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大吉大利,企鵝吃雞!騰訊砸數億代理網游《絕地求生》圖啥?

小儲(天方燕談作者)

今年4月開始, 騰訊便放出話來, 說要代理全球爆火的網游《絕地求生》。 到現在足足半年有餘, 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已經玩膩, 翹首以盼的玩家們已經被吊足了胃口, 他們急迫地盼望著這款遊戲饕餮登陸中國。

一, 遊戲撐起騰訊版圖的半壁江山

眾所周知, 騰訊是流量大戶。 根據騰訊二季度報告顯示, 目前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到9.63億, QQ月活6.62億。

實際上,

騰訊遊戲已經走過了將近15年的發展歷程, 回顧來路, 有三個重要的節點:

2007年, 騰訊遊戲確認以細分品類策略開拓遊戲市場;

2010年, 騰訊遊戲確立了以深度運營作為手段, 針對小眾、耕耘精品;

2013年, 騰訊遊戲以前瞻性的思維, 果斷將業務資源和經營重心從端遊業務移至手遊業務。

騰訊遊戲之所以能夠持續性發展, 並創造出收入全球第一的輝煌, 很大程度上依賴遊戲代理上的穩、准、狠。 2007年騰訊取得《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這兩款遊戲的中國代理權, 2011年騰訊上線國服版《英雄聯盟》, 並成功收購《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令人嘆服的是, 這三款遊戲全部不負眾望先後成為了騰訊遊戲的現金牛, 與騰訊自主研發的手游《王者榮耀》一起, 為騰訊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說起騰訊遊戲的成功, 當然首先要歸功於騰訊的平臺優勢。 早期的QQ使用者幾乎等同於全部線民, 日活躍使用者數以億計的QQ大平臺通過曝光量巨大、指向性極強的TIPS將騰訊遊戲直接推到用戶面前, 走出了騰訊遊戲華麗的第一步。

可以說, 在遊戲行銷和推廣資源方面, 騰訊站在了一個不可複製且無人企及的高度。

當年DNF(遊戲《地下城與勇士》)的推出直接帶給了騰訊遊戲一個革命性的飛躍, 該遊戲雖然在基礎系統上一塌糊塗、體驗極差, 但不可否認, 遊戲本身的品質確實很高, 並且在遊戲的核心玩法上做到了極致。

另外, 騰訊之所以在這個節點上實現了突飛猛進, 還要歸功於對細分市場的成功預判。 當時ACT類街機格鬥MMOG(大型多人線上遊戲)幾乎是完全的藍海, 沒有人意識到這一塊細分領域的市場如此豐饒, 所以DNF一出, 整個蛋糕都飛向了騰訊, 而短期內其他廠商又找不到品質相當的產品與之抗衡。 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無論是自研或者是代理,

市場出現的幾款遊戲都無法在品質上超越DNF, 騰訊的玩家口碑和遊戲品牌開始逐漸形成, 商業壁壘將挑戰者擋在了門外。

除此之外, 騰訊遊戲對細節的打磨和對玩家體驗的重視也是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雖然玩家對騰訊的每款遊戲都有諸多不滿, 但騰訊遊戲人在對待遊戲品質的態度上,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一款代理遊戲被騰訊拿過來,為了符合當地語系化需求,為了優化玩家基礎體驗,經常是窩在手裡一改就是好幾年,幾乎等同於一款自研遊戲從研發到上線的時間。這是一種耐心,也是一種誠意,絕不是撈一票再看的浮躁心態,而是對做精品路線的堅定的貫徹。

據騰訊遊戲內部人員透露,DNF和CF(遊戲《穿越火線》)剛簽下來的時候品質十分不堪,若不是在騰訊手中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善和優化,也不會成就細分領域的No.1。據說,CF當年只是一個贈品,是簽AVA戰地之王的時候開發商附送的一個幾乎沒有期望值的“小遊戲”,簽的價格只是AVA的零頭,結果騰訊遊戲團隊化腐朽為神奇,將其變成了風頭無兩的經典。如果當年DNF和CF給到其他公司,這兩款遊戲目前可能已經淪為半死不活的二線產品了,但騰訊卻賦予了它們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二,騰訊電競生態優點與劣勢並存

2017年4月,騰訊宣佈將其遊戲平臺TGP(Tencent Games Platform)全面升級,並更名為WeGame。2017年9月1日,騰訊WeGame遊戲平臺上線,宣告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Steam”遊戲平臺,為全球開發商和國內玩家提供一站式的遊戲服務。

但玩家們都知道,WeGame叫板Steam是個偽命題,因為騰訊有個沒法回避的軟肋,也就是被廣大玩家詬病最多的“沒有原創能力”。

盤點一下WeGame所有拿得出手的家當,幾款叫得響的遊戲都是代理後改編得來,騰訊至今還沒有獨立做出過一款世界級的3A遊戲大作。不得不承認,在遊戲創作領域,中國國內的人才環境遠未成熟,所以WeGame和Steam根本就是存在於不同的坐標系中,力量和姿勢無法並論,騰訊自然也不必硬去同Steam抗衡。

不同於Steam的母公司Valve,騰訊並不是一家純粹的遊戲公司。所以騰訊只能揚長避短,另闢蹊徑,與其自己重頭開始做遊戲,不如致力於代理優秀遊戲入駐WeGame,向玩家提供全方位的遊戲周邊的增值服務。

所以,根據中國玩家的喜好品味和各種需求,騰訊讓WeGame平臺活出了自己的樣子。平臺劃分成三塊,分別是:“買買買”的商店分區,直播區和動態區。

在直播分區裡,虎牙、鬥魚、熊貓、全民、龍珠等一眾主流遊戲直播平臺爭奇鬥豔,時而也能看到一些主播獲得首頁推薦資源,此時玩家不必再登錄直播網站的帳號,就能直接發彈幕與主播互動。

相比之下,在這些增值服務方面,Steam平臺反而顯出拙劣:除了加好友聊天,其他社交功能幾乎沒有。再看Steam的內置直播功能,不但直播品質不敢恭維,觀看人數也最多不過百餘人……

雖然Steam上有超過一萬種遊戲,可以把只有86款遊戲的WeGame甩出N條街去,但從玩家數量級上來看,WeGame的前身騰訊遊戲平臺(TGP)在國內有超過2億的註冊用戶,數量上遠超Steam在中國2000萬玩家的規模。不得不說,前期享盡了人口紅利的WeGame,如今聯合主流直播平臺和大V入駐,做好資源整合分發的服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發展策略。

然而,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遊戲業務的領軍人馬曉軼認為,騰訊遊戲目前主要面臨的挑戰是:遊戲運營用戶紅利趨緩,遊戲用戶數的高複合增長率恐再難維持。面對存量博弈時代,騰訊不但需要關注如何處理協力廠商遊戲開發商生態的問題,也更需要一款極具震撼力的遊戲來鼓舞士氣並進一步大幅拉升人氣。

三,爆款《絕地求生》能為騰訊帶來什麼

2013年,Dota2進入中國,Steam在華業務憑此取得了井噴式爆發。而前一陣,被寄予厚望的騰訊官方中文正版《星露穀物語》成績平平,又證明了純單機的現象級作品不會為WeGame帶來什麼爆炸性的用戶增長。所以,騰訊深知,WeGame若要形成欣欣向榮的紅火氣象,需要的是一款大型多人社交性遊戲來破冰。騰訊寄望于名聲在外的《絕地求生》,畢竟,這個被玩家們戲稱為“吃雞遊戲”的大逃殺已經在中國遊戲群體中預設了相當廣泛的心理期待:王思聰、陳赫、林更新,鹿晗、胡歌等人都是《絕地求生》的忠實玩家,光是來自眾明星和直播平臺主播們的口碑就已經夠讓人心馳神往了!

雖然有些悲觀的聲音認為,吃雞遊戲的受眾屬於比較高段位的遊戲玩家,而騰訊的海量用戶中,對遊戲麻木者和徹底抗拒遊戲者居多,還有很多對低端遊戲感興趣的白癡級玩家,都很難成為《絕地求生》的精准對應群體,因此可能達不到預想的火爆效果。但我認為,不可低估吃雞遊戲的煽動性,也不能無視“親遊戲群體”的成長性,當年Dota2在中國的爆發便是誰都不曾充分預估的結果。儘管有不少在知乎精英眼中看起來很粗劣的遊戲可以在騰訊平臺極其賺錢,但並不能以此推斷騰訊用戶的遊戲審美無可救藥、學習能力無法提升。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對於玩家還是騰訊,《絕地求生》出現在WeGame上都是極具正面意義的好事,而對於騰訊,至少意味著會在以下兩方面有所斬獲:

1,實現遊戲玩家總量的飛躍

2,實現WeGame平臺的用戶增量

除卻慕名來吃雞的玩家之外,《絕地求生》罕見的可觀賞性也讓其具有很高的直播價值。《英雄聯盟》的式微在持續發生,吃雞遊戲目前是公認的最佳接替,也將是WeGame平臺近期最有力的吸粉產品。WeGame的招牌能否樹得起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絕地求生》能否成功破冰。

據前瞻網消息,藍洞CEO在接受採訪時已經確認,騰訊與藍洞簽署了《絕地求生:大逃殺》的發行協議。由於騰訊一貫採用“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的模式,有些網友大開腦洞,已經想好了收費點:“皮膚199,槍899,會員22”,“遊戲免費,降落傘收費”,“有黃金降落傘、白金降落傘、光速降落”......

腦補一下大逃殺的壯觀:每一局遊戲將有100名玩家參與,他們將被投放在絕地島的上空,遊戲開始跳傘時所有人都一無所有。玩家需要在島上收集各種資源,對抗其他玩家,生存到最後……

那麼問題來了:你期待國服版的《絕地求生》嗎?

但騰訊遊戲人在對待遊戲品質的態度上,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一款代理遊戲被騰訊拿過來,為了符合當地語系化需求,為了優化玩家基礎體驗,經常是窩在手裡一改就是好幾年,幾乎等同於一款自研遊戲從研發到上線的時間。這是一種耐心,也是一種誠意,絕不是撈一票再看的浮躁心態,而是對做精品路線的堅定的貫徹。

據騰訊遊戲內部人員透露,DNF和CF(遊戲《穿越火線》)剛簽下來的時候品質十分不堪,若不是在騰訊手中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善和優化,也不會成就細分領域的No.1。據說,CF當年只是一個贈品,是簽AVA戰地之王的時候開發商附送的一個幾乎沒有期望值的“小遊戲”,簽的價格只是AVA的零頭,結果騰訊遊戲團隊化腐朽為神奇,將其變成了風頭無兩的經典。如果當年DNF和CF給到其他公司,這兩款遊戲目前可能已經淪為半死不活的二線產品了,但騰訊卻賦予了它們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二,騰訊電競生態優點與劣勢並存

2017年4月,騰訊宣佈將其遊戲平臺TGP(Tencent Games Platform)全面升級,並更名為WeGame。2017年9月1日,騰訊WeGame遊戲平臺上線,宣告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Steam”遊戲平臺,為全球開發商和國內玩家提供一站式的遊戲服務。

但玩家們都知道,WeGame叫板Steam是個偽命題,因為騰訊有個沒法回避的軟肋,也就是被廣大玩家詬病最多的“沒有原創能力”。

盤點一下WeGame所有拿得出手的家當,幾款叫得響的遊戲都是代理後改編得來,騰訊至今還沒有獨立做出過一款世界級的3A遊戲大作。不得不承認,在遊戲創作領域,中國國內的人才環境遠未成熟,所以WeGame和Steam根本就是存在於不同的坐標系中,力量和姿勢無法並論,騰訊自然也不必硬去同Steam抗衡。

不同於Steam的母公司Valve,騰訊並不是一家純粹的遊戲公司。所以騰訊只能揚長避短,另闢蹊徑,與其自己重頭開始做遊戲,不如致力於代理優秀遊戲入駐WeGame,向玩家提供全方位的遊戲周邊的增值服務。

所以,根據中國玩家的喜好品味和各種需求,騰訊讓WeGame平臺活出了自己的樣子。平臺劃分成三塊,分別是:“買買買”的商店分區,直播區和動態區。

在直播分區裡,虎牙、鬥魚、熊貓、全民、龍珠等一眾主流遊戲直播平臺爭奇鬥豔,時而也能看到一些主播獲得首頁推薦資源,此時玩家不必再登錄直播網站的帳號,就能直接發彈幕與主播互動。

相比之下,在這些增值服務方面,Steam平臺反而顯出拙劣:除了加好友聊天,其他社交功能幾乎沒有。再看Steam的內置直播功能,不但直播品質不敢恭維,觀看人數也最多不過百餘人……

雖然Steam上有超過一萬種遊戲,可以把只有86款遊戲的WeGame甩出N條街去,但從玩家數量級上來看,WeGame的前身騰訊遊戲平臺(TGP)在國內有超過2億的註冊用戶,數量上遠超Steam在中國2000萬玩家的規模。不得不說,前期享盡了人口紅利的WeGame,如今聯合主流直播平臺和大V入駐,做好資源整合分發的服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發展策略。

然而,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遊戲業務的領軍人馬曉軼認為,騰訊遊戲目前主要面臨的挑戰是:遊戲運營用戶紅利趨緩,遊戲用戶數的高複合增長率恐再難維持。面對存量博弈時代,騰訊不但需要關注如何處理協力廠商遊戲開發商生態的問題,也更需要一款極具震撼力的遊戲來鼓舞士氣並進一步大幅拉升人氣。

三,爆款《絕地求生》能為騰訊帶來什麼

2013年,Dota2進入中國,Steam在華業務憑此取得了井噴式爆發。而前一陣,被寄予厚望的騰訊官方中文正版《星露穀物語》成績平平,又證明了純單機的現象級作品不會為WeGame帶來什麼爆炸性的用戶增長。所以,騰訊深知,WeGame若要形成欣欣向榮的紅火氣象,需要的是一款大型多人社交性遊戲來破冰。騰訊寄望于名聲在外的《絕地求生》,畢竟,這個被玩家們戲稱為“吃雞遊戲”的大逃殺已經在中國遊戲群體中預設了相當廣泛的心理期待:王思聰、陳赫、林更新,鹿晗、胡歌等人都是《絕地求生》的忠實玩家,光是來自眾明星和直播平臺主播們的口碑就已經夠讓人心馳神往了!

雖然有些悲觀的聲音認為,吃雞遊戲的受眾屬於比較高段位的遊戲玩家,而騰訊的海量用戶中,對遊戲麻木者和徹底抗拒遊戲者居多,還有很多對低端遊戲感興趣的白癡級玩家,都很難成為《絕地求生》的精准對應群體,因此可能達不到預想的火爆效果。但我認為,不可低估吃雞遊戲的煽動性,也不能無視“親遊戲群體”的成長性,當年Dota2在中國的爆發便是誰都不曾充分預估的結果。儘管有不少在知乎精英眼中看起來很粗劣的遊戲可以在騰訊平臺極其賺錢,但並不能以此推斷騰訊用戶的遊戲審美無可救藥、學習能力無法提升。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對於玩家還是騰訊,《絕地求生》出現在WeGame上都是極具正面意義的好事,而對於騰訊,至少意味著會在以下兩方面有所斬獲:

1,實現遊戲玩家總量的飛躍

2,實現WeGame平臺的用戶增量

除卻慕名來吃雞的玩家之外,《絕地求生》罕見的可觀賞性也讓其具有很高的直播價值。《英雄聯盟》的式微在持續發生,吃雞遊戲目前是公認的最佳接替,也將是WeGame平臺近期最有力的吸粉產品。WeGame的招牌能否樹得起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絕地求生》能否成功破冰。

據前瞻網消息,藍洞CEO在接受採訪時已經確認,騰訊與藍洞簽署了《絕地求生:大逃殺》的發行協議。由於騰訊一貫採用“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的模式,有些網友大開腦洞,已經想好了收費點:“皮膚199,槍899,會員22”,“遊戲免費,降落傘收費”,“有黃金降落傘、白金降落傘、光速降落”......

腦補一下大逃殺的壯觀:每一局遊戲將有100名玩家參與,他們將被投放在絕地島的上空,遊戲開始跳傘時所有人都一無所有。玩家需要在島上收集各種資源,對抗其他玩家,生存到最後……

那麼問題來了:你期待國服版的《絕地求生》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