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戊戌變法失敗後,弄巧成拙的康有為險害了光緒的性命

1898年9月19日, 身處在頤和園頤養天年的慈禧太后在一群老臣的簇擁下動身回到了紫禁城。 她需要馬上結束光緒皇帝的變法運動, 她需要趕快的探聽清楚, 明天光緒皇帝與伊藤博文談什麼, 她還需要對於那些鼓動光緒皇帝變法的人, 做出最嚴厲的懲罰。 帶著這些目的, 慈禧太后回到了紫禁城。 從這一刻開始, 老太后、小皇帝、康有為, 都到了他們人生的轉捩點上。

伊藤博文

也幾乎是在同一時刻, 康有為得知了慈禧太后回宮的消息, 本想借著伊藤博文來扭轉當下被動的局勢, 沒想到卻被慈禧太后先行一步。 怎麼辦。 沒辦法了, 也只有一走了之。 安排好一切事情之後, 康有為離開了南海會館, 乘火車去往天津, 又在天津坐輪船去了上海。 但他並沒有在上海停留, 而是在英國人的幫助下逃往了香港, 在香港躲避數日之後, 東渡日本, 開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真是十年一大夢, 想當初康有為是多麼的風光, 而此時此刻卻不得不顛沛流離。 不過, 他畢竟是康有為, 那個不知道失敗是什麼滋味的康有為, 那個無比自信、自大、自負的康有為!康有為相信, 終有一天他還會東山再起, 救出水深火熱的光緒皇帝, 並成為大清國的救世主。 只是, 恐怕他自己都沒有想到, 他的一系列行為, 差點害了光緒皇帝的性命。

戊戌政變之後的光緒帝, 儼然成為了慈禧太后、滿洲貴族以及一眾老臣的眾矢之的。 可能光緒皇帝自己也知道, 他的命運是與維新變法綁在一起的, 現在既然失敗了, 那就索性把權力也都交了吧。 9月21日淩晨, 慈禧太后與一眾大臣開始了對光緒皇帝的審判活動。 期間, 慈禧太后曾羞辱一般的問道:是祖宗重還是康有為重。 皇帝竟也能落得這般田地, 在一眾大臣的指責過後, 光緒皇帝絕望的對慈禧太后說:“請太后臨朝訓政。 ”慈禧聽到了光緒帝的請求, 也就自然而然的再一次收回了權力。 隨即, 慈禧太后調榮祿、剛毅進入軍機處,

清帝國的權力中心再一次重新洗牌。 而朝中的一些大臣也看准了光緒帝的沒落, 牆倒眾人推, 開始攻擊光緒皇帝, 他們真的拿出了一股把皇帝拉下馬的勁頭。 他們對外宣佈光緒皇帝病危, 在給光緒皇帝治病的同時, 開始為光緒皇帝物色接班人。

而此時的康有為逃到日本, 對於當下的政局迅速作出了自己的判斷, 並根據清廷所謂光緒帝病重一說法, 給出了自己的回應。 首先, 他草擬了《奉詔求救文》, 強調光緒皇帝病重是一個大陰謀。 其次, 康有為篡改了光緒帝給他的密詔, 將“汝可速出外”改成了“汝可迅速出外國求救。 ”不得不承認康有為的反映還算迅速, 他的這一行為也算是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但這並不能真正的保護光緒皇帝。

不過, 好在朝中還有些明白人在積極的維護著光緒皇帝, 調和著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矛盾。 兩江總督劉坤一在戊戌政變後便致電總署, 請求慈禧太后不要廢掉光緒皇帝。 被調入軍機處的榮祿, 更是積極的維護光緒皇帝, 以免清政府在這個檔口發生廢立的事情。 於是,在地方督撫,朝中重臣、外國公使的多方面施壓下,慈禧太后似乎打消了廢掉光緒皇帝的計畫,可這一切卻因為康有為的再次出現而改變了風向標。

此期間,朝廷與地方督撫不斷的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希望他們能夠把康有為等人驅逐出境,這些人太扎眼了了。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談判之後,日本同意了清廷的要求,驅逐康有為等維新派出境。不過這並沒有難倒康有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康有為本意打算去英國,但是英國並沒有給出積極的回應,於是康有為轉而選擇了美洲,作為自己的落腳點。

經過榮祿等人的調和下,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皇帝的態度有所緩和。而康有為也看准了這一機會,在輿論上鼓吹,請求慈禧太后歸政。1899年7月,康有為成立保皇會,其意在施壓慈禧太后。8月,光緒皇帝生日,康有為洋洋灑灑的寫下《美洲祝聖壽記》,在恭祝光緒皇帝生日快樂的同時,再次提出了希望慈禧太后歸政的願望。11月12日,慈禧太后大壽,南洋商埠致電總署祝慈禧太后生日快樂,並同時表達了迫切的願望,希望能夠歸政光緒。慈禧太后年歲已高,應該頤養天年了,至於繁雜的政事,就交給光緒皇帝吧。

康有為的舉動,慈禧太后本並不在意,但是其引起的蝴蝶效應,卻著實的讓慈禧太后吃了一驚。此電一出,海外各地紛紛響應,國內也有響應之聲,更可怕的是外國人的媒體似乎也贊同要求慈禧歸政的這一觀點。

慈禧太后害怕了,那些曾經把慈禧太后從頤和園搬回紫禁城的老臣們也害怕了。這種歸政的輿論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的確是太大了。她不能夠允許別人威脅她,更別指望著在這種威脅之下使她做出讓步。“西後明白不識時務很難生存,不能一味恪守祖宗成法,但決不能容忍海內外商民合力要脅,更不會迫於社會壓力而輕易交出手中的權利。”桑兵老師如是說。

的確,康有為所領導的海外輿論勢力成功了攻破了慈禧太后的心理防線,只不過慈禧太后的反應不是歸政,而是立儲。康有為的如意算盤就這樣打空了,恐怕他自己也想不到他的行為卻成為了反作用力害了光緒皇帝。前文所述,康有為無比自信、自大、自負,激怒慈禧太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900年初,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光緒皇帝發佈上諭,選立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大阿哥,養在宮中,等以後繼承大統。清王朝自雍正以後,一直實施秘密建儲的制度,而此次公然立溥儁為大阿哥,也從側面證明了慈禧太后的決絕。(溥儁立為大阿哥,他成為了同治帝載淳的兒子。同治帝已死,也不再會有兒子,那等光緒皇帝去世,皇帝的位子除溥儁之外也不再有第二個人會坐上去。)此事史稱“己亥建儲”。

在建儲後的日子中,光緒帝儼然成為了傀儡。大阿哥溥儁在宮中不斷的戲弄,挖苦光緒,竟稱其為“鬼子皇帝”。而溥儁的父親載漪則因為自己的兒子沒能夠坐上皇帝的位子,而不斷的在外製造是非,把反洋教的義和團引進了北京,他們喊出了“殺盡一龍二虎十三羊”的口號。並真的有一次,在載漪的帶領下,闖進了紫禁城準備對光緒帝下手,好在被慈禧太后呵止。

這並不是所有的悲劇,由於慈禧太后有了被要求歸政的經歷,其神經已經高度的緊張。因此,當她再看到偽造的各國公使要求太后歸政的照會時,才不顧後果的將各國公使驅逐出北京,引發了一場災難似的庚子國難。

筆者無意誇大康有為行動對於慈禧太后的刺激,但在這場權利的鬥爭中,康有為的確是有些弄巧成拙了。在紛繁複雜的20世紀初,康想靠一己之力成為救世主,無異于癡人說夢。若干年後,曾經參與變法的嚴複評價康有為時,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如下幾個字:上負其君,下累其友;書生誤國,庸醫害人。不知這十六個字可否作為對於康有為的蓋棺定論。

作者:月曉;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於是,在地方督撫,朝中重臣、外國公使的多方面施壓下,慈禧太后似乎打消了廢掉光緒皇帝的計畫,可這一切卻因為康有為的再次出現而改變了風向標。

此期間,朝廷與地方督撫不斷的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希望他們能夠把康有為等人驅逐出境,這些人太扎眼了了。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談判之後,日本同意了清廷的要求,驅逐康有為等維新派出境。不過這並沒有難倒康有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康有為本意打算去英國,但是英國並沒有給出積極的回應,於是康有為轉而選擇了美洲,作為自己的落腳點。

經過榮祿等人的調和下,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皇帝的態度有所緩和。而康有為也看准了這一機會,在輿論上鼓吹,請求慈禧太后歸政。1899年7月,康有為成立保皇會,其意在施壓慈禧太后。8月,光緒皇帝生日,康有為洋洋灑灑的寫下《美洲祝聖壽記》,在恭祝光緒皇帝生日快樂的同時,再次提出了希望慈禧太后歸政的願望。11月12日,慈禧太后大壽,南洋商埠致電總署祝慈禧太后生日快樂,並同時表達了迫切的願望,希望能夠歸政光緒。慈禧太后年歲已高,應該頤養天年了,至於繁雜的政事,就交給光緒皇帝吧。

康有為的舉動,慈禧太后本並不在意,但是其引起的蝴蝶效應,卻著實的讓慈禧太后吃了一驚。此電一出,海外各地紛紛響應,國內也有響應之聲,更可怕的是外國人的媒體似乎也贊同要求慈禧歸政的這一觀點。

慈禧太后害怕了,那些曾經把慈禧太后從頤和園搬回紫禁城的老臣們也害怕了。這種歸政的輿論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的確是太大了。她不能夠允許別人威脅她,更別指望著在這種威脅之下使她做出讓步。“西後明白不識時務很難生存,不能一味恪守祖宗成法,但決不能容忍海內外商民合力要脅,更不會迫於社會壓力而輕易交出手中的權利。”桑兵老師如是說。

的確,康有為所領導的海外輿論勢力成功了攻破了慈禧太后的心理防線,只不過慈禧太后的反應不是歸政,而是立儲。康有為的如意算盤就這樣打空了,恐怕他自己也想不到他的行為卻成為了反作用力害了光緒皇帝。前文所述,康有為無比自信、自大、自負,激怒慈禧太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900年初,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光緒皇帝發佈上諭,選立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大阿哥,養在宮中,等以後繼承大統。清王朝自雍正以後,一直實施秘密建儲的制度,而此次公然立溥儁為大阿哥,也從側面證明了慈禧太后的決絕。(溥儁立為大阿哥,他成為了同治帝載淳的兒子。同治帝已死,也不再會有兒子,那等光緒皇帝去世,皇帝的位子除溥儁之外也不再有第二個人會坐上去。)此事史稱“己亥建儲”。

在建儲後的日子中,光緒帝儼然成為了傀儡。大阿哥溥儁在宮中不斷的戲弄,挖苦光緒,竟稱其為“鬼子皇帝”。而溥儁的父親載漪則因為自己的兒子沒能夠坐上皇帝的位子,而不斷的在外製造是非,把反洋教的義和團引進了北京,他們喊出了“殺盡一龍二虎十三羊”的口號。並真的有一次,在載漪的帶領下,闖進了紫禁城準備對光緒帝下手,好在被慈禧太后呵止。

這並不是所有的悲劇,由於慈禧太后有了被要求歸政的經歷,其神經已經高度的緊張。因此,當她再看到偽造的各國公使要求太后歸政的照會時,才不顧後果的將各國公使驅逐出北京,引發了一場災難似的庚子國難。

筆者無意誇大康有為行動對於慈禧太后的刺激,但在這場權利的鬥爭中,康有為的確是有些弄巧成拙了。在紛繁複雜的20世紀初,康想靠一己之力成為救世主,無異于癡人說夢。若干年後,曾經參與變法的嚴複評價康有為時,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如下幾個字:上負其君,下累其友;書生誤國,庸醫害人。不知這十六個字可否作為對於康有為的蓋棺定論。

作者:月曉;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