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收寄快遞都要用身份證了!使用者資訊進入裸奔時代?

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的消息, 今年4月起, 將啟動在31個省(區、市)相關試點城市實名收寄資訊系統推廣應用工作, 力爭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實名收寄資訊化全覆蓋。

然而, 實名制在使資訊真實度提升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

為此, 一些地區和業內企業已經開始尋求“防禦之策”。 3月31日, 在第二屆物流快遞行業資訊安全大會上, 中國首個快遞行業安全自律平臺啟動, 中國郵政、EMS等多家物流快遞企業加入平臺, 並承諾對於販賣用戶隱私的人員, 將堅決驅逐出快遞行業, 永不錄用。

那麼, 在政策和快遞公司的雙重推動下,

公眾的隱私真的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嗎?

資訊洩露安全隱患

據知情人士表示, 電商店主利用個人資訊可以實現店鋪運營目的, 可以做推廣、刷信用, 販賣消息方也可有收入, 雙方如果默契一般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傷害, 然而如果資訊獲得者抱有其他目的, 消費者簡直防不勝防。

菜鳥網路資深安全專家王樂對記者介紹, 目前消費者隱私被竊取的主要方式有面單拍照、內鬼洩密、系統軟體漏洞以及外掛等。 從趨勢上看, 通過線下的面單資訊洩露隱私的比率逐漸上升。

近年來, 消費者因快遞單洩露個人資訊而遭遇入室盜竊、搶劫, 甚至引發故意殺人的案例屢見不鮮。 此前央視財經曾經曝光圓通、申通、天天快遞等公司為了創收會留存單號資訊進行販賣,

網路上一張快遞單就賣到了四毛錢, 快遞單成為“洩密單”, 成為消費者隱私的巨大隱患。

相關法律人士表示, 根據一張快遞單, 就能知道消費者的姓名、家庭住址、手機和消費習慣, 資訊洩露的相關案件裡, 由於買賣雙方交易方式隱秘, 證據不易保存, 調查和取證難度較大, 消費者目前更多的需要自己保護自己的隱私。

常年使用快遞的李女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 她基本不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 收貨位址也儘量填工作單位的。

安全技術前提

如今按照推行實名制的節奏, 資訊洩露等安全問題將會進一步加劇。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互聯網商業環境下, 個人資訊在貨主/商家、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及末端配送人等多環節流通。 如果嚴格推行實名制, 個人資訊相當於全程裸奔, 因此需要在商品流通的全程供應鏈各環節加強防範非法交易。

“實名收寄必須建立在個人資訊安全保護體系上, 身份證資訊驗證也需要技術解決, 否則將遭遇消費者抵觸, 同時末端快遞網點也可能流於形式, 無法完成相關步驟。 目前, 國家郵政局及菜鳥網路平臺等推進的隱私面單, 需要與實名制同步推進, 讓消費者放心。 ”

據瞭解, 3月30日, 快遞實名制資訊安全聯盟推出了“後臺實名制+前臺隱私化”系統性解決方案, 利用分散式資訊存儲技術,

從源頭分離資料保障安全。

此前, 菜鳥網路聯合快遞公司啟用了更安全的隱私面單, 可以在快遞面單上隱去消費者的姓名電話等資訊, 從而阻斷從線下盜取資訊的通道。

王樂告訴記者, 從2016年菜鳥網路協助破獲的資訊洩露案件來看, 相當一部分是物流企業內部人員作案。 有一些夠不上立案標準的, 被企業辭退後, 可能換個公司繼續幹。

“這些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遞小哥, 他們大部分都職業‘黑灰產資訊販賣’人員, 流竄于不同的行業、公司, 擔任不同崗位。 ”王樂說, 有了安全共用平臺, 以後這些人員的違法違紀資訊將實現互通共用, 這一“黑名單”制度將更進一步保護使用者資訊安全。

推行仍存難題

當《國際金融報》記者詢問消費者關於實名收寄的看法時,

大多數人都有抵觸情緒:“收個快遞還得拿身份證, 這不是找事兒嗎?”

李女士更是直言:“把資訊全部交給快遞公司, 我不放心。 ”

圓通快遞營運規劃高級總監王勇表示, 實名收寄對快遞公司肯定會有影響, 比如時間上, 前端攬收時增加了核對動作, 增加了攬收時間, “但是國家有這種要求, 我們就得按照這個要求去做”。

而當記者撥打幾位元快遞人員的電話時, 他們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收寄快遞要核查身份證的通知, 不過如果真的要的話, 還是挺麻煩。

原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中國快遞協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對媒體表示, 由於配套的軟硬體設施尚未到位或成本過高, 快遞公司要求快遞員收件進行身份證拍照驗視, 各物流網點驗證記錄身份資訊等操作過程比較複雜,會增加物流快遞公司成本,因此具體實施並沒有達到三個百分百目標

各物流網點驗證記錄身份資訊等操作過程比較複雜,會增加物流快遞公司成本,因此具體實施並沒有達到三個百分百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