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體溫知識點匯總

體溫知識點匯總

1.體溫是指機體具有的一定溫度, 包括體表溫度和體核溫度。 其中體核溫度比體表溫度高, 且較穩定。

2.臨床上溫度指體核溫度, 溫度的測量:直腸溫度正常值為36.9~37.9, 口腔溫度正常值為36.7~37.7, 腋窩溫度正常值36.0~37.4。

3.體溫的生理波動:(1)晝夜節律:清晨2:00~6:00體溫最低, 下午1:00~6:00體溫最高。 但體溫波動的幅值不超過1℃;(2)成年女性體溫平均高於男性0.3℃, 且隨月經週期性變化, 排卵前日體溫最低;(3)青少年、兒童的體溫較高, 老年人體溫較低。 (4)肌肉活動時, 溫度升高;(5)其他:環境溫度、精神緊張、進食等。

4.體溫的調節, 維持機體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從而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

5.機體產生的熱量來源包括基礎代謝產熱、肌肉活動產熱和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產熱。

6.機體安靜時, 熱量主要來源於體內代謝旺盛的器官——肝;機體運動時, 主要產熱器官——骨骼肌。

7.產熱調節:神經調節——交感神經興奮, 產熱增強。

神經-體液調節——交感神經興奮, 促進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產熱增強。

8.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均可使機體產熱量增加。

9.散熱

10.當環境溫度等於或高於皮膚溫度時, 蒸發成為機體唯一的散熱方式。

11.體溫調節:包括行為性體溫調節和自主性體溫調節, 自主性體溫調節包括外周溫度感受器和中樞溫度感受器。

12.調節體溫的基本中樞位於下丘腦。

13.體溫調定點學說:體溫的調定點相當於機體設定的標準值,

機體發熱時, 調定點升高, 其體溫調節功能並無異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