維官場, 還有親戚亦不接洽, 謂徵祥不引用己人, 不肯借錢, 所以交際場中, 極為冷淡。 此次以不願恭維官場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錢之人, 居然叫他來辦極大之事體, 徵祥清夜自思, 今日實生平最欣樂之一日。 在外國時不知有生日, 因老母故世頗早, 此回實可謂徵祥再生之日。 以上所說之話, 不在公事之內……”

這是施政報告?

明明是拉家常聊天。

“二十一條”簽字現場, 左二為陸徵祥

陸徵祥是上海人, 口音重, 聲音小, 又是外文習慣的文法, 國內人理解起來有點隔閡。 這些也就罷了, 他還說了一些不合適的話, 比如不喝花酒、不說奉承話、不借錢等, 出發點是為了證明自己值得信任, 但議員們聽了卻不是滋味——那不是說咱們這些壞人喝花酒、說奉承話、亂借錢咯……

總之, 陸徵祥的施政演說非常失敗, 給參議員們的第一印象非常之差, 提名的部長人員也被悉數否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