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五胡亂華三百年動亂大分裂原因分析(第一篇)!

司馬炎篡魏自立, 是為晉武帝。 成就帝業, 自然躊躇滿志。

他讓著名文學家左思寫了篇《三都賦》, 花了十年時間。 大學問家中書令張華拍案叫絕。 《三都賦》名聲鵲起, 人們爭相傳閱, 大量搶購, 一時間首都洛陽紙的價錢飛漲。 成語“洛陽紙貴”即源於此事。

司馬炎很愛惜人才, 十分景仰左思的才氣。 司馬炎聽說左思有個妹妹, 也是文章蓋世, 才華橫溢, 司馬炎便下旨將左思的妹妹左芬納入後宮, 封為修儀, 不久即晉升貴嬪。 但左芬相貌平平, 僅以才氣如何能使好色的司馬炎動心?左芬入宮以後, 備受冷落, 一直居陋室,

獨自吟詩作賦, 聊以自慰。 司馬炎的荒唐真是遭踐了一代才女。 司馬炎感情上的荒唐害了才女左芬, 使她冷落終生, 無所謂幸福;而他在皇位繼承人上選錯了人, 卻使他費盡心血創下的西晉江山折損了壽命, 王朝四傳51年即告滅亡。

縱馬沙場的司馬炎果敢英武, 可在感情上卻柔若女子, 較婦寺之仁還有過之。 在立繼承人問題上尤其犯了致命錯誤, 在太子立妃問題上雖然見識透徹, 可在作出決斷時卻一錯再錯。 晉王朝短壽的命運由此埋下禍根。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一個原因, 司馬炎錯立太子司馬衷。

司馬炎寵愛的女人很多, 這些美豔的女人先後替他生下了二十六個兒子。 不幸的是, 二十六個兒子中雖然不乏英偉聰慧之輩, 但長子司馬軌不幸夭折, 次子司馬衷成了事實上的長子。 按中國立嫡立長的傳統繼承人法則, 司馬衷要立為太子。 而司馬衷卻只是個白癡, 不諳世事, 地地道道的糊塗蟲一個。

司馬衷生於魏甘露四年, 就是西元259年, 是武帝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

也是嫡長子, 母親是楊豔皇后。 按照立嫡制度, 司馬衷無可辯駁地當立為太子。 泰始三年正月, 就是西元267年, 司馬衷年方8歲, 武帝司馬炎便將司馬衷立為皇太子。 司馬炎如何能將江山大業託付給這樣一個兒子, 這實在令人困惑, 是不敢有違宗法制度?作為開國皇帝, 理當是不大遵循法紀的。 司馬衷的癡愚早就被侍從陳奏, 朝臣們也都時有耳聞。

最可笑的一件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司馬衷聽太子師傅李憙講課。 李憙講讀《孟子·公孫》。 武帝司馬炎派去東宮太子府觀察太子的大臣荀勖、和嶠正在窗下靜聽。 李憙細細講解沒有惻隱之心, 沒有羞惡之心, 沒有辭讓之心, 沒有是非之心都是不可取的;強調作為人君, 一定要重視這四事,

尤其是要有惻隱之心;只有有了惻隱之心, 才能愛民, 而只有有了是非之心, 才能分辨善惡;人君如果不能分清是非, 政治無法清明, 公私不分, 無由賞罰;人君的根本便是大公無私、秉公而斷, 使政治清明。

當時, 室外正在下雨。 屋簷下雨聲淅瀝, 屋外蛙聲四起, 悠揚動聽。 司馬衷聽了好半天師傅的講解, 只是聽說“為公為私”, “為私”二字還記不清楚, 其他的更一概不知所云。 師傅問他有什麼問題, 司馬衷樂滋滋地聽見悠揚蛙聲, 脫口問道:“園子裡蛙鳴, 是為公還是為母?”師傅李憙見問, 心頭一涼, 只有哀聲歎息, 知道是一塊朽木, 不可雕也!窗外奉旨觀察太子讀書的大臣荀勖、和嶠也都聽在耳裡, 明白了太子的癡愚, 不是可造之材。

圖片來源於網路

和嶠是位元學者, 只是在廓下搖頭;而荀勖則別有用心, 默然無語。 下課以後, 荀勖、和嶠陪太子午膳, 師傅李憙也在坐。

太子司馬衷生性好吃, 美味佳餚, 無不吃得津津有味。 司馬衷生長在深宮, 一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他哪裡經歷過饑餓?哪裡知道一粒糧食一顆汗?哪裡明白稼穡維艱?太子司馬衷大吃大喝, 根本不把這美味佳餚當一回事。師傅李憙看不過去,就婉轉地對司馬衷說:“殿下,碗中的米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勤耕作得來的,殿下可知道稼穡艱難?如今旱荒嚴重,老百姓都沒有糧食吃,在忍饑挨餓。”司馬衷聽了這話,覺得十分奇怪,脫口說道:“沒有飯吃,幹嗎不吃肉粥?(何不食肉糜)”師傅李憙哭笑不得。這樣的學生還能教出個人樣來? 

奉命觀察太子的和嶠、荀勖要回宮覆命,事先二人商量說法。和嶠憂心國事,認為太子如此愚鈍,將來難以肩負國家重任,應當如實奏報。荀勖卻有自己的想法,說這件事十分複雜,不那麼簡單,要知道楊皇后是始終反對更易太子,皇上都敬畏幾分,我們又能如何?如果我們據實進奏,勢必會得罪皇后,將來命運如何實在難以逆料,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有好結果,弄不好還有殺身之禍。

荀勖這是不考慮國家的前途,只顧慮自身的安危,但是他說的都很現實,有很大可能的。荀勖的這一自私,結果鑄成了大錯,加速了晉王朝的衰亡。荀勖堅持,和嶠只好表示沉默。於是荀勖進奏武帝,說太子心性仁厚,對是非之心、公私之別,能反復和師傅討論,德業、學問上是大有進步。武帝心中雖然高興,但還是不大放心,覺得這個愚鈍的兒子會有什麼長進?武帝轉而問和嶠,和嶠只好含糊地說,太子還是和從前一樣。

太子司馬衷的低能,武帝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白癡兒子難以肩負國家重任。但是楊皇后反對更易太子。

楊皇后名楊豔,字瓊芝,是陝西華陽人,父親楊文宗是魏貴族,以功封亭侯。楊皇后十分美麗,出自豪門大族,替武帝生下了三男三女,長子早逝,次子便是這司馬衷,是嫡又是長。武帝數次擔心地說太子不長進,天性愚鈍,難以勝任大事。楊皇后每次都和顏悅色地反駁說:“兒子雖不聰明,但卻忠厚純良,好生教導,會有長進的。”武帝試探說,現在更易太子,還來得及。楊皇后搖頭,說太子的名份已定了,決不能輕易改動,按立嫡立長,都應是太子,破壞了這項法制,日後豈不亂了套?我堅決反對。果敢剛毅的武帝司馬炎在美人面前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到荀勖進奏,說太子有了進步,武帝信任荀勖,尤其佩服荀勖的高深學問和不世之才。武帝相信了荀勖,放下心來,不再考慮更易太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是當時無論朝廷百姓還是百姓平民,都知道太子智力低下。

少傅衛瓘很想就此給武帝提出建議,但又有些不敢,後來有一次他隨晉王在陵雲台宴會,裝著喝醉了酒,跪在皇帝的面前,三次想說話又停下來不說了。用手去摸著床沿說:“這個座位來之不易,輕易丟掉可惜呀!”皇帝有所領悟,岔開話頭說:“你真的醉啦!”

後來皇帝在東宮設宴,密封考題,讓太子答。

賈妃聽到這一消息很害怕,請一些人幫助代答解題。但那些人的答案大都引用一些生澀難懂的古代典故。那太子本來就很蠢,很容易被人識破。給事官張泓便替她們出主意說:“太子沒有學問,陛下是知道的,我看也不必咬文嚼字,倒不如直接用白話按意思去答卷好了。”賈妃聽了這話很是高興,對張泓說:“那麼就請你幫助我們解答,如能成功,將來和你同享富貴好了。”

於是,張泓便替他們先寫出了草稿,然後再讓太子自己抄一遍。晉帝看了,果然很滿意,又吩咐送給衛瓘看,衛瓘看後很是猶豫,有口難言。

賈充背地派人對妹妹賈妃說:“衛瓘這個老奴才,他險些破壞了咱們家的富貴。”

後人評論此事說:“晉朝皇帝自己不瞭解自己的兒子;這且不說,聽了別人的建議,又不能親自去考考他,竟用密封答卷讓人裁決。像他這樣,就是想不讓張泓出賣,能辦得到嗎?”

其實武帝並不是從此對他的癡太子很放心,他始終對於這個帝國的繼承人猶豫不決,但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使武帝堅定了他的決心,把大晉帝國的命運壓在了癡太子的身上.這顆定心丸就是太子之子司馬遹.司馬遹五歲時,有一天夜晚,宮中失火,濃煙騰騰,火光沖天。武帝站在火光下看這大火。這時,小皇孫拉著武帝的衣服走到暗處。武帝很奇怪,問為什麼?小皇孫鄭重地說:夜晚失火,太混亂了,不能不防意外,皇上不宜在火光之下,暴露面目。武帝驚奇地看著這個五歲的孩子,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會是傻太子生的!

司馬炎沒有廢太子司馬衷,在一定程度上將王朝復興的希望寄託于這個聰明過人的皇孫。司馬炎覺得,太子天資不足,皇孫可以彌補,有這樣的孫子,還擔心什麼王朝基業?因此,司馬炎常對群臣、侍從們由衷誇讚:這個孩子當興我司馬家業。司馬炎的誇讚,使皇孫的美譽傳遍天下,朝野群臣都知道皇上有一個聰明不凡的好孫子,是太子的兒子,未來不可限量。

善觀天象的人進奏武帝,說廣陵紫氣氤蘊,是天子之氣。武帝疼愛皇孫,便將皇孫司馬遹封為廣陵王,食邑五萬戶,並選碩學大儒劉宴為師,以孟珩為友,以楊准、馮蓀負責教導文學。到太子司馬衷即皇帝位,司馬便理所當然地立為太子,慎選天下德高望重的大臣出任太子師傅:以何劭為太師,王戎為太傅,楊濟為太保,裴楷為少師,張華為少傅,和嶠為少保。可是,武帝父子和天下群臣對司馬遹期望太高了。司馬遹長大以後,令天下失望。史稱他及長,不好學習,喜愛屠宰牛羊,並貪色好色。司馬遹畢竟是屠夫和好色的武帝的後裔。

下一篇繼續分析,篇幅太長了。 根本不把這美味佳餚當一回事。師傅李憙看不過去,就婉轉地對司馬衷說:“殿下,碗中的米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勤耕作得來的,殿下可知道稼穡艱難?如今旱荒嚴重,老百姓都沒有糧食吃,在忍饑挨餓。”司馬衷聽了這話,覺得十分奇怪,脫口說道:“沒有飯吃,幹嗎不吃肉粥?(何不食肉糜)”師傅李憙哭笑不得。這樣的學生還能教出個人樣來? 

奉命觀察太子的和嶠、荀勖要回宮覆命,事先二人商量說法。和嶠憂心國事,認為太子如此愚鈍,將來難以肩負國家重任,應當如實奏報。荀勖卻有自己的想法,說這件事十分複雜,不那麼簡單,要知道楊皇后是始終反對更易太子,皇上都敬畏幾分,我們又能如何?如果我們據實進奏,勢必會得罪皇后,將來命運如何實在難以逆料,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有好結果,弄不好還有殺身之禍。

荀勖這是不考慮國家的前途,只顧慮自身的安危,但是他說的都很現實,有很大可能的。荀勖的這一自私,結果鑄成了大錯,加速了晉王朝的衰亡。荀勖堅持,和嶠只好表示沉默。於是荀勖進奏武帝,說太子心性仁厚,對是非之心、公私之別,能反復和師傅討論,德業、學問上是大有進步。武帝心中雖然高興,但還是不大放心,覺得這個愚鈍的兒子會有什麼長進?武帝轉而問和嶠,和嶠只好含糊地說,太子還是和從前一樣。

太子司馬衷的低能,武帝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白癡兒子難以肩負國家重任。但是楊皇后反對更易太子。

楊皇后名楊豔,字瓊芝,是陝西華陽人,父親楊文宗是魏貴族,以功封亭侯。楊皇后十分美麗,出自豪門大族,替武帝生下了三男三女,長子早逝,次子便是這司馬衷,是嫡又是長。武帝數次擔心地說太子不長進,天性愚鈍,難以勝任大事。楊皇后每次都和顏悅色地反駁說:“兒子雖不聰明,但卻忠厚純良,好生教導,會有長進的。”武帝試探說,現在更易太子,還來得及。楊皇后搖頭,說太子的名份已定了,決不能輕易改動,按立嫡立長,都應是太子,破壞了這項法制,日後豈不亂了套?我堅決反對。果敢剛毅的武帝司馬炎在美人面前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到荀勖進奏,說太子有了進步,武帝信任荀勖,尤其佩服荀勖的高深學問和不世之才。武帝相信了荀勖,放下心來,不再考慮更易太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是當時無論朝廷百姓還是百姓平民,都知道太子智力低下。

少傅衛瓘很想就此給武帝提出建議,但又有些不敢,後來有一次他隨晉王在陵雲台宴會,裝著喝醉了酒,跪在皇帝的面前,三次想說話又停下來不說了。用手去摸著床沿說:“這個座位來之不易,輕易丟掉可惜呀!”皇帝有所領悟,岔開話頭說:“你真的醉啦!”

後來皇帝在東宮設宴,密封考題,讓太子答。

賈妃聽到這一消息很害怕,請一些人幫助代答解題。但那些人的答案大都引用一些生澀難懂的古代典故。那太子本來就很蠢,很容易被人識破。給事官張泓便替她們出主意說:“太子沒有學問,陛下是知道的,我看也不必咬文嚼字,倒不如直接用白話按意思去答卷好了。”賈妃聽了這話很是高興,對張泓說:“那麼就請你幫助我們解答,如能成功,將來和你同享富貴好了。”

於是,張泓便替他們先寫出了草稿,然後再讓太子自己抄一遍。晉帝看了,果然很滿意,又吩咐送給衛瓘看,衛瓘看後很是猶豫,有口難言。

賈充背地派人對妹妹賈妃說:“衛瓘這個老奴才,他險些破壞了咱們家的富貴。”

後人評論此事說:“晉朝皇帝自己不瞭解自己的兒子;這且不說,聽了別人的建議,又不能親自去考考他,竟用密封答卷讓人裁決。像他這樣,就是想不讓張泓出賣,能辦得到嗎?”

其實武帝並不是從此對他的癡太子很放心,他始終對於這個帝國的繼承人猶豫不決,但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使武帝堅定了他的決心,把大晉帝國的命運壓在了癡太子的身上.這顆定心丸就是太子之子司馬遹.司馬遹五歲時,有一天夜晚,宮中失火,濃煙騰騰,火光沖天。武帝站在火光下看這大火。這時,小皇孫拉著武帝的衣服走到暗處。武帝很奇怪,問為什麼?小皇孫鄭重地說:夜晚失火,太混亂了,不能不防意外,皇上不宜在火光之下,暴露面目。武帝驚奇地看著這個五歲的孩子,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會是傻太子生的!

司馬炎沒有廢太子司馬衷,在一定程度上將王朝復興的希望寄託于這個聰明過人的皇孫。司馬炎覺得,太子天資不足,皇孫可以彌補,有這樣的孫子,還擔心什麼王朝基業?因此,司馬炎常對群臣、侍從們由衷誇讚:這個孩子當興我司馬家業。司馬炎的誇讚,使皇孫的美譽傳遍天下,朝野群臣都知道皇上有一個聰明不凡的好孫子,是太子的兒子,未來不可限量。

善觀天象的人進奏武帝,說廣陵紫氣氤蘊,是天子之氣。武帝疼愛皇孫,便將皇孫司馬遹封為廣陵王,食邑五萬戶,並選碩學大儒劉宴為師,以孟珩為友,以楊准、馮蓀負責教導文學。到太子司馬衷即皇帝位,司馬便理所當然地立為太子,慎選天下德高望重的大臣出任太子師傅:以何劭為太師,王戎為太傅,楊濟為太保,裴楷為少師,張華為少傅,和嶠為少保。可是,武帝父子和天下群臣對司馬遹期望太高了。司馬遹長大以後,令天下失望。史稱他及長,不好學習,喜愛屠宰牛羊,並貪色好色。司馬遹畢竟是屠夫和好色的武帝的後裔。

下一篇繼續分析,篇幅太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