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有這樣一本書,幫我在國慶假期節省了2000塊錢

我有一個壞習慣, 就是洗澡的時候, 用手機聽音樂。 昨日洗澡時同事打來電話, 手機振動著一頭紮進了水裡。 再拾起來喇叭已經罷工了, 度娘了一下, 維修下來估計要2000塊出頭, 好一陣心痛。 突然想起來最近在讀的《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 有一章講到可以使用大米處理進水的手機, 利用大米的吸水性把手機裡面的水分吸收出來。 趕緊盛了一碗大米把手機埋進去, 第二天把手機拿出來一看果然完好如初, 聽筒耳機都好用了, 簡直是very、very神奇。

用大米處理進水的手機

這讓我不得不開始重視這本小書, 《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由美國作家大衛·波格寫著, 全書通過四個部分共17個章節, 講述了兩百多個非常實用的科技小技巧。 從身邊常見的手機、電腦等設備入手, 通過對蘋果Mac和微軟Windows的講解, 教會大家如何使用互聯網相關軟體,

最後還分享了Facebook和推特的使用經驗。 書中內容既精煉又全面, 既實用又易懂, 沒有犯下科技類書籍死板教條的通病。 難怪它能夠在美國亞馬遜取得4.6星的高分, 同時也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超過1000000讀者評價其為“難以置信的有用”!書中多篇內容甚至高居全美科技類文章的top10!

《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思維導圖1

光環之下, 會不會其實難副?我帶著疑問讀下來, 發現書中所用的圖文方式生動恰當, 介紹了很多很多實用性電子設備和互聯網使用技巧。 讀過這本書之後, 你會對身邊的設備和互聯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即便是最普通的智慧手機都還有很多的功能沒有發揮出來, 你還會看到蘋果和微軟兩大陣營在系統軟體方面的較量和互補, 甚至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如何讓自拍更具魅力。 書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手機、平板電腦、照相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技巧 。 包括如何讓你的電池持續時間翻倍, 怎麼樣利用大米拯救進水的手機, 如何將平板電腦變成數碼相框,

在不同設備上閱讀Kindle電子書的方法等等。 我的手機之所以能夠起死回生, 就是得益於這一部分。

智慧手機等設備

書中第二部分從電腦硬體出發, 著重分析了Mac和Windows兩大系統的異同點和辦公軟體的使用方法。 操作電腦辦公或者娛樂可能是人們最最熟悉的畫面,

不論使用的是蘋果筆記本或者windows筆記本, 還是小米MIX2或者iphoneX, 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已經無法離開電腦技術的支援和協助。 咱們穿的衣服是靠電腦程式設計然後編織, 咱們吃的食品是靠電腦計算後分配到各大城市, 咱們住的房子是設計師用CAD設計出來的, 咱們出行最離不開就是手機導航和打車軟體。 試想一下, 如果沒有電腦的協助, 大家的衣食住行將徹底混亂, 世界也將倒退回到黑暗的工業時代。

電腦技術

不可否認的是電腦確實是説明大家工作和生活得利器,然而單獨的電腦只能是科技的執行者,真正讓電腦技術展示力量的場地是互聯網,本書第三部分詳盡講解了在網路上收發電子郵件,使用網路流覽器,利用穀歌搜尋引擎,觀看YouTube線上視頻等方面的內容,還總結了11種免費的互聯網軟體和10款優秀的手機APP軟體供廣大讀者安裝。這也是我第一次瞭解到“穀歌”不僅僅是一個搜尋引擎,它還是一個詞典、一個翻譯器、一個圖片收集器、一家旅行社、一台機場監視器、一個貨幣和單位轉換器、一位元天氣預報員、一個包裹跟蹤器、一個計算器、一位搞笑高手和一本萬能黃頁......正是互聯網的存在,才使得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渺小,而人們的生活卻變得越來越美好。

互聯網社交軟體

《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思維導圖2

真心感謝《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的美國作者大衛·波格,雖然咱們中間遠隔著太平洋,但是您的這本書,真正的讓我省去了國慶假期跑去修手機的麻煩,還為我節約了2000多塊人民幣。我最早接觸電腦大概是在2005年,只記得那時候的滑鼠還是帶滾球的,顯示器後面還有一個大腦袋,電腦應用程式極度的匱乏,印象中只能用方向鍵玩“死亡飛車”這類的遊戲,要是那時候能擁有這樣一本書,那將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再一次感謝本書的作者和後浪出版社的譯者們,你們辛苦了。

《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

合上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思。電腦的歷史其實非常短暫,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製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造出世界上首台類比電子電腦。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電腦“ENIAC”問世。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電腦時代的到來。然而電腦技術卻具有本世紀最快的發展速度,尤其是經過近30年的空前發展,電腦技術的體量已經增長了6個數量級。所以這本《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應該很快就會過時了,但是這不也正是人們所希望看到的嗎?

我不斷的暢想著暢想著:

我不斷的暢想著,下一個電腦技術的爆發點會是哪裡呢?是VR技術打破傳統的聽讀寫方式,還是人工智慧代替更多的人力工作,或者說我們每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電副程式,像《駭客帝國》那樣生活在一個特定的電腦系統裡面。我不斷的暢想著,只期待著手裡的這本書儘快過時......

電腦技術

不可否認的是電腦確實是説明大家工作和生活得利器,然而單獨的電腦只能是科技的執行者,真正讓電腦技術展示力量的場地是互聯網,本書第三部分詳盡講解了在網路上收發電子郵件,使用網路流覽器,利用穀歌搜尋引擎,觀看YouTube線上視頻等方面的內容,還總結了11種免費的互聯網軟體和10款優秀的手機APP軟體供廣大讀者安裝。這也是我第一次瞭解到“穀歌”不僅僅是一個搜尋引擎,它還是一個詞典、一個翻譯器、一個圖片收集器、一家旅行社、一台機場監視器、一個貨幣和單位轉換器、一位元天氣預報員、一個包裹跟蹤器、一個計算器、一位搞笑高手和一本萬能黃頁......正是互聯網的存在,才使得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渺小,而人們的生活卻變得越來越美好。

互聯網社交軟體

《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思維導圖2

真心感謝《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的美國作者大衛·波格,雖然咱們中間遠隔著太平洋,但是您的這本書,真正的讓我省去了國慶假期跑去修手機的麻煩,還為我節約了2000多塊人民幣。我最早接觸電腦大概是在2005年,只記得那時候的滑鼠還是帶滾球的,顯示器後面還有一個大腦袋,電腦應用程式極度的匱乏,印象中只能用方向鍵玩“死亡飛車”這類的遊戲,要是那時候能擁有這樣一本書,那將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再一次感謝本書的作者和後浪出版社的譯者們,你們辛苦了。

《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

合上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思。電腦的歷史其實非常短暫,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製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造出世界上首台類比電子電腦。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電腦“ENIAC”問世。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電腦時代的到來。然而電腦技術卻具有本世紀最快的發展速度,尤其是經過近30年的空前發展,電腦技術的體量已經增長了6個數量級。所以這本《那些你以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應該很快就會過時了,但是這不也正是人們所希望看到的嗎?

我不斷的暢想著暢想著:

我不斷的暢想著,下一個電腦技術的爆發點會是哪裡呢?是VR技術打破傳統的聽讀寫方式,還是人工智慧代替更多的人力工作,或者說我們每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電副程式,像《駭客帝國》那樣生活在一個特定的電腦系統裡面。我不斷的暢想著,只期待著手裡的這本書儘快過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