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這些奇奇怪怪美食名字由來的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要按中國人什麼都吃的尿性

這世上根本沒有

奇怪到不可以入口的食材

但······

連嚇死外國人的魔鬼蛋(皮蛋)都發明得出來

這樣的國,

誰敢惹?

不過今天我們要探索的

其實是食物們奇怪的名字

吃貨們非常享受口腹之欲

然而

對於那些司空見慣的美食們的名字

以及關於它們的知識

卻是一問三不知

今天小編就讓大家漲漲知識

給大家科普科普一些美食名字的由來~

班戟

班戟最常見於臺式甜品店

榴槤和芒果口味是爆款

你們等會兒我先去叫個外賣下午茶······

從發音到用字

它給人的感覺都比較高大上

畢竟, 有哪個甜品敢用古代兵器當名字的?

可其實

班戟作為一個英語音譯名

它的原名卻是

pancake

中文翻譯就變成了

烙餅&煎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紮心了我洋氣的歪果仁們~

Pancake如果用不發酵的原料薄攤、熱煎

那就是美國煎餅

一般都會抹上檸檬汁和糖來吃

把它卷起來塞滿餡兒

奶油、巧克力、草莓、

香腸、乳酪、鮭魚片、火腿······

就成了法國可麗餅

如果用發酵的原料烘烤而成

出品的就被稱作

約!克!郡!布!丁!

……

沒錯, 是布丁!

真是個混亂的世界啊!

甜不辣

話說, 因為很多日劇

臺灣還真的有很多這種翻譯梗

比如:甜不辣

之所以管那種混著肉和麵的

「管狀物體」稱為甜不辣

不僅僅是因為吃它的時候

加了微辣的!

甜醬!

另外還源于它的翻譯

甜不辣音譯於

日語的天婦羅(てんぷら)

……

納尼?!

這裡邊的發展線索是這樣的

在日本關東地區

炸魚丸也被稱作天婦羅

當日本人來到臺灣以後

東南沿海人本就有吃魚丸製品的習慣

所以也就把炸的魚丸製品叫作天婦羅

但如今臺灣正經的甜不辣,還是炸的

如果你說你看到的甜不辣是煮出來的

那其實應該叫

關東煮(おでん)

而臺灣閩南人發おでん這個音的時候

對應閩南語口音的漢字,竟然是

——

黑輪!

這個由臺灣人叫起來的黑輪

起源於日本的烤味噌豆腐

後來

從烤到煮,演變成了關東煮

且又和甜不辣相融合

成了一筆糊塗賬

……

孜然

孜然本身當然沒問題

可你想過它為什麼要叫孜然嗎?

孜然其實是維吾爾語的音譯(zire/zira)

而且不僅是新疆

你跑去印度和巴基斯坦

那邊管這東西的叫法,也基本一樣

這是因為孜然最早源于古波斯

古波斯人叫它zireh

後來他們侵佔印度

孜然又隨著絲綢之路跑到中國西北

等於兩地開花

於是大家的叫法就都一樣啦

刺身

撒西米(さしみ)

中文寫作刺身

單看這個詞兒

覺得它應該跟「文身」什麼的有關

怎麼就和生魚肉聯繫到一塊兒去了呢?

刺身,又可以寫作指身、插身

據說是當魚肉被剝皮、切好端上來的時候

為了區別不同的肉類

就用竹簽紮上魚鰭,插在肉片上

同時,另一種說法是

切片魚肉被稱為切身

而「切」聽著好像不怎麼吉利

所以就改作刺

然而······

說來說去,又是一筆糊塗賬

松露巧克力

說起松露,相信很多人即便沒有吃過松露,也聽過松露的大名,因為它很貴。有些人就想著,我吃了松露巧克力,會不會等於吃過松露了?

小編在這裡告訴你!不存在的!松露巧克力裡面根本沒有松露!它叫做松露巧克力的原因是跟松露長得很像...(這簡直是碰瓷)

驢打滾

驢打滾的名字其實跟“驢”還真有那麼點關係!一天禦廚把江米粉裹著紅豆沙做了一道新菜,這時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進了禦膳房,一不小心把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麵的盆裡。

大廚&小驢子內心:

此時再重做也來不及了,大廚只好將這道菜呈到太后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覺得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麼,大廚覺得都是小驢兒闖的禍,於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

怎麼樣,算跟“驢”有一點關係吧~

荷蘭豆

小編一直以為荷蘭豆是荷蘭本地引進中國的,結果萬萬沒想到...荷蘭豆還真不是荷蘭的。

它較早產自中國南部,所以在荷蘭等地有“中國豆”這一名稱,在一些跨國網路交易平臺上,中國產的“荷蘭豆”也大都翻譯成“Chinese snow pea”(中國雪豌豆)

所以是在中國叫荷蘭豆,在荷蘭叫中國豆咯?這小豆子居然還有兩幅面孔~

包腳布

包腳布是上海的街頭小吃,名字容易讓人聯想到老太太的裹腳布

其實它就是就是雞蛋餅夾油條,裡面再加甜蜜醬抑或辣椒醬、適量的榨菜、香菜,跟煎餅果子非常像。

在最原始的時候,它的形狀和折法與古時的包腳布折法和形狀類似,所以叫做包腳布。現在包腳布裡面的餡料也不斷創新,貌似還有很受歡迎的牛蛙腿肉包腳布,小編表示非常想吃啊~

怎麼樣

有沒有給小夥伴們漲很多知識呀?

趕緊拿去跟好基友賣弄

如果小夥伴們還知道什麼食物名字的由來

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比心

圖文來源:字媒體

比如:甜不辣

之所以管那種混著肉和麵的

「管狀物體」稱為甜不辣

不僅僅是因為吃它的時候

加了微辣的!

甜醬!

另外還源于它的翻譯

甜不辣音譯於

日語的天婦羅(てんぷら)

……

納尼?!

這裡邊的發展線索是這樣的

在日本關東地區

炸魚丸也被稱作天婦羅

當日本人來到臺灣以後

東南沿海人本就有吃魚丸製品的習慣

所以也就把炸的魚丸製品叫作天婦羅

但如今臺灣正經的甜不辣,還是炸的

如果你說你看到的甜不辣是煮出來的

那其實應該叫

關東煮(おでん)

而臺灣閩南人發おでん這個音的時候

對應閩南語口音的漢字,竟然是

——

黑輪!

這個由臺灣人叫起來的黑輪

起源於日本的烤味噌豆腐

後來

從烤到煮,演變成了關東煮

且又和甜不辣相融合

成了一筆糊塗賬

……

孜然

孜然本身當然沒問題

可你想過它為什麼要叫孜然嗎?

孜然其實是維吾爾語的音譯(zire/zira)

而且不僅是新疆

你跑去印度和巴基斯坦

那邊管這東西的叫法,也基本一樣

這是因為孜然最早源于古波斯

古波斯人叫它zireh

後來他們侵佔印度

孜然又隨著絲綢之路跑到中國西北

等於兩地開花

於是大家的叫法就都一樣啦

刺身

撒西米(さしみ)

中文寫作刺身

單看這個詞兒

覺得它應該跟「文身」什麼的有關

怎麼就和生魚肉聯繫到一塊兒去了呢?

刺身,又可以寫作指身、插身

據說是當魚肉被剝皮、切好端上來的時候

為了區別不同的肉類

就用竹簽紮上魚鰭,插在肉片上

同時,另一種說法是

切片魚肉被稱為切身

而「切」聽著好像不怎麼吉利

所以就改作刺

然而······

說來說去,又是一筆糊塗賬

松露巧克力

說起松露,相信很多人即便沒有吃過松露,也聽過松露的大名,因為它很貴。有些人就想著,我吃了松露巧克力,會不會等於吃過松露了?

小編在這裡告訴你!不存在的!松露巧克力裡面根本沒有松露!它叫做松露巧克力的原因是跟松露長得很像...(這簡直是碰瓷)

驢打滾

驢打滾的名字其實跟“驢”還真有那麼點關係!一天禦廚把江米粉裹著紅豆沙做了一道新菜,這時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進了禦膳房,一不小心把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麵的盆裡。

大廚&小驢子內心:

此時再重做也來不及了,大廚只好將這道菜呈到太后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覺得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麼,大廚覺得都是小驢兒闖的禍,於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

怎麼樣,算跟“驢”有一點關係吧~

荷蘭豆

小編一直以為荷蘭豆是荷蘭本地引進中國的,結果萬萬沒想到...荷蘭豆還真不是荷蘭的。

它較早產自中國南部,所以在荷蘭等地有“中國豆”這一名稱,在一些跨國網路交易平臺上,中國產的“荷蘭豆”也大都翻譯成“Chinese snow pea”(中國雪豌豆)

所以是在中國叫荷蘭豆,在荷蘭叫中國豆咯?這小豆子居然還有兩幅面孔~

包腳布

包腳布是上海的街頭小吃,名字容易讓人聯想到老太太的裹腳布

其實它就是就是雞蛋餅夾油條,裡面再加甜蜜醬抑或辣椒醬、適量的榨菜、香菜,跟煎餅果子非常像。

在最原始的時候,它的形狀和折法與古時的包腳布折法和形狀類似,所以叫做包腳布。現在包腳布裡面的餡料也不斷創新,貌似還有很受歡迎的牛蛙腿肉包腳布,小編表示非常想吃啊~

怎麼樣

有沒有給小夥伴們漲很多知識呀?

趕緊拿去跟好基友賣弄

如果小夥伴們還知道什麼食物名字的由來

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比心

圖文來源:字媒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