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有多動症?可能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聽聽心理諮詢師怎麼說

圖作者:echo小茵茵

圖:echo小茵茵

作者:縱藝/91年辣媽,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多動症

有一天, 有一對夫妻帶著他們小學一年級的兒子來找我做心理諮詢。

一進門孩子就屬於控制不住的狀態, 絲毫不怯生, 摸摸這兒, 動動那兒。 媽媽的管教完全不起作用, 真的沒有一秒是安靜下來的, 這和這個年齡孩子應有的的自製力差距很大。

果真, 一落座, 孩子媽媽就說他們今天來就是為了孩子多動症的問題來諮詢, 他們去了醫院, 確診了多動症, 醫生的意見是藥物治療, 而他們不想給孩子吃藥, 想來看看心理治療有沒有辦法。

如果是帶孩子來做諮詢的, 我大部分情況都會一邊聽他們傾訴, 一邊留意父母的情況, 明顯的感覺到父母兩人都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

媽媽就像一部無法停下來的打字機, 坐在那裡, 劈裡啪啦地說著孩子的日常表現有多差, 整整說了接近40分鐘,

才被他老公打斷。

而他老公在說起自己孩子的時候, 就能感覺到他兒子非常像他, 小動作很多, 焦躁不安。 並且他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很矛盾, 一會兒說孩子很好很優秀, 一會兒又覺得孩子什麼都不行。

因為見不得孩子把家里弄的亂七八糟, 所以孩子基本上沒有盡興的玩過, 玩積木的時候, 弄得到處都是積木。 孩子一邊玩, 媽媽一邊收拾, 一邊抱怨。 玩大米就更不可能了, 自從玩過第一次, 被撒到滿地都是, 家裡就禁止給孩子玩大米。

平常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在樓下和老爺爺老奶奶聊天, 老人家們都喜歡他, 每次都可以聊很久。

但孩子爸媽卻覺得很奇怪, 三番五次找孩子談話, 讓他不要再和老人聊天了, 多和同齡人玩。

而這個孩子因為沒有從爸媽那裡看到過良好的人際交往模式, 和同齡人在一起很容易發生衝突, 基本沒朋友。

孩子的爸爸媽媽都不擅於處理自己的情緒。 在婚姻生活中, 不高興就靠逛街、出去打牌這種方式轉移注意力, 或者吵架、罵孩子發洩。 而按他們的說法, 孩子已經被罵的“皮了”, 剛開始還會傷心難過, 後來訓斥甚至打他都基本沒什麼反應了, 嬉皮笑臉, 該幹嘛還幹嘛。

當你瞭解完這樣的家庭情況, 這樣的父母, 你就會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多動症了。

只有一刻都不停的動, 才能夠避免一直聽媽媽的嘮叨。

只有沒心沒肺、做事不過腦子, 才能扛得住長時間的訓斥和管教。

只有和老人在一起, 被誇有趣、聰明, 那一刻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圖作者:echo小茵茵

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是導致孩子越來越沒辦法融入學校生活, 不懂得遵守課堂紀律, 沒辦法和同學們正常的相處, 一言不合就動手, 因為他覺得那不是打架, 那就是在玩。

多動症並不是一出生就有的, 或者是遺傳,

大部分是家庭教育導致的。 經常簡單粗暴的打斷孩子的專注力, 家裡頻繁爆發矛盾爭吵, 這些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都會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

而處在大腦飛速發育期的孩子, 如果長期待在這樣的惡劣家庭環境中, 則會影響到大腦神經元的形成, 從而為多動症打下了生理學基礎。

家庭教育難就難在, 不是你想把孩子往哪個方向教, 他就會乖乖往哪個方向發展。 如果你自己是一個暴躁的人, 你無論如何也養不出性格平和的孩子。

我參加過關於多動症兒童的心理學研討會, 各界專家也都在強調對於這樣的孩子, 家庭、父母的改變和幫助, 對於孩子來說是和藥物同等重要的。 對於症狀較重的孩子來說, 如果父母能夠改變家庭教育環境, 再配合藥物治療,一般治療效果都是很不錯的。

如果覺得孩子有多動症,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完全不反省自己作為父母哪裡做得不好,覺得自己沒問題的家長。單純靠藥物治療,治療的進展往往很慢。這也是為什麼多動症難治的原因。

自閉症

說完了多動症,再簡單介紹一下大家同樣很關注的自閉症。

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自閉症的成因。自閉症基因,腦神經基礎都只是推論,而依然沒有確實證據去證實。

在《情感依附》一書中,作者的心理學團隊跟蹤了30多個家庭的孩子從母親懷孕到孩子30歲,在這其中有一個自閉症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兩歲的女孩,在心理測試中已經幾乎可以被診斷為自閉症。研究人員就開始反復觀看這個孩子更小的時候的家庭錄影,他們發現在孩子六個月的時候,母親帶孩子外出,每當孩子看向母親的時候,母親都會下意識的把臉轉走,避免和孩子的視線接觸,而孩子也慢慢地由興奮喜悅變為受挫、面無表情。

這樣的場景貫穿了這個女孩的幼年,當她正處在要和家長互動經歷情感基礎的時候,媽媽一次次的拒絕了她,這為日後的自閉症狀打下了伏筆。

圖作者:echo小茵茵

心理學的研究已證實,早年(三歲以內)的母嬰互動能有效直接影響孩子大腦神經的發育,也就是從本質上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基礎。

如果你經常和孩子互動,溫和,有效,那孩子大腦內對應的這部分神經就會越來越發達。

如果是冷冰冰的父母,拒絕孩子,忽視加上打罵,那可想而知孩子大腦內最發達的神經會是哪部分。

小結

良好的家庭氛圍,懂得愛的父母,這永遠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同時也是最難的。

圖作者:echo小茵茵

做父母是份沒法偷懶的工作,你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原原本本的通過你的孩子展現出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本質是如何,在孩子身上一覽無餘。

每一個孩子都是最獨特的,只要父母能夠多去學習多去瞭解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活出自己最綻放的樣子。

End

再配合藥物治療,一般治療效果都是很不錯的。

如果覺得孩子有多動症,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完全不反省自己作為父母哪裡做得不好,覺得自己沒問題的家長。單純靠藥物治療,治療的進展往往很慢。這也是為什麼多動症難治的原因。

自閉症

說完了多動症,再簡單介紹一下大家同樣很關注的自閉症。

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自閉症的成因。自閉症基因,腦神經基礎都只是推論,而依然沒有確實證據去證實。

在《情感依附》一書中,作者的心理學團隊跟蹤了30多個家庭的孩子從母親懷孕到孩子30歲,在這其中有一個自閉症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兩歲的女孩,在心理測試中已經幾乎可以被診斷為自閉症。研究人員就開始反復觀看這個孩子更小的時候的家庭錄影,他們發現在孩子六個月的時候,母親帶孩子外出,每當孩子看向母親的時候,母親都會下意識的把臉轉走,避免和孩子的視線接觸,而孩子也慢慢地由興奮喜悅變為受挫、面無表情。

這樣的場景貫穿了這個女孩的幼年,當她正處在要和家長互動經歷情感基礎的時候,媽媽一次次的拒絕了她,這為日後的自閉症狀打下了伏筆。

圖作者:echo小茵茵

心理學的研究已證實,早年(三歲以內)的母嬰互動能有效直接影響孩子大腦神經的發育,也就是從本質上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基礎。

如果你經常和孩子互動,溫和,有效,那孩子大腦內對應的這部分神經就會越來越發達。

如果是冷冰冰的父母,拒絕孩子,忽視加上打罵,那可想而知孩子大腦內最發達的神經會是哪部分。

小結

良好的家庭氛圍,懂得愛的父母,這永遠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同時也是最難的。

圖作者:echo小茵茵

做父母是份沒法偷懶的工作,你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原原本本的通過你的孩子展現出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本質是如何,在孩子身上一覽無餘。

每一個孩子都是最獨特的,只要父母能夠多去學習多去瞭解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活出自己最綻放的樣子。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