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皇帝造反”事件!

一、引子

歷史上第一個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孫子秦二世的侄子, 秦王子嬰。 二世末年, 秦相趙高見秦朝氣數已盡, 乃搞了一次政變, 殺死了秦二世, 立子嬰為秦王。 又叫子嬰齋戒幾天, 然後到太廟來領玉璽, 再正式立為皇帝。 誰知子嬰外貌沉厚, 心性卻機靈。 他對兩個兒子說:趙高這廝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的把戲啊, 想把我騙到太廟去殺掉啊。 我們不如給他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吧!齋戒完了, 他竟不去太廟。 趙高見他不去, 就自己來催。 結果被早準備好的子嬰及其兒子殺死在齋宮裡。

一個名義上擁有最高權力的君主,

卻不能名正言順地下令罷免或殺掉宰相, 而只能靠陰謀詭計來除掉宰相, 這可以稱之為皇帝造反吧。 但這僅僅是皇帝造反的一個引子。 因為嚴格說起來, 子嬰還不是皇帝, 他殺趙高的行為主要是為了救自己的命而不是為了將旁落的大權奪回來。 下面要講的幾個皇帝, 他們為了自己大權旁落、威風掃地而起來反抗的舉動, 才真正稱得上是造反哪!

二、 為造反, 劉志與太監歃血為盟

劉志

劉志是東漢桓帝的名字, 他本來是沒有希望當皇帝的, 但當時柄持朝政的大將軍梁冀見他年幼木訥, 堅決要立他。 於是十五歲的劉志當上了皇帝。

劉志當了十五年的皇帝。 這十五年中, 梁冀的權勢越來越大, 也越來越專橫跋扈。 朝廷百官, 由他呼喝貶擢, 稍不順心, 隨意殺之;四方貢奉之物, 必先到梁府, 然後方能去朝廷。 皇帝形同擺設。 三十歲的劉志不甘心如此任人擺佈, 於是招來五個自己信任的太監, 和他們密謀一番。 大家知道茲事體大, 搞不好自己人頭先落地。

於是互相歃血為盟, 劉志親自齧臂出血, 以示六人同命, 誓除梁冀。

漢桓帝延熹二年, 西元159年八月的一個月黑風高之夜, 在劉志的親自指揮下, 五個太監帶領早已準備好的一千余宮廷侍衛, 忽然沖出皇宮, 包圍了梁冀的府第。 梁冀夫妻反抗無及, 雙雙自殺。

劉志是幸運的, 鋌而走險獲得成功, 但後來的皇帝造反就沒有這種運氣了。

三、憤怒青年曹髦的悲壯一擊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 魏明帝曹睿的侄兒。 曹魏王朝自曹爽謀誅司馬懿不成反而被其殺害之後, 大權就落在司馬氏一家手中, 曹氏皇帝如同當年曹操手中的漢獻帝一樣, 基本成了傀儡。 西元254年, 14歲的曹髦被立為皇帝。

曹髦當了七年皇帝, 年歲漸長, 對自己這種雖為皇帝卻無權無勢,

一切都得聽可以為所欲為的司馬昭的生活感到十分不滿。 甘露五年(西元260年), 司馬昭逼曹髦下詔封自己為相國, 加九錫。 熟讀史書的曹髦當然知道, 當了相國再加九錫, 司馬昭的下一步就是要當皇帝了。 身懷曹氏血統的曹髦不甘心坐以待斃, 決心拼死一搏。

於是他召來幾個自己信任的大臣, 要他們和自己一起去討伐司馬昭。 那些人聽了嚇了一跳, 連忙用歷史上魯昭公造反不成的例子勸他不可輕舉妄動(奇怪的是, 這些人不用劉志成功的例子而用一個不成功的來推卻, 可見秦漢以降, 中國文人已成未閹的媚娘也!)。

曹髦見這幾人害怕, 拿出懷中早已寫好的自己的一張大字報扔在地下, 大聲說:我的決心已經下定了!就是死也沒什麼可怕的,

何況還不一定就死呢!

這幾個人見曹髦不聽勸, 怕連累自己, 連忙跑出去報告司馬昭。 曹髦見狀, 氣不可耐, 就佩起寶劍, 聚集起自己的護衛和殿中宿衛以及宮中的一些忠於他的侍童傭僕等大約二、三百人。 曹髦揚眉劍出鞘, 登上皇帝寶輦, 高呼打倒司馬昭的口號, 指揮著這一群人向皇宮外面沖去。 然而, 未出宮門, 司馬昭手下的大批軍隊已經趕到。 一場廝殺, 憤怒青年曹髦就這樣悲壯地死去了。

喝, 曹髦不愧是曹操的後代啊。 如果曹操地下有知, 見自己的玄孫比當年的漢獻帝有血氣得多, 定要浮他三大白的!

四、皇帝、丞相大會戰

西元532年, 一個叫元修的人, 在丞相高歡的挑選下, 當上了北魏的皇帝,史稱孝武帝。

高歡原是一個能征慣戰的驍將,在北魏末年混亂的情況下,他從河北起兵,誅除亂臣,穩定局勢,扶立元修,應該說是功莫大焉。因此元修當上皇帝,拜高歡為大丞相、大將軍、太師。君臣之初,相處還是不錯的。

但高歡既是扶立社稷的人,又官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難免有一些擅權的事情。當時的都城在洛陽,而高歡將自己的大丞相府建在太原,時常有丞相的話從太原傳過來。偏偏這元修又是一個意欲勵精圖治的人,不喜歡國家大事都由丞相說了算,再加上旁邊還有一些想鞏固皇權的人的不斷嘀咕。於是,皇帝和丞相之間漸漸產生了隔膜、齟齬和猜疑,最後,終於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西元534年,元修以將伐南朝的名義,大集兵馬,準備渡過黃河,討伐高歡於太原。高歡得信,也集結軍隊,南下而來。於是,皇帝與丞相的軍隊就隔著黃河打了幾小仗。高歡見元修不敢過河,就指揮自己的軍隊渡過河來。誰知元修雖有雄心壯志,卻沒有多大才幹,手下的軍隊及其將領,或是佩服高歡,或是害怕高歡,當高歡的軍隊過來時,竟然兵無鬥志,一哄而散。元修無奈之下,只得西奔長安,投靠另一軍閥宇文泰去了。

同樣是皇帝討伐丞相,元修比曹髦幸運多了,畢竟手下還有一支軍隊。沒想到老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皇帝造反,比秀才也好不了多少啊。

五、史上最搞笑的皇帝造反

高歡再次打下洛陽後,又立11歲的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

高歡立元善見為帝之後,對這個皇帝倒是恭恭敬敬的。這樣,魏靜帝算是過了十幾年平安日子,並出落得一表人才,文武雙全。據說他能挾石獅子攀逾宮牆,又喜文學。然而,在權臣之下,文武雙全又有何用!當高歡死去,他的兒子高澄即位當上大丞相大將軍之後,魏靜帝的日子開始難過了。有一次,魏靜帝在郊外打獵,馬稍稍騎得快了一點,監視的人馬上就在後面叫道:不要騎得那麼快,大將軍要生氣的。還有一次,他與高澄飲酒時,自稱為朕,高澄就怒駡道:朕,朕,狗腳朕!並令人狠狠打了他三拳。

魏靜帝受不了這種侮辱,就和一批大臣商量,要想辦法除掉高澄。這批人想了半天,想出一個絕代佳計:高澄的府邸不是離皇宮不遠嗎?我們在皇宮中挖一條地道,不是可以一直挖到高澄的床下嗎?挖好了,派人沖出去,不就可以殺掉正在魚水歡樂或正在黑甜鄉閒逛的高澄了嗎!

妙計想好,似乎高澄的腦袋已在囊中,於是動手開挖。起先倒還順利,誰知挖到宮門口時,卻被守門人聽見了地下的響聲。守門人並不知道皇帝要造反,還以為土行孫要潛進來殺皇上了,於是大驚小怪起來。這一來,秘密洩露,高澄馬上帶兵直闖進宮,責駡皇帝道:你為什麼要造反?我們父子對國家有大功,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了!魏靜帝正色道:自古以來,只聽說臣反君,沒聽說君反臣的。你自己想造反,又何必說我!我殺你則國家安寧,不殺你則終有一天要被你殺的。你要殺我,就殺吧!不知為何,高澄並不乘機殺他,只殺了幾個為他出謀劃策的人就了了此事。可憐魏靜帝造反不成,從此更成傀儡了。

呵呵,皇帝挖地道要殺權臣,也算是空前絕後了。不知後來的宋徽宗趙佶挖地道以會妓女,靈感是否從此而來?

六、想憑武功造反的宇文覺

西元557年,掌握西魏大權的宇文護,逼傀儡皇帝元廓禪讓與自己的堂弟宇文覺,滅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

北周的首任皇帝(當時不叫皇帝而叫天王)宇文覺年方16歲,可以說還是個孩子。可是,宇文覺年紀雖小,卻是志向豪邁,性格也很堅毅剛決,他很不滿意宇文護的專橫跋扈,只覺得萬事該由自己做主。同時,朝中另有一批大臣也看不慣宇文護的作為,常在宇文覺耳邊吹風,說:國家大事,應當由天子決定,怎麼能老讓別人指手畫腳啊!又說:聽說大司馬(指宇文護)要攝政七年,長長七年哪,陛下您受得了這麼漫長的由人指點的日子嗎。宇文覺聽了更是滿腹怨恨,於是他們謀劃,招了一批武士,又由終南山請來幾個武林高手當師傅,日夜在皇宮後園演習刀法、劍法、擒拿格鬥等十八般武藝,宇文護自己也一起練習。練了三個月,覺得差不多了,他又與大臣商量,決定於某一天開宮廷宴會時,抓住宇文護殺掉。誰知他們的陰謀還來不及實施,就有人向宇文護告密了。於是宇文護來了個先下手為強,派大批軍隊沖進皇宮。小皇帝宇文覺還想憑武林絕技抵擋一陣。誰知道彼時中國武術尚在萌芽狀態,那批終南山道士自己不過練到降龍十八缺十三掌、乾坤大挪移二段的水準,僅僅玩了三個月的宇文覺更可想而知了。幾招下來,小皇帝就被人抓住。宇文護宣佈廢了宇文覺,不久又殺掉了他。

可憐的宇文覺啊,定是受太史公《遊俠列傳》的毒害不淺,以為有點武功就可以一掌定乾坤了,世上哪有這種可笑的事啊。

七、劉承佑來了一次閃電式造反

西元948年,18歲的劉承佑繼位當上後漢的皇帝,史稱隱帝。當時,軍人勢力膨脹。楊玢、史弘肇、郭威等相繼以樞密使身份登上相位,掌握朝廷大權。

這些武官執政,行事雖尚公正,但為人卻粗暴了一點,又看不起文官,同時對年輕的皇帝也不放在眼裡。有一次,楊玢和史弘肇在劉承佑面前討論事情,皇帝說了一句:你們考慮得仔細一點,可不要被人說閒話哦。楊玢就不耐煩地說:有我們為你操勞,陛下大人,你不多嘴也沒人當你是啞巴耶。

如此等等,使得皇帝對他們不滿意,皇帝左右的人也乘機大說他們的壞話。於是劉承佑開始與左右密謀除掉他們的辦法。

西元950年,由於北方的遼國有南侵動作,老將郭威帶大軍北上拒敵。劉承佑感到郭威帶大軍外出,正是除掉這批軍人宰相的好機會,於是加緊了謀劃和各項準備工作。

十一月的一天清晨,楊玢、史弘肇等幾個武官宰相像往常一樣去上朝,正走到廣政殿門口,突然從裡面湧出幾十個武士,一陣刀砍劍劈,將他們殺死于門下。劉承佑升殿,道:這批老傢伙向來把俺當小孩子,俺今天才開始真正當皇帝了。於是又派人前往郭威的部隊,命令兩員大將殺掉郭威。誰知郭威在軍隊中一向威望極高,那兩員大將不但不願殺他,反而將皇帝聖旨拿給他看。於是郭威帶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回京城。

劉承佑聽說郭威殺過來了,也命令集結大軍,大賞國庫財物給軍隊,並由自己親自統帥,御駕親征以與郭威決一死戰。誰知郭威乃是一員百戰百勝的大將,他帶的那支軍隊又充滿精兵強將。於是,四百年前北魏孝武帝敗于高歡的一幕又一次重演:皇帝的軍隊與宰相的軍隊甫一接觸,皇帝的軍隊立即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頃刻之間潰不成軍。劉承佑發現大事不妙狼狽而逃時,身邊連官帶兵只僅僅剩下十幾個人,結果當夜就死於亂軍之中。

八、愛新覺羅.玄燁的造反

在中國歷史上,宮廷內部的明爭暗鬥、形形色色的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有流血的,有不流血的,有的甚至引起國家大亂,政權覆亡。

康熙智擒奸相鼇拜是一場獨具匠心、設計巧妙的鬥爭,行動乾淨俐落,在神不知鬼不覺之中便把權傾朝堂的鼇拜按倒,不動聲色地把國家大權奪回自己手中。

康熙,名玄燁,八歲那年,父親順治帝去世,他便登基當了皇帝。因為還是個孩子,不能處理朝政,順治死前留下遺囑,任命自己最信任的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執掌朝政。索尼感到責任重大,立即代表四人宣誓:“索尼等誓以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偏私親戚,不計怨仇,不求不義之富貴,不聽兄弟子侄之私言,不接受賄賂,不結黨營私,只以忠心報答已故皇上信賴之恩。”(《清史稿·索尼傳》)

四大臣信誓旦旦,忠心可嘉。可是,沒過多久,鼇拜就把誓言忘得一乾二淨。鼇拜平時專橫跋扈,居功自傲,盛氣淩人,朝中文武官員多半都怕他。他一受“顧命”,就利用權勢迫害和他意見相左的人。內大臣費揚古系開國元勳,因為同鼇拜有矛盾,便被陷害處死。

鼇拜的野心很大。在四大臣中,他位在最末,可他不甘居人後,總想自己獨攬大權,凡事恣意橫行,不准別人提異議。索尼是四朝元老,資歷最深,列輔臣首位。但他年老多病,管不了多少事,對鼇拜無可奈何。遏必隆明哲保身,凡鼇拜所為,都一一默認。只有蘇克薩哈不服,經常和鼇拜爭論。為調換旗地事,兩人的矛盾勢同水火。八旗兵初入關時,曾一度爭相圈佔土地。鱉拜屬鑲黃旗,他看中了正白旗的土地,竟提出互換。負責辦理調換旗地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及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認為此事不可行,請求停止圈換。鼇拜大怒,立即下令將蘇、朱、王三人逮捕,交刑部議罪,並提出應處以死刑。蘇克薩哈屬正白旗,堅決反對調換旗地,不同意將蘇、朱、王三人處死。康熙感到此事複雜,不便馬上作出決定,沒有同意鼇拜的主張。事後,鼇拜竟假託旨意,到底把蘇、朱、王三人殺掉了。因這件事,鼇拜轉怒于蘇克薩哈,動了殺機,伺機下手。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年十四歲時,正式親政。在此之前一個月,索尼病故。蘇克薩哈感到難與鼇拜共事,產生退隱之念,便向康熙請求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允許他去守護先帝陵寢,以保全餘生。康熙下旨挽留,因不解其中原由,命議政王大臣問明奏來。蘇克薩哈要求辭職守陵,意在逼使鼇拜交權,因而激怒了鼇拜。鼇拜乘機興大獄,與黨羽策劃,給蘇克薩哈定了二十四條罪狀,擬將蘇及其長子內大臣查克旦處以殘酷的磔刑,餘子六人,孫子一人,兄弟之子二人,還有同族人前鋒統領白爾赫圖、侍衛額爾得等一律處斬。康熙多少隱約知曉一些他們兩人的矛盾,因而沒有批准鼇拜這個要求。鼇拜上殿,當面與康熙爭辯,康熙仍不同意。鼇拜急了,揮拳強辯,疾聲厲色,把康熙嚇得心驚膽顫。逼了幾天,康熙被迫批准了鼇拜的全部要求,只將蘇克薩哈的磔刑改為絞刑,算是對有功之臣的一點微小的照顧。可憐蘇克薩哈征戰幾十年,功勳之家卻落得一個滅族的悲慘結局!

害死蘇克薩哈後,鼇拜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班行章奏,自列首位。遏必隆甘居其後,事事都聽鼇拜擺佈。康熙八年元旦,鼇拜率諸臣上殿賀年,身穿一黃袍,式樣和質料儼如皇帝,所不同者,只是帽子上打了個紅絨結,而康熙戴的是一顆東珠,康熙雖已親政,但朝廷實權仍操在鼇拜之手。鼇拜大肆結黨營私,把其黨羽包括兄弟子侄都安插到朝廷各個部門,六大部的首腦幾乎全是他的人。這樣,鼇拜便牢牢控制了政局。每有大小事件,如任免官員、實施政策等,諸臣都先到鼇拜家裡議定,然後再通知康熙實行,這等於把康熙置於傀儡地位。康熙很惱火,但一時也沒有辦法。

鼇拜勢焰日熾,進逼不已。他視康熙年幼可欺,每當議事時,動輒高聲呵斥廷臣,每決一事,必欲康熙屈從他的意志。有一次,鼇拜故意裝病不朝,康熙親自到他家裡問疾,竟在寢室裡發現炕席上放了一把短刀。按照規定,臣屬面見皇帝身邊不許攜帶任何兇器,否則即以圖謀不軌論處。鼇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毫無顧忌地把兇器放在身邊。康熙裝作並不介意,一邊笑著,一邊從容地說:“刀不離身,只是滿洲的故俗,不必大驚小怪。”慰勞了幾句,便回宮去了。

鼇拜及其黨羽所作所為,引起康熙的嚴重憂慮。鼇拜集團的存在是對皇權的嚴重威脅。為了奪回權力,康熙決計除掉他。但鼇拜手握兵權,掌握朝中大權,其勢力廣布朝廷上下,弄得不好,會招來一場大亂。所以康熙不敢興師動眾,貿然行事,而于暗中準備計擒鼇拜。

康熙召索額圖進宮密謀。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做了康熙的侍衛,以忠誠任事得到康熙的信任。密謀後,康熙以陪伴自己娛樂為名,下令在八旗子弟中挑選身體強壯的十來歲孩童進宮,共選了十餘個,果然個個長得結實、機靈。康熙很高興,讓這些孩童天天練習並表演角鬥、摔跤。鼇拜進宮奏事,康熙也不讓他們回避,故意讓他看見孩子們在摔跤玩耍,有時康熙也混在其中,玩得興高采烈。鼇拜看在眼裡,心中暗喜:康熙畢竟是個孩子,貪玩,胸無大志,不務政事,自己得以繼續專權。為了麻痹鼇拜,康熙對他更敬重、優禮,這使他益加坦然,對康熙毫不心存戒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訓練,這些孩童都成了康熙的心腹。康熙八年五月,有一天,康熙單獨宣召鼇拜。鼇拜大搖大擺地剛剛跨進宮門檻,腳步還沒站穩,突然從兩側跳出一群孩童,一擁而上,把鼇拜按住,還沒等他明白怎麼回事時,已被按倒在地上。

權重勢雄的鼇拜就這樣束手被擒了。

逮捕鼇拜後,康熙立即指令康親王傑書負責審訊。與此同時,鼇拜集團的成員也紛紛落網。經審訊,列出鼇拜罪狀三十條,又經康熙親自當面核實,鼇拜一一招認。大臣們都要求判鼇拜死刑。康熙念其在朝廷效力年久,特給以寬大處理,免死,改為禁錮終身。對該集團的骨幹人物都處死。接著,給被鼇拜陷害冤死的大臣都恢復了名譽。

鼇拜一夥是一個實力雄厚而又腐朽的政治集團。康熙略施小計,便把它一朝解決,不留後患,政局迅速改觀,為清初社會的發展開拓了道路。這件事的處理,顯示了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康熙的政治家的才能和風度。

九、光緒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他們的活動得到光緒帝的支援,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德太后控制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慈格太后勢力。作為慈格太后,她當然感覺出自己權力受到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干涉。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掉太后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兵權均掌握在慈模的手中。為此光緒帝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士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

正在這時,榮祿手下的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來到北京。袁世凱在康有為、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的活動中,明確表態支持維新變法活動。所以康有為曾經向光緒帝推薦過袁世凱,說他是個瞭解洋務又主張變法的新派軍人,如果能把他拉過來,榮祿——慈格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緒帝認為變法要成功,非有軍人的支持不可,於是在北京召見了袁世凱,封給他待郎的官銜,旨在拉攏袁世凱,為自己效力。

當時康有為等人也認為,要使變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只有殺掉榮祿。而能夠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凱。所以譚嗣同後來又深夜密訪袁世凱。

譚嗣同說:“現在榮祿他們想廢掉皇帝,你應該用你的兵力,殺掉榮祿,再發兵包圍頤和園。事成之後,皇上掌握大權,清除那些老朽守舊的臣子,那時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凱慷慨激昂地說:“只要是上下命令,我一定拼命去幹。”譚嗣同又說:“別人還好對付。榮祿不是等閒之輩,殺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凱瞪著大眼睛說:“這有什麼難的?殺榮祿就像殺一條狗一樣!”譚嗣同著急地說:“那我們現在就決定如何行動,我馬上向是上報告。”袁世凱想了想說:“那太倉促了,我指揮的軍隊的槍彈火藥都在榮祿手裡,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譚嗣同沒有辦法,只好同意。

袁世凱是個心計多端善於看風使舵的人,康有為和譚嗣同都沒有看透他。袁世凱雖然表示忠於光緒皇帝,但是他心裡明白掌握實權的還是太后和她的心腹,於是又和慈律的心腹們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這次爭鬥還是慈櫓占了上風。所以,他決定先穩住譚嗣同,再向榮祿告密。

不久,袁世凱便回天津,把譚嗣同夜訪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榮祿。榮祿嚇得當天就到北京頤和園面見慈接,報告光緒帝如何要搶先下手的事。

袁世凱

第二天天剛亮,慈接怒衝衝地進了皇宮,把光緒帝帶到藏台幽禁起來,接著下令廢除變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維新變法人土和官員。變法經過103天最後失敗。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腦袋。

當上了北魏的皇帝,史稱孝武帝。

高歡原是一個能征慣戰的驍將,在北魏末年混亂的情況下,他從河北起兵,誅除亂臣,穩定局勢,扶立元修,應該說是功莫大焉。因此元修當上皇帝,拜高歡為大丞相、大將軍、太師。君臣之初,相處還是不錯的。

但高歡既是扶立社稷的人,又官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難免有一些擅權的事情。當時的都城在洛陽,而高歡將自己的大丞相府建在太原,時常有丞相的話從太原傳過來。偏偏這元修又是一個意欲勵精圖治的人,不喜歡國家大事都由丞相說了算,再加上旁邊還有一些想鞏固皇權的人的不斷嘀咕。於是,皇帝和丞相之間漸漸產生了隔膜、齟齬和猜疑,最後,終於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西元534年,元修以將伐南朝的名義,大集兵馬,準備渡過黃河,討伐高歡於太原。高歡得信,也集結軍隊,南下而來。於是,皇帝與丞相的軍隊就隔著黃河打了幾小仗。高歡見元修不敢過河,就指揮自己的軍隊渡過河來。誰知元修雖有雄心壯志,卻沒有多大才幹,手下的軍隊及其將領,或是佩服高歡,或是害怕高歡,當高歡的軍隊過來時,竟然兵無鬥志,一哄而散。元修無奈之下,只得西奔長安,投靠另一軍閥宇文泰去了。

同樣是皇帝討伐丞相,元修比曹髦幸運多了,畢竟手下還有一支軍隊。沒想到老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皇帝造反,比秀才也好不了多少啊。

五、史上最搞笑的皇帝造反

高歡再次打下洛陽後,又立11歲的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

高歡立元善見為帝之後,對這個皇帝倒是恭恭敬敬的。這樣,魏靜帝算是過了十幾年平安日子,並出落得一表人才,文武雙全。據說他能挾石獅子攀逾宮牆,又喜文學。然而,在權臣之下,文武雙全又有何用!當高歡死去,他的兒子高澄即位當上大丞相大將軍之後,魏靜帝的日子開始難過了。有一次,魏靜帝在郊外打獵,馬稍稍騎得快了一點,監視的人馬上就在後面叫道:不要騎得那麼快,大將軍要生氣的。還有一次,他與高澄飲酒時,自稱為朕,高澄就怒駡道:朕,朕,狗腳朕!並令人狠狠打了他三拳。

魏靜帝受不了這種侮辱,就和一批大臣商量,要想辦法除掉高澄。這批人想了半天,想出一個絕代佳計:高澄的府邸不是離皇宮不遠嗎?我們在皇宮中挖一條地道,不是可以一直挖到高澄的床下嗎?挖好了,派人沖出去,不就可以殺掉正在魚水歡樂或正在黑甜鄉閒逛的高澄了嗎!

妙計想好,似乎高澄的腦袋已在囊中,於是動手開挖。起先倒還順利,誰知挖到宮門口時,卻被守門人聽見了地下的響聲。守門人並不知道皇帝要造反,還以為土行孫要潛進來殺皇上了,於是大驚小怪起來。這一來,秘密洩露,高澄馬上帶兵直闖進宮,責駡皇帝道:你為什麼要造反?我們父子對國家有大功,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了!魏靜帝正色道:自古以來,只聽說臣反君,沒聽說君反臣的。你自己想造反,又何必說我!我殺你則國家安寧,不殺你則終有一天要被你殺的。你要殺我,就殺吧!不知為何,高澄並不乘機殺他,只殺了幾個為他出謀劃策的人就了了此事。可憐魏靜帝造反不成,從此更成傀儡了。

呵呵,皇帝挖地道要殺權臣,也算是空前絕後了。不知後來的宋徽宗趙佶挖地道以會妓女,靈感是否從此而來?

六、想憑武功造反的宇文覺

西元557年,掌握西魏大權的宇文護,逼傀儡皇帝元廓禪讓與自己的堂弟宇文覺,滅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

北周的首任皇帝(當時不叫皇帝而叫天王)宇文覺年方16歲,可以說還是個孩子。可是,宇文覺年紀雖小,卻是志向豪邁,性格也很堅毅剛決,他很不滿意宇文護的專橫跋扈,只覺得萬事該由自己做主。同時,朝中另有一批大臣也看不慣宇文護的作為,常在宇文覺耳邊吹風,說:國家大事,應當由天子決定,怎麼能老讓別人指手畫腳啊!又說:聽說大司馬(指宇文護)要攝政七年,長長七年哪,陛下您受得了這麼漫長的由人指點的日子嗎。宇文覺聽了更是滿腹怨恨,於是他們謀劃,招了一批武士,又由終南山請來幾個武林高手當師傅,日夜在皇宮後園演習刀法、劍法、擒拿格鬥等十八般武藝,宇文護自己也一起練習。練了三個月,覺得差不多了,他又與大臣商量,決定於某一天開宮廷宴會時,抓住宇文護殺掉。誰知他們的陰謀還來不及實施,就有人向宇文護告密了。於是宇文護來了個先下手為強,派大批軍隊沖進皇宮。小皇帝宇文覺還想憑武林絕技抵擋一陣。誰知道彼時中國武術尚在萌芽狀態,那批終南山道士自己不過練到降龍十八缺十三掌、乾坤大挪移二段的水準,僅僅玩了三個月的宇文覺更可想而知了。幾招下來,小皇帝就被人抓住。宇文護宣佈廢了宇文覺,不久又殺掉了他。

可憐的宇文覺啊,定是受太史公《遊俠列傳》的毒害不淺,以為有點武功就可以一掌定乾坤了,世上哪有這種可笑的事啊。

七、劉承佑來了一次閃電式造反

西元948年,18歲的劉承佑繼位當上後漢的皇帝,史稱隱帝。當時,軍人勢力膨脹。楊玢、史弘肇、郭威等相繼以樞密使身份登上相位,掌握朝廷大權。

這些武官執政,行事雖尚公正,但為人卻粗暴了一點,又看不起文官,同時對年輕的皇帝也不放在眼裡。有一次,楊玢和史弘肇在劉承佑面前討論事情,皇帝說了一句:你們考慮得仔細一點,可不要被人說閒話哦。楊玢就不耐煩地說:有我們為你操勞,陛下大人,你不多嘴也沒人當你是啞巴耶。

如此等等,使得皇帝對他們不滿意,皇帝左右的人也乘機大說他們的壞話。於是劉承佑開始與左右密謀除掉他們的辦法。

西元950年,由於北方的遼國有南侵動作,老將郭威帶大軍北上拒敵。劉承佑感到郭威帶大軍外出,正是除掉這批軍人宰相的好機會,於是加緊了謀劃和各項準備工作。

十一月的一天清晨,楊玢、史弘肇等幾個武官宰相像往常一樣去上朝,正走到廣政殿門口,突然從裡面湧出幾十個武士,一陣刀砍劍劈,將他們殺死于門下。劉承佑升殿,道:這批老傢伙向來把俺當小孩子,俺今天才開始真正當皇帝了。於是又派人前往郭威的部隊,命令兩員大將殺掉郭威。誰知郭威在軍隊中一向威望極高,那兩員大將不但不願殺他,反而將皇帝聖旨拿給他看。於是郭威帶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回京城。

劉承佑聽說郭威殺過來了,也命令集結大軍,大賞國庫財物給軍隊,並由自己親自統帥,御駕親征以與郭威決一死戰。誰知郭威乃是一員百戰百勝的大將,他帶的那支軍隊又充滿精兵強將。於是,四百年前北魏孝武帝敗于高歡的一幕又一次重演:皇帝的軍隊與宰相的軍隊甫一接觸,皇帝的軍隊立即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頃刻之間潰不成軍。劉承佑發現大事不妙狼狽而逃時,身邊連官帶兵只僅僅剩下十幾個人,結果當夜就死於亂軍之中。

八、愛新覺羅.玄燁的造反

在中國歷史上,宮廷內部的明爭暗鬥、形形色色的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有流血的,有不流血的,有的甚至引起國家大亂,政權覆亡。

康熙智擒奸相鼇拜是一場獨具匠心、設計巧妙的鬥爭,行動乾淨俐落,在神不知鬼不覺之中便把權傾朝堂的鼇拜按倒,不動聲色地把國家大權奪回自己手中。

康熙,名玄燁,八歲那年,父親順治帝去世,他便登基當了皇帝。因為還是個孩子,不能處理朝政,順治死前留下遺囑,任命自己最信任的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執掌朝政。索尼感到責任重大,立即代表四人宣誓:“索尼等誓以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偏私親戚,不計怨仇,不求不義之富貴,不聽兄弟子侄之私言,不接受賄賂,不結黨營私,只以忠心報答已故皇上信賴之恩。”(《清史稿·索尼傳》)

四大臣信誓旦旦,忠心可嘉。可是,沒過多久,鼇拜就把誓言忘得一乾二淨。鼇拜平時專橫跋扈,居功自傲,盛氣淩人,朝中文武官員多半都怕他。他一受“顧命”,就利用權勢迫害和他意見相左的人。內大臣費揚古系開國元勳,因為同鼇拜有矛盾,便被陷害處死。

鼇拜的野心很大。在四大臣中,他位在最末,可他不甘居人後,總想自己獨攬大權,凡事恣意橫行,不准別人提異議。索尼是四朝元老,資歷最深,列輔臣首位。但他年老多病,管不了多少事,對鼇拜無可奈何。遏必隆明哲保身,凡鼇拜所為,都一一默認。只有蘇克薩哈不服,經常和鼇拜爭論。為調換旗地事,兩人的矛盾勢同水火。八旗兵初入關時,曾一度爭相圈佔土地。鱉拜屬鑲黃旗,他看中了正白旗的土地,竟提出互換。負責辦理調換旗地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及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認為此事不可行,請求停止圈換。鼇拜大怒,立即下令將蘇、朱、王三人逮捕,交刑部議罪,並提出應處以死刑。蘇克薩哈屬正白旗,堅決反對調換旗地,不同意將蘇、朱、王三人處死。康熙感到此事複雜,不便馬上作出決定,沒有同意鼇拜的主張。事後,鼇拜竟假託旨意,到底把蘇、朱、王三人殺掉了。因這件事,鼇拜轉怒于蘇克薩哈,動了殺機,伺機下手。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年十四歲時,正式親政。在此之前一個月,索尼病故。蘇克薩哈感到難與鼇拜共事,產生退隱之念,便向康熙請求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允許他去守護先帝陵寢,以保全餘生。康熙下旨挽留,因不解其中原由,命議政王大臣問明奏來。蘇克薩哈要求辭職守陵,意在逼使鼇拜交權,因而激怒了鼇拜。鼇拜乘機興大獄,與黨羽策劃,給蘇克薩哈定了二十四條罪狀,擬將蘇及其長子內大臣查克旦處以殘酷的磔刑,餘子六人,孫子一人,兄弟之子二人,還有同族人前鋒統領白爾赫圖、侍衛額爾得等一律處斬。康熙多少隱約知曉一些他們兩人的矛盾,因而沒有批准鼇拜這個要求。鼇拜上殿,當面與康熙爭辯,康熙仍不同意。鼇拜急了,揮拳強辯,疾聲厲色,把康熙嚇得心驚膽顫。逼了幾天,康熙被迫批准了鼇拜的全部要求,只將蘇克薩哈的磔刑改為絞刑,算是對有功之臣的一點微小的照顧。可憐蘇克薩哈征戰幾十年,功勳之家卻落得一個滅族的悲慘結局!

害死蘇克薩哈後,鼇拜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班行章奏,自列首位。遏必隆甘居其後,事事都聽鼇拜擺佈。康熙八年元旦,鼇拜率諸臣上殿賀年,身穿一黃袍,式樣和質料儼如皇帝,所不同者,只是帽子上打了個紅絨結,而康熙戴的是一顆東珠,康熙雖已親政,但朝廷實權仍操在鼇拜之手。鼇拜大肆結黨營私,把其黨羽包括兄弟子侄都安插到朝廷各個部門,六大部的首腦幾乎全是他的人。這樣,鼇拜便牢牢控制了政局。每有大小事件,如任免官員、實施政策等,諸臣都先到鼇拜家裡議定,然後再通知康熙實行,這等於把康熙置於傀儡地位。康熙很惱火,但一時也沒有辦法。

鼇拜勢焰日熾,進逼不已。他視康熙年幼可欺,每當議事時,動輒高聲呵斥廷臣,每決一事,必欲康熙屈從他的意志。有一次,鼇拜故意裝病不朝,康熙親自到他家裡問疾,竟在寢室裡發現炕席上放了一把短刀。按照規定,臣屬面見皇帝身邊不許攜帶任何兇器,否則即以圖謀不軌論處。鼇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毫無顧忌地把兇器放在身邊。康熙裝作並不介意,一邊笑著,一邊從容地說:“刀不離身,只是滿洲的故俗,不必大驚小怪。”慰勞了幾句,便回宮去了。

鼇拜及其黨羽所作所為,引起康熙的嚴重憂慮。鼇拜集團的存在是對皇權的嚴重威脅。為了奪回權力,康熙決計除掉他。但鼇拜手握兵權,掌握朝中大權,其勢力廣布朝廷上下,弄得不好,會招來一場大亂。所以康熙不敢興師動眾,貿然行事,而于暗中準備計擒鼇拜。

康熙召索額圖進宮密謀。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做了康熙的侍衛,以忠誠任事得到康熙的信任。密謀後,康熙以陪伴自己娛樂為名,下令在八旗子弟中挑選身體強壯的十來歲孩童進宮,共選了十餘個,果然個個長得結實、機靈。康熙很高興,讓這些孩童天天練習並表演角鬥、摔跤。鼇拜進宮奏事,康熙也不讓他們回避,故意讓他看見孩子們在摔跤玩耍,有時康熙也混在其中,玩得興高采烈。鼇拜看在眼裡,心中暗喜:康熙畢竟是個孩子,貪玩,胸無大志,不務政事,自己得以繼續專權。為了麻痹鼇拜,康熙對他更敬重、優禮,這使他益加坦然,對康熙毫不心存戒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訓練,這些孩童都成了康熙的心腹。康熙八年五月,有一天,康熙單獨宣召鼇拜。鼇拜大搖大擺地剛剛跨進宮門檻,腳步還沒站穩,突然從兩側跳出一群孩童,一擁而上,把鼇拜按住,還沒等他明白怎麼回事時,已被按倒在地上。

權重勢雄的鼇拜就這樣束手被擒了。

逮捕鼇拜後,康熙立即指令康親王傑書負責審訊。與此同時,鼇拜集團的成員也紛紛落網。經審訊,列出鼇拜罪狀三十條,又經康熙親自當面核實,鼇拜一一招認。大臣們都要求判鼇拜死刑。康熙念其在朝廷效力年久,特給以寬大處理,免死,改為禁錮終身。對該集團的骨幹人物都處死。接著,給被鼇拜陷害冤死的大臣都恢復了名譽。

鼇拜一夥是一個實力雄厚而又腐朽的政治集團。康熙略施小計,便把它一朝解決,不留後患,政局迅速改觀,為清初社會的發展開拓了道路。這件事的處理,顯示了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康熙的政治家的才能和風度。

九、光緒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他們的活動得到光緒帝的支援,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德太后控制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慈格太后勢力。作為慈格太后,她當然感覺出自己權力受到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干涉。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掉太后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兵權均掌握在慈模的手中。為此光緒帝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士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

正在這時,榮祿手下的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來到北京。袁世凱在康有為、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的活動中,明確表態支持維新變法活動。所以康有為曾經向光緒帝推薦過袁世凱,說他是個瞭解洋務又主張變法的新派軍人,如果能把他拉過來,榮祿——慈格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緒帝認為變法要成功,非有軍人的支持不可,於是在北京召見了袁世凱,封給他待郎的官銜,旨在拉攏袁世凱,為自己效力。

當時康有為等人也認為,要使變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只有殺掉榮祿。而能夠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凱。所以譚嗣同後來又深夜密訪袁世凱。

譚嗣同說:“現在榮祿他們想廢掉皇帝,你應該用你的兵力,殺掉榮祿,再發兵包圍頤和園。事成之後,皇上掌握大權,清除那些老朽守舊的臣子,那時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凱慷慨激昂地說:“只要是上下命令,我一定拼命去幹。”譚嗣同又說:“別人還好對付。榮祿不是等閒之輩,殺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凱瞪著大眼睛說:“這有什麼難的?殺榮祿就像殺一條狗一樣!”譚嗣同著急地說:“那我們現在就決定如何行動,我馬上向是上報告。”袁世凱想了想說:“那太倉促了,我指揮的軍隊的槍彈火藥都在榮祿手裡,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譚嗣同沒有辦法,只好同意。

袁世凱是個心計多端善於看風使舵的人,康有為和譚嗣同都沒有看透他。袁世凱雖然表示忠於光緒皇帝,但是他心裡明白掌握實權的還是太后和她的心腹,於是又和慈律的心腹們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這次爭鬥還是慈櫓占了上風。所以,他決定先穩住譚嗣同,再向榮祿告密。

不久,袁世凱便回天津,把譚嗣同夜訪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榮祿。榮祿嚇得當天就到北京頤和園面見慈接,報告光緒帝如何要搶先下手的事。

袁世凱

第二天天剛亮,慈接怒衝衝地進了皇宮,把光緒帝帶到藏台幽禁起來,接著下令廢除變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維新變法人土和官員。變法經過103天最後失敗。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腦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