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麒麟閣十一功臣之張安世

張安世(?-前62年), 字子儒, 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 漢宣帝時的重臣, 在麒麟閣十一功臣中位列第二, 僅次於霍光。 他的父親就是著名的酷吏張湯,

但他卻和父親相反, 為人“忠信謹厚”, 處世謀事都極為謹慎, 以父蔭任為郎官。 在漢武帝時, 為尚書令, 遷光祿大夫 。 漢昭帝時, 拜右將軍兼光祿勳, 以輔佐功封富平侯。 漢宣帝時, 累官至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 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以為官廉潔著稱。

雖然其父是著名的酷吏, 但是其家族後人卻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 從西元前75年張安世被封富平侯開始, 到西元109年張吉去世無子繼承, 爵位斷絕, 經歷了九代人, 歷時184年, 這在歷史上也是極少見的, 孟子曰:“君子之澤, 五世而斬”, 這個家族可以延續顯赫富貴, 和張安世密切相關。

其父是西漢有名的酷吏張湯, 張湯官至御史大夫, 三公之一, 根據漢代的制度, 三公九卿和郡太守的子侄都要到宮廷內擔任郎官, 張安世因為父蔭入宮。 起初他只是普通的一名郎官, 但是因為書法特長擔任了尚書, 工作中勤勤懇懇, 假日也不出宮休息。 天道酬勤, 有一次武帝去河東出巡, 回來發現有三箱書遺失, 武帝下詔詢問有沒有人知道書的內容,

只有張安世應詔, 他不僅記住了書中的內容, 而且還詳備地書寫下來, 後來在懸賞之下, 找到了遺失的書, 然後將書和張安世寫下的內容對比, 發現一點不差, 因此, 深得武帝賞識, 於是就提拔他為尚書令, 負責奏章的拆讀和審議。

因為誣陷, 西元前116年張安世的父親張湯自殺, 死的時候家產只有五百金, 全部來自皇帝的賞賜和自己的俸祿。 但是後來事情查明是誣陷, 於是武帝下令處死了三位長史, 丞相莊青翟被逼自殺。 父親的死對張安世的處事方式有著深刻的影響。 其父做事雷厲風行, 為達目的, 不畏強權。 由此到了張安世便轉變做事方式為韜光養晦, 謹言慎行。 張湯的死很讓武帝遺憾, 於是便提拔張安世為光祿大夫,

這是皇帝近臣的最高職位, 秩比兩千旦, 主要負責議論應對之事。

武帝去世, 漢昭帝即位, 霍光領政, 前朝舊臣中霍光只提拔了張安世, 升為右將軍光祿勳, 位列九卿。 張世安與霍光唯我獨尊, 動輒治別人罪的性格不同, 也許小人難養吧, 所以他在小事上並不計較。 據記載有個郎官喝醉酒, 在殿上小便, 主事稟告說要按律處置。 張安世卻以也許是水灑了為名搪塞過去。 西元前75年, 漢昭帝下詔封張安世為富平侯, 詔書如此寫道:“右將軍光祿勳安世輔政宿衛, 肅敬不怠, 十三年以來, 平安無事。 親近親人任用賢士, 是堯、舜治國之道。 封安世為富平侯。 ”在任人這一方面, 張世安確實很出色, 舉賢達能, 豈有私謝, 用現在的話說, 就是選拔舉薦幹部,

為國不為己, 為公不為私, 但依賢能, 但憑公心, 既不能授爵公堂、感恩私室, 更不能公器私用、藉以謀私。 他曾經舉薦過一個人, 其人為此來謝, 張安世大恨, 以為“舉賢達能, 豈有私謝”, 竟從此和此人斷絕了來往。

自任官以來, 張安世都得到幾任領導的賞識, 而且殊榮不斷。西元前74年,漢昭帝病逝。霍光奏請太后,封張安世為車騎將軍,一起擁立昌邑王,但是昌邑王淫亂,於是霍光又和張安世一起廢掉昌邑王,擁立劉病已為帝,即漢宣帝。宣帝即位後,即褒獎大臣,張安世被加封一萬六百戶,功勞僅次於霍光。六年後,霍光去世,御史大夫魏相密奏宣帝:“將空出的大將軍之位授予張安世。張安世之子張延壽任光祿勳之位。”張安世聽說後推辭不接受,數日後,還是擔任大司馬車騎將軍,幾個月後,又辭掉車騎將軍的職位,擔任低一級的衛將軍職位,只掌管城門軍和北軍。

一年多後,霍光的兒子霍禹謀反,霍家全族被滅。張安世的孫女嫁給霍家一個外族,也在誅滅之列,這讓張安世憂懼不已,但宣帝知道後卻並沒有與他計較,也許官場上他真的太懂得明責保身了吧。此後張安世做事更加謹慎,每次有大事,宣帝都會和張安世商議,有了決定後,張安世都會稱病出去,等皇帝的詔書下來,裝作很吃驚,差人到丞相府詢問。朝廷大臣因此並不知道張安世也參與了商議。

張安世的哥哥張賀,當年輔佐衛太子,巫蠱之禍,太子的賓客都被殺。張安世為哥哥求情,張賀被免死刑,處以宮刑。後來張賀做了掖庭令,撫養皇曾孫長大,教授詩書。又以自己的家財為聘禮,為他迎娶許平君。等到宣帝即位時,張賀已經去世。張賀有一個兒子,早死,過繼張安世的小兒子張彭祖為子。宣帝感念張賀對自己的恩德,追封過世的張賀為陽都哀侯,張彭祖為陽都侯,唯一的孫子張霸只有七歲,也被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安世因為父子都封侯,風頭太盛,主動請求不要俸祿。

雖然食邑萬戶,張安世還是穿自己妻子織的衣服,家奴也都有技術,可以靠產業賺錢,即使不要俸祿,實際上富裕程度超過霍家,可是宣帝信任張安世,對霍光只會隱瞞自己的心意。

西元前62年春天,張安世病重,他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交代後事,而是上書要歸還衛將軍和富平侯印,宣帝沒有接受,只讓他安心養病。張安世仍帶病辦公,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漢宣帝贈予印綬,用戰車和武士為他送葬,諡號敬侯。

張安世去世後,其子孫奉行張安世的做人之道,時時以霍家之例提醒自己。所以張氏家族一直被漢朝的歷代皇帝信任,得以襲爵九代,子孫皆富貴。富貴或許易得,但是絕不易守。

而且殊榮不斷。西元前74年,漢昭帝病逝。霍光奏請太后,封張安世為車騎將軍,一起擁立昌邑王,但是昌邑王淫亂,於是霍光又和張安世一起廢掉昌邑王,擁立劉病已為帝,即漢宣帝。宣帝即位後,即褒獎大臣,張安世被加封一萬六百戶,功勞僅次於霍光。六年後,霍光去世,御史大夫魏相密奏宣帝:“將空出的大將軍之位授予張安世。張安世之子張延壽任光祿勳之位。”張安世聽說後推辭不接受,數日後,還是擔任大司馬車騎將軍,幾個月後,又辭掉車騎將軍的職位,擔任低一級的衛將軍職位,只掌管城門軍和北軍。

一年多後,霍光的兒子霍禹謀反,霍家全族被滅。張安世的孫女嫁給霍家一個外族,也在誅滅之列,這讓張安世憂懼不已,但宣帝知道後卻並沒有與他計較,也許官場上他真的太懂得明責保身了吧。此後張安世做事更加謹慎,每次有大事,宣帝都會和張安世商議,有了決定後,張安世都會稱病出去,等皇帝的詔書下來,裝作很吃驚,差人到丞相府詢問。朝廷大臣因此並不知道張安世也參與了商議。

張安世的哥哥張賀,當年輔佐衛太子,巫蠱之禍,太子的賓客都被殺。張安世為哥哥求情,張賀被免死刑,處以宮刑。後來張賀做了掖庭令,撫養皇曾孫長大,教授詩書。又以自己的家財為聘禮,為他迎娶許平君。等到宣帝即位時,張賀已經去世。張賀有一個兒子,早死,過繼張安世的小兒子張彭祖為子。宣帝感念張賀對自己的恩德,追封過世的張賀為陽都哀侯,張彭祖為陽都侯,唯一的孫子張霸只有七歲,也被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安世因為父子都封侯,風頭太盛,主動請求不要俸祿。

雖然食邑萬戶,張安世還是穿自己妻子織的衣服,家奴也都有技術,可以靠產業賺錢,即使不要俸祿,實際上富裕程度超過霍家,可是宣帝信任張安世,對霍光只會隱瞞自己的心意。

西元前62年春天,張安世病重,他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交代後事,而是上書要歸還衛將軍和富平侯印,宣帝沒有接受,只讓他安心養病。張安世仍帶病辦公,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漢宣帝贈予印綬,用戰車和武士為他送葬,諡號敬侯。

張安世去世後,其子孫奉行張安世的做人之道,時時以霍家之例提醒自己。所以張氏家族一直被漢朝的歷代皇帝信任,得以襲爵九代,子孫皆富貴。富貴或許易得,但是絕不易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