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巫溪選良種送技術 核桃樹變“搖錢樹”

巫溪縣菱角鎮望樂村, 巫溪縣核桃研究所種植了不少核桃樹。 該研究所主要進行良種核桃培育和核桃種植技術推廣。 記者 石濤 攝

華龍網10月10日6時訊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產業發展不僅要因地制宜, 還要科學引導, 才能少走彎路。 去年年初,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時指出, 扶貧開發成敗系於精准, 要找准“窮根”、明確靶向, 量身定做、對症下藥, 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重慶巫溪正根據自身特色, 發展核桃、特優蔬菜等種植, 通過科技扶貧, 助推產業發展, 帶動農戶脫貧增收。

避免盲目擴張 建立研究所挑選良種

巫溪縣菱角鎮望樂村, 巫溪縣核桃研究所。 近期是核桃收穫的季節。 記者 石濤 攝

從巫溪縣城出發,

向西行駛約20公里, 進入菱角鎮望樂村, 會看到大片大片的核桃林。 眼下正值核桃的掛果期, 一顆顆核桃青果掛滿枝頭, 長勢喜人, 農戶們正在地頭除草, 處處顯現著一派豐收景象。

望樂村海拔700米左右, 年平均溫度16℃, 年降水量1200mm, 非常適合核桃種植。 這裡也巫溪縣核桃研究所所在地。

核桃種植在巫溪縣已有多年歷史, 據核桃研究所技術負責人彭海龍介紹,種植核桃樹的好處在於核桃屬於乾果, 易於保存, 對於交通不佔優勢的巫溪來說, 是一個收益大、風險小的選擇。

多個適合巫溪當地氣候的核桃品種正在進行推廣種植。 記者 石濤 攝

由於經濟效益可觀, 本世紀初, 大量的種植戶和企業老闆紛紛涉足。 但由於對核桃品種及科學種植缺乏瞭解, 不少人盲目地從外地引進品種, 沒有考慮到氣候的差異、抗病性等。 在沒有進行引種試驗的情況下, 盲目擴張種植面積, 有的一搞就是幾千上萬畝, 栽植過後, 才發現很多外地品種不適宜本地生長, 病蟲害又特別嚴重, 導致巫溪的整個核桃產業受挫。

基於此原因, 2010年, 巫溪成立了核桃研究所, 這是一個集核桃品種對比試驗、繁育、示範、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園。

通過引種試驗, 研究所最終從諸多核桃品種中確定了“旺豐”“清香”“渝城1號”這3個品種適宜在巫溪栽種。

送技術上門 提供百萬株良種助農脫貧

巫溪縣菱角鎮望樂村,巫溪縣核桃研究所。當地種植的核桃果。記者 石濤 攝

這些天,巫溪白鹿鎮燕子村村民劉興鳳別提多高興了,多年來,她第一次體會到了在自家核桃樹下摘果的快樂。

之前,不知什麼原因,劉興鳳家的核桃樹多年來都沒有掛果。“核桃是否掛果以及掛果的早晚,與品種、地域、氣候、栽培技術等都有關係。” 據核桃研究所技術負責人彭海龍介紹,品種選對了,再加上科學種植,一般3-5年可以見果,而一棵核桃樹可以收穫幾十甚至上百年。

2013年,在核桃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核桃樹品種做了置換,今年終於掛滿了青果。劉興鳳算了筆賬,家裡目前種了70多棵核桃樹,光靠這一塊,年收入就將近3萬元。

不僅是劉興鳳家,當地很多核桃種植戶都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實惠。以前核桃乾果畝產通常只有幾十上百斤,通過良種推廣和技術培訓,現在畝產可達到250斤,核桃種植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巫溪縣菱角鎮望樂村,巫溪縣核桃研究所。當地培育了多個品種的核桃。記者 石濤 攝

為種植戶教授嫁接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對他們進行科學種植輔導,是核桃研究所的職責之一。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累計培訓2000人次,現場指導300人次。

與此同時,當地還通過科技扶貧,為全縣貧困戶發展核桃1萬畝,改造低產林2萬畝,提供良種100萬株。

據巫溪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整個巫溪核桃種植16.18萬畝,其中5000畝是示範基地,有15000畝是原來十多年來結果少或不結果,現進行品種改良、嫁接後的核桃林。

力爭到2025年,巫溪縣核桃種植達到30萬畝,乾果年產量達到2萬噸,建成國家木本油料重點縣、國家核桃示範基地縣、國家核桃林木良種基地縣和“中國核桃之鄉”。

發展特優蔬菜科學種植 一戶培訓一個科技明白人

新鮮的核桃果和已經剝殼的核桃。記者 石濤 攝

不僅是核桃,巫溪縣還根據本地產業特色,充分挖掘當地立體氣候、良好生態的優勢,把蔬菜生產特別是中高山蔬菜生產,作為富民強縣的重要產業之一,大力發展特優蔬菜種植。

在種植中,巫溪縣始終堅持科技引領,由專家保駕護航,增加高山蔬菜的科技含量,靠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巫溪攜手比利時、中國農大、重慶農科院、西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組建動態專家庫,讓優質的自然生態資源與前沿的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催生高端需求、市場緊缺的優質蔬菜商品。

今年,巫溪縣還出資13萬元,與重慶市核心蔬菜研究機構建立品牌研發、管理服務和市場行銷戰略合作,促進當地蔬菜不斷提檔升級。目前,已依託此平臺建設了29所農民田間學校,在馬鈴薯、甘藍、辣椒等巫溪骨幹蔬菜領域,培育了100名以上的准職業化菜農。

培養人才同時,巫溪還為每個重點鄉鎮配備1至2名專業技術員,重點村配備1至2名技術協管員,每戶培訓1名會操作、懂管理的技術明白人,實現“一戶一個科技明白人、一鄉一個技術帶頭人”。

在科技助力下,2016年,巫溪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0萬畝,占全縣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19%,比上年增加2萬畝,增長10%。全縣蔬菜總產量近30萬噸,總產值超過6億元。目前,該縣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蔬菜已送上上海、廣州等十多個重要城市、地區的餐桌。

點擊查看專題

巫溪縣菱角鎮望樂村,巫溪縣核桃研究所。當地種植的核桃果。記者 石濤 攝

這些天,巫溪白鹿鎮燕子村村民劉興鳳別提多高興了,多年來,她第一次體會到了在自家核桃樹下摘果的快樂。

之前,不知什麼原因,劉興鳳家的核桃樹多年來都沒有掛果。“核桃是否掛果以及掛果的早晚,與品種、地域、氣候、栽培技術等都有關係。” 據核桃研究所技術負責人彭海龍介紹,品種選對了,再加上科學種植,一般3-5年可以見果,而一棵核桃樹可以收穫幾十甚至上百年。

2013年,在核桃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核桃樹品種做了置換,今年終於掛滿了青果。劉興鳳算了筆賬,家裡目前種了70多棵核桃樹,光靠這一塊,年收入就將近3萬元。

不僅是劉興鳳家,當地很多核桃種植戶都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實惠。以前核桃乾果畝產通常只有幾十上百斤,通過良種推廣和技術培訓,現在畝產可達到250斤,核桃種植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巫溪縣菱角鎮望樂村,巫溪縣核桃研究所。當地培育了多個品種的核桃。記者 石濤 攝

為種植戶教授嫁接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對他們進行科學種植輔導,是核桃研究所的職責之一。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累計培訓2000人次,現場指導300人次。

與此同時,當地還通過科技扶貧,為全縣貧困戶發展核桃1萬畝,改造低產林2萬畝,提供良種100萬株。

據巫溪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整個巫溪核桃種植16.18萬畝,其中5000畝是示範基地,有15000畝是原來十多年來結果少或不結果,現進行品種改良、嫁接後的核桃林。

力爭到2025年,巫溪縣核桃種植達到30萬畝,乾果年產量達到2萬噸,建成國家木本油料重點縣、國家核桃示範基地縣、國家核桃林木良種基地縣和“中國核桃之鄉”。

發展特優蔬菜科學種植 一戶培訓一個科技明白人

新鮮的核桃果和已經剝殼的核桃。記者 石濤 攝

不僅是核桃,巫溪縣還根據本地產業特色,充分挖掘當地立體氣候、良好生態的優勢,把蔬菜生產特別是中高山蔬菜生產,作為富民強縣的重要產業之一,大力發展特優蔬菜種植。

在種植中,巫溪縣始終堅持科技引領,由專家保駕護航,增加高山蔬菜的科技含量,靠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巫溪攜手比利時、中國農大、重慶農科院、西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組建動態專家庫,讓優質的自然生態資源與前沿的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催生高端需求、市場緊缺的優質蔬菜商品。

今年,巫溪縣還出資13萬元,與重慶市核心蔬菜研究機構建立品牌研發、管理服務和市場行銷戰略合作,促進當地蔬菜不斷提檔升級。目前,已依託此平臺建設了29所農民田間學校,在馬鈴薯、甘藍、辣椒等巫溪骨幹蔬菜領域,培育了100名以上的准職業化菜農。

培養人才同時,巫溪還為每個重點鄉鎮配備1至2名專業技術員,重點村配備1至2名技術協管員,每戶培訓1名會操作、懂管理的技術明白人,實現“一戶一個科技明白人、一鄉一個技術帶頭人”。

在科技助力下,2016年,巫溪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0萬畝,占全縣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19%,比上年增加2萬畝,增長10%。全縣蔬菜總產量近30萬噸,總產值超過6億元。目前,該縣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蔬菜已送上上海、廣州等十多個重要城市、地區的餐桌。

點擊查看專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