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有位帝國開創者65歲當國王,75歲當皇帝,81歲中彈不死,91歲壽終

在歐洲歷史上, 有這麼一位君主, 他65歲當國王, 75歲升級為皇帝, 81歲遭兩次暗殺都倖免於難, 91歲時病逝。 他是一個影響世界的輝煌帝國的締造者, 可是他的名氣卻遠不如他的宰相, 而且還比較愛哭。 這個人就是普魯士國王、後又以戰爭手段統一德國並成為德意志帝國開國皇帝的威廉一世(Wilhelm I)。 別看他的宰相俾斯麥影響更大、人氣更旺, 其實若沒有他的支持, 俾斯麥也不會那麼成功。

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於1797年3月22日生於普魯士王國首都柏林, 屬歐洲歷史悠久的霍亨索倫家族, 是普魯士國王弗裡德里希·威廉三世的二兒子。 這普魯士是德意志地區的一個比較強大的王國, 而“德意志”在當時只是一個地理名稱, 處於四分五裂、諸侯林立的狀態, 德意志地區還有一個和普魯士並稱雙雄的國度, 那就是奧地利帝國, 普奧兩國都想成為德意志的老大, 爭搶了好多年。

而威廉的青少年時代, 這倆國正遭到一個無敵牛人的無情暴打, 這人就是法國的拿破崙。 威廉的老爸覺得普魯士被打得那麼慘, 就是因為軍事太落後了, 所以必須改革才行。 從此, 本就尚武的普魯士越發熱衷軍事了, 威廉也是從小就受到嚴格的軍事訓練。

威廉10歲從軍, 17歲晉升上尉, 別以為他混得好只是因為他的王子身份, 他猛著呢。 在1814年歐洲反法聯盟群毆拿破崙的戰爭中, 威廉奮勇參戰, 表現極佳, 和聯軍一起進入巴黎。 亂世歐洲的風雲變幻, 讓威廉發自內心地渴望要為普魯士的強大奮鬥一輩子。

紋章

1829年, 33歲的威廉結婚了, 新娘奧古斯塔公主(Marie Luise Auguste Katharine, 1811—1890)王妃(威廉當國王後, 她也自動變成了王后, 威廉當皇帝後, 她又自動升級為皇后)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外甥女, 是一個很有獨立思想的美女。 年輕的威廉帥氣逼人、性格溫和、幽默詼諧, 和公主可謂郎才女貌。

1840年, 威廉的老爸掛了, 威廉的大哥弗裡德里希·威廉四世成為普魯士國王, 但他這位大哥渾身是病, 很多政務都有晉封為親王的威廉代理。

威廉當親王時幹的最著名的一件事相當暴力。 1848年法國的二月革命傳染了歐洲好些國家, 柏林的工人、學生和廣大市民也跟著激動了, 他們在3月聚集在王宮前要求搞新憲法, 威廉四世很驚慌, 而被授予軍權的威廉親王比他哥鎮靜多了, 也狠多了, 他堅決主張武力鎮壓, 下令軍隊開槍!到第二年他又親自率軍鎮壓了巴登等地區聲勢浩大的護憲運動, 軍事法庭判處28名革命者死刑, 從此暴力的威廉被咒駡為的“炮彈親王”!

普魯士的革命因為“炮彈親王”的出手而消停了, 但威廉四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1858年, 威廉親王被國王哥哥封為攝政王, 統管普魯士的一切大小政務。 威廉先穩定了政局, 又開始了他早就想進行的軍事改革,

不但增加兵力、更新武器, 還任命了兩個軍事牛人擔任軍事要職——羅恩為陸軍大臣(相當於國防部長), 毛奇為總參謀長。 前者把普魯士軍隊的舊制度和舊思想全部拋棄, 把普魯士軍隊鍛造成一支超強勁旅;後者是戰略大師, 主導了日後普魯士統一德國發動的三次戰爭。 這兩位都被封為伯爵的元帥, 他們和後來被威廉任命為首相的俾斯麥並稱為德國統一的三傑。

1861年, 威廉四世終於掛了, 65歲的威廉親王登基, 稱“威廉一世”。 當時議會不太服他, 威廉愁得慌。 別看普魯士的國王權力夠大, 但他們也是近代立憲國家, 國王的權力和咱們中國古代皇帝是沒法比的。

威廉一世登基

關鍵時刻,陸軍大臣羅恩推薦了政治和外交奇才俾斯麥。1862年,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進行了長談,接著就任命為他為首相。俾斯麥表示效忠,威廉感動落淚。從此威廉就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俾斯麥處理,俾斯麥根本不搭理議會,我行我素地進行他的改革,此舉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包括王妃和太子,但威廉可不管,他依舊對俾斯麥無限信任。在議會上,俾斯麥說出了那句震撼古今的牛話——“當前重大問題的解決不是靠演說和投票,而是靠鐵和血!”從此俾斯麥就得了個“鐵血宰相”的綽號,他按照自己的計畫和凡事,開始領導普魯士進行統一德意志的大業,先後發動了丹麥戰爭(1864年)、普奧戰爭(1866年)和普法戰爭(1870—1871年),毛奇擔任三次大戰的總指揮,秒殺丹麥,踹飛奧地利,生擒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1870年,德國終於統一了!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國在巴黎凡爾賽宮殿宣告成立,拿破崙的國度在今日竟遭如此奇恥大辱呀!俾斯麥請讓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可年近八旬的威廉卻大哭起來,說啥也不願意,因為他要當的是“德國皇帝”,才不是什麼“德意志皇帝”,這裡順便說一下,這“德意志皇帝”和“德國皇帝”在中文看起來意思一樣,但德文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德意志地區的盟主,統領德意志的那些邦國,有點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周天子,而後者才是領導全體德國人的專制君主。俾斯麥為啥非要他的陛下當“德意志皇帝”呢?因為他擔心德意志其他諸侯國不服呀,畢竟那些諸侯國也都是蠻有實力的。就這樣,君臣吵翻了——威廉說,我不幹了,我要退位!俾斯麥則說,我也不幹了,我辭職!但到頭來,還是威廉讓步了,極不情願地戴上了“德意志皇帝”的皇冠。在加冕典禮上,耍小孩脾氣的皇帝故意不和俾斯麥握手。其實君臣之間的這種不愉快,之前就有過好幾次,比如普奧戰爭期間,威廉特想乘勝前進,想殺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但俾斯麥堅決反對,因為吞併奧地利,普魯士根本消化不了,還會引起法國的干涉(當時普魯士還沒想和強大的法國為敵),威廉堅持己見,俾斯麥氣哭了,拿跳樓來威脅,最終威廉還是屈從了首相。看這對君臣,多奇葩!

威廉一世與俾斯麥

雖然和俾斯麥有各種矛盾,雖然俾斯麥的名氣遠遠大過自己,但威廉一世深知俾斯麥的本事,也感動於俾斯麥的豐功偉績。他說過,“對德國而言,俾斯麥比我更不可或缺。”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威廉繼續力挺他的宰相,君臣齊努力,使德國經濟飛速發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對外在歐洲大陸叱吒風雲,搞出了德俄奧三皇同盟和德意奧三國同盟。俾斯麥雖然“鐵血”,但他深知哪些仗必須打,哪些仗絕不能打,極有分寸。,帝國建立後,他就一直靠著他天才的外交本事維持著列強間的平衡,避免德國陷入戰爭。

1878年5月11日,威廉一世出巡在柏林大街上時,忽然遭遇刺客的獵槍子彈,不過他並未受傷。一個月後的6月2日,他再次遭遇刺客,這次刺客用的是散彈槍,威廉沒躲開,身負重傷,但奇跡發生了,81歲的威廉竟然沒死,很快就恢復了,而且幾年後的85歲大壽時,他還神氣活現地騎馬打獵呢!

1888年3月9日,這位德意志帝國的開創者還是因病去世了,終年91歲。他去世後沒多久,俾斯麥就被新皇帝、威廉一世的孫子威廉二世逼迫辭職了,威廉二世相當討厭這個老臣的掣肘。1914年,瘋瘋癲癲的威廉二世領導德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年後悲催戰敗,他爺爺苦心創建的德意志帝國隨之崩潰……

肖像

歷史學家都習慣把19世紀60到90年代的德國,稱之為“俾斯麥時代”,而不是“威廉一世時代”,因為俾斯麥在這個時期的作用、影響和人氣實在太大了,遠遠超過了他的陛下。在威廉一世之前,提起普魯士的那些風雲大事,那都是和國王掛鉤的,比如橫掃歐洲的戰神腓特烈大帝,而威廉一世作為普魯士王國升級為德意志帝國的最高領袖,卻總被忽視。難道他就真的那麼沒本事麼?其實仔細看這段歷史,就會發現,俾斯麥的所有成就,都離不開威廉一世,沒有威廉的軍事改革,俾斯麥根本就無法利用強大的普軍打贏統一戰爭;沒有威廉作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和他的最高指令,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就無法保持團結和穩定;最重要的是,沒有威廉的慧眼識才,重用俾斯麥、羅恩和毛奇這“三傑”,就沒有德國歷史上這輝煌的一幕!威廉一世不是英王那樣的“虛君”,不是橡皮圖章,他有他的獨立思想,一直手握大權,可以在政治上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只不過他深知手下的才華和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以最大的信任度放手讓能臣們大幹,即便手下的名氣超過自己也無所謂。這點很像咱們中國歷史上的漢高祖劉邦呀,他手下也是蕭何、張良、韓信“三傑”,一個都不能少!

漫畫形象

威廉一世對他麾下的三傑有這樣的評價——“你,陸軍部長羅恩,曾經磨利了寶劍;你,毛奇將軍,曾經使用它;而你,俾斯麥伯爵,曾經憑藉政策的指導,使普魯士達到了其最高的頂點!”而我要說的是——“你,國王威廉一世,智勇兼備,謙遜寬容,大膽地重用和信任‘三傑’,和他們攜手,共同締造了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帝國!”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威廉一世登基

關鍵時刻,陸軍大臣羅恩推薦了政治和外交奇才俾斯麥。1862年,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進行了長談,接著就任命為他為首相。俾斯麥表示效忠,威廉感動落淚。從此威廉就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俾斯麥處理,俾斯麥根本不搭理議會,我行我素地進行他的改革,此舉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包括王妃和太子,但威廉可不管,他依舊對俾斯麥無限信任。在議會上,俾斯麥說出了那句震撼古今的牛話——“當前重大問題的解決不是靠演說和投票,而是靠鐵和血!”從此俾斯麥就得了個“鐵血宰相”的綽號,他按照自己的計畫和凡事,開始領導普魯士進行統一德意志的大業,先後發動了丹麥戰爭(1864年)、普奧戰爭(1866年)和普法戰爭(1870—1871年),毛奇擔任三次大戰的總指揮,秒殺丹麥,踹飛奧地利,生擒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1870年,德國終於統一了!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國在巴黎凡爾賽宮殿宣告成立,拿破崙的國度在今日竟遭如此奇恥大辱呀!俾斯麥請讓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可年近八旬的威廉卻大哭起來,說啥也不願意,因為他要當的是“德國皇帝”,才不是什麼“德意志皇帝”,這裡順便說一下,這“德意志皇帝”和“德國皇帝”在中文看起來意思一樣,但德文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德意志地區的盟主,統領德意志的那些邦國,有點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周天子,而後者才是領導全體德國人的專制君主。俾斯麥為啥非要他的陛下當“德意志皇帝”呢?因為他擔心德意志其他諸侯國不服呀,畢竟那些諸侯國也都是蠻有實力的。就這樣,君臣吵翻了——威廉說,我不幹了,我要退位!俾斯麥則說,我也不幹了,我辭職!但到頭來,還是威廉讓步了,極不情願地戴上了“德意志皇帝”的皇冠。在加冕典禮上,耍小孩脾氣的皇帝故意不和俾斯麥握手。其實君臣之間的這種不愉快,之前就有過好幾次,比如普奧戰爭期間,威廉特想乘勝前進,想殺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但俾斯麥堅決反對,因為吞併奧地利,普魯士根本消化不了,還會引起法國的干涉(當時普魯士還沒想和強大的法國為敵),威廉堅持己見,俾斯麥氣哭了,拿跳樓來威脅,最終威廉還是屈從了首相。看這對君臣,多奇葩!

威廉一世與俾斯麥

雖然和俾斯麥有各種矛盾,雖然俾斯麥的名氣遠遠大過自己,但威廉一世深知俾斯麥的本事,也感動於俾斯麥的豐功偉績。他說過,“對德國而言,俾斯麥比我更不可或缺。”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威廉繼續力挺他的宰相,君臣齊努力,使德國經濟飛速發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對外在歐洲大陸叱吒風雲,搞出了德俄奧三皇同盟和德意奧三國同盟。俾斯麥雖然“鐵血”,但他深知哪些仗必須打,哪些仗絕不能打,極有分寸。,帝國建立後,他就一直靠著他天才的外交本事維持著列強間的平衡,避免德國陷入戰爭。

1878年5月11日,威廉一世出巡在柏林大街上時,忽然遭遇刺客的獵槍子彈,不過他並未受傷。一個月後的6月2日,他再次遭遇刺客,這次刺客用的是散彈槍,威廉沒躲開,身負重傷,但奇跡發生了,81歲的威廉竟然沒死,很快就恢復了,而且幾年後的85歲大壽時,他還神氣活現地騎馬打獵呢!

1888年3月9日,這位德意志帝國的開創者還是因病去世了,終年91歲。他去世後沒多久,俾斯麥就被新皇帝、威廉一世的孫子威廉二世逼迫辭職了,威廉二世相當討厭這個老臣的掣肘。1914年,瘋瘋癲癲的威廉二世領導德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年後悲催戰敗,他爺爺苦心創建的德意志帝國隨之崩潰……

肖像

歷史學家都習慣把19世紀60到90年代的德國,稱之為“俾斯麥時代”,而不是“威廉一世時代”,因為俾斯麥在這個時期的作用、影響和人氣實在太大了,遠遠超過了他的陛下。在威廉一世之前,提起普魯士的那些風雲大事,那都是和國王掛鉤的,比如橫掃歐洲的戰神腓特烈大帝,而威廉一世作為普魯士王國升級為德意志帝國的最高領袖,卻總被忽視。難道他就真的那麼沒本事麼?其實仔細看這段歷史,就會發現,俾斯麥的所有成就,都離不開威廉一世,沒有威廉的軍事改革,俾斯麥根本就無法利用強大的普軍打贏統一戰爭;沒有威廉作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和他的最高指令,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就無法保持團結和穩定;最重要的是,沒有威廉的慧眼識才,重用俾斯麥、羅恩和毛奇這“三傑”,就沒有德國歷史上這輝煌的一幕!威廉一世不是英王那樣的“虛君”,不是橡皮圖章,他有他的獨立思想,一直手握大權,可以在政治上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只不過他深知手下的才華和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以最大的信任度放手讓能臣們大幹,即便手下的名氣超過自己也無所謂。這點很像咱們中國歷史上的漢高祖劉邦呀,他手下也是蕭何、張良、韓信“三傑”,一個都不能少!

漫畫形象

威廉一世對他麾下的三傑有這樣的評價——“你,陸軍部長羅恩,曾經磨利了寶劍;你,毛奇將軍,曾經使用它;而你,俾斯麥伯爵,曾經憑藉政策的指導,使普魯士達到了其最高的頂點!”而我要說的是——“你,國王威廉一世,智勇兼備,謙遜寬容,大膽地重用和信任‘三傑’,和他們攜手,共同締造了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帝國!”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