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杜曲鎮寺坡村!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曲”在古代是個地名。 唐朝長安城內四楞四正, 稱之為“坊”。 以朱雀大街為界將城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隸屬萬年縣, 有五十五坊, 西部屬於長安縣, 有一市五十五坊。 長安城外是老百姓聚集地, 由於街巷大都彎曲狹窄, 比不上城中街市的寬暢方正, 所以謂之“曲”。 在西安市地面上歷史記載古長安有五個“曲”, 除了“宣曲”以外, 現在還存在的有韋曲、杜曲、王曲、章曲這四個地方, 均隸屬長安區管轄。 其中杜曲, 就是現在的杜曲街道辦。

【杜曲】

杜曲街道辦, 原先叫杜曲鎮在區政府東南少陵原西南坡下。 《辭海》杜曲條:“杜曲, 古地名, 因唐貴族世居於此, 故名杜曲, 明萬曆四十年置鎮” 。 長安郊區的杜曲本稱北杜, 杜固稱南杜, 後杜家統名其鄉為杜曲。 杜曲的歷史, 可追溯到西周, 杜氏遠祖在西周成王八年由唐(今山西汾河下游)遷與杜城。

西漢宣帝劉詢選定杜東原上為初陵, “置縣曰杜陵徙丞相、將軍、列侯吏二千石, 貲百萬者與杜陵。 ”杜氏家族即遷與此地定居。 宣帝時許多杜姓人身居要職, 多以三月上巳曲水盛會以曲名地, 得名杜曲。 杜氏先後有11任宰相皆居此。 杜曲鎮老街上商賈雲集, 商業繁榮興旺, 其集市規模在長安一帶僅次於有萬人集之稱的引鎮。

【寺坡村村碑簡介拍攝於2013年】

杜曲鎮有個寺坡村在杜曲鎮東南, 背靠少陵原, 面向樊川, 有5個村民小組3000多村民, 薛家是村中望族, 清代咸豐、同治、光緒年間, 薛家祖孫三代連續出過3文1武4名進士。 據村碑記載:該村原名寺坡底, 建于唐代, 因本村原上原有一座古寺, 村落居於寺下而得名寺坡底。 另有一種說法為:村民從山西大槐樹下寺坡村搬遷而來, 所以村子得名:寺坡村。 此地為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故鄉, 清嘉慶《咸寧縣誌》記載為:寺坡村。 (豐鎬遺子/書文 ;頭條號“睜眼看西安”首發)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咸甯縣南鄉置十倉, 寺坡村隸屬杜曲倉。

杜曲倉 在城南四十裡,有鎮。 編為十一牌,統八十七村:倉在杜曲鎮。 全倉穀口最多,地勢頗寬。 皂河西北流至杜曲鎮西、楊萬坡南入潏水,由此合流至碌碡堰。 其杜曲以下至長安塔坡之故道今湮塞。 《訪冊》。 又柳溪水出高窯溝,在小庫穀口東,庫谷水出穀,西折裡許入濛溪,即康谷水。

【寺坡村村碑簡介拍攝於2013年】

寺坡村, 建村較長, 史書多有記載。 細細看完, 但覺民風純正, 村人所作所為, 盪氣迴腸。 《陝西省長安縣地名志》記載:清乾隆年間, 寺坡人倪氏女, 自幼隨父親苦學擊技, 練就一身武藝, 慷慨有大丈夫風度。 周圍村鎮若有人有危難, 她便挺身而出, 人稱倪俠婆。 一天, 倪氏在杜曲鎮趕集, 看見一個無賴欺侮婦女, 便立即上前令其放開, 無賴還要行兇, 旁邊有人勸說道:“這是倪俠婆”, 這個無賴一聽便抱頭鼠竄, 可見倪氏威信之高。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有載:“倪氏,寺坡村趙七妻。 其父精技擊,鄉人稱為校師者也。 倪習其技,慷慨有丈夫風。 人有急難,挺身以赴,無敢迕。 一日,與某鄉農齟齬,某欲角鬥,有知其為倪校師女者,阻之曰:“汝不畏脛骨折乎?”乃止。 村婦無行者,亦嚴憚之。子名德成。”

【兩縣續志】

清末《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寺坡村趙升貴生於嘉慶13年,卒于宣統元年,壽終高達102歲。第十六卷《忠烈傳》又載:趙大 、寺坡村人,同治初年,亂軍進村,捕獲趙大,問:“村中富家戶藏匿何處,你當知之,可速告訴我,搶來財寶平均分。不說,則殺了你。”趙大說:“我肯定知到,但是出賣別人以求財,我不幹這事。”,隨一言不發,隨遭殺害。可惜真名已失去,唯獨知道小名叫“志娃”。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第十七卷《孝友卷》有載:“薛登瀛,寺坡人,仗義疏財,修橋補路,當時杜曲道路泥濘,行走不便,東桃溪堡人盧修德 捐巨貲,鋪石一百六十餘丈。薛登瀛複捐貲鋪石三十餘丈,行旅稱便。本地庠生趙士俊為紀其事,立碑于路。”“道光六年,薛登瀛,與四府村人楊世居,,各捐銀二百兩並積貲千金重修申店橋,有碑記可尋。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第二十一卷《烈女傳》記載:“【高氏】寺坡村薛生蔚妻。薛生蔚服賈南中,死於賊寇手中。高氏聞訊,裹糧覓之,扶旅櫬歸葬。乾隆丁酉旌並建坊。

【牛氏】寺坡村薛溶妻。夫死,守志撫孤數十年。知縣高廷法旌其門曰“金石同貞”。

【薛氏】寺坡村李雁妻。年二十五夫亡,撫子夢蘭成立。夢蘭鬻金石、書畫,與士大夫游,好善,重然諾,薛之教也。光緒三十一年旌。

【薛氏】名青蓮,寺坡村歲貢生宗周女,諸生戴憲章妻。生子二、女二,年二十六夫亡。憲章叔逼令改適,以死自矢,卒撫二子成立,遣二女嫁。宣統三年,年六十有六。

【薛氏】寺坡村贈資政大夫桂榮女,長安諸生高棫甡妻。年二十四,夫咯血死,守節撫子女。子早殤,女適華陰諸生貟述千。宣統三年,年五十有七。

【趙氏】寺坡村薛振基妻。年二十一夫亡,撫二女,遣嫁,以侄天福為嗣。家貧,無以為活,族叔祖桂榮收養於家。卒年五十有四。

【薛烈婦】寺坡村薛原妻。同治初,亂軍到村村,欲犯之,薛投井死。

【盧烈女】寺坡村舉人祖齡長女,字武生郭維祥。同治初,亂軍到村,女懼汙,自縊死。

【白氏】寺坡村趙文連祖母。慈祥端謹,鄉人敬重稱“白阿婆”。同治初年,亂軍到村,兒子媳婦扶她遠處躲避,白阿婆說:“你們年輕,速速避讓。我七十有餘,何懼賊寇!”亂軍到村,白阿婆罵不絕口:“你們都有父母,為何作寇害民,另父母蒙羞!”亂兵說:“你年齡大,速速離去,不予計較,免犯眾怒”。白阿婆越罵越有力,隨遭殺害。

【杜曲糧站“韓國光復軍”紀念碑】

民國時期,寺坡村還住過一支韓國軍隊。話說日本鬼子征服中華,首先就是佔領朝鮮半島,以此為跳板。所以朝鮮比較悲催,淪陷的比中國還早。早在辛亥革命溥儀退位的那一年,也就是1910年,日本就吞併朝鮮半島。到了1919年,朝鮮半島獨立運動興起,複國之聲高漲。但是鬼子可不信你這一套,搖搖旗,喊喊口號,就讓你複國了。刺刀見紅,獨立運動骨幹力量逃亡中國,一部分在東北老林子和蘇聯接壤地帶成立大韓獨立軍,也就是後來的活躍在中朝蘇邊境的“朝鮮抗日義勇軍”。但是大部分骨幹力量則流落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韓國光復軍司令部在西安合影】

早在1909年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刺殺身亡。1932年上海虹口公園內,朝鮮青年尹奉吉用炸彈將侵滬日軍總指揮白川義和河瑞委員長當場斃命。由於影響極大,1940民國政府同意朝鮮人成立武裝組織,光復軍在重慶成立,總人數300人。第二年11月,韓國光復軍司令部從重慶遷至到西安,司令部地址在西安市二府街4號。下設5個支隊,二支隊就在長安縣杜曲鎮,訓練的地方在終南山南五台彌陀寺一帶。

韓國光復軍到杜曲後,部隊住在寺坡村旁的關帝廟,即現在的杜曲糧站。 當時韓國光復軍在娘娘廟住的也有,即現在的杜曲中心小學校址。韓國光復軍的家屬住在寺坡村。韓國光復軍在西安共6年半時間,從幾百人最終發展到5萬餘人。1945年8月初,韓國臨時政府主席金九乘坐軍機從重慶抵達西安,得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駐紮在西安的韓國光復軍及其家屬陸續回國。

解放後,本村人士積極投入解放事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薛長宣、寺坡村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一軍七師二十團六連戰士。1953年6月在朝鮮桂湖洞犧牲。趙炳康寺坡村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一軍七師二十團二營六連戰士。1953年6月在桂湖洞犧牲。1972年,杜曲公社寺坡大隊社員在少陵原鑿井灌溉時,創造了井旁挖塘蓄水的形式,閒時蓄,忙時灌,或夜蓄晝灌。這一做法在縣內台原地區推廣。

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與2013年5月16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村婦無行者,亦嚴憚之。子名德成。”

【兩縣續志】

清末《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寺坡村趙升貴生於嘉慶13年,卒于宣統元年,壽終高達102歲。第十六卷《忠烈傳》又載:趙大 、寺坡村人,同治初年,亂軍進村,捕獲趙大,問:“村中富家戶藏匿何處,你當知之,可速告訴我,搶來財寶平均分。不說,則殺了你。”趙大說:“我肯定知到,但是出賣別人以求財,我不幹這事。”,隨一言不發,隨遭殺害。可惜真名已失去,唯獨知道小名叫“志娃”。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第十七卷《孝友卷》有載:“薛登瀛,寺坡人,仗義疏財,修橋補路,當時杜曲道路泥濘,行走不便,東桃溪堡人盧修德 捐巨貲,鋪石一百六十餘丈。薛登瀛複捐貲鋪石三十餘丈,行旅稱便。本地庠生趙士俊為紀其事,立碑于路。”“道光六年,薛登瀛,與四府村人楊世居,,各捐銀二百兩並積貲千金重修申店橋,有碑記可尋。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第二十一卷《烈女傳》記載:“【高氏】寺坡村薛生蔚妻。薛生蔚服賈南中,死於賊寇手中。高氏聞訊,裹糧覓之,扶旅櫬歸葬。乾隆丁酉旌並建坊。

【牛氏】寺坡村薛溶妻。夫死,守志撫孤數十年。知縣高廷法旌其門曰“金石同貞”。

【薛氏】寺坡村李雁妻。年二十五夫亡,撫子夢蘭成立。夢蘭鬻金石、書畫,與士大夫游,好善,重然諾,薛之教也。光緒三十一年旌。

【薛氏】名青蓮,寺坡村歲貢生宗周女,諸生戴憲章妻。生子二、女二,年二十六夫亡。憲章叔逼令改適,以死自矢,卒撫二子成立,遣二女嫁。宣統三年,年六十有六。

【薛氏】寺坡村贈資政大夫桂榮女,長安諸生高棫甡妻。年二十四,夫咯血死,守節撫子女。子早殤,女適華陰諸生貟述千。宣統三年,年五十有七。

【趙氏】寺坡村薛振基妻。年二十一夫亡,撫二女,遣嫁,以侄天福為嗣。家貧,無以為活,族叔祖桂榮收養於家。卒年五十有四。

【薛烈婦】寺坡村薛原妻。同治初,亂軍到村村,欲犯之,薛投井死。

【盧烈女】寺坡村舉人祖齡長女,字武生郭維祥。同治初,亂軍到村,女懼汙,自縊死。

【白氏】寺坡村趙文連祖母。慈祥端謹,鄉人敬重稱“白阿婆”。同治初年,亂軍到村,兒子媳婦扶她遠處躲避,白阿婆說:“你們年輕,速速避讓。我七十有餘,何懼賊寇!”亂軍到村,白阿婆罵不絕口:“你們都有父母,為何作寇害民,另父母蒙羞!”亂兵說:“你年齡大,速速離去,不予計較,免犯眾怒”。白阿婆越罵越有力,隨遭殺害。

【杜曲糧站“韓國光復軍”紀念碑】

民國時期,寺坡村還住過一支韓國軍隊。話說日本鬼子征服中華,首先就是佔領朝鮮半島,以此為跳板。所以朝鮮比較悲催,淪陷的比中國還早。早在辛亥革命溥儀退位的那一年,也就是1910年,日本就吞併朝鮮半島。到了1919年,朝鮮半島獨立運動興起,複國之聲高漲。但是鬼子可不信你這一套,搖搖旗,喊喊口號,就讓你複國了。刺刀見紅,獨立運動骨幹力量逃亡中國,一部分在東北老林子和蘇聯接壤地帶成立大韓獨立軍,也就是後來的活躍在中朝蘇邊境的“朝鮮抗日義勇軍”。但是大部分骨幹力量則流落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韓國光復軍司令部在西安合影】

早在1909年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刺殺身亡。1932年上海虹口公園內,朝鮮青年尹奉吉用炸彈將侵滬日軍總指揮白川義和河瑞委員長當場斃命。由於影響極大,1940民國政府同意朝鮮人成立武裝組織,光復軍在重慶成立,總人數300人。第二年11月,韓國光復軍司令部從重慶遷至到西安,司令部地址在西安市二府街4號。下設5個支隊,二支隊就在長安縣杜曲鎮,訓練的地方在終南山南五台彌陀寺一帶。

韓國光復軍到杜曲後,部隊住在寺坡村旁的關帝廟,即現在的杜曲糧站。 當時韓國光復軍在娘娘廟住的也有,即現在的杜曲中心小學校址。韓國光復軍的家屬住在寺坡村。韓國光復軍在西安共6年半時間,從幾百人最終發展到5萬餘人。1945年8月初,韓國臨時政府主席金九乘坐軍機從重慶抵達西安,得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駐紮在西安的韓國光復軍及其家屬陸續回國。

解放後,本村人士積極投入解放事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薛長宣、寺坡村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一軍七師二十團六連戰士。1953年6月在朝鮮桂湖洞犧牲。趙炳康寺坡村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一軍七師二十團二營六連戰士。1953年6月在桂湖洞犧牲。1972年,杜曲公社寺坡大隊社員在少陵原鑿井灌溉時,創造了井旁挖塘蓄水的形式,閒時蓄,忙時灌,或夜蓄晝灌。這一做法在縣內台原地區推廣。

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與2013年5月16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