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高血壓不適,檢查竟是尿毒癥!

腎臟

案例

每年的3月12日是世界腎臟日!距今已有12個年頭!全民腎健康是值得關注的主題。 李先生被確診為尿毒癥, 罪魁禍首是高血壓更讓他吃驚萬分。

李先生患高血壓5年, 一直自己“開方”控制血壓。 實際上, 李先生的血壓並沒控制住, 天長日久, 腎臟承擔不起重荷“罷工”了。

高血壓對心臟和腦部的影響眾所周知, 卻很少有人知道高血壓與腎病也“形影不離”, 約有30%的高血壓患者會最終發展成腎衰竭。

因為腎臟主要由腎小球組成, 而腎小球實際上是一團毛細血管網, 如果長期的血壓升高會造成毛細血管壁的損害和硬化, 引起腎臟缺血, 導致腎臟功能減退。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遵醫囑對症服藥。

案例

22歲的小芳, 半年前開始經常頭暈, 也沒有其他不舒服, 就沒有重視, 1個星期前突然視物模糊, 頭疼的厲害, 去醫院一測血壓:220/120mmHg, 再進一步檢查, 發現得了尿毒癥, 是尿毒癥引起的腎性高血壓

像小芳這樣的情況不是個別現象, 有研究表明, 近年來40歲以下人群患有高血壓病的比例比20年前翻了幾翻。 加上高血壓初期可能沒有症狀, 或者只能感覺輕微頭暈頭痛, 年輕人一般身強體壯, 小毛小病也不重視, 更不去看病吃藥, 自己扛一扛就過去了, 疏忽大意, 等到病情嚴重扛不過去了才會去醫院。 所以高血壓不僅是老年人的事, 年輕人也需要重視, 定期檢查, 及早就診。

高血壓併發症

高血壓很容易引發尿毒癥狀, 心、肺病變、水鈉瀦留、腎缺血、腎素分泌增加引起的高血壓長期作用於心可引起心力衰竭。

因為腎臟有排鈉、排水的功能, 腎功能受損時體內會發生鈉和水的蓄留, 另外, 此時腎臟會分泌一些升高血壓的物質。 因此, 尿毒癥病人早期會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 若有高血壓加之凝血機制差易致鼻或齒齦出血, 要引起注意。

心腦腎併發症

高血壓會影響心、腦、腎的結構和功能, 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衰竭, 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見的高血壓併發症包括:腦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等。

年輕人高血壓無明顯症狀

28歲的袁先生經常熬夜"爬格子"。 他這幾天一度出現視力模糊, 開始以為是視疲勞, 直到半年後仍然有這種症狀, 有時還感覺胸悶、心慌, 才想著去醫院看看眼睛和心臟。

可讓他意外的是, 眼睛檢查後沒問題, 卻診斷出了高血壓。 袁先生很疑惑:"血壓高不是頭痛頭暈嗎?怎麼視力模糊也是高血壓?

頭痛頭暈、心慌胸悶是比較典型的高血壓症狀, 此外, 有些人一到下午就頭痛, 像被施了緊箍咒一樣, 沒有精神,還嘔吐,有些人頭發脹,突然眼朦,看東西模糊不清,有些人脖子僵硬痛,整個硬得像塊板,都可能是高血壓的早期表現。然而,有症狀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高血壓都是無聲無息的。"70%-80%的患者沒有不舒服,就是量血壓高一點。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高血壓,等到中風被送到醫院才發現。

確證持續高血壓必須吃藥

38歲那年,吳先生診斷出了高血壓。醫生認為他應該服藥,但吳先生不願意過早被藥物糾纏。為了控制血壓,他採取了飲食運動調節的方法:少吃鹽,多運動,結果體重減了好幾斤,身體狀態也似乎更好。然而半年後的一天,他突然劇烈頭痛,送到醫院做CT發現腦出血,幸好救治及時。從那以後,吳先生再不敢不吃降壓藥了。

首次查出高血壓未必要吃藥,有些人屬於一級高血壓(140-159/90-99/140-150毫米汞柱),通常是先做2-3個月的飲食運動調節,包括少吃鹽、多運動、生活規律不熬夜、減輕壓力等,再來複查評估血壓(最好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如果血壓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藥,繼續調節,但要是不正常,再調節也不能逆轉,那就必須吃藥了。對二級(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一般都要給藥,否則血管損害更嚴重,隨時都可能出意外。"中風患者裡超80%有高血壓病史,用藥比不用藥中風的概率減少40%。"不及時用藥也會耽誤治療,病情越發展越難以控制。即使有些人暫時通過生活方式調節使血壓恢復正常了,也必須長期監測血壓,因為人是有惰性的,一旦不監測了,飲食運動也就亂七八糟了,血壓水準也隨之升高。

所以,單從症狀來判斷高血壓,很容易造成漏診誤診和病情延誤。最好的辦法是定期量血壓,有問題及時看醫生。切忌發現血壓高也不重視,雖然沒有症狀,但血管的損害每天都在發生,伴有生活方式不良的人血管損害更厲害,長此以往,中風、腎功能不全、心衰、心梗等併發症都會隨之而來,這才是高血壓最可怕的地方

沒有精神,還嘔吐,有些人頭發脹,突然眼朦,看東西模糊不清,有些人脖子僵硬痛,整個硬得像塊板,都可能是高血壓的早期表現。然而,有症狀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高血壓都是無聲無息的。"70%-80%的患者沒有不舒服,就是量血壓高一點。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高血壓,等到中風被送到醫院才發現。

確證持續高血壓必須吃藥

38歲那年,吳先生診斷出了高血壓。醫生認為他應該服藥,但吳先生不願意過早被藥物糾纏。為了控制血壓,他採取了飲食運動調節的方法:少吃鹽,多運動,結果體重減了好幾斤,身體狀態也似乎更好。然而半年後的一天,他突然劇烈頭痛,送到醫院做CT發現腦出血,幸好救治及時。從那以後,吳先生再不敢不吃降壓藥了。

首次查出高血壓未必要吃藥,有些人屬於一級高血壓(140-159/90-99/140-150毫米汞柱),通常是先做2-3個月的飲食運動調節,包括少吃鹽、多運動、生活規律不熬夜、減輕壓力等,再來複查評估血壓(最好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如果血壓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藥,繼續調節,但要是不正常,再調節也不能逆轉,那就必須吃藥了。對二級(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一般都要給藥,否則血管損害更嚴重,隨時都可能出意外。"中風患者裡超80%有高血壓病史,用藥比不用藥中風的概率減少40%。"不及時用藥也會耽誤治療,病情越發展越難以控制。即使有些人暫時通過生活方式調節使血壓恢復正常了,也必須長期監測血壓,因為人是有惰性的,一旦不監測了,飲食運動也就亂七八糟了,血壓水準也隨之升高。

所以,單從症狀來判斷高血壓,很容易造成漏診誤診和病情延誤。最好的辦法是定期量血壓,有問題及時看醫生。切忌發現血壓高也不重視,雖然沒有症狀,但血管的損害每天都在發生,伴有生活方式不良的人血管損害更厲害,長此以往,中風、腎功能不全、心衰、心梗等併發症都會隨之而來,這才是高血壓最可怕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