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道家的煉丹術是怎麼回事?

歷史上道家的煉丹術是怎麼回事?

文/張秀陽

在漢代以前, 有三位女性都被說成是黃帝時代的女神。 她們是:素女、玄女和采女。

素女見《山海經》注, 卷十八把穀神後稷所葬之地描給得異常神奇美麗“百穀自生, 冬夏播琴, 鸞鳥自歌, 鳳鳥自舞。 ”注文說:“蓋天下之中, 素女所出也。 ”可見素女與祈求豐年的崇拜有關,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素女的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 《搜神後記》中說, 有一個叫白水素女的河神, 其形為螺。 在福建白水之濱, 有個叫謝端的男子, 某日在河邊發現了一個大螺, 他就把螺帶回了家, 放入一大壇中。 後來發現, 他每次出門後, 屋子都被人打掃得乾乾淨淨, 飯菜也準備停當了。 有一天, 他又出門, 走不遠就返回, 看見他放螺的壇內走出一位美麗的姑娘, 他就現身詢問。 姑娘說:“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 恭慎自守, 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 使卿居富得婦, 自當還去, 而卿無故相竊窺掩, 吾形已現, 不宜複留, 當相委去, 雖然, 爾後自當少差。 勤于田作, 漁采治生, 留此殼去, 以貯米谷, 常不可乏。 ”說完就不見了蹤影, 後來謝端用螺殼貯米, 發現螺殼總是不空。 玄女和采女也是黃帝時代的神女, 據傳, 玄女還是黃帝之師, 黃帝滅蚩尤, 玄女曾為黃帝作神鼓以裝軍威。

漢代張衡曾作過一首《同聲歌》, 其中有“素女為我師”的句子, 這裡的“素女”即採用黃帝和素女問答形式, 傳授性知識和性技巧。

和儒家在性關係上只強調優生和得子不同的是, 道家則強調以性來延年益壽和獲取長生不老之藥。 在道家看來, 男子在性活動中要瞭解女子的性需求和性行為。 每次性分泌的“氣“,

以滋補男子, 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在中國古代社會, 儒、道學說分別影響著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日常生活模式。 臥室之外, 男尊女卑, 妻子是一個在感情上絲毫不被重視的木偶般的家庭成員;而臥室之內, 夫妻性關海又受道家觀念瓣支配, 女人則成了性秘術的守護神。 儒家追求的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不朽, 借後世之人而綿延不衰;道家追求的是肉體的不朽和感官的享受, 是單個人在塵世上的永久。 道家學說主要教派相信通過修煉可以達到目的, 他們的修煉包括煉氣、導引、日浴等, 從而來調養本元, 使肉不朽。 但也有一派認為有捷徑可走, 就是服用長生不老丹。

這種煉丹術荒誕不經, 歷史上不乏吃“金丹”而死的人, 並沒有見到一個長生不老的“神仙”, 只不過是人類的生存欲望與享樂欲望支配下產生的一種虛妄的幻想。 然而歪打正著的是, 它在人類文明史上卻有著濃重的一筆, 已經被科技史專家們視為化學史上的開創性工作了。

《周易參同契》是一部道家的經典著作,

在這部書裡, 就有把從朱砂鉛中提取水銀與性行為放在一起的論述的章節。 是道家性修的代表文字。

《周易參同契》。 東漢魏伯陽著。 簡稱《參同契》, 黃老道家養生經典。 全書以“黃老”參同“大易”來指導煉外丹, 以乾坤為鼎器, 以陰陽為堤防, 以水火為化機, 以五行為輔助, 以玄精為丹基等等, 從而闡明煉丹的原理和方法, 為道家最早的系統論述養生的經籍。

在《參同契》中篇裡, 敘述了陰陽二氣相交, 而使人成表, 分娩成人的過程:

“將欲養性, 延命卻期。 審思後末, 當慮其先。 人所秉軀, 體本一無。 元精雲布, 因炁托初。 陰陽為度, 魂魄所居。 陽神日魂, 陰神月魄。 魂之與魄, 互為室宅。 性主處內, 立置鄞鄂。 情主營外, 築垣城郭。 城郭完全, 人物乃安。 爰斯之時,情和乾坤。乾動而直,炁布精流;坤靜而翕,為道舍廬。剛施而退,柔化以滋。九還七返,八歸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則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無瑕。道之形象,真一難圖。變而分佈,各自獨居。類如雞子,白黑相符,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臟,筋骨乃俱。彌曆十月,脫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鉛。”

這段話的大意是:人的存在,本來就是虛無的,與天地開化之前一樣,混沌無形,元精散佈。只有靠陰陽二氣交合才能得以成形。魂為陽神所生,魄為陰神所生。這種魂魄在人身上互相聯繫,互相依賴。人之情合乎陰陽變化,陽動而情盛,精氣流布 。陽施行後必退,陰柔出現滋潤之身,這就是人體變化,它依時序進行。陽為火,陰為水,陰陽相交,水制約火。而後陽盛水退,陰陽各居其位。這種變化如同雞和雞子的互相轉化。如此,人體便初具規模,四肢五臟得以成形,筋骨肉體得以俱現,經過十月懷胎,最終脫出胎胞,生成為人。

緊接著,《參同契》又用一段文字強調性要符合天道,要掌握它的自然變化法則,順應自然, 合時合度而行:

“物為陰陽,違天背元,牝雞自卵,其雛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連,三五不交,剛柔離分。施化之精,天地自然,火動炎上,水流潤下,非有師導,使其然也。資使統正,不可複改。觀夫雌雄交媾之時,剛柔相結而不可解,得其節符,非有工巧以制禦之。男生而伏,女偃其軀,秉乎胞胎,受炁之初,非徒生時,著而見之,及其死也,亦複效之,此非父母教令使然。本在交媾,定置始先。

坎男為月,離女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體不汙傷。日失其契,陰侵其明,晦朔薄蝕,掩冒相傾,日消其形,陰淩災生。男女相胥,含土以滋,雌雄錯雜,以類相求。金化為水,水性周章,火化為土,水不得行。男動外施,女靜內藏,溢度過節,為女所拘。魄以鈐魂,不得淫奢。不寒不暑,進退和時,各得其和,俱吐政符。”

事物如果沒有陰陽變化,就違背了天地變化之本。母雞下了蛋,結果不能出小雞,是什麼緣故呢?當然是因為沒有和雄雞交配,所以要陰陽相合才行。陰陽變化,是自然之物,就如火往上燒,水往下流一樣,不用老師教,自然如此。觀察雄雌交配時,剛柔相合,符合規則,正像雄伏在是雌仰,傳授精氣,這都不是父母教會的,而是自然如此,坎為男為月,離為女為日。男為陰而盛為陽,女為陽而盛為陰,即陰陽相通,男受女之感化才不損傷。倘若陽失、陰侵,會使陰氣上沖,陽消而陰也有災難。男女相交,是輸精與施養二重功用,是陰陽類化,金化為水,水會到處氾濫;火變為土,土又不得流動,所以應有節度。男動施外,女靜藏內,須相交,又要有節制。只有不淫奢,不過度,進退合時,得到融和,便是符合了自然法則。

正是由於對男女性生活神奇力量的推崇,後來的一部分道家煉丹術士開始注重養陽方法,從而使道家的修煉走上岐途,也違背了道家煉丹術的基本精神。王充是《論衡》中說:“素女對黃帝陳五女之法,非徒傷父母之身,乃又賊男女之性。”這無疑是道家修煉的墮落部分。

爰斯之時,情和乾坤。乾動而直,炁布精流;坤靜而翕,為道舍廬。剛施而退,柔化以滋。九還七返,八歸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則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無瑕。道之形象,真一難圖。變而分佈,各自獨居。類如雞子,白黑相符,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臟,筋骨乃俱。彌曆十月,脫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鉛。”

這段話的大意是:人的存在,本來就是虛無的,與天地開化之前一樣,混沌無形,元精散佈。只有靠陰陽二氣交合才能得以成形。魂為陽神所生,魄為陰神所生。這種魂魄在人身上互相聯繫,互相依賴。人之情合乎陰陽變化,陽動而情盛,精氣流布 。陽施行後必退,陰柔出現滋潤之身,這就是人體變化,它依時序進行。陽為火,陰為水,陰陽相交,水制約火。而後陽盛水退,陰陽各居其位。這種變化如同雞和雞子的互相轉化。如此,人體便初具規模,四肢五臟得以成形,筋骨肉體得以俱現,經過十月懷胎,最終脫出胎胞,生成為人。

緊接著,《參同契》又用一段文字強調性要符合天道,要掌握它的自然變化法則,順應自然, 合時合度而行:

“物為陰陽,違天背元,牝雞自卵,其雛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連,三五不交,剛柔離分。施化之精,天地自然,火動炎上,水流潤下,非有師導,使其然也。資使統正,不可複改。觀夫雌雄交媾之時,剛柔相結而不可解,得其節符,非有工巧以制禦之。男生而伏,女偃其軀,秉乎胞胎,受炁之初,非徒生時,著而見之,及其死也,亦複效之,此非父母教令使然。本在交媾,定置始先。

坎男為月,離女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體不汙傷。日失其契,陰侵其明,晦朔薄蝕,掩冒相傾,日消其形,陰淩災生。男女相胥,含土以滋,雌雄錯雜,以類相求。金化為水,水性周章,火化為土,水不得行。男動外施,女靜內藏,溢度過節,為女所拘。魄以鈐魂,不得淫奢。不寒不暑,進退和時,各得其和,俱吐政符。”

事物如果沒有陰陽變化,就違背了天地變化之本。母雞下了蛋,結果不能出小雞,是什麼緣故呢?當然是因為沒有和雄雞交配,所以要陰陽相合才行。陰陽變化,是自然之物,就如火往上燒,水往下流一樣,不用老師教,自然如此。觀察雄雌交配時,剛柔相合,符合規則,正像雄伏在是雌仰,傳授精氣,這都不是父母教會的,而是自然如此,坎為男為月,離為女為日。男為陰而盛為陽,女為陽而盛為陰,即陰陽相通,男受女之感化才不損傷。倘若陽失、陰侵,會使陰氣上沖,陽消而陰也有災難。男女相交,是輸精與施養二重功用,是陰陽類化,金化為水,水會到處氾濫;火變為土,土又不得流動,所以應有節度。男動施外,女靜藏內,須相交,又要有節制。只有不淫奢,不過度,進退合時,得到融和,便是符合了自然法則。

正是由於對男女性生活神奇力量的推崇,後來的一部分道家煉丹術士開始注重養陽方法,從而使道家的修煉走上岐途,也違背了道家煉丹術的基本精神。王充是《論衡》中說:“素女對黃帝陳五女之法,非徒傷父母之身,乃又賊男女之性。”這無疑是道家修煉的墮落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