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年古墓,內藏“扁諸”、“魚腸”兩把絕世好劍,更有3000把神兵

天下神兵以劍為尊, 劍中盛名者“幹將”、“莫邪”、“扁諸”、“魚腸”等, 只可惜這些天下名劍多已銷聲匿跡, 再難覓其蹤跡。

但傳聞“扁諸劍”和“魚腸劍”尚在人間,

就藏在虎丘山下“劍塚”內。 所謂“劍塚”乃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時期一方霸主, 吳王“夫差”的父親——吳王“闔閭”的陵墓, 距今已有兩千多年。

在蘇州閶門外, 有座“虎丘山”, 山上有座著名的“虎丘塔”, 據說這“虎丘塔”便是吳王“闔閭”死後為尋升天而建;在虎丘山下還有一水池, 名曰“劍池”。

早年“劍池”水幹, 有人在池東岩壁上發現了一塊石刻, 上面記訴了歷史上首次發現“吳王闔閭”墓的文字, 由於千百年水流腐蝕, 石刻上的文字很多已經難以辨認, 但大概意思還是可以讀的通。

在明正德六年, 當時蘇州大旱, 劍池水幹。 此時恰逢當世才子唐伯虎和王鏊等人路經此地遊玩, 機緣巧合之下竟在已然水幹的“劍池”底發現一個石洞, 而且還在洞內撿到人的頭蓋骨。

唐伯虎乃是當世大才, 隨即認定此處就是吳王“闔閭”墓;就在唐伯虎帶領眾人還要繼續向洞內探索之時, 卻被趕來的當地官員制止。 當地官員認為這是先王聖賢之墓, 況上有“虎丘塔”鎮壓, 下有“劍池”水浮托, 如果輕動恐有不祥。

唐伯虎眾人無奈, 只得停止;當地官員隨後又派人將石洞口用“劍池”底的石頭重新封砌。

據史料記載, “闔閭”是春秋時代吳國國君, 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方霸主。 “闔閭”在位期間頗為識人, 著名的伍子胥、孫武等奇才異士都在吳王“闔閭”帳下任職;也正是有了這些奇才,

吳國實力不斷壯大。

吳王“闔閭”在位期間, 吳國軍隊一舉攻佔當時實力雄厚的“楚國”, 威震中原, 吳國瞬間變成了當時實力最雄厚的一方霸主;後吳王“夫差”繼位, 繼續其父“闔閭”的治國之策, “吳國”在歷史上堪稱一顆耀眼的明星。

在西元前496年,

吳王“闔閭”率軍攻打“越國”, 一次戰鬥中吳王闔閭被越軍重傷, 不久後逝世, 隨後“夫差”繼承吳國王位。 據史書記載, 吳王“夫差”為其父“闔閭”大興土木修建陵墓, 調用數十萬民夫開山鑿石, 所用運輸工具多以番邦大象為主, 可見其陵墓規模之大。 據史料記載, 吳王“夫差”還在“闔閭墓”周圍動用大量人力開挖池塘, 依虎丘山引活水灌之, 這才形成了“劍池”。

當然, “劍池”之所以叫“劍池”並不是池塘內有寶劍, 而是吳王“夫差”知道其父“闔閭”生前最愛寶劍, 因此搜羅天下名劍3000余把作為陪葬, 隨“闔閭”一起葬於其中;這3000多把寶劍都是當世名劍, 最著名的就有神兵“扁諸劍”和“魚腸劍”。 至此, 吳王“闔閭”墓被後世稱為“劍塚”, 而藏著入口的水池就被稱為“劍池”。

吳王“夫差”為父“闔閭”興建的這座墓不單內藏絕世好劍,更有無數奇珍異寶,據《越絕書》載“(墓中)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

吳王“闔閭”墓中藏的絕世好劍和無數奇珍異寶自然成了歷朝歷代世人所垂涎的目標。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曾親自率兵到江南尋找闔閭墓,終因“劍塚”位置太過隱秘而放棄;還有三國江東雄主“孫權”,也曾親自領兵尋找“劍塚”下落,結果也是無功而返。

“劍塚”闔閭墓直到1978年才被考古人員初步確定位置,並在“劍池”底發現了一個高約3米,僅容一人通過的洞穴。但是“劍塚”上有“虎丘塔”,如果強行發掘的話會破壞“虎丘塔”的塔基,更嚴重的會造成“虎丘塔”和“劍池”一起被破壞;因此,吳王“闔閭”墓並沒有進行考古發掘。

至於“劍塚”裡藏著的3000多把名劍,還有“扁諸劍”和“魚腸劍”這兩把神兵是否還安在,這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秘密,世人也只得繼續魂牽夢繞。

吳王“夫差”為父“闔閭”興建的這座墓不單內藏絕世好劍,更有無數奇珍異寶,據《越絕書》載“(墓中)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

吳王“闔閭”墓中藏的絕世好劍和無數奇珍異寶自然成了歷朝歷代世人所垂涎的目標。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曾親自率兵到江南尋找闔閭墓,終因“劍塚”位置太過隱秘而放棄;還有三國江東雄主“孫權”,也曾親自領兵尋找“劍塚”下落,結果也是無功而返。

“劍塚”闔閭墓直到1978年才被考古人員初步確定位置,並在“劍池”底發現了一個高約3米,僅容一人通過的洞穴。但是“劍塚”上有“虎丘塔”,如果強行發掘的話會破壞“虎丘塔”的塔基,更嚴重的會造成“虎丘塔”和“劍池”一起被破壞;因此,吳王“闔閭”墓並沒有進行考古發掘。

至於“劍塚”裡藏著的3000多把名劍,還有“扁諸劍”和“魚腸劍”這兩把神兵是否還安在,這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秘密,世人也只得繼續魂牽夢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