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倚天屠龍記》六大門派為何不與明教一起抗敵?果真是成昆攪亂嗎

應該說, 倚天中的江湖主要有三大勢力, 明教、以少林寺為首的六大門派、丐幫及其他一些江湖幫派。 當然, 後來還突然冒出以趙敏為首的代表朝廷的江湖勢力, 而且由於軍隊的介入, 使原先相對平衡的江湖格局受到很大的衝擊。

比之射雕的個人英雄時代, 可以發現此時是江湖團體興盛的時代, 在張無忌橫空出世以前, 除了張三豐外沒有出現象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那麼特別傑出的高手, 主要是以團體的力量在江湖上佔有一席之地。

而且, 那時的正邪之分非常明顯, 可謂界限森嚴, 明教被公認為是邪派, 六大門派則是名門正派的中堅力量。 那時丐幫已經衰落, 實際上已淪為江湖的配角;少林的實力開始相對突出, 少林的底子厚, 門下弟子眾多, 其中不乏能人異士, 從整體上看, 已具備統領江湖的實力, 對江湖的走向起著主導作用;武當、峨嵋、昆侖等大門派的興起是當時江湖最大的事件, 他們是一股新興力量, 以其不容忽視的實力影響著江湖。 明教的實力在這個時期也發展到了最鼎盛的階段, 不僅教主武功卓絕, 而且教內的左右使、四法王、五散人個個不俗, 明教總壇的五行旗已經軍隊化了,

任何一個門派都無力單獨與之抗衡。 因此後來正邪兩派火拼時, 六大門派必須聯手。 不過, 那時的明教由於內部的原因, 出現了暫時性衰落, 已無力和六大派抗衡, 光明頂一役, 差點全軍覆沒。 從歷史上看, 明教一直處在朝廷的對立面, 從其教歌可以看出, 明教的宗旨是反抗暴政, 濟世救民。 在元末, 明教承擔著抗蒙重任。 換句話說, 明教的最大目標是推翻元政權, 而不是在武林稱霸。

從這一點上看, 明教本該與六大門派同仇敵愾才對, 為什麼沒能走到一起, 反而相互對立, 以至非要拼個你死我活?我認為, 這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一, 是成見, 根深蒂固的成見。 明教的教義是行善去惡, 眾生平等, 若有金銀財物, 須當救濟貧眾, 不茹葷酒, 崇拜明尊(即火神)。 由於其信仰不被大多數人所理解, 因此人們對明教常常是敬而遠之。 由於明教開始公開和朝廷作對, 朝廷便宣佈明教為“魔教”, 嚴加禁止, 朝廷的表態無疑讓民眾對明教抱了很大的成見。 明教為避官府耳目, 於是轉入地下活動,

行事不免詭異;再加上這麼大的一個教派, 難免魚龍混雜, 出現了一些為非作歹的教眾, 更加深了人們的成見。

丐幫也會出陳友諒之流的人物, 少林寺也會有成昆這類的大奸大惡之人, 可出再多人家也還是名門正派;而明教我看出一兩個就不免被人一傳十、十傳百, 逐漸放大,皆因先存成見。於是這頂“魔教”的帽子越扣越牢。這種成見究竟到了多深的地步?張三豐看到明教教眾與蒙古官兵在漢水河畔惡鬥,竟為是否出手相助再三猶豫。

可見睿智如張三豐,於他眼裡,明教教眾竟是和蒙古官兵沒多大區別,其惡鬥好比是自相殘殺,悲乎!更有甚者如滅絕,人家都已經失去抵抗能力了,還要趕盡殺絕,而且還不準備一口氣殺光了,先要把人一條胳膊給砍了下來,砍下來後呢,自然再砍另一條了,打算玩死他們,可見恨之深!其二,明教缺乏一位能審時度勢的領導人。對明教而言,其首要任務是推翻元暴政,那麼就應當努力消除江湖對明教的成見,致力於改善與武林各大門派的關係,以圖專心舉事,免得被扯後腿。但陽頂天、楊逍等人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陽頂天與少林高僧動過手,並傷了對方;楊逍還不止一次地主動找峨嵋派的麻煩,雙方的關係只能越弄越僵,最終弦緊必崩,一場武林浩劫不可避免。這樣傷害的不僅是明教,而且影響到整個民族事業!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陽頂天身後的明教出現的暫時性衰落,其根本原因並非僅僅缺了一個領導核心而導致四分五裂那麼簡單,根本在於失民心。就算陽頂天在世,明教上下團結一心,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役,縱不能滅了明教,也必兩敗俱傷,中原何幸?民族何幸?因此,此時的明教,在客觀上需要有一位能很好地協調江湖關係的領導人,帶領明教走出困境。這個教主大任,還真只有張無忌這樣的人才能勝任。

逐漸放大,皆因先存成見。於是這頂“魔教”的帽子越扣越牢。這種成見究竟到了多深的地步?張三豐看到明教教眾與蒙古官兵在漢水河畔惡鬥,竟為是否出手相助再三猶豫。

可見睿智如張三豐,於他眼裡,明教教眾竟是和蒙古官兵沒多大區別,其惡鬥好比是自相殘殺,悲乎!更有甚者如滅絕,人家都已經失去抵抗能力了,還要趕盡殺絕,而且還不準備一口氣殺光了,先要把人一條胳膊給砍了下來,砍下來後呢,自然再砍另一條了,打算玩死他們,可見恨之深!其二,明教缺乏一位能審時度勢的領導人。對明教而言,其首要任務是推翻元暴政,那麼就應當努力消除江湖對明教的成見,致力於改善與武林各大門派的關係,以圖專心舉事,免得被扯後腿。但陽頂天、楊逍等人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陽頂天與少林高僧動過手,並傷了對方;楊逍還不止一次地主動找峨嵋派的麻煩,雙方的關係只能越弄越僵,最終弦緊必崩,一場武林浩劫不可避免。這樣傷害的不僅是明教,而且影響到整個民族事業!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陽頂天身後的明教出現的暫時性衰落,其根本原因並非僅僅缺了一個領導核心而導致四分五裂那麼簡單,根本在於失民心。就算陽頂天在世,明教上下團結一心,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役,縱不能滅了明教,也必兩敗俱傷,中原何幸?民族何幸?因此,此時的明教,在客觀上需要有一位能很好地協調江湖關係的領導人,帶領明教走出困境。這個教主大任,還真只有張無忌這樣的人才能勝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