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蘇軾為它癡,李漁為它狂,這道金秋美味,令無數中國人垂涎

(本文由物道原創, 點擊上方關注)

“秋風響, 蟹腳癢。 ”寒露一過, 秋風一起, 一隻只油滿膏肥的大閘蟹橫行上桌, 剝開紅澄澄的蟹殼,

肉白膏黃, 蘸著薑醋送進嘴裡嚼, 就像有一隻毛絨小手在撓著舌頭, 直把舌苔染得秋黃。

中國人對食物的欲望總隨著季節輪轉, 什麼時節吃什麼, 憑的是舌尖上的記憶和心裡頭的念想。

金秋十月, 再也沒有一種食物能夠像螃蟹一樣, 讓人癡迷, 因為只要它一上桌, 百味皆淡。

➊ ➋ 圖片來源於「enjoy 攝」

吃蟹之人, 必是勇士

世界上任何一種食物, 包括陽澄湖大閘蟹, 第一個敢去嘗試的人, 都是勇士, 比如第一個吃番茄的羅伯特、第一個吃螃蟹的巴解將軍。

魯迅曾稱讚道:“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 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怪異,

醜陋兇橫, 兩隻大螯舉起, 便可橫行霸道。 連外國人都對大閘蟹避而遠之, 說它是“龐大多毛的怪物”。

➊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可中國人偏偏在幾千年前就降服了這只“怪物”。 相傳那時候江湖河泊裡有一種雙螯八足、形狀兇惡的甲殼蟲。

不僅挖洞使稻田缺水, 還會用螯傷人, 被叫做“夾人蟲”。

後來大禹治水, 派壯士巴解督工, 夾人蟲嚴重妨礙工程。 巴解便在城邊挖一條圍溝, 灌進沸水, 夾人蟲路過紛紛跌入溝裡燙死。 誰知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 並發出一股誘人的鮮香。

巴解心生好奇,

將甲殼掰開一聞, 香味更濃, 便大膽咬了一口, 不料味道鮮香, 比什麼東西都好吃, 於是人人畏懼的害蟲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 大家為了感激巴解征服夾人蟲, 便在“解”之下加了個“蟲”字, 稱夾人蟲為“蟹”。

美味, 總會犒賞勇於嘗試的人。 如果你因臭豆腐味臭而繞道, 你就錯過了口腔裡的酥香;如果你因皮蛋貌醜而棄食, 你就錯失了舌尖上的鮮滑。

蟹之美味,必是至味

自從巴解開啟了螃蟹這道美食的大門,每逢入秋,螃蟹便是百鮮之尊,不僅是餐桌上絕不可少的美味,更是無數名人難舍的心頭好。橘黃色的蟹黃、白璧似的脂膏、鱸魚般的蟹肉,色香味俱佳,積攢眾多鐵杆粉絲,引無數名士為其折腰。

晉代有個叫畢卓的人,既是酒鬼,又是蟹癡,一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螃蟹配美酒,做鬼也風流。

➊ ➋ 圖片來源於「enjoy 攝」

酒仙李白也是嗜蟹之徒:“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李白持螯飲酒,佳釀微醺,美味至酣,不免詩性湍飛。就連陸遊也難擋螃蟹的誘惑:“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老先生一邊吃蟹一邊狂飲,高興得連老花眼也頓時明亮起來。

➊ 圖片來源於「喵嗚不停攝」

➋ 圖片來源於網路

螃蟹的美味自然也勾出了大文豪蘇東坡的饞蟲。他窮困潦倒之際,為解蟹饞,居然以詩換蟹:“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對吃貨來說,“不食螃蟹辜負腹”,他沒錢買蟹,便買來便宜的羊脊肉,煮熟後灑上酒和鹽,烤至微焦,吃起來竟也有蟹的滋味。

➊ 蟹迷為了聊以解饞,研製出賽螃蟹,由土豆、胡蘿蔔與醬末、糖醋等翻炒而成,外形酷似,蟹味十足,只花一塊錢。

螃蟹之美味,足以讓人不顧一切。章太炎的夫人湯國黎,為了大閘蟹而定居蘇州;豐子愷為了吃蟹而開葷,自稱這“口腹之欲”使他不及師父弘一法師;宋慶齡一吃蟹便皮膚過敏,卻經常先吃下抗過敏的藥,再慢慢品嘗螃蟹,頗有“冒死吃河豚”的氣概。

但要說真正嗜蟹如命的人,必是明代劇作家李漁。他自稱以蟹為命,一生嗜之,螃蟹從上市到退市,家裡49口大缸始終裝滿螃蟹,並用雞蛋白來飼養催肥,甚至專門蓄“蟹奴”為他打理。螃蟹剛一退市,他便開始存錢以待來年買蟹,並稱之為“買命錢”。

為了能在冬天也吃到蟹,他用花雕酒醃制醉蟹,並稱醃蟹的酒為“蟹釀”,一直喝到來年螃蟹上市。這樣用生命在吃蟹的人,簡直可以把吃蟹“終身成就獎”頒給他。

➊ ➋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場蟹宴,詩酒花茶

這世上很少有一道美食能讓人如此鄭重其事地去細細品嘗。吃一隻螃蟹,人們願意在它身上花兩個小時。在中國人眼裡,吃蟹,不僅是品一道美味,更是一種閒情逸致的文化享受。

魏晉時,吃蟹就已成為一件雅事。自畢卓開了持螯飲酒之風,人們便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的風流雅事,後來發展成“螃蟹宴”,親朋好友齊聚,一起有說有笑地吃蟹。

在明朝宮廷的螃蟹宴上,百官女眷五六成群,圍坐成一圈,嬉嬉笑笑,好不熱鬧。細細用指甲挑剔蟹肉蘸點糖醋送進嘴裡,再佐一口酒,吃畢,蟹螯上的骨頭還可以拼成一隻蝴蝶。

▲ 仕女生活圖

可說起吃蟹,一定得聊聊大名鼎鼎的“蟹八件”。“錘、鐓、鉗、鏟、匙、叉、刮、針”8件,小巧玲瓏,又功能齊全,將吃蟹文化發展到了極致。清代美食家袁枚說:“美食不如美器”,在吃蟹這件事上,美食搭美器,再好不過。

➊ 蟹八件

➋ 圖片來源於網路

江南文人雅士吃蟹,會用蟹八件精心剔出每一處細小的蟹肉,不慌不忙。會吃的人,食畢還能把空蟹殼拼回一隻完整的大閘蟹。所以一場鄭重其事的蟹宴,往往要花兩個小時,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雅致和快樂。

蟹本無用,可吃的內容有限,拆甲殼也極為艱難,若只為飽腹,還不如囫圇吞一碗紅燒肉來得痛快。然而,這樣精緻的麻煩卻使吃蟹人有了一份慢慢悠悠的閒情雅致。

時令是好食材的鬧鐘,熱情是美食的火候。

秋風一吹,螃蟹正肥,味美色鮮、黃多油滿,

燦燦的蟹黃泛著油光,舊年的酒正好釀成芬芳。

秋不食蟹,何以解饞?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蟹之美味,必是至味

自從巴解開啟了螃蟹這道美食的大門,每逢入秋,螃蟹便是百鮮之尊,不僅是餐桌上絕不可少的美味,更是無數名人難舍的心頭好。橘黃色的蟹黃、白璧似的脂膏、鱸魚般的蟹肉,色香味俱佳,積攢眾多鐵杆粉絲,引無數名士為其折腰。

晉代有個叫畢卓的人,既是酒鬼,又是蟹癡,一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螃蟹配美酒,做鬼也風流。

➊ ➋ 圖片來源於「enjoy 攝」

酒仙李白也是嗜蟹之徒:“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李白持螯飲酒,佳釀微醺,美味至酣,不免詩性湍飛。就連陸遊也難擋螃蟹的誘惑:“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老先生一邊吃蟹一邊狂飲,高興得連老花眼也頓時明亮起來。

➊ 圖片來源於「喵嗚不停攝」

➋ 圖片來源於網路

螃蟹的美味自然也勾出了大文豪蘇東坡的饞蟲。他窮困潦倒之際,為解蟹饞,居然以詩換蟹:“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對吃貨來說,“不食螃蟹辜負腹”,他沒錢買蟹,便買來便宜的羊脊肉,煮熟後灑上酒和鹽,烤至微焦,吃起來竟也有蟹的滋味。

➊ 蟹迷為了聊以解饞,研製出賽螃蟹,由土豆、胡蘿蔔與醬末、糖醋等翻炒而成,外形酷似,蟹味十足,只花一塊錢。

螃蟹之美味,足以讓人不顧一切。章太炎的夫人湯國黎,為了大閘蟹而定居蘇州;豐子愷為了吃蟹而開葷,自稱這“口腹之欲”使他不及師父弘一法師;宋慶齡一吃蟹便皮膚過敏,卻經常先吃下抗過敏的藥,再慢慢品嘗螃蟹,頗有“冒死吃河豚”的氣概。

但要說真正嗜蟹如命的人,必是明代劇作家李漁。他自稱以蟹為命,一生嗜之,螃蟹從上市到退市,家裡49口大缸始終裝滿螃蟹,並用雞蛋白來飼養催肥,甚至專門蓄“蟹奴”為他打理。螃蟹剛一退市,他便開始存錢以待來年買蟹,並稱之為“買命錢”。

為了能在冬天也吃到蟹,他用花雕酒醃制醉蟹,並稱醃蟹的酒為“蟹釀”,一直喝到來年螃蟹上市。這樣用生命在吃蟹的人,簡直可以把吃蟹“終身成就獎”頒給他。

➊ ➋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場蟹宴,詩酒花茶

這世上很少有一道美食能讓人如此鄭重其事地去細細品嘗。吃一隻螃蟹,人們願意在它身上花兩個小時。在中國人眼裡,吃蟹,不僅是品一道美味,更是一種閒情逸致的文化享受。

魏晉時,吃蟹就已成為一件雅事。自畢卓開了持螯飲酒之風,人們便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的風流雅事,後來發展成“螃蟹宴”,親朋好友齊聚,一起有說有笑地吃蟹。

在明朝宮廷的螃蟹宴上,百官女眷五六成群,圍坐成一圈,嬉嬉笑笑,好不熱鬧。細細用指甲挑剔蟹肉蘸點糖醋送進嘴裡,再佐一口酒,吃畢,蟹螯上的骨頭還可以拼成一隻蝴蝶。

▲ 仕女生活圖

可說起吃蟹,一定得聊聊大名鼎鼎的“蟹八件”。“錘、鐓、鉗、鏟、匙、叉、刮、針”8件,小巧玲瓏,又功能齊全,將吃蟹文化發展到了極致。清代美食家袁枚說:“美食不如美器”,在吃蟹這件事上,美食搭美器,再好不過。

➊ 蟹八件

➋ 圖片來源於網路

江南文人雅士吃蟹,會用蟹八件精心剔出每一處細小的蟹肉,不慌不忙。會吃的人,食畢還能把空蟹殼拼回一隻完整的大閘蟹。所以一場鄭重其事的蟹宴,往往要花兩個小時,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雅致和快樂。

蟹本無用,可吃的內容有限,拆甲殼也極為艱難,若只為飽腹,還不如囫圇吞一碗紅燒肉來得痛快。然而,這樣精緻的麻煩卻使吃蟹人有了一份慢慢悠悠的閒情雅致。

時令是好食材的鬧鐘,熱情是美食的火候。

秋風一吹,螃蟹正肥,味美色鮮、黃多油滿,

燦燦的蟹黃泛著油光,舊年的酒正好釀成芬芳。

秋不食蟹,何以解饞?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