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三陵身後漸行漸遠的大明王朝背影

明朝的皇帝大都短命,16個皇帝中, 活到40歲以上的只有6個。 為了坐穩江山, 也為了死後有個歸宿, 明朝不少皇帝活著就已為自己修好了皇陵。 然而,天道有輪回, 明朝的覆滅冥冥中已成定局, 而皇陵成了特殊的見證。

明十三陵中, 永陵的建築規模僅次於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作為皇帝活著時自建的陵寢, 永陵不僅規制僭越, 設計、用料和細節上都堪稱奢華。 這座豪華帝陵動工於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 此時, 朱厚熜旨在鞏固皇帝權威、擺脫傀儡統治、改換宗族地位的“大禮議”事件尚未完全平息, 但皇帝的勝利已是定局。

朱厚熜與朱棣都是改變明代帝系父子傳承關係的君主, 不同的是後者是主動政變, 前者則是被各方勢力推舉而出。

明武宗朱厚照無子,按照宗親排序, 朱厚照的堂弟、興獻王之子朱厚熜是最合適的人選。 在朱厚照生母張太后看來, 14歲的朱厚熜也是作為傀儡操縱的最好選擇,

於是, 極力促成此事。 但事與願違, 她沒想到朱厚熜是個“性剛, 好自用”的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 朱厚熜帶著50人的官員隊伍, 從封地赴北京即位, 到達北京的第一件事, 就是否定了輔臣楊廷和所擬的“紹治”(意為繼孝宗而治)年號, 改為“嘉靖”。 一場與文臣集團之間聲勢浩大的鬥爭由此拉開序幕, 鬥爭的主要議題是為已故的生父爭“皇考”名分。

因為朱厚熜的強力, 以楊廷和為首的、持反對意見的大批文官被革職法辦, 甚至邊戎充軍。 而朱厚熜統治明朝的45年, 沒有出現嚴重的宦官專權, 對根深蒂固的皇族外戚勢力, 如張太后家族, 也沒有絲毫手軟。 本想控制年幼皇帝的張太后, 一天天看著對方羽翼豐滿,

終於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鬱鬱而終。

不過, 明朝的皇帝大都短命,16個皇帝中活到40歲以上的只有6個。 朱厚熜坐穩了江山, 就想設法讓其長久。 《明史》中說, 朱厚熜對長生不老的追求, 很快轉變成為對神仙方術的癡迷, 甚至因聽信方士所言, 折磨宮女煉製丹藥, 采陰補陽, 激起眾憤, 宮中16名宮女不堪忍受, 合謀刺殺皇帝。 雖未成功, 但給朱厚熜的刺激不小, 從此他躲到西苑潛心修道再不進宮門一步。 而朱厚熜在位45年, 用人“忽智忽愚”, “忽功忽罪”, 很可能也與長期服食含鉛丹藥有關。

當然, 求長生的人, 更在乎自己死後的歸宿。 世宗本打算按照長陵規制營建, 卻又不好明說, 只能暗示。 大臣們心領神會, 送給世宗御覽的陵寢設計圖只比長陵規模略小。

很快得到世宗同意, 四月二十二日申時, 建陵的浩大工程啟動。 此後用時七到十一年, 總計用銀達800余萬兩。

《明史世宗本紀》中評價嘉靖朝, 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民間也有“嘉靖嘉靖, 家家皆淨”的諺語。

嘉靖二十年(1541年), 京南城一隅一日凍死80人。 太原饑荒, 百里不聞雞聲。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 戶部主事海瑞抬棺上了一道披肝瀝膽的《治安疏》, 直言:“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世宗看後大怒, 心理也遭受摧毀性打擊。 他命人把海瑞下獄,卻未殺死。 當年十二月十四日, 嘉靖皇帝從西苑遷居乾清宮, 當天死去, 後人推測他死於丹藥中的重金屬中毒。 朱厚熜死後, 如願入葬他精心修飾的華麗陵寢。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登基, 九月初一去世, 在位僅29天, 年號泰昌。

朱常洛雖為神宗長子, 但因母親不受寵愛, 18歲才出閣讀書, 此後長期輟學, 文化水準不高。 幼時曾在宮中被刺殺, 幕後指使最終未查出, 成為明代三大疑案之一。

光宗嬪妃眾多,好女色,因宣淫獲病,內醫崔文升先是診治為邪熱內蘊,進“通劑散”。光宗當晚腹瀉三四十次,再也起不了床,病情日趨惡化。

奄奄一息的光宗出於堅強的求生意志,又服食了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兩粒紅丸,服第一顆時四肢和暖,思進飲食,於是,當晚又服一顆,沒想到次日五更,宮中就傳來消息,皇帝已然過世。

從大臣的奏疏中看,所謂紅丸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紅鉛,“乃婦人經水”,並無藥效。最後崔文升被發配南京,李可灼充軍,此事草草收場。

明光宗朱常洛死後,長子朱由檢即位,年號天啟,後世稱為明熹宗。光宗死後第二月,熹宗派遣大學士劉一燝和禮部尚書孫如游前往天壽山蔔選陵地,不久,慶陵始建。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慶陵正式動工,九月四日,葬光宗及孝元、孝和兩位皇后,共耗帑銀150萬兩。與明朝鼎盛時比,慶陵的修建已是今非昔比。

德陵是明代營建的最後一座皇帝陵寢,入葬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的繼任者末代皇帝朱由檢以自縊煤山結局,沒來得及給自己修建陵寢。

熹宗朱由校幼年遭遇與父親小時候如出一轍,從小不受父親喜愛,15歲才出閣讀書,沒學到什麼文化知識。因為光宗死得突然,朱由校太子還沒當上,就直接做了皇帝。榮登帝位後,熹宗依舊不喜讀書,玩起來卻很有一套。

乳母客氏,自熹宗幼時便跟隨左右,她與宦官魏忠賢結為對食,二人操縱朝政。魏忠賢得勢後,各路鷹犬紛紛投靠,爪牙遍佈朝野,稱為“九千歲“,眾人”只知有忠賢,不知尊皇上”。

因為權宦專政,天啟朝閹党與代表文官集團的東林黨人矛盾一觸即發,內廷與前朝兵戎相見。包括左副都禦史楊漣、內閣中書舍人汪文言、工部郎中萬燝等在內的正直大臣,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鬥爭中被殘害致死,東林黨勢力元氣大傷。

對於外面的大火拼,玩在深宮的熹宗並不瞭解,也不在意。天啟五年(1625年),熹宗與客氏、魏忠賢在湖中遊樂,途中貪玩改換小船,熹宗竟自己劃起來,一陣大風把船吹翻,皇帝和兩個小太監落水。眾人頓驚失色,急忙下水施救,熹宗被撈上岸後,嚇得久久不語,病了數日,還落下了病根。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以後,熹宗突感不適,面無血色,常常困倦,脾氣暴躁。兵部尚書霍維華獻上“仙方靈露飲”,稱此藥可保人長生。魏忠賢命人如法炮製,即取上好大米,淘淨蒸熟“內放銀瓶蒸吸其汁飲之。”這靈丹妙藥的成分僅僅為米穀之精,雖無藥效,也沒什麼不妥,誰知皇帝喝了一個月,突然全身浮腫,臥床不起。八月二十二日死于乾清宮。

熹宗身後無子可繼承大統。熹宗死前,立遺詔傳位於五弟—信王朱由檢,即崇禎帝。

十月,熹宗德陵在崇禎皇帝的主持下開始修建。可是,此時的大明朝,因官員腐敗,財政狀況不堪,崇禎帝東拼西湊也只拿出50萬兩白銀。即使修建時一切從簡,這個數字也是遠遠不夠。

除了銀兩上的不足,修建德陵還遭遇石料不濟的問題。當時,閹党首領魏忠賢已被新帝扳倒,聲名狼藉,有人建議拆除各地魏忠賢生祠,以供石料,崇禎帝考慮再三,終因有損皇家聲譽而沒有採納。

就這樣磕磕絆絆,經過五年的艱難施工,德陵方於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竣工。按照清代《帝陵圖說》中的記載,德陵的修建品質十分低劣。至清朝康熙年間,德陵的祾恩門,檁椽已幾乎快要折斷。

再說崇禎皇帝朱由檢,賣官湊錢為兄長勉強修好了一座體面的陵寢,卻來不及為自己操持後事。登基17年後,李自成攻入京城,朱由檢拒絕遜位,自縊煤山,死時僅有太監王承恩殉葬。兩天后,人們才發現這個僵硬的屍體,崇禎帝被抬到東華門示眾。十幾天後,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將他與周皇后合葬昌平田貴妃墓,即如今的十三陵思陵,從此,世上再無大明王朝。

光宗嬪妃眾多,好女色,因宣淫獲病,內醫崔文升先是診治為邪熱內蘊,進“通劑散”。光宗當晚腹瀉三四十次,再也起不了床,病情日趨惡化。

奄奄一息的光宗出於堅強的求生意志,又服食了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兩粒紅丸,服第一顆時四肢和暖,思進飲食,於是,當晚又服一顆,沒想到次日五更,宮中就傳來消息,皇帝已然過世。

從大臣的奏疏中看,所謂紅丸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紅鉛,“乃婦人經水”,並無藥效。最後崔文升被發配南京,李可灼充軍,此事草草收場。

明光宗朱常洛死後,長子朱由檢即位,年號天啟,後世稱為明熹宗。光宗死後第二月,熹宗派遣大學士劉一燝和禮部尚書孫如游前往天壽山蔔選陵地,不久,慶陵始建。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慶陵正式動工,九月四日,葬光宗及孝元、孝和兩位皇后,共耗帑銀150萬兩。與明朝鼎盛時比,慶陵的修建已是今非昔比。

德陵是明代營建的最後一座皇帝陵寢,入葬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的繼任者末代皇帝朱由檢以自縊煤山結局,沒來得及給自己修建陵寢。

熹宗朱由校幼年遭遇與父親小時候如出一轍,從小不受父親喜愛,15歲才出閣讀書,沒學到什麼文化知識。因為光宗死得突然,朱由校太子還沒當上,就直接做了皇帝。榮登帝位後,熹宗依舊不喜讀書,玩起來卻很有一套。

乳母客氏,自熹宗幼時便跟隨左右,她與宦官魏忠賢結為對食,二人操縱朝政。魏忠賢得勢後,各路鷹犬紛紛投靠,爪牙遍佈朝野,稱為“九千歲“,眾人”只知有忠賢,不知尊皇上”。

因為權宦專政,天啟朝閹党與代表文官集團的東林黨人矛盾一觸即發,內廷與前朝兵戎相見。包括左副都禦史楊漣、內閣中書舍人汪文言、工部郎中萬燝等在內的正直大臣,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鬥爭中被殘害致死,東林黨勢力元氣大傷。

對於外面的大火拼,玩在深宮的熹宗並不瞭解,也不在意。天啟五年(1625年),熹宗與客氏、魏忠賢在湖中遊樂,途中貪玩改換小船,熹宗竟自己劃起來,一陣大風把船吹翻,皇帝和兩個小太監落水。眾人頓驚失色,急忙下水施救,熹宗被撈上岸後,嚇得久久不語,病了數日,還落下了病根。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以後,熹宗突感不適,面無血色,常常困倦,脾氣暴躁。兵部尚書霍維華獻上“仙方靈露飲”,稱此藥可保人長生。魏忠賢命人如法炮製,即取上好大米,淘淨蒸熟“內放銀瓶蒸吸其汁飲之。”這靈丹妙藥的成分僅僅為米穀之精,雖無藥效,也沒什麼不妥,誰知皇帝喝了一個月,突然全身浮腫,臥床不起。八月二十二日死于乾清宮。

熹宗身後無子可繼承大統。熹宗死前,立遺詔傳位於五弟—信王朱由檢,即崇禎帝。

十月,熹宗德陵在崇禎皇帝的主持下開始修建。可是,此時的大明朝,因官員腐敗,財政狀況不堪,崇禎帝東拼西湊也只拿出50萬兩白銀。即使修建時一切從簡,這個數字也是遠遠不夠。

除了銀兩上的不足,修建德陵還遭遇石料不濟的問題。當時,閹党首領魏忠賢已被新帝扳倒,聲名狼藉,有人建議拆除各地魏忠賢生祠,以供石料,崇禎帝考慮再三,終因有損皇家聲譽而沒有採納。

就這樣磕磕絆絆,經過五年的艱難施工,德陵方於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竣工。按照清代《帝陵圖說》中的記載,德陵的修建品質十分低劣。至清朝康熙年間,德陵的祾恩門,檁椽已幾乎快要折斷。

再說崇禎皇帝朱由檢,賣官湊錢為兄長勉強修好了一座體面的陵寢,卻來不及為自己操持後事。登基17年後,李自成攻入京城,朱由檢拒絕遜位,自縊煤山,死時僅有太監王承恩殉葬。兩天后,人們才發現這個僵硬的屍體,崇禎帝被抬到東華門示眾。十幾天後,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將他與周皇后合葬昌平田貴妃墓,即如今的十三陵思陵,從此,世上再無大明王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