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賺錢的摩拜ofo傳合併 胡瑋煒戴威朱嘯虎誰說了算?

【觀察者網TMT頻道約稿 作者/華雲】

一年前還讓人大呼顏色不夠用的共用單車, 一眨眼就沒剩幾個玩家了。 在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中, 個頭最大的摩拜和ofo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 不過, 即便如此, 雙方背後的投資人似乎仍對現狀不滿。

這不, 向來對國內企業消息敏感的彭博社近日報導稱, 摩拜和ofo投資者正在推動兩者合併, 兩家公司合併後估值可能超過40億美元。

傳聞一出, 震驚四座, 創始人、投資人紛紛出來表態, 在這一片紛紛擾擾之中, 究竟誰說的話才能算數呢?

創始人紛紛否認

對於這一驚天消息,

摩拜和ofo一如既往第一時間站出來否認:“我們在技術、產品和運營效率方面遙遙領先, 不考慮合併”、“不知情, 我們也是通過網路才看到這個消息的, ”雙方的聲明都明確表示只不過是又一場流言而已。

是啊, 無論是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還是ofo的創始人戴威, 都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否認合併的可能。 “在雙方產品運營效率和生命週期都不同步的情況下, 收購沒有意義, ”胡瑋煒曾表示, 摩拜擁有全產業鏈, 也涉及到重資產, 摩拜有自己的自行車生產線, “不像以前那樣一個app可能就能將兩個不同平臺的所有東西統一在一起”。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

胡瑋煒的競爭對手戴威的表態也是類似, 在今年的夏季達沃斯上, 戴威也稱肯定沒有合併的可能, 他甚至把ofo比作安卓, 把摩拜比作iOS, “你能想像iOS和安卓合併嗎?”

雙方的投資人都言之鑿鑿, 好像堵死了合併這條路。 但在今年9月底舉辦的“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 ofo的重要財務投資方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卻表示, “目前共用單車整個行業的格局已定,

摩拜和ofo兩家公司佔據了整個市場95%的份額, 但每個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 唯有兩家合併才有可能盈利。

要知道就在去年, 朱嘯虎還在微信上和摩拜的投資方騰訊老總馬化騰互懟, 放言要“3個月結束共用單車戰鬥”呢。

朱嘯虎曾在微信上和摩拜的投資方騰訊老總馬化騰互懟

那聲“明年見”言猶在耳, 但是態度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那麼在合併這件事上, 到底誰該聽誰的呢?

合併有利於估值

作為ofo的天使投資人, 朱嘯虎一直對於ofo的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在朱嘯虎這樣的投資人眼中, 盈利是最重要的。 他曾在談到共用單車的商業模式時稱, “我們希望在3-6個月之內把成本賺回來, 這樣比較安全。 如果說兩年之後才能回本, 這個項目就很有可能會成為‘龐氏騙局’。 互聯網發展速度太快, 兩年的時間會有太多變數, 根本不可控。 ”

他甚至揶揄時常把“做公益”掛在嘴邊的胡瑋煒, “我們不會投一個拿了投資人的錢說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的CEO。 這沒有對投資和錢的基本尊重。

而目前的共用單車格局, 恰恰很難賺錢。 相對于摩拜的大量資金投資與研發的技術路線, ofo更習慣“燒錢鋪量”這種中國互聯網企業鬥爭的常規套路。 今年6月底, 戴威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還表示“計畫年底前公司單車投放規模達到2000萬輛。 ”依靠數量把摩拜消滅在繈褓之中, 似乎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但人算不如天算, 隨著《共用單車新規》的出臺, 北上廣深杭等12個一二線城市相繼叫停“共用單車新增投放”, 這一規則使得ofo以量取勝的策略難以為繼。

根據DCCI 的報告, 在北上廣深等13個城市中, 知曉共用單車平臺並使用過共用單車的用戶占比達80.7%。 其中ofo活躍用戶份額占比為39.8%, 摩拜活躍用戶份額占比為36.4%, 其他對手份額極小, 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定型。

這這種情況下,再讓ofo投入大量的運營費用與摩拜進行拼殺,無疑是和盈利的目標背道而馳。而合併作為雙方大規模拼殺之後的新選項,自然就浮現出來。一如之前的滴滴Uber,美團點評,餓了麼百度外賣。

更妙的是,此時合併,對於朱嘯虎來說,也是一個好時機,除了能夠消除行業競爭,還能把手上的股份估個好價錢。

目前摩拜的第一大股東是騰訊、背後更站著有淡馬錫、紅杉、高瓴等機構投資者;而ofo背後則有著滴滴、螞蟻金服、金沙江、經緯中國等巨頭。如果兩者合併,騰訊、螞蟻、滴滴等巨頭必將出手爭奪新公司的話語權,隨著新公司的估值的上升,朱嘯虎作為早期投資人手上的股份也能水漲船高。

合併真的能賺錢嗎

不過同為投資人,朱嘯虎高興了,其他的可能就未必滿意了。

作為兩公里內的出行解決方案,共用單車能與其它交通方式無縫對接,一直被視為未來大有可為的市場。因此作為ofo占股20%+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滴滴一直對這一市場極其重視。不僅在ofo董事會擁有兩個席位,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更是加入ofo,出任ofo執行總裁。在自己的App上,滴滴也專門為ofo留出介面,使用者可以直接用車,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要是此時讓滴滴把控制權拱手相讓,幾乎不可能。

更不要提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阿裡系和騰訊這一對老冤家了。要知道,共用單車是比打車軟體更為高頻的移動支付應用,一旦一方占牢地盤,意味著另一方的慘敗。更不要雙方同樣覬覦共用單車市場背後包括大資料、物聯網在內的其他東西,阿裡和騰訊都不會在這塊輕易放手。在這方面,雙方可能更青睞胡瑋煒的態度:“共用單車只是物聯網的第一步,現在盈利不是最重要的,擴張市場是主要目標”。

而且,和財務投資人不同,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可能對這些股東更為重要。合併後的新公司能否更容易地賺錢會是這些股東要思考的內容。如果兩家公司合併,能大大降低成本、保持現有市場份額、攫取更多利潤,自然就會走向合併。就像滴滴Uber——當雙方只能依靠燒錢來維持市場份額時,合併走向壟斷自然是個走出囚徒困境的好辦法。但如果無法維持市場份額,合併又有何意義?

共用打車除了雙方的線上應用,還有重資產的線下單車,共用單車拓展市場份額正是一個不斷地生產、投放單車、投入成本的過程。雙方即使合併,新公司無非是接收了摩拜ofo兩種單車,實體成本仍然不會有太大改變,也不會像打車平臺那樣實現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何況,共用單車的市場壁壘極低,一旦領先者抬高價格,後來者也能依靠價格在細分市場咬下一塊肉來,活得好好的。正如在國內某些二三線市場,後起的hellobike,已能和摩拜ofo三分天下。因此,對於這些投資人而言,合併可能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就在彭博報導後不久,朱嘯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又再次改口:“關於摩拜和ofo是否會合並,需過6—12個月後再看。”而摩拜ofo的此次合併風波究竟是空穴來風還是資本的一次試探,目前不得而知。不過,未來雙方能否走向合併,能否給予資本回報必然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定型。

這這種情況下,再讓ofo投入大量的運營費用與摩拜進行拼殺,無疑是和盈利的目標背道而馳。而合併作為雙方大規模拼殺之後的新選項,自然就浮現出來。一如之前的滴滴Uber,美團點評,餓了麼百度外賣。

更妙的是,此時合併,對於朱嘯虎來說,也是一個好時機,除了能夠消除行業競爭,還能把手上的股份估個好價錢。

目前摩拜的第一大股東是騰訊、背後更站著有淡馬錫、紅杉、高瓴等機構投資者;而ofo背後則有著滴滴、螞蟻金服、金沙江、經緯中國等巨頭。如果兩者合併,騰訊、螞蟻、滴滴等巨頭必將出手爭奪新公司的話語權,隨著新公司的估值的上升,朱嘯虎作為早期投資人手上的股份也能水漲船高。

合併真的能賺錢嗎

不過同為投資人,朱嘯虎高興了,其他的可能就未必滿意了。

作為兩公里內的出行解決方案,共用單車能與其它交通方式無縫對接,一直被視為未來大有可為的市場。因此作為ofo占股20%+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滴滴一直對這一市場極其重視。不僅在ofo董事會擁有兩個席位,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更是加入ofo,出任ofo執行總裁。在自己的App上,滴滴也專門為ofo留出介面,使用者可以直接用車,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要是此時讓滴滴把控制權拱手相讓,幾乎不可能。

更不要提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阿裡系和騰訊這一對老冤家了。要知道,共用單車是比打車軟體更為高頻的移動支付應用,一旦一方占牢地盤,意味著另一方的慘敗。更不要雙方同樣覬覦共用單車市場背後包括大資料、物聯網在內的其他東西,阿裡和騰訊都不會在這塊輕易放手。在這方面,雙方可能更青睞胡瑋煒的態度:“共用單車只是物聯網的第一步,現在盈利不是最重要的,擴張市場是主要目標”。

而且,和財務投資人不同,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可能對這些股東更為重要。合併後的新公司能否更容易地賺錢會是這些股東要思考的內容。如果兩家公司合併,能大大降低成本、保持現有市場份額、攫取更多利潤,自然就會走向合併。就像滴滴Uber——當雙方只能依靠燒錢來維持市場份額時,合併走向壟斷自然是個走出囚徒困境的好辦法。但如果無法維持市場份額,合併又有何意義?

共用打車除了雙方的線上應用,還有重資產的線下單車,共用單車拓展市場份額正是一個不斷地生產、投放單車、投入成本的過程。雙方即使合併,新公司無非是接收了摩拜ofo兩種單車,實體成本仍然不會有太大改變,也不會像打車平臺那樣實現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何況,共用單車的市場壁壘極低,一旦領先者抬高價格,後來者也能依靠價格在細分市場咬下一塊肉來,活得好好的。正如在國內某些二三線市場,後起的hellobike,已能和摩拜ofo三分天下。因此,對於這些投資人而言,合併可能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就在彭博報導後不久,朱嘯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又再次改口:“關於摩拜和ofo是否會合並,需過6—12個月後再看。”而摩拜ofo的此次合併風波究竟是空穴來風還是資本的一次試探,目前不得而知。不過,未來雙方能否走向合併,能否給予資本回報必然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